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多角度偏振成像仪细粒子气溶胶反演
被引量:
4
1
作者
谢一凇
范兰兰
+10 位作者
李正强
洪津
林军
郑杨
董鉴韬
伽丽丽
马䶮
张罗
王羿
涂碧海
朱梦瑶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5-134,共10页
细粒子气溶胶光学厚度是大气环境监测、气候变化评估所需的关键参数。对2022年8月发射的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CM-1)上搭载的多角度偏振成像仪(DPC)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DPC/CM-1的主要改进是星下点空间分辨率从3.3 km提升到2.4 km...
细粒子气溶胶光学厚度是大气环境监测、气候变化评估所需的关键参数。对2022年8月发射的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CM-1)上搭载的多角度偏振成像仪(DPC)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DPC/CM-1的主要改进是星下点空间分辨率从3.3 km提升到2.4 km。针对DPC/CM-1载荷及数据特点,发展了基于偏振与光谱特征和空间纹理特征的云检测方法,同时耦合了多角度信息实现较严格的云像元判识。该方法对于沙漠、植被、丘陵,以及海表耀光及非耀光区域等不同下垫面,均有较好的检测效果。发展了基于改进气溶胶模型的细粒子气溶胶光学厚度(FAOD)反演算法,利用全球地基气溶胶观测网(AERONET)数据对FAOD反演结果进行了验证,拟合直线斜率达到0.95以上,且有接近73%的数据分布于期望误差以内,说明了反演算法的可靠性。FAOD反演结果清晰显示出全球FAOD空间分布特征,其中,印度、非洲中部等地区受人口分布、工/农业排放、生物质燃烧等影响,FAOD高值达到0.7~0.9。DPC/CM-1在轨测试期间的初步反演结果表明其在大气环境监测、污染传输分析等方面的潜力,能够提供更精细尺度的大气参数反演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
多角度偏振成像仪
卫星遥感
细
粒子
气
溶胶
光学厚度
云检测
在轨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次连续在线观测分析天津市细颗粒物污染特征
被引量:
11
2
作者
董海燕
古金霞
+3 位作者
陈魁
白志鹏
姜伟
蒙海涛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0年第6期42-45,50,共5页
根据2005年的5月17日—5月23日GR IMM(1.109#)谱分析仪在线观测结果考察天津市细颗粒物浓度和质量浓度特征。观测期间,天津市颗粒物数浓度平均值为1 124 cm-3,粒径分布为0.25μm^0.60μm,98.5%粒子的粒径<0.65μm。同期PM10日均质量...
根据2005年的5月17日—5月23日GR IMM(1.109#)谱分析仪在线观测结果考察天津市细颗粒物浓度和质量浓度特征。观测期间,天津市颗粒物数浓度平均值为1 124 cm-3,粒径分布为0.25μm^0.60μm,98.5%粒子的粒径<0.65μm。同期PM10日均质量浓度值为204μg/m3,ρ(PM2.5)为104μg/m3,ρ(PM1.0)为82.9μg/m3。ρ(PM1.0)/ρ(PM2.5)超过80%,粒径<1μm超细颗粒物为天津城市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
气
污染
在线监测
可吸入颗粒物
超
细
颗粒物
气溶胶细粒子
天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太原冬季PM_(2.5)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
37
3
作者
孟昭阳
张怀德
+5 位作者
蒋晓明
颜鹏
王雁
林伟立
张养梅
王淑凤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24-531,共8页
2005年12月-2006年2月在太原市区持续观测了气溶胶细粒子PM2.5,并应用Sunset碳分析仪进行了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和元素碳(elemental carbon,EC)的测定。结果表明:太原冬季PM2.5,OC和EC浓度均较高,其中PM2.5日平均浓度变...
2005年12月-2006年2月在太原市区持续观测了气溶胶细粒子PM2.5,并应用Sunset碳分析仪进行了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和元素碳(elemental carbon,EC)的测定。结果表明:太原冬季PM2.5,OC和EC浓度均较高,其中PM2.5日平均浓度变化范围为25.4~419.0μg/m^3,日平均浓度为193.4±102.3μg/m^3,OC平均浓度为28.9±14.8μg/m^3,EC平均浓度为4.8±2.2μg/m^3,OC/EC平均比值是7.0±3.9,即太原市冬季PM2.5和碳气溶胶污染严重。OC在PM2.5中占18.6%,EC占2.9%,这表明碳气溶胶是太原大气细粒子污染控制的关键组分。在太原市冬季,采暖燃烧的煤是OC和EC的主要贡献源,造成OC大大高于EC,从而使OC/EC比值增大。各种气象条件对PM2.5,OC,EC和OC/EC比值的变化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大雾天气、相对湿度、风速和降雪是影响碳气溶胶浓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细粒子
(PM2.5)
有机碳(OC)
元素碳(EC)
太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多角度偏振成像仪细粒子气溶胶反演
被引量:
4
1
作者
谢一凇
范兰兰
李正强
洪津
林军
郑杨
董鉴韬
伽丽丽
马䶮
张罗
王羿
涂碧海
朱梦瑶
机构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通用光学定标与表征技术重点实验室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出处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5-134,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175147)
海南省重点研发科技合作方向项目(ZDYF2020206)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1925019)。
文摘
细粒子气溶胶光学厚度是大气环境监测、气候变化评估所需的关键参数。对2022年8月发射的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CM-1)上搭载的多角度偏振成像仪(DPC)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DPC/CM-1的主要改进是星下点空间分辨率从3.3 km提升到2.4 km。针对DPC/CM-1载荷及数据特点,发展了基于偏振与光谱特征和空间纹理特征的云检测方法,同时耦合了多角度信息实现较严格的云像元判识。该方法对于沙漠、植被、丘陵,以及海表耀光及非耀光区域等不同下垫面,均有较好的检测效果。发展了基于改进气溶胶模型的细粒子气溶胶光学厚度(FAOD)反演算法,利用全球地基气溶胶观测网(AERONET)数据对FAOD反演结果进行了验证,拟合直线斜率达到0.95以上,且有接近73%的数据分布于期望误差以内,说明了反演算法的可靠性。FAOD反演结果清晰显示出全球FAOD空间分布特征,其中,印度、非洲中部等地区受人口分布、工/农业排放、生物质燃烧等影响,FAOD高值达到0.7~0.9。DPC/CM-1在轨测试期间的初步反演结果表明其在大气环境监测、污染传输分析等方面的潜力,能够提供更精细尺度的大气参数反演结果。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
多角度偏振成像仪
卫星遥感
细
粒子
气
溶胶
光学厚度
云检测
在轨测试
Keywords
Terrestrial Ecosystem Carbon Inventory Satellite
Directional Polarimetric Camera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fine-mode aerosol optical depth
cloud detection
in-orbit test
分类号
P40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次连续在线观测分析天津市细颗粒物污染特征
被引量:
11
2
作者
董海燕
古金霞
陈魁
白志鹏
姜伟
蒙海涛
机构
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南开大学
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重点实验室
出处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0年第6期42-45,50,共5页
文摘
根据2005年的5月17日—5月23日GR IMM(1.109#)谱分析仪在线观测结果考察天津市细颗粒物浓度和质量浓度特征。观测期间,天津市颗粒物数浓度平均值为1 124 cm-3,粒径分布为0.25μm^0.60μm,98.5%粒子的粒径<0.65μm。同期PM10日均质量浓度值为204μg/m3,ρ(PM2.5)为104μg/m3,ρ(PM1.0)为82.9μg/m3。ρ(PM1.0)/ρ(PM2.5)超过80%,粒径<1μm超细颗粒物为天津城市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成分。
关键词
空
气
污染
在线监测
可吸入颗粒物
超
细
颗粒物
气溶胶细粒子
天津
Keywords
Air pollution
On-line monitoring
PM10
PM1.0
PM2.5
Tianjin
分类号
X82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太原冬季PM_(2.5)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
37
3
作者
孟昭阳
张怀德
蒋晓明
颜鹏
王雁
林伟立
张养梅
王淑凤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中国气象局大气化学开放实验室
山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防化指挥工程学院
出处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24-531,共8页
基金
山西省气象局开放式研究基金项目(SX054001)资助。
文摘
2005年12月-2006年2月在太原市区持续观测了气溶胶细粒子PM2.5,并应用Sunset碳分析仪进行了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和元素碳(elemental carbon,EC)的测定。结果表明:太原冬季PM2.5,OC和EC浓度均较高,其中PM2.5日平均浓度变化范围为25.4~419.0μg/m^3,日平均浓度为193.4±102.3μg/m^3,OC平均浓度为28.9±14.8μg/m^3,EC平均浓度为4.8±2.2μg/m^3,OC/EC平均比值是7.0±3.9,即太原市冬季PM2.5和碳气溶胶污染严重。OC在PM2.5中占18.6%,EC占2.9%,这表明碳气溶胶是太原大气细粒子污染控制的关键组分。在太原市冬季,采暖燃烧的煤是OC和EC的主要贡献源,造成OC大大高于EC,从而使OC/EC比值增大。各种气象条件对PM2.5,OC,EC和OC/EC比值的变化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大雾天气、相对湿度、风速和降雪是影响碳气溶胶浓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气溶胶细粒子
(PM2.5)
有机碳(OC)
元素碳(EC)
太原
Keywords
fine particle (PM2.5)
organic carbon (OC)
element carbon (EC)
Taiyuan city
分类号
P402 [天文地球—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多角度偏振成像仪细粒子气溶胶反演
谢一凇
范兰兰
李正强
洪津
林军
郑杨
董鉴韬
伽丽丽
马䶮
张罗
王羿
涂碧海
朱梦瑶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一次连续在线观测分析天津市细颗粒物污染特征
董海燕
古金霞
陈魁
白志鹏
姜伟
蒙海涛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0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太原冬季PM_(2.5)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变化特征
孟昭阳
张怀德
蒋晓明
颜鹏
王雁
林伟立
张养梅
王淑凤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
3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