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ERONET和OMI数据分析中国北方典型地区气溶胶单次散射反照率的变化趋势 被引量:5
1
作者 康颖 王莉莉 +5 位作者 辛金元 陶明辉 宋涛 巩崇水 王跃思 李广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37-551,共15页
气溶胶单次散射反照率(SSA)表征气溶胶吸收特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气溶胶辐射强迫的正负,对准确评估气候变化中的气溶胶辐射强迫具有重要意义。根据2004年10月至2016年12月地基AERONET(AERosol RObotic NETwork)和OMI(Ozone Monitoring I... 气溶胶单次散射反照率(SSA)表征气溶胶吸收特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气溶胶辐射强迫的正负,对准确评估气候变化中的气溶胶辐射强迫具有重要意义。根据2004年10月至2016年12月地基AERONET(AERosol RObotic NETwork)和OMI(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卫星数据,分析了中国北方典型地区(北京、香河、兴隆和兰州郊区)SSA的变化趋势以及两组数据的一致性。4个站AERONET和OMI的SSA年均值分别为:北京0.89±0.04和0.90±0.04,香河0.89±0.04和0.91±0.04,兴隆0.92±0.04和0.91±0.04,兰州0.91±0.04和0.90±0.04。4个站点SSA季节变化一致,夏季高冬季低。SSA年际变化趋势分析时,因有效数据较少且为非正态分布,用月中位数代替月均值,同时需对数据进行筛选和去季节变化,结果显示北京和香河均有地基和卫星有效数据时间尺度不同的情况,而兴隆OMI和兰州AERONET满足趋势分析要求。在研究期间,4站SSA均呈上升趋势,说明近年来中国北方气溶胶的吸收性减弱,散射特性增强,尤其北京四季地基和卫星数据均呈上升趋势,但香河秋冬吸收性增强。同时,对AERONET和OMI两种反演算法得到的SSA一致性进行分析。香河结果差异较大,仅30%的数据在误差±0.03的范围内,55%在±0.05的范围内;北京分别为46%(±0.03)和68%(±0.05),兴隆分别为50%(±0.03)和76%(±0.05),兰州数据一致性较好,分别为51%(±0.03)和86%(±0.05),总体来说是受人为活动影响比较明显的地区,数据一致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ONET卫星数据 OMI卫星数据 气溶胶单次散射反照率(SSA) 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测数据的太湖上空气溶胶单次散射反照率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饶加旺 马荣华 段洪涛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4-287,共4页
基于AERONET太湖站2005年9月-2010年9月的太阳分光光度计实测数据,分析太湖上空单次散射反照率(SSA)随时间变化特征以及频率分布特征.结果表明,SSA的月均最大值、最小值分别为8月的0.95±0.03和12月的0.87±0.03.季... 基于AERONET太湖站2005年9月-2010年9月的太阳分光光度计实测数据,分析太湖上空单次散射反照率(SSA)随时间变化特征以及频率分布特征.结果表明,SSA的月均最大值、最小值分别为8月的0.95±0.03和12月的0.87±0.03.季节均值的最大值为夏季的0.94±0.03,最小值为冬季的0.88±0.04;SSA的年均值为0.90.从频率分布来看,SSA的最高频率分布区间为0.9~0.92.分析表明,太湖上空存在中度吸收型的气溶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 散射反照率 实测数据 湖泊水色遥感 CE-3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紫外辐射反演气溶胶单次散射反照率的方法研究
3
作者 夏冬 谭浩波 +3 位作者 邓雪娇 万齐林 鄢俊一 莫伟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02-408,共7页
利用紫外辐射监测资料,结合对流层紫外与可见光辐射传输模式,反演气溶胶单次散射反照率(SSA).敏感性试验和误差分析表明:紫外辐照度对SSA敏感;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对反演SSA的误差影响最大,波长指数次之,地表反照率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较小... 利用紫外辐射监测资料,结合对流层紫外与可见光辐射传输模式,反演气溶胶单次散射反照率(SSA).敏感性试验和误差分析表明:紫外辐照度对SSA敏感;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对反演SSA的误差影响最大,波长指数次之,地表反照率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较小.使用该方法计算的珠三角地区的气溶胶单次散射反照率为0.84~0.99,平均值为0.92,与以往研究相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单次散射反照率 紫外辐射 辐射传输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气溶胶柱单次散射反照率特性研究
4
作者 张小林 许梦婕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2-256,共5页
利用OMI卫星资料2006-2017年的483.5 nm波长的气溶胶柱单次散射反照率日均数据,分析了整层大气气溶胶单次散射反照率在长三角地区的时空分布特征,特别是其年际、月、季节变化特征.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大气气溶胶柱单次散射反照率越靠近海... 利用OMI卫星资料2006-2017年的483.5 nm波长的气溶胶柱单次散射反照率日均数据,分析了整层大气气溶胶单次散射反照率在长三角地区的时空分布特征,特别是其年际、月、季节变化特征.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大气气溶胶柱单次散射反照率越靠近海洋越大,而越靠近内陆越小.日均气溶胶柱单次散射反照率在0.881~0.971范围内变化,多年的平均值为0.939±0.024,最大分布概率出现在0.965~0.970区间,其值约为25%.长三角地区大气气溶胶柱单次散射反照率的年平均值集中于0.938~0.940之间,年际变化很小,变化值小于1%;月均柱单次散射反照率在6、8、9月有最大值,其值为0.968,而在2月有最小值,其值为0.915;季节平均单次散射反照率在夏季最大,其值为0.968,而在冬季最小,其值为0.9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 散射反照率 长江三角洲地区 时空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射传输方程中的平均单次散射反照率的计算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春平 吴健 +3 位作者 万敏 冷杰 付娴娴 贺秀兰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5-46,共2页
根据米耶理论,对均匀系中单粒子平均单次散射反照率的计算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反照率与粒子尺度因子以及复折射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粒子尺度因子x较小时,反照率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但是当x再继续增大时,反照率出现了"波动&quo... 根据米耶理论,对均匀系中单粒子平均单次散射反照率的计算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反照率与粒子尺度因子以及复折射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粒子尺度因子x较小时,反照率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但是当x再继续增大时,反照率出现了"波动",总体呈现出减小的趋势,最终趋于0.5。利用米耶理论和van de hulst近似,还分别计算0.4~0.5μm和8~12μm光谱范围内气溶胶粒子的反照率,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除了波长为3μm的邻域外,随着波长的增大,反照率逐渐减小,但是利用van de hulst近似所计算的结果在8~12μm光谱范围内有较大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反照率 粒子 溶胶 米耶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振荡天平法与激光散射单粒子法在气溶胶观测中的对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菲 邓雪娇 +9 位作者 谭浩波 张晓春 颜鹏 贾小芳 邓涛 邹宇 张芷言 李丽云 王海霞 吴兑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7-504,共8页
观测气溶胶质量浓度的仪器基于多种不同的测量原理,为比对不同仪器观测结果的差异,使用两种仪器TEOM-1405s(微量振荡天平原理)和GRIMM180(激光散射单粒子原理),于2011年11月9日-2013年6月30日在广州番禺大气成分观测站开展PM10/... 观测气溶胶质量浓度的仪器基于多种不同的测量原理,为比对不同仪器观测结果的差异,使用两种仪器TEOM-1405s(微量振荡天平原理)和GRIMM180(激光散射单粒子原理),于2011年11月9日-2013年6月30日在广州番禺大气成分观测站开展PM10/PM22.5/M1的同步比对观测试验。将观测结果配合同期气象要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RIMM180的运行稳定性明显好于TEOM1405s,TEOM1405s的错误多由干燥器、夹管阀相关故障引起,出错百分比分别在33%和15%以上,其测值小于GRIMM180的数据占总观测量的53.5%。两种仪器观测气溶胶质量浓度存在一定差异,但两者随时问变化的趋势一致,测量的PM10/eM2.5/PM1的相关系数均高于0.60,两种仪器观测的PM1和PM25的统计拟合斜率接近于1,分别为0.99和1.04,而PM,0为1-31。TEOM1405s统计的平均值、均方差和极大值等均偏大于GRIMM180,特别是PM10的结果明显偏高;而极小值均小于GRIMM180。综合认为PM2.5的一致性相对较好,但在高相对湿度情况下,两仪器观测的PM2.5差异(PM№)绝对值较大,主要集中在风速0~2m/s的静小风期间。结合气象因子分析,推测两种仪器测值的差异成因,一方面可能与TEOM1405s考虑了半挥发性物质的补偿相关,另一方面可能与GRIMM180的除湿模块效果不佳以及气溶胶密度假设与实际差异较大,在高湿度、静小风等气象条件下两种仪器的响应与性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质量浓度 微量振荡天平原理 激光散射粒子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掖地区气溶胶吸收和散射特性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曹贤洁 张镭 +4 位作者 李霞 史晋森 徐记亮 黄建平 张武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46-1253,共8页
兰州大学与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美国马里兰大学、美国能源部等研究机构于2008年4-6月进行了中美沙尘暴联合观测试验,观测点设在张掖国家气候观象台、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ACOL)和SACOL景泰移动观测点。利用颗粒物烟... 兰州大学与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美国马里兰大学、美国能源部等研究机构于2008年4-6月进行了中美沙尘暴联合观测试验,观测点设在张掖国家气候观象台、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ACOL)和SACOL景泰移动观测点。利用颗粒物烟尘吸收光度计和TSI积分浑浊度仪资料分析了张掖地区气溶胶吸收和散射特性。结果表明:气溶胶吸收系数、总散射和后向散射系数日变化趋势一致,基本呈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08:00和22:00,夜间的值较白天偏大;气溶胶吸收系数、总散射和后向散射系数的月平均值在4月最大、5月次之、6月最小;450,550和700 nm波段的气溶胶单次散射反照率主要集中在0.7-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掖地区 溶胶 散射系数 吸收系数 散射反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6μm激光气溶胶凝聚粒子散射特性 被引量:8
8
作者 黄朝军 吴振森 刘亚锋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353-2357,共5页
气溶胶是大气电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气溶胶粒子严重影响1.06μm激光的传输特性。单次散射反照率和不对称因子是研究气溶胶中激光传输特性的一个重要参量。基于CCA模型,模拟了由64个球形原始微粒凝聚而成的四种取向气溶胶凝聚粒子。... 气溶胶是大气电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气溶胶粒子严重影响1.06μm激光的传输特性。单次散射反照率和不对称因子是研究气溶胶中激光传输特性的一个重要参量。基于CCA模型,模拟了由64个球形原始微粒凝聚而成的四种取向气溶胶凝聚粒子。利用离散偶极子近似方法,数值计算了1.06μm激光入射情况下四种形状气溶胶凝聚粒子的单次散射反照率和不对称因子随入射角变化的值;并分析了尺寸参数对单次散射反照率和不对称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相同数目原始微粒的气溶胶凝聚粒子,其单次散射反照率和不对称因子明显依赖于入射光的入射角度和气溶胶凝聚粒子的形状;对于不同尺寸参数的气溶胶凝聚粒子,其单次散射反照率和不对称因子随尺寸参数的增大而增大,当尺寸参数大于3时,气溶胶凝聚粒子的散射主要集中于前向散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聚粒子 散射特性 散射反照率 不对称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技术在大气气溶胶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倪润祥 李红 +1 位作者 伦小秀 温冲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6-122,共7页
在简述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技术(TOF-SIMS)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和优势的基础上,阐述了近年来TOF-SIMS应用于气溶胶表面化学表征、气溶胶粒子化学组成深度剖析、气溶胶表面化学反应、气溶胶粒子表面毒性,以及气溶胶污染源排放特征与... 在简述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技术(TOF-SIMS)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和优势的基础上,阐述了近年来TOF-SIMS应用于气溶胶表面化学表征、气溶胶粒子化学组成深度剖析、气溶胶表面化学反应、气溶胶粒子表面毒性,以及气溶胶污染源排放特征与污染源识别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TOF-SIMS技术在大气气溶胶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 飞行时间-二离子质谱 溶胶 颗粒分析 表面分析 应用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井山空气背景站单颗粒气溶胶有机硫酸酯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安侯 张沈阳 +6 位作者 王好 龚道程 张诗炀 宋伟 陈多宏 周磊 王伯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63-1669,共7页
运用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SPAMS)在雨季(2015年8月18日~9月7日)于广东南岭天井山国家背景空气站,首次从二次有机气溶胶(SOA)中发现了有异戊二烯参与生成的有机硫酸酯(IEPOX-derived organosulfate),并初步研究了其变化规律.运用... 运用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SPAMS)在雨季(2015年8月18日~9月7日)于广东南岭天井山国家背景空气站,首次从二次有机气溶胶(SOA)中发现了有异戊二烯参与生成的有机硫酸酯(IEPOX-derived organosulfate),并初步研究了其变化规律.运用自适应共振理论神经网络算法(ART-2a)将细颗粒物按化学成分分为9类,元素碳(EC)、有机碳(OC)、元素/有机混合碳(ECOC)、左旋葡聚糖颗粒(LEV)、富钾颗粒(K-rich)、富钠颗粒(Na-rich)、金属颗粒(Metal)、富硅颗粒(Si-rich)和有机胺(Amine).并运用示踪离子法研究森林中与异戊二烯氧化相关的有机硫酸酯的变化规律,发现其变化趋势与O_3较为相关,与SO_2和CO几乎不相关.另外,有机硫酸酯在相对湿度大于90%和在温度小于18℃时更容易形成.在夜间观测到的有机硫酸酯较白天高出49%,这可能与森林夜间湿度更高,温度更低有关.本研究证实了该森林地区已经受到人为源污染的影响,并且可以生成人为源二次有机气溶胶(ASO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硫酸酯 颗粒溶胶 有机溶胶 森林排放 光化学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对霾强度变化的响应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佟景哲 米家媛 +3 位作者 倪长健 蒋梦姣 杨寅山 陈云强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51-1058,共8页
基于成都市2017年10-12月浊度计和黑碳仪的逐时观测数据,结合该时段同时次的能见度(V)、相对湿度(H_(R))、二氧化氮(NO_(2))以及细颗粒物(PM_(2.5))浓度监测资料,利用光学综合法计算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分析霾强度(轻微、轻度、中... 基于成都市2017年10-12月浊度计和黑碳仪的逐时观测数据,结合该时段同时次的能见度(V)、相对湿度(H_(R))、二氧化氮(NO_(2))以及细颗粒物(PM_(2.5))浓度监测资料,利用光学综合法计算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分析霾强度(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变化对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霾强度下的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该分布函数的数学期望与方差随霾强度的增加而增大。(2)气溶胶吸湿性随霾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对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霾而言,强吸湿模态占比分别为6.2%、11.4%、50.8%和84.5%。(3)分别构建了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霾强度下的二次多项式散射吸湿增长模型,对应全样本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684、0.627、0.729和0.786,即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模型对样本的选择非常敏感,其泛化性能随霾强度的增加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 对数正态分布 强吸湿模态 多项式 霾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城区春季大气气溶胶消光特性研究 被引量:40
12
作者 姚青 韩素芹 +1 位作者 蔡子颖 张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95-802,共8页
利用天津大气边界层观测站2011年4月1日~5月10日气溶胶散射系数、吸收系数、PM2.5质量浓度、大气能见度和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气溶胶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的变化特征,以及气溶胶消光系数与PM2.5质量浓度和大气能见度的关系,并对两种... 利用天津大气边界层观测站2011年4月1日~5月10日气溶胶散射系数、吸收系数、PM2.5质量浓度、大气能见度和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气溶胶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的变化特征,以及气溶胶消光系数与PM2.5质量浓度和大气能见度的关系,并对两种方法计算的消光系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天津城区气溶胶散射系数为369.93 Mm-1,对大气消光贡献为86.7%,气溶胶吸收系数为36.32Mm-1,对大气消光贡献为8.5%,单次散射反照率为0.91;气溶胶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的日变化特征具有明显的双峰结构,对应于早晚交通高峰;不同天气类型下其日分布特征存在较大差异,霾日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最高,沙尘日和降水日次之,晴日最低;气溶胶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与PM2.5质量浓度呈线性正相关,与大气能见度呈指数负相关,观测期间气溶胶质量散射效率均值为2.95m2/g;采用Koschmieder’s公式反算能见度获得的大气消光系数,与通过测量气溶胶散射系数、气溶胶吸收系数、气体散射系数和气体吸收系数等分量加和获得的消光系数相比一致性较好,高相对湿度天气下能见度反算值高于各系数加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 散射系数 吸收系数 能见度 散射反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地区矿物尘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的初步模拟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吴涧 符淙斌 +2 位作者 蒋维楣 刘红年 赵润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250-1260,共11页
为研究东亚地区矿物尘气溶胶的直接辐射效应,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中加入起尘方案、建立矿物尘气溶胶输送模式,并将其辐射过程加入区域气候模式的辐射方案.通过对2001年3月~2002年3月的模拟发现:中国西北和蒙古国年平均地表起尘率在1μ... 为研究东亚地区矿物尘气溶胶的直接辐射效应,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中加入起尘方案、建立矿物尘气溶胶输送模式,并将其辐射过程加入区域气候模式的辐射方案.通过对2001年3月~2002年3月的模拟发现:中国西北和蒙古国年平均地表起尘率在1μg/(m2·s)以上,最大达到90μg/(m2·s)是东亚地区最主要的矿物尘气溶胶源地;东亚地区矿物尘气溶胶柱含量最大值达5g/m2,出现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和秦岭地区;气溶胶大气顶直接辐射强迫基本呈现大陆上为正、海洋上正负均有的分布特征,区域平均辐射强迫在春夏秋冬分别为1.08,0.88,0.37,0.40W/m2,短波辐射强迫在陆上为正、海上正负均有,长波辐射强迫均为正值;四季的地表辐射强迫分别为-5.64,-2.25,-1.37,-1.87W/m2;辐射强迫数值对矿物尘气溶胶单次散射反照率的变化较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尘溶胶 直接辐射强迫 区域候模式 散射反照率 数值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城市气溶胶物理光学特性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杨红龙 李磊 +3 位作者 杨溯 卢超 陈星登 刘爱明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27-1434,共6页
气溶胶是影响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的重要因子.在深圳地区展开气溶胶观测实验,可以获得可靠的光学物理特征,进而有助于准确评估气溶胶在新型超极城市区域的气像和环境效应.本文利用2010年12月至2011年8月太阳光度计、黑碳和浊度计等气溶... 气溶胶是影响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的重要因子.在深圳地区展开气溶胶观测实验,可以获得可靠的光学物理特征,进而有助于准确评估气溶胶在新型超极城市区域的气像和环境效应.本文利用2010年12月至2011年8月太阳光度计、黑碳和浊度计等气溶胶观测资料,分析了新型超级城市深圳地区的气溶胶物理光学特性.深圳地区气溶胶呈明显季节变化,冬、春季由于城市污染性气溶胶的影响,气溶胶光学厚度和Angstrom波长指数都较大,夏季受海盐气溶胶的影响,光学厚度较小,Angstrom波长指数也较小.光学厚度与Angstrom波长指数对比表明城市综合性污染是引起深圳气溶胶高光学厚度的主要原因.深圳地区气溶胶的散射系数、吸收系数的平均值(标准偏差)分别为178.7×10-6 m-1(126.6×10-6 m-1)和32.5×10-6 m-1(18.1×10-6 m-1),均低于珠三角腹地多年观测平均值的二分之一和国内其他大型城市观测值.而单次散射反照率为0.81,与珠三角其他地区得到的结果接近.此外,气溶胶吸收、散射和单次散射反照率呈明显日变化,可能主要受大气边界层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特性 光学厚度 散射反照率 散射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北岸气溶胶光学特性长期变化特征 被引量:8
15
作者 韩亚芳 吴立新 +1 位作者 白杨 秦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492-2503,共12页
利用太湖北岸地基太阳光度计(CE-318)2005年9月~2016年4月的观测数据,以及多年气象观测资料,对太湖北岸气溶胶年际尺度、季节尺度及逐月的光学特性、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揭示太湖北岸:1)AOD年均值呈逐渐降低趋势,但累年(2... 利用太湖北岸地基太阳光度计(CE-318)2005年9月~2016年4月的观测数据,以及多年气象观测资料,对太湖北岸气溶胶年际尺度、季节尺度及逐月的光学特性、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揭示太湖北岸:1)AOD年均值呈逐渐降低趋势,但累年(2005~2016)均值高达0.776,2005~2012年累年均值为0.842,较全国同一时期AOD均值高63%;2)AOD四季变化分明,夏季(0.920)最高、冬季(0.689)最低、春季(0.788)与秋季(0.788)相近;3)气溶胶α指数逐年增大,年增幅约0.013,表明太湖地区大气污染物颗粒平均粒径逐年减小,非自然源比重持续增加;4)气溶胶α指数季均值为秋季>冬季>夏季>春季,依次为1.320、1.232、1.164、1.098;5)体积谱四季均呈双峰结构,夏冬两季积聚模态粒子与粗模态粒子的体积浓度接近,春季以粗模态粒子为主,秋季以积聚模态粒子为主,6)气溶胶SSA季均值各年四季变化特征相似,累年总体季均值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依次为0.933、0.917、0.900、0.882,但年均值自2007年起呈逐年缓增趋势,年增幅约0.006,表明太湖地区气溶胶粒子的散射能力在逐年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 光学厚度 Angstrom波长指数 体积谱 散射反照率 变化特征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ERONET和SKYNET网观测的中国北方地区气溶胶光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高中明 闭建荣 黄建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93-1307,共15页
利用AERONET和SKYNET两个国际气溶胶网站提供的2.0等级气溶胶数据产品,分析了中国北方地区榆中、北京、香河、榆林、敦煌和蒙古国达兰扎达嘎德6站气溶胶光学特征的日变化规律和季节变化特征,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受... 利用AERONET和SKYNET两个国际气溶胶网站提供的2.0等级气溶胶数据产品,分析了中国北方地区榆中、北京、香河、榆林、敦煌和蒙古国达兰扎达嘎德6站气溶胶光学特征的日变化规律和季节变化特征,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受沙尘天气的影响,中国北方地区和蒙古国各测站春季气溶胶光学厚度均出现了较高值,而波长指数则出现了最低季节平均值,气溶胶粗、细粒子的体积谱分布也表现出明显的特征差异。此外,由于受局地人类活动的影响,各测站气溶胶光学参数也表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即在夏季相对湿润的环境下,北京和香河站受当地城市污染气溶胶吸湿增长的影响,其气溶胶光学厚度比其他季节都大,同时该地区夏季单次散射反照率也出现了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光学厚度 波长指数 体积谱分布 散射反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溶胶辐射特性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90
17
作者 毛节泰 李成才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22-635,共14页
利用一个简化的辐射平衡模式,讨论了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和气溶胶辐射特性以及与地面反射率之间的关系.模式分析表明,增加气溶胶层以后,地气系统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少,取决于气溶胶的单散射反射率-ω0、不对称度因子g... 利用一个简化的辐射平衡模式,讨论了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和气溶胶辐射特性以及与地面反射率之间的关系.模式分析表明,增加气溶胶层以后,地气系统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少,取决于气溶胶的单散射反射率-ω0、不对称度因子g与地面反射率αg之间的配置,但与气溶胶光学厚度δ没有直接的关系.气溶胶光学厚度值仅和反射率变化的幅度成正比.从辐射平衡模式的结果可知,为了定量地研究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作用,需要有系统的有关气溶胶辐射特性的观测资料.从地面和空间对中国地区气溶胶的辐射特性开展了观测研究,包括从地面用太阳光度计测量气溶胶的光学厚度、用浊度计测量气溶胶的散射系数、黑碳仪测量气溶胶的吸收系数,并且利用MODIS资料反演气溶胶的光学厚度.地面太阳光度计观测的气溶胶光学厚度用于检验卫星遥感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值,对中国东部地区,遥感的结果是可以接受的,主要是由于这一地区存在较低的地表反射率;但对中国北方植被条件不很好的地区,在遥感反演时对地面反射率的估计可能偏低,如做适当的修改还有可能提高遥感反演的精度.从地面直接测量气溶胶的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算出的气溶胶单散射反射率在0.8左右,需要有更多的观测,以便进一步查清这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 辐射特性 散射反射率 光学厚度 吸收系数 直接辐射强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顶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遥感估算 被引量:7
18
作者 肖钟湧 江洪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99-807,共9页
利用MODIS和OMI卫星遥感数据估算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顶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了大气顶辐射强迫和气溶胶光学厚度(AOT)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R和RMSE分别为0.89和5.50.大气顶辐射强迫的区域月平均变化范围... 利用MODIS和OMI卫星遥感数据估算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顶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了大气顶辐射强迫和气溶胶光学厚度(AOT)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R和RMSE分别为0.89和5.50.大气顶辐射强迫的区域月平均变化范围大约在-10--70W/m2之间,一年中最大值(-53.97±6.14W/m2)和AOT一样出现在6月,最小值(-16.41±2.10W/m2)出现在12月.4个季节的大小依次是:夏季(-44.30±9.09W/m2)>春季(-42.00±7.83W/m2)>秋季(-28.02±6.32W/m2)>冬季(-20.40±5.00W/m2).在6月,大气顶气溶胶辐射强迫空间差异最明显,在太湖沿岸的城市地区,如上海、杭州,辐射强迫可达-70W/m2,而在千岛湖地区大约为-10W/m2.在12月,空间差异最小,北部城市地区大约为-20 W/m2;南部地区大约为-10 W/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 直接辐射强迫 MODIS OMI 地表反照率 散射反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大气气溶胶体积谱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阎逢旗 宋怀荣 +1 位作者 郭祺 吴东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2-116,共5页
本文利用AERONET的气溶胶月平均数据,分析了北京市大气气溶胶体积谱的季节性变化,并对气溶胶体积谱与光学厚度、Angstrom指数、小颗粒比例以及单次散射反照率的关系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春季北京市气溶胶体积谱中粗模态粒子占的比... 本文利用AERONET的气溶胶月平均数据,分析了北京市大气气溶胶体积谱的季节性变化,并对气溶胶体积谱与光学厚度、Angstrom指数、小颗粒比例以及单次散射反照率的关系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春季北京市气溶胶体积谱中粗模态粒子占的比重较大,峰值半径约为3μm;在夏季北京市气溶胶体积谱中细模态粒子占的比重较大,峰值半径约为0.25μm;影响粗模态峰值异常增大的主要因素是沙尘,影响细模态峰值异常增大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湿度;在吸收性粒子浓度较低情况下,细模态粒子占主导地位时,单次散射反照率随波长的增大而减小,粗模态粒子占主导地位时,单次散射反照率率波长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体积谱 光学厚度 Angstrom波长指数 小颗粒比例 散射反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沙尘天气期间气溶胶光学特性分析
20
作者 赵松林 邓梅 +4 位作者 赵辉 廖柏林 王雪琦 李瑶 苏仲铭 《农业灾害研究》 2020年第2期80-83,共4页
利用全球地基气溶胶观测网(AERONET)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2001—2013年沙尘天气期间气溶胶的光学特性。结果表明,北京沙尘天气期间受沙尘粒子的影响,气溶胶光学厚度值(AOD)较大,且随波长增大而减小,在波长440 nm处平均值约为1.2;气溶胶An... 利用全球地基气溶胶观测网(AERONET)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2001—2013年沙尘天气期间气溶胶的光学特性。结果表明,北京沙尘天气期间受沙尘粒子的影响,气溶胶光学厚度值(AOD)较大,且随波长增大而减小,在波长440 nm处平均值约为1.2;气溶胶Angstrom波长指数97.62%都聚集在0.7以下,说明北京沙尘天气期间粒子较大;沙尘天气期间单次散射反照率随波长增加而增加,平均值约为0.93;复折射指数实部在波长675 nm处最大,平均约为1.55,虚部在440 nm处最大,平均值达到0.006;总的不对称因子平均值约为0.72;北京地区沙尘天气期间气溶胶粒子谱型呈双峰分布,且以粗模态粒子为主,其峰值随光学厚度的增大而增大,粗模态粒子的峰值半径平均约为2.6μm。这些参数对于深入研究沙尘气溶胶的辐射效应和气候效应都是必不可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溶胶 光学厚度 Angstrom波长指数 散射反照率 复折射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