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省不同土地利用下季节降水-径流-土壤水响应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邢贞相 孙鹏 +3 位作者 纪毅 李凤昱 付强 丁红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6-94,共9页
为剖析黑龙江省降水、径流、土壤含水量响应关系,以季节为时间尺度,计算全省网格降水、径流和土壤含水量相关系数及比值。其中,降水和径流四季的相关系数均值及春夏秋三季径流与降水比值分别为0.39、0.85、0.55、-0.08和0.23、0.20、0.... 为剖析黑龙江省降水、径流、土壤含水量响应关系,以季节为时间尺度,计算全省网格降水、径流和土壤含水量相关系数及比值。其中,降水和径流四季的相关系数均值及春夏秋三季径流与降水比值分别为0.39、0.85、0.55、-0.08和0.23、0.20、0.10;降水和土壤含水量四季相关系数均值及春夏秋三季土壤含水量与降水比值分别为0.31、0.66、0.50、-0.02和0.25、0.08、0.24;四季径流和土壤含水量相关系数均值及春夏秋三季土壤含水量与径流比值分别为0.37、0.58、0.47、0.02和1.12、0.40、2.42。黑龙江省降水-径流、降水-土壤含水量、径流-土壤含水量的响应程度因季节而不同,其响应程度由强至弱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且冬季相关性极弱,为研究黑龙江省区域各水源转化和季节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时间尺度 降水-径流-土壤水 关系 土地利用 响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理信息的SCS模型及其在黄土高原小流域降雨-径流关系中的应用 被引量:57
2
作者 刘贤赵 康绍忠 +1 位作者 刘德林 张晓萍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3-97,共5页
基于土地利用、土壤类型等信息数据和流域水文、气象资料,应用美国农业部水土保持局研制的小流域设计洪水模型-SCS模型对王东沟流域径流过程进行了模拟。按照集水区自然分水线划分流域子单元,并提出了适合该流域产流计算的CN值表。结果... 基于土地利用、土壤类型等信息数据和流域水文、气象资料,应用美国农业部水土保持局研制的小流域设计洪水模型-SCS模型对王东沟流域径流过程进行了模拟。按照集水区自然分水线划分流域子单元,并提出了适合该流域产流计算的CN值表。结果表明,模型所模拟的径流过程与实测径流过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模拟精度在75%以上,说明模型在参数的确定上较为合理,可以应用于黄土高原典型流域,为建立分布式水文模型对流域进行生态水文综合评价提供了科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径流关系 SCS模型 地理信息 土地利用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线数值法(SCS模型)在北京温榆河流域降雨-径流关系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1
3
作者 周翠宁 任树梅 闫美俊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7-90,共4页
为研究北京城市化进程中降雨-径流关系变化,在温榆河流域应用SCS模型,对该流域部分实测次降雨-径流过程及不同频率年降雨-径流进行模拟,得出SCS模型在温榆河流域预测径流是可行的,无论哪种前期土壤湿润条件,不同频率降雨的年径流量随着... 为研究北京城市化进程中降雨-径流关系变化,在温榆河流域应用SCS模型,对该流域部分实测次降雨-径流过程及不同频率年降雨-径流进行模拟,得出SCS模型在温榆河流域预测径流是可行的,无论哪种前期土壤湿润条件,不同频率降雨的年径流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增大的趋势,相同前期土壤湿润情况下年径流量绝对增量顺序为,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而相对增量是枯水年>平水年>丰水年。相同前期土壤湿润程度及相同频率降雨条件下,城市化水平越高,径流量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S模型 温榆河流域 降雨-径流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对流域降雨-径流关系的影响——SCS模型在深圳市的应用 被引量:65
4
作者 袁艺 史培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31-136,共6页
以深圳市为例 ,应用SCS流域水文模型对该市部分流域进行降雨 径流过程的模拟 ,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降雨 径流关系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 ,土地利用的变化使径流量趋于增大 ;降雨强度越大 ,前期土壤湿润程度越大 ... 以深圳市为例 ,应用SCS流域水文模型对该市部分流域进行降雨 径流过程的模拟 ,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降雨 径流关系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 ,土地利用的变化使径流量趋于增大 ;降雨强度越大 ,前期土壤湿润程度越大 ,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就越小 .降雨 径流的空间分布随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前期土壤湿润程度而发生变化 ,CN值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城市用地和水体 ,低值区主要出现在林地、灌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降雨-径流关系 SCS模型 深圳市 径流 土壤湿润程度 环境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祁连山典型小流域日降水-径流模拟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于海姣 温小虎 +1 位作者 冯起 何志斌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5年第2期26-31,39,共7页
及时准确的日径流预测在流域水资源的合理规划、利用及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支持向量机(SVM)模型为基础,以祁连山典型小流域-排露沟流域为研究区域,建立了流域日降水-径流模型,对流域未来1~7 d的日径流量进行了模拟预测。... 及时准确的日径流预测在流域水资源的合理规划、利用及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支持向量机(SVM)模型为基础,以祁连山典型小流域-排露沟流域为研究区域,建立了流域日降水-径流模型,对流域未来1~7 d的日径流量进行了模拟预测。为检验SVM模型的有效性,模拟结果与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SVM和ANN均表现出了很高的精度;但相比于传统的ANN模型,SVM模型的预测精度显著提高。表明SVM模型在半干旱山区小流域径流预测中有更好的适用性,可以用于流域中长期日径流预测,是资料有限的条件下中长期日径流预测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降水-径流模拟 径流 支持向量机 祁连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降水产品的WRF-Hydro模式径流模拟——以漳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2
6
作者 高玉芳 吴雨晴 +1 位作者 彭涛 顾天威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9-306,共8页
以漳河流域为研究区域,以CMORPH卫星-地面自动站-雷达三源降水融合数据和ERA5再分析降水资料为WRF-Hydro模式的输入,进行径流模拟,对比分析模拟径流与实测径流的差异,探讨基于两种降水数据的WRF-Hydro模式在漳河流域的径流模拟效果。结... 以漳河流域为研究区域,以CMORPH卫星-地面自动站-雷达三源降水融合数据和ERA5再分析降水资料为WRF-Hydro模式的输入,进行径流模拟,对比分析模拟径流与实测径流的差异,探讨基于两种降水数据的WRF-Hydro模式在漳河流域的径流模拟效果。结果表明:三源降水融合数据的径流模拟效果较优,纳什系数均达到0.7以上,模拟径流与实测径流过程吻合较好;采用三源降水融合数据和ERA5再分析降水资料率定WRF-Hydro模式,以ERA5再分析降水资料为输入,径流模拟结果都不佳;总体而言,三源降水融合数据与WRF-Hydro模式耦合能够较好地模拟漳河流域径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Hydro模式 CMORPH卫星-地面自动站-雷达三源降水融合数据 ERA5再分析资料 径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市降雨-径流关系不确定性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金萍 王宇昊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共6页
为研究郑州市变化环境下的降雨-径流关系,利用1963—2012年郑州市年降水量和年径流量作为基础数据,运用时间突变理论确定径流突变点,将其作为降雨-径流关系的变化点,并将多时间尺度小波分析和集对分析结合研究降雨-径流在多时间尺度上... 为研究郑州市变化环境下的降雨-径流关系,利用1963—2012年郑州市年降水量和年径流量作为基础数据,运用时间突变理论确定径流突变点,将其作为降雨-径流关系的变化点,并将多时间尺度小波分析和集对分析结合研究降雨-径流在多时间尺度上的联系。结果表明:郑州市年降水量无明显变化趋势,年径流量在1985年和2002年发生显著突变,降雨-径流关系愈发复杂;郑州市年降水量具有准2~4 a、5~7 a、6~11 a、23 a、32 a的波动周期,而年径流量具有准2~4 a、4~9 a、8~11 a、17 a的波动周期;郑州市降雨-径流的不确定性关系在短、中、中长周期以同一性为主,在长周期以差异性为主,根据变异年份划分的3个时段基本符合这一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径流关系 滑动t检验 小波分析 集对分析 累积距平 波变换 郑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地表径流与其时间变化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管华 李斌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1-285,共5页
根据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及其邻近地区42个径流站1962~1999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地表径流量及其时间变化(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的空间分布规律,得出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的结论,并探讨了这种反常现象的成因。
关键词 秦岭-黄准平原交界带 地表径流 时间变化 正相关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对森林-径流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邓慧平 王倩 丹利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8年第4期18-24,共7页
为了揭示气候对森林-径流关系的影响,利用已有的不同地区森林集水区试验结果分析森林-径流关系空间变化规律,然后在生物物理/动态植被模型SSi B4/TRIFFID与TOPMODEL的耦合模型对长江上游梭磨河流域不同温度下植被演替及蒸发与径流的动... 为了揭示气候对森林-径流关系的影响,利用已有的不同地区森林集水区试验结果分析森林-径流关系空间变化规律,然后在生物物理/动态植被模型SSi B4/TRIFFID与TOPMODEL的耦合模型对长江上游梭磨河流域不同温度下植被演替及蒸发与径流的动态变化过程的模拟结果基础上,通过分析水热条件对净光合速率、冠层湿润分数、蒸腾、冠层截留蒸发以及土壤蒸发的影响,分析水热条件对森林-径流关系的影响。主要结论有:水热条件通过控制森林的净光合速率、蒸腾、冠层截留蒸发和土壤蒸发影响森林-径流关系;随着温度增加,森林蒸散发增加幅度大于其它植被类型和裸地,使森林-径流关系发生变化,水热条件的空间变化决定了森林-径流关系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空间变化;受气候垂直地带性和水平地带性影响,随着海拔高度下降或从北到南随着温度增加,水分利用效率减小,森林-径流关系存在从增加径流量到对径流量没有明显影响再到减小径流量的变化,水分胁迫或高温将抑制森林蒸腾从而减小森林对径流量减少的作用,森林集水区比较试验结果体现了森林-径流关系这种空间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蒸散发 森林-径流关系 空间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良崮小流域径流与磷素传输动态关系
10
作者 杨彩玲 胡砚霞 +3 位作者 于兴修 姚佳吟 郑若琳 刘前进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5,共10页
[目的]为探讨不同降雨类型下径流-磷素流失滞后关系特征。[方法]以北方土石山区孟良崮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2010—2012年的32场降雨实测数据,通过C-Q(浓度-流量)环路和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暴雨条件下,土壤饱和后释... [目的]为探讨不同降雨类型下径流-磷素流失滞后关系特征。[方法]以北方土石山区孟良崮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2010—2012年的32场降雨实测数据,通过C-Q(浓度-流量)环路和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暴雨条件下,土壤饱和后释放大量磷素使磷素浓度峰值晚于径流峰值;大雨条件下,溶解性磷素从近源释放,颗粒态磷素从远源迁移到径流中;中雨条件下,DIP(溶解性无机磷)、PP(颗粒性磷)和TP(总磷)输移主要受地表径流影响,DP(溶解性总磷)输移受到土壤和沉积物影响;小雨条件下,表现出较快的溶解态磷素输移和较慢的颗粒态磷素输移。2)磷素输移的C-Q环路在径流过程中呈现多种类型,其中,PP和TP多为顺时针滞后,占18%~23%,主要受地表径流的强烈冲刷;逆时针滞后在各组分磷素中出现的比例相近,为12%~18%,源于土壤磷素缓慢释放和河道沉积物再悬浮;DP流失多表现为正“8”字形滞后,占比16%;DIP流失表现为逆“8”字形滞后,占比19%;线形滞后出现的频次较少;复杂形滞后的比例为31%~45%。3)暴雨和大雨条件下,DIP和DP与径流(Q)呈弱相关或负相关,源于强烈径流快速冲刷地表,而溶解性磷被土壤吸附未能同步释放或被径流稀释;中雨时,适中的径流冲刷力增强溶解性磷的释放;小雨时,径流主要迁移附着在松散土壤颗粒上的颗粒性磷。在不同降雨类型下,PP和TP始终高度相关,表明TP的主要来源是PP。[结论]孟良崮小流域需要针对不同的降雨情况防范磷素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土石山区 径流-磷素关系 C-Q环路 Pearson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AT模型的巴勒更河流域降雨-径流关系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凯 王永强 +2 位作者 许继军 吴志俊 许翔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48,共8页
研究流域的降雨-径流关系可为水资源管理与水土保持等工作提供依据。根据实测降雨资料和历史实测径流数据构建SWAT模型并用于还原径流序列,采用Kendall秩次检验、滑动平均、M-K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累积距平法以及径流系数,分析巴勒更... 研究流域的降雨-径流关系可为水资源管理与水土保持等工作提供依据。根据实测降雨资料和历史实测径流数据构建SWAT模型并用于还原径流序列,采用Kendall秩次检验、滑动平均、M-K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累积距平法以及径流系数,分析巴勒更河流域1970—2015年的降雨-径流关系年际变化特征、变化趋势,并运用累积斜率变化率比较方法定量地分离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影响的贡献率。结果显示:①将SWAT模型应用在巴勒更河流域时,在校准期时评价指标R^(2)为0.78、纳什效率系数NSE为0.76;验证期R^(2)为0.58、NSE为0.51,这些指标表明将SWAT模型用于巴勒更河流域的径流还原是可行的。②巴勒更河流域1970—2015年降雨有显著上升的趋势,而径流的趋势不显著;降雨突变点出现在1981年,而径流在1995年、2010年均发生突变;此外,在该流域内降雨、径流序列展现出来的周期性变化也存在差异,尤其是在主周期上,降雨主周期为28 a,径流则为23 a。③降雨-径流关系在1989年、2001年均发生变异,且每次发生变异,都导致径流系数下降,其中1970—1988年径流系数是0.15,1989—2006年径流系数为0.11,2007—2015年径流系数为0.10。④以1970—1988年为基准期,1989—2001年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占主导地位,其中径流变化人类活动贡献了65%,而气候变化对于径流变化贡献率为35%;2001—2015年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变化贡献率为81%,气候变化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为19%;以1989—2001年为基准期,2001—2015年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为51%,而剩余的49%是气候变化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径流关系 SWAT模型 趋势变化 累积斜率变化率比较方法 径流还原 巴勒更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漓江流域降水-径流特征变化分析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阳扬 翟禄新 +1 位作者 贾艳红 薛开元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7-105,共9页
为揭示变化环境下土地利用类型对流域降水-径流特征的影响,选用集总式水文模型MODHYDROLOG模拟漓江流域2008-2016年的日径流量,在不同时段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情景下,分析土地利用类型与模型时变参数的相关性,揭示流域降水-径流特征的变... 为揭示变化环境下土地利用类型对流域降水-径流特征的影响,选用集总式水文模型MODHYDROLOG模拟漓江流域2008-2016年的日径流量,在不同时段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情景下,分析土地利用类型与模型时变参数的相关性,揭示流域降水-径流特征的变化情况,探索流域特征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动态定量感知。结果表明,MODHYDROLOG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漓江流域的日径流过程,NSE和R2均超过0.7,Dv在0.2%以内。大部分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与地下水相关参数dlev、k1、k3等密切相关,个别与植被相关参数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而渗透和洼地相关参数并未体现出显著性。分析土地利用方式对产汇流的影响,表现为耕地和林地会抑制地下水基准面抬升,增加地下水深层渗漏量,同时促进基流交换作用从而有利于含水层对河道的补给,水域和城乡的作用机制则相反。草地减小了壤中流的比例,增加地下水的补给量。本研究结果可为变化环境下流域的水文模拟及预报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水文学 相关分析 降水-径流 土地利用 漓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草原流域降水-径流模拟试验及水文演变驱动因素辨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阿龙 于庆峰 +2 位作者 于婵 房丽晶 高瑞忠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4-30,共7页
以内蒙古巴拉格尔河流域为典型研究对象,基于水文气象、植被特征、地形地貌和草地管理方式等数据,设计降水-径流模拟试验,并采用M-K法进行水文气象序列突变分析、克里金空间插值揭示土壤-植被-根系空间分布特征、降水-径流模型模拟草原... 以内蒙古巴拉格尔河流域为典型研究对象,基于水文气象、植被特征、地形地貌和草地管理方式等数据,设计降水-径流模拟试验,并采用M-K法进行水文气象序列突变分析、克里金空间插值揭示土壤-植被-根系空间分布特征、降水-径流模型模拟草原流域产汇流特征,建立草原流域降水强度-地形坡度-径流系数数学模型及SWAT模型,探讨环境变化对草原地表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域径流突变发生在1998年,最低气温突变最早(1982年),降水突变最晚(2001年),相隔19年;土壤饱和渗透系数介于0.19~14.23 m/d,空间变异性显著,均值仅为2.87 m/d,而干容重最大值、最小值与均值接近,毛管上升含水率极差最大,饱和含水率次之;模拟降水-径流试验及数学模型计算得到径流系数为0.424,突变前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系数变化的贡献率为20%左右,而突变后超过了50%;SWAT模型表明突变后流域径流变化的气候变化贡献率为79%,人类活动贡献率为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流域 空间分布 模拟降水-径流试验 SWA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pula函数的三峡库区万州段蓄水前后降雨量-径流量关系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晓菊 毛海涛 +1 位作者 黄庆豪 程龙飞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30,37,共9页
三峡水库蓄水对其库区降雨量-径流量关系变化的影响程度对于库区水资源规划有着重要意义。选用万县水文站1977-2017共计41 a的降雨量和径流量实测值,确定了各蓄水阶段降雨量和径流量的分布情况,引入Copula函数模型计算各阶段的联合分布... 三峡水库蓄水对其库区降雨量-径流量关系变化的影响程度对于库区水资源规划有着重要意义。选用万县水文站1977-2017共计41 a的降雨量和径流量实测值,确定了各蓄水阶段降雨量和径流量的分布情况,引入Copula函数模型计算各阶段的联合分布函数,定量分析水库调蓄对两者关系的影响,预测了2017年后水文情势。结果表明:采用Copula函数联合分布数学模型能较好计算三峡库区万州段不同阶段的降雨量-径流量关系。万州段从天然河道变为库区河道后,降雨量-径流量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在天然河道阶段,降雨量和径流量均采用皮尔逊Ⅲ型分布最为合理;三峡水库工程施工期和初步蓄水阶段,降雨量变为Gumbel分布,径流量变为对数正态分布;试验性蓄水阶段,降雨量变为对数正态分布,径流量恢复至皮尔逊Ⅲ型分布。年降雨量和年径流量在施工期及初步蓄水阶段较天然河道阶段均有所减少,年降雨量变幅区间减小38.4%,年径流量变幅区间减小20.6%;试验性蓄水阶段的年降雨量增多,变幅区间增大24.5%,而年径流量减少,变幅区间减小57%。通过该数学模型预测三峡库区万州段今后年径流量不小于3490×10^(8)m^(3)(±5%),最大不超过4055×10^(8)m^(3)(±5%);年降雨量不小于1048 mm(±5%),最大值不超过1842 mm(±5%)。该研究可为三峡库区万州段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文序列的重构工作等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其他库区内河道的水文特性变化关系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径流关系 COPULA函数 年降雨量 径流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在季节性融雪流域降水-径流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5
作者 党池恒 张洪波 +2 位作者 陈克宇 支童 卫星辰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5期10-18,33,共10页
可靠的径流模拟对流域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意义重大。以岷江镇江关水文站实测径流为研究对象,通过与BP神经网络和Elman循环神经网络的对比,验证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在受季节性融雪影响流域日尺度降水-径流模拟中的适用性,并进一步分析长短... 可靠的径流模拟对流域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意义重大。以岷江镇江关水文站实测径流为研究对象,通过与BP神经网络和Elman循环神经网络的对比,验证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在受季节性融雪影响流域日尺度降水-径流模拟中的适用性,并进一步分析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关键参数——时间步长对日径流模拟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采用BP神经网络进行日径流过程模拟时会丢失流域状态信息,模拟效果最差;②Elman循环神经网络相比BP神经网络,具有相对有限的记忆能力,在积雪时段较长的岷江镇江关水文站控制流域上的模拟效果一般;③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以其特殊的CEC单元和“门”结构,实现了流域状态的长期储存与更新,在日降水-径流模拟中的效果最佳;④通过多次试验发现,当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时间步长设置为60 d时,模拟精度最高,结合春末夏初的降水、径流和气温变化过程,认为60 d时间步长符合岷江流域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径流模拟 季节性融雪 BP神经网络 Elman循环神经网络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岷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热河(Rur)流域降雨-径流关系的影响
16
作者 DeLaat P.J.M Calderon Hijuma M.P 图敏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5-75,共1页
热河是默兹河的一条支流,占默兹河流域总面积的10%。热河流域几乎全部位于德国境内。20世纪下半叶热河(Rur)流域受到了人类活动的严重影响:流域内建成9座大坝,总库容约为3亿m^3;自18世纪就已开始的矿业活动,20世纪50年代达到了... 热河是默兹河的一条支流,占默兹河流域总面积的10%。热河流域几乎全部位于德国境内。20世纪下半叶热河(Rur)流域受到了人类活动的严重影响:流域内建成9座大坝,总库容约为3亿m^3;自18世纪就已开始的矿业活动,20世纪50年代达到了高峰,年开采量从1000万t猛增至1亿t。矿业公司把印登煤矿和部分海姆巴赫煤矿的水排入热河,而海姆巴赫大部分水则排入鄂伏特河,鄂伏特河是流入热河东部的一条支流。热河峡谷断层系统的地下水受到断层水力学特征的强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 降雨-径流关系 河流域 热河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下半叶 矿业活动 18世纪 矿业公司 力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0-2012年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气候变化趋势及不同区间的径流响应 被引量:12
17
作者 谈晓珊 王婕 +4 位作者 唐雄朋 杨娜 罗贤 李杨 王国庆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20年第4期1-8,共8页
气候变化是河川径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分析流域气候变化及径流响应对有效适应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普林斯顿全球气象驱动数据集资料和澜沧江-湄公河(简称澜湄流域)干流8个水文站的实测径流资料,分析了澜湄流域不同区间气温、降... 气候变化是河川径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分析流域气候变化及径流响应对有效适应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普林斯顿全球气象驱动数据集资料和澜沧江-湄公河(简称澜湄流域)干流8个水文站的实测径流资料,分析了澜湄流域不同区间气温、降水的演变趋势以及不同阶段降水-径流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960-2012年期间,澜湄流域不同区间年气温呈现显著性升高趋势,其中,上游区间升温幅度较大,超过0.2℃/10a;同期,澜湄流域的8个区间只有"旧州-允景洪"区间年降水量呈现减少趋势,其余各区年降水量均为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此外,所有区间春季降水量均为增加趋势,冬季降水量大多为减少趋势;8个区间的年径流系数序列突变大多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澜湄流域不同区间降水-径流关系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阶段降水-径流关系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相同降水条件下,"琅勃拉邦-穆达汉"区间在2000年以后的产流量大多高于前期,而"旧州-允景洪"区间和"清盛-琅勃拉邦"区间后期径流量大多低于第1阶段径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趋势 径流响应 气温 降水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雨量计-粒子激光探测仪联合估测辽宁试验区降水量业务系统
18
作者 房彬 班显秀 杨文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1期15306-15307,15334,共3页
利用雷达-雨量计-粒子激光探测仪联合校准法,设计了雷达-雨量计-粒子激光探测仪联合估测辽宁试验区降水量业务系统。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提高缺乏雨量计或雨量计网密度较小地区降水量的观测精度,更好地预测洪涝、风暴等灾害的范围和强度。
关键词 业务系统 Z-I 关系 雷达-雨量计-粒子激光探测仪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径流与气候因子变化的季节差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松楠 汪君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31-1041,共11页
根据DELWARE温度和降水数据、GLDAS蒸散发数据和湄公河干流9个水文站的实测径流,采用回归分析、均值T检验和低通滤波,分析了该流域气候和径流在1950-2017年间的变化情况,经分析表明流域内气候和径流在研究时段内有较大变化,而且在不同... 根据DELWARE温度和降水数据、GLDAS蒸散发数据和湄公河干流9个水文站的实测径流,采用回归分析、均值T检验和低通滤波,分析了该流域气候和径流在1950-2017年间的变化情况,经分析表明流域内气候和径流在研究时段内有较大变化,而且在不同的月份呈现不同的变化特征。流域年平均温度整体呈增加趋势,2008年后的平均温度相对2008年前平均温度有显著增加;流域年平均降水的变化幅度不大;流域平均蒸散发在12月-次年2月呈下降趋势,其他月份呈增加趋势,2008-2017年月平均蒸散发与1950-2007年月平均蒸散发相比大幅提升,尤其是在6-10月;湄公河流域年径流没有显著变化,但径流在12月-次年4月呈上升趋势,7-10月呈下降趋势,其中,上升趋势比下降趋势显著,1-4月径流上升趋势在2008年之后更为显著;最小径流在2008年后有显著增加趋势,最大径流在2008年后呈下降趋势;年流量逆转次数自20世纪90年代起有明显升高趋势。通过比较温度、降水、蒸散发和径流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径流在2008年后变化趋势和气候自然变化关系不显著,但可能跟大坝蓄水能力显著提高等人为活动有较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江-湄公河 温度 降水 蒸散发 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定量测量降水在佛子岭流域径流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20
作者 张亚萍 程明虎 +1 位作者 徐慧 王嘉涛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5-305,共11页
以位于合肥雷达西南100 km的佛子岭闭合流域(1813 km2)及该流域的6个子流域为研究区域,用地面雨量计和雷达-雨量计联合校准两种方法进行流域面雨量计算,将两种方法计算的面雨量分别作为TOPMODEL(TO-Pography based hydrological MODEL)... 以位于合肥雷达西南100 km的佛子岭闭合流域(1813 km2)及该流域的6个子流域为研究区域,用地面雨量计和雷达-雨量计联合校准两种方法进行流域面雨量计算,将两种方法计算的面雨量分别作为TOPMODEL(TO-Pography based hydrological MODEL)降水-径流模型的输入,对模型输出结果进行比较。个例分析表明:雷达-雨量计联合测量降水的精度是否高于单独用地面雨量计计算的精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用于校准的地面雨量计数目和代表性;即使雨量计计算的整个流域面雨量与雷达-雨量计联合校准后的结果接近,对应子流域面雨量的结果仍然会存在差别;不同方法计算的某一子流域面雨量的差别越大,则TOPMODEL水文模型输出的该子流域径流深的差别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雷达 降水-径流模型 TOP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