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HAW模型的冬小麦近地面层气温模拟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峻明 汪念 +2 位作者 王鹏新 胡新 黄健熙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274-282,共9页
利用一维多层水热耦合SHAW(The simultaneous heat and water)模型,在田间实验的基础上,模拟河南省商丘地区2015年冬小麦拔节后近地面层0~40 cm垂直方向上的每小时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冬小麦近地面层气温模拟整体效果较好,其中48%... 利用一维多层水热耦合SHAW(The simultaneous heat and water)模型,在田间实验的基础上,模拟河南省商丘地区2015年冬小麦拔节后近地面层0~40 cm垂直方向上的每小时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冬小麦近地面层气温模拟整体效果较好,其中48%模拟的绝对误差低于1℃,75%模拟的绝对误差低于2℃,不同高度上模型效率ME均大于0.94;夜晚气温的模拟效果优于白天的模拟效果,白天11:00—14:00气温被过低估计,并随着近地面层高度的增加,模拟值误差越大;近地面层内3种气温特征值模拟效果的优劣依次为:日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日最高气温,其中,日平均气温模拟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日最低气温被略微高估,日最高气温被过低估计。此外,SHAW模型在冬小麦拔节后6个生育期的模拟效果均存在差异,拔节期、灌浆期和乳熟期模拟效果较好,孕穗期和开花期次之,抽穗期模拟效果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气温模拟 近地面层 SHAW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季酿酒葡萄园气温梯度差异分析及模拟
2
作者 李阳 张磊 +3 位作者 郭伟 姜琳琳 徐蕊 李娜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7-217,共11页
【目的】提高酿酒葡萄晚霜冻预报预测的准确性,为科学调控酿酒葡萄园小气候及防御晚霜冻灾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宁夏贺兰山东麓14个酿酒葡萄园2019—2022年4—5月农田小气候站50 cm和150 cm气温梯度的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酿酒... 【目的】提高酿酒葡萄晚霜冻预报预测的准确性,为科学调控酿酒葡萄园小气候及防御晚霜冻灾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宁夏贺兰山东麓14个酿酒葡萄园2019—2022年4—5月农田小气候站50 cm和150 cm气温梯度的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酿酒葡萄园春季气温、霜冻发生日数和程度、低温小时数以及典型霜冻日的气温梯度差异,建立了春季植株生长层最低气温的线性拟合模型。【结果】春季酿酒葡萄园气温存在梯度差异,其中150 cm最高气温低于50 cm,梯度差为0.1~0.8℃,150 cm最低气温高于50 cm,梯度差为0.2~1.1℃;基于酿酒葡萄晚霜冻气候指标,利用50 cm最低气温判定的霜冻发生总日数较150 cm总体偏多1~7 d,霜冻程度偏重;在典型霜冻日的夜晚降温阶段,越接近地面气温越低,不同酒庄气温梯度差异不同,其中JSY和MY酒庄的气温梯度差超过3.0℃;霜冻日出现≤0℃的小时数也存在梯度差异,平均差值为19.6 h,其中HD酒庄差值最大,为49 h;基于150 cm日最低气温建立的分产区、分酒庄以及不分产区不分酒庄的植株生长层最低气温线性拟合模型整体效果较好,其中分酒庄的模型拟合效果最好,R^(2)大于0.99的酒庄数超过50%,误差算术平均值为0.4℃。【结论】春季酿酒葡萄园最低气温的梯度差异最大,利用50 cm最低气温判定的霜冻日数更多、程度更重、低温小时数更多,更接近实际霜冻发生过程。此外,分酒庄的最低气温线性拟合模型更适合模拟植株生长层最低气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东麓 酿酒葡萄 晚霜冻 植株生长层 气温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日照市气温分布式模拟 被引量:8
3
作者 王林林 史同广 邹美玲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7-50,共4页
地表气温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尤以海拔高度和地形最为显著。以山东省日照市为例,利用1?5万DEM数据,借助研究区及周边6个气象站点1971-2000年的气温资料,运用ARC/INFO软件对气温数据进行样条函数法内插后,通过气温直减率法和辐射差值... 地表气温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尤以海拔高度和地形最为显著。以山东省日照市为例,利用1?5万DEM数据,借助研究区及周边6个气象站点1971-2000年的气温资料,运用ARC/INFO软件对气温数据进行样条函数法内插后,通过气温直减率法和辐射差值与温度的相关关系对内插结果进行海拔高度和地形的订正,得到研究区实际地表温度空间分布图,为日照市农业实践活动提供气温空间分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模拟GIS DEM日照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模拟气温测定玉米种子发芽率方法研究及其应用
4
作者 刘继祖 刘克菊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5-66,共2页
通过分析比较国标法与室内模拟气温法测定玉米种子发芽率的结果在反映种子田间出苗真实状况方面的差异程度 ,提出对直观状况正常的种子 (新种子 )一般应采用国标法测其发芽率 ,而对直观状况特别的种子 (陈种子 )最好采用室内模拟气温法。
关键词 玉米种子 发芽率 测定方法 室内模拟气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AW模型在冬小麦晚霜冻害监测中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峻明 汪念 +3 位作者 王鹏新 胡新 黄健熙 潘佩珠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65-274,共10页
利用一维多层水热耦合SHAW(Simultaneous heat and water)模型,在2015年商丘田间实验基础上,模拟冬小麦拔节后晚霜冻敏感期幼穗层气温,并结合拔节后天数对晚霜冻害的发生及其程度进行监测,以研究SHAW模型在冬小麦晚霜冻害监测中的适... 利用一维多层水热耦合SHAW(Simultaneous heat and water)模型,在2015年商丘田间实验基础上,模拟冬小麦拔节后晚霜冻敏感期幼穗层气温,并结合拔节后天数对晚霜冻害的发生及其程度进行监测,以研究SHAW模型在冬小麦晚霜冻害监测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模型能准确模拟晚霜冻敏感期幼穗层20~60 cm高度垂直方向上的每小时气温变化,模拟值与实测值间的绝对误差低于1℃的占44.7%,低于2℃的占72.5%,且夜晚的模拟效果优于白天,相较于气象站日最低气温,SHAW模型模拟的幼穗层日最低气温和低温持续时间更能反映实际冻害发生时的低温环境。由于农田小气候的影响,气象站、农田上方2 m高度和幼穗层气温具有较大差异性,当SHAW模型所需的农田上方2 m高度气象数据缺乏时,将气象站数据转换为农田2 m高度气象数据代入模型的模拟方法优于直接将气象站气象数据代入模型的模拟方法,前者模拟的幼穗层日最低气温与实测值更为接近,所确定的晚霜冻等级与实际情况更加符合。因此,利用SHAW模型对冬小麦晚霜冻害进行监测是可行且适用的,相较于传统的气象站日最低气温监测指标,可提高监测晚霜冻害发生情况和冻害程度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W模型 冬小麦 晚霜冻害 适用性 气温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温和干旱对灵武长枣果实主要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陆晖 陈丽华 宋丽华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38-1447,共10页
【目的】研究增温与干旱互作条件下灵武长枣果实吲哚-3-乙酸(IAA)、脱落酸(ABA)、玉米素(ZT)、茉莉酸(JA)含量的变化,为灵武长枣高效栽培提供指导。【方法】以6年生的灵武长枣为试验对象,设置大气温度和土壤含水量二因素裂区试验,其中... 【目的】研究增温与干旱互作条件下灵武长枣果实吲哚-3-乙酸(IAA)、脱落酸(ABA)、玉米素(ZT)、茉莉酸(JA)含量的变化,为灵武长枣高效栽培提供指导。【方法】以6年生的灵武长枣为试验对象,设置大气温度和土壤含水量二因素裂区试验,其中大气温度设置2个水平处理,分别为大气常温环境和相对升高2℃的大气增温环境,土壤水分含量设置3个水平,分别是正常土壤供水水平、中度干旱水平、重度干旱水平,测定灵武长枣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IAA、ABA、ZT、JA含量。【结果】模拟增温和干旱二者交互作用对灵武长枣果实主要内源激素(IAA、ABA、ZT、JA)含量影响显著(P<0.05);与常温环境相比,增温2℃时,灵武长枣果实ABA、IAA和JA含量升高;与正常土壤供水相比,中度干旱胁迫下灵武长枣果实ABA、ZT、JA含量升高,IAA含量下降,重度干旱胁迫下灵武长枣果实ABA、JA含量升高,IAA、ZT含量下降。【结论】大气增温2℃有利于灵武长枣果实IAA和JA含量的积累,干旱胁迫加剧了增温对果实IAA和JA含量积累作用;干旱胁迫有利于ABA、ZT含量的积累,大气增温2℃加剧了干旱对ABA的积累,但减缓了干旱对ZT含量积累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武长枣 模拟气温 干旱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melt flow with bubble stirring and temperature field in aluminum holding furnace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家奇 周乃君 周善红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5期1726-1732,共7页
The numerical model for predicting the flow and temperature fields of the melt in holding furnace with porous brick purging system were set up using Euler-Lagrange approach.In this model,bubbles coalescence and disint... The numerical model for predicting the flow and temperature fields of the melt in holding furnace with porous brick purging system were set up using Euler-Lagrange approach.In this model,bubbles coalescence and disintegration were ignored based on the dimensionless analysis,and the bubble size was assumed to be obedient to Rosin-Rammler distribution with a mean size of 0.6 mm.The results show that on reference operating condition,during the heating and agitation process,melt mixes well in the furnace,and the melt velocity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gas flux.Holding the melt for 30 min causes the max temperature in the bulk melt to increase to 60 K.After holding the heat,the agitation processing restarts,and it takes 10 min for the stratified melt to retrieve the homogeneous temperature field when the gas flux is 10 L/min,which shows deficient alloying and degassing in the melt.With the increase of gas flux from 10 to 20,30 and 40 L/min,the necessary recovery time decreases from 10 to 6,5 and 4 min gradually,which show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tirring efficiency.Depending on the processing purposes,for both good degassing performance and gas saving,proper operating strategy and parameters (gas flux,primarily) could be adjus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uminum holding furnace porous brick bubble agitation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