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化学法测定转鼓反应器气液相界面积
被引量:4
- 1
-
-
作者
宋一凡
聂勇
卢美贞
计建炳
-
机构
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生物燃料利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1-64,73,共5页
-
基金
浙江省科技厅创新团队项目(2009R50012)
-
文摘
采用化学法对转鼓反应器内气液相界面积进行测定,考察了转鼓表面超重力因子、气体通量、液体通量对转鼓反应器内气液相界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器气液相界面积分别随超重力因子和液体通量的增大,先增大后趋于平缓;随着气体通量的增加,转鼓反应器内气液相界面积先增大然后减小;在液体通量为5 m3/(m2.h)、转鼓表面超重力因子为77、气体通量为398 m3/(m2.h)时,可获得最大的气液相界面积为0.058 m2,比相界面积为137 m2/m3,约为鼓泡反应器比相界面积的6.8倍。研究结果为转鼓反应器的优化设计和操作条件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
关键词
化学法
转鼓反应器
气液相界面积
超重力因子
气液通量
-
Keywords
chemical method
rotating drum reactor
gas-liquid interfacial area
high-gravity factor
gas and liquid flux
-
分类号
TQ03
[化学工程]
-
-
题名双层组合桨搅拌槽内气液微观分散特性
被引量:2
- 2
-
-
作者
李良超
王嘉骏
顾雪萍
冯连芳
-
机构
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4-27,共4页
-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专向经费资助项目(2006CB623804)
-
文摘
采用双电导电极探针法对双层组合桨搅拌槽内气液相界面积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通气量、搅拌转速和桨组合对槽内相界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上层桨为上翻斜叶桨和下层桨为凹叶桨的组合,随着通气量的增加,搅拌槽内大部分区域的相界面积增大,但在槽底区域减小。随着搅拌转速的增加,在叶轮区域的相界面积增加明显,而在槽底和液面区域基本不变化。上下层桨的分散能力和气体分布器结构和操作条件密切相关。对于近壁管式气体分布器搅拌槽,在较低通气量下,上层桨对气液分散起着主要作用,而在高通气量下,下层桨的作用增强,起主要作用。带圆盘的搅拌桨对气体具有良好的阻缓作用,不同气速下均具有优异的气液分散能力。
-
关键词
气液搅拌槽
组合桨
气液相界面积
双电导电极探针
-
Keywords
gas-liquid stirred vessel
impeller combinations
gas-liquid interfacial area
double-tip conductivity
-
分类号
TQ021
[化学工程]
-
-
题名撞击流微反应器气液传质研究
被引量:2
- 3
-
-
作者
李友凤
叶红齐
周虎
何显达
-
机构
湖南科技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
出处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8-52,66,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006022)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200805330032)
-
文摘
在T型对撞反应器的基础上,对其结构进行改进,设计了旋流锥型对撞、T型旋撞和旋流锥型旋撞(二次旋转)3种撞击流反应器。用化学吸收法测量了这几种不同结构的微反应器在气液二相逆流接触条件下平均相界比表面积α及液相吸收传质系数kL;进而分析了反应器进口结构、尺寸和流体流量等条件对传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旋撞比直撞的传质系数大,二次旋撞的比一次旋撞的传质系数要大;撞击区进口尺寸越小,气液流体的流量越大,反应器的传质系数越大;液相传质系数较常规气液接触设备的至少高1—2个数量级,其传质强化的原因主要源于微反应器内相界比表面积大幅度地增加。
-
关键词
微反应器
旋流
吸收
气液相界比表面积
传质系数
-
Keywords
microreactor vortex absorption gas-liquid interfacial specific surface area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
分类号
TQ021.4
[化学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