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lu-3细胞气液界面培养及暴露研究的初探 被引量:3
1
作者 李银霞 盛云华 +1 位作者 胡玥 唐黎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914-1919,共6页
目的探索Calu-3细胞气液界面(air-liquid interface,ALI)培养条件,及其在暴露系统中暴露洁净空气的耐受性。方法在Calu-3细胞3阶段培养:培养瓶扩增、液液培养至长满Transwell膜、ALI培养后,通过细胞跨上皮电阻(trans-epithelium electri... 目的探索Calu-3细胞气液界面(air-liquid interface,ALI)培养条件,及其在暴露系统中暴露洁净空气的耐受性。方法在Calu-3细胞3阶段培养:培养瓶扩增、液液培养至长满Transwell膜、ALI培养后,通过细胞跨上皮电阻(trans-epithelium electrical resistant,TEER)的测定和紧密连接蛋白ZO-1的表达来确定细胞屏障状态;利用气液界面暴露系统将Calu-3细胞暴露在洁净空气中,暴露1、2、3、4、5、6 h,以培养箱培养的细胞作为对照,检测暴露后Calu-3细胞的活性、TEER的变化,确定基于ALI培养的Calu-3细胞在体外暴露系统中的单次最长暴露时间。结果Calu-3细胞液液培养(8±1)d长满Transwell膜,屏障形成,转为ALI培养,在ALI培养的1~18 d内屏障完整,状态稳定,可以用于暴露实验;Calu-3细胞的活性在洁净空气暴露6 h之后明显下降(P<0.01),TEER在洁净空气暴露4、5、6 h之后明显下降(P<0.05,P<0.01,P<0.01)。结论ALI培养1~18 d的Calu-3细胞可以用于气液界面暴露实验;综合细胞活性和TEER的变化,Calu-3细胞在暴露系统中暴露洁净空气的单次最长暴露时间为3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暴露系统 气液界面培养 Calu-3细胞 紧密连接 细胞跨上皮电阻 暴露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的兔羊膜上皮细胞构建角膜表层移植片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金玲 陈剑 +3 位作者 吴静 徐锦堂 周清 赵松滨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65-268,共4页
目的应用培养的兔羊膜上皮细胞(AECs)体外构建复层上皮细胞-角膜基质移植材料,探讨利用AECs重建角膜表层的可行性。方法取妊娠晚期新西兰大白兔(27~28孕周)的羊膜,制成AECs单细胞悬液,用含血清和表皮生长因子(EGF)的DMEM/F12培养液培... 目的应用培养的兔羊膜上皮细胞(AECs)体外构建复层上皮细胞-角膜基质移植材料,探讨利用AECs重建角膜表层的可行性。方法取妊娠晚期新西兰大白兔(27~28孕周)的羊膜,制成AECs单细胞悬液,用含血清和表皮生长因子(EGF)的DMEM/F12培养液培养、传代,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单克隆抗体AE1/AE3、AE5检测培养的AECs中细胞角蛋白ck3/12的表达;将体外培养的2~3代兔AECs种植在新鲜兔角膜基质上,利用气-液界面培养法使之复层化,体外构建复层上皮细胞-角膜基质移植材料,进行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测定。结果体外培养的兔AECs呈现单克隆抗体AE1/AE3、AE5表达阳性,AECs在新鲜兔角膜基质上能形成形态类似于正常角膜上皮细胞的3~5层复层结构,且复层化后的上皮细胞单克隆抗体AE5表达阳性。结论应用培养的AECs能成功构建类似角膜表层的复层上皮细胞-角膜基质移植材料,AECs可能成为重建角膜表层的一种新的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膜上皮细胞 角膜上皮细胞 细胞培养 -界面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肺炎支原体不同毒力菌株对猪气管上皮3D细胞的损伤差异与机制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冯艳艳 王海燕 +7 位作者 刘蓓蓓 韦艳娜 张珍珍 白昀 倪博 邵国青 雷治海 冯志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78-387,共10页
为更真实地探究猪肺炎支原体(Mhp)不同毒力菌株对猪气管上皮细胞(STEC)的致病性差异与机制,通过气液界面培养技术(ALI),建立了传代STEC细胞系3D分化培养模型及Mhp在此细胞上的感染模型。将相同剂量的Mhp强毒株NJ株、中等毒力菌株AH株和... 为更真实地探究猪肺炎支原体(Mhp)不同毒力菌株对猪气管上皮细胞(STEC)的致病性差异与机制,通过气液界面培养技术(ALI),建立了传代STEC细胞系3D分化培养模型及Mhp在此细胞上的感染模型。将相同剂量的Mhp强毒株NJ株、中等毒力菌株AH株和弱毒株168L株分别感染3D培养的猪气管上皮细胞,分别通过单层细胞跨膜电阻检测、Alamar Blue检测、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检测等试验测定细胞单层完整性与细胞活性,并通过激光共聚焦和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感染后48h的细胞MUC5B黏液蛋白的分泌量,从细胞生长特性、活性和黏液分泌功能方面比较不同毒力Mhp菌株感染对STEC分化细胞的影响。研究还从细胞氧化系统方面,比较检测各感染组细胞内NO和内源性ROS分泌量,进一步探索Mhp的致病机制。结果表明:强毒株NJ株和中等毒力AH株组纤毛有明显的变粗、破损和脱落现象,而弱毒株168L株组对纤毛的影响较小;Mhp菌株感染后细胞单层跨膜电阻显著下降,且电阻下降程度与菌株毒力呈正相关。Alamar Blue检测试验、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检测结果均表明,Mhp NJ株与AH株感染后均可以显著降低细胞活性,且在感染后48h最明显。Mhp菌株感染后还可促进分化细胞分泌MUC5B黏蛋白,菌株毒力越强,刺激黏蛋白分泌的量也越多。氧化应激检测结果显示,除Mhp弱毒菌株168L株外,中等毒力菌株AH株和强毒株NJ株感染3D分化的STEC细胞后,可显著刺激细胞分泌NO和内源性ROS,显著引起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而经NAC抗氧化处理后,强毒株NJ株、中等毒力AH株和弱毒株168L株组细胞ROS和黏液分泌量均显著降低,细胞活性和电阻值均显著升高。本研究通过更接近体内环境的3D分化细胞感染模型证明,Mhp感染可对宿主细胞的生长特性与活性产生损伤,且损伤的程度与毒力呈正相关;而这种损伤机制与Mhp菌株引起感染细胞氧化应激的能力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肺炎支原体 管上皮细胞 界面培养 损伤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