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纳米气液分散体系吸收NO 被引量:8
1
作者 夏华磊 孙红蕊 +1 位作者 王军 李登新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37-441,共5页
以模拟烟气为气源,去离子水为水源,通过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形成微纳米气液分散体系,吸收模拟烟气中的NO,考察了多种因素对脱硝率(η)和气相体积总传质系数(KGa)的影响,分析了微纳米气液分散体系吸收NO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η和KGa随着进... 以模拟烟气为气源,去离子水为水源,通过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形成微纳米气液分散体系,吸收模拟烟气中的NO,考察了多种因素对脱硝率(η)和气相体积总传质系数(KGa)的影响,分析了微纳米气液分散体系吸收NO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η和KGa随着进气NO体积分数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质量浓度的提高而下降;随着吸收液初始pH的提高先降低后升高;随着进气O2体积分数的增大而提高;随着吸收液温度的升高先提高后降低;控制进气NO体积分数为0.06%时,在吸收液初始pH为2.0、吸收剂为去离子水、吸收液温度为25℃、进气O2体积分数为10%的最佳条件下,脱硝率可达81.0%。微纳米气液分散体系是通过产生羟基自由基从而对NO进行氧化吸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 气液分散体系 一氧化氮 吸收 相体积总传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米气液分散体系氧化脱除天然气汽车尾气中的复合污染物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凡 马梦蝶 +2 位作者 王曦 杨明 李登新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3-178,共6页
采用微纳米气液分散体系对天然气汽车尾气中的复合污染物进行氧化脱除。实验结果表明:CH_(4)、NO和SO_(2)的脱除率均随着吸收液中NaCl、十二烷基硫酸钠(SDS)、Fe^(2+)和Mn^(2+)投加量的增加而先升后降,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均随着pH的增... 采用微纳米气液分散体系对天然气汽车尾气中的复合污染物进行氧化脱除。实验结果表明:CH_(4)、NO和SO_(2)的脱除率均随着吸收液中NaCl、十二烷基硫酸钠(SDS)、Fe^(2+)和Mn^(2+)投加量的增加而先升后降,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均随着pH的增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进气CH_(4)、NO、SO_(2)质量浓度为429,267,571 mg/m^(3)时,最佳脱除条件为吸收液pH 6、NaCl投加量0.5 g/L、SDS投加量4 mg/L、Mn^(2+)投加量2.0 mmol/L,在此条件下CH_(4)、NO和SO_(2)的脱除率分别为85.83%、96.00%和100%。机理研究表明:CH_(4)被微纳米气泡产生的自由基氧化成CO、CO^(2)和H2_(O),NO氧化成NO3^(-)和NO_(2)-,SO_(2)氧化成SO_(4)^(2-);Fe^(2+)和Mn^(2+)作为催化剂诱导微纳米气泡产生较多自由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气液分散体系 天然汽车尾 复合污染物 氧化脱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米气液分散体系耦合陶瓷膜间接法强化脱除甲苯
3
作者 陈钦 彭琳芝 周全法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25年第10期71-81,共11页
利用微纳米气液分散体系耦合陶瓷膜间接法强化脱除甲苯,考察分析了不同吸收液体系(H_(2)O_(2)、Fe^(2+)/Mn^(2+)、芬顿试剂为吸收液)下甲苯的脱除率,并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芬顿体系、Mn^(2+)体系、Fe^(2+)体系、H_(2)O_(2... 利用微纳米气液分散体系耦合陶瓷膜间接法强化脱除甲苯,考察分析了不同吸收液体系(H_(2)O_(2)、Fe^(2+)/Mn^(2+)、芬顿试剂为吸收液)下甲苯的脱除率,并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芬顿体系、Mn^(2+)体系、Fe^(2+)体系、H_(2)O_(2)体系对甲苯的脱除率依次降低,在各自最佳试验条件下,甲苯脱除率分别达到了99.71%、99.35%、98.56%、98.23%,矿化率均在93.47%以上。降解产物及机理分析表明,体系中存在的大量·OH和处于过饱和状态的溶解氧同时参与了甲苯的降解过程,但以·OH发挥的作用为主,甲苯经过系列脱氢、加成、开环以及断链的化学反应,最终降解形成CO_(2)和水,其中部分CO_(2)会溶于水生成CO_(3)^(2−)和HC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 陶瓷膜 气液分散体系 芬顿体系 甲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