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液分异作用对泡沫运移封堵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喻贵民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6-130,共5页
为考察气液重力分异作用对泡沫在储层内运移封堵效果的影响,采用二维均质可视化模型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气液重力分异作用下,泡沫在储层内呈现向上运移封堵趋势,气液体积比为0.5:1相比1:1和2:1在储层内的压力传播距离、波及面积和... 为考察气液重力分异作用对泡沫在储层内运移封堵效果的影响,采用二维均质可视化模型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气液重力分异作用下,泡沫在储层内呈现向上运移封堵趋势,气液体积比为0.5:1相比1:1和2:1在储层内的压力传播距离、波及面积和封堵强度较大;气液体积比1:1相比2:1和0.5:1的泡沫阻力因子下降幅度最小,重力分异作用体现最弱.气液重力分异作用对泡沫在储层内运移封堵效果存在较大影响,优化气液体积比可减缓气液重力分异作用,增强泡沫稳定性及封堵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分异 泡沫运移 气液体积比 封堵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液相的加入对气液传质系数的影响
2
作者 李文秀 韩潇 +2 位作者 张志刚 范俊刚 王晓兰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9,共4页
以搅拌罐中的水吸收CO2为研究体系,分别采用异戊醇、苯和正己烷为第2液相,通过实验考察了第2液相的加入对气液传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第2液相的加入对气液体积传质系数KLa有很大的影响,且不同的第2液相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在一定的操... 以搅拌罐中的水吸收CO2为研究体系,分别采用异戊醇、苯和正己烷为第2液相,通过实验考察了第2液相的加入对气液传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第2液相的加入对气液体积传质系数KLa有很大的影响,且不同的第2液相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KLa均随搅拌速度和第2液相体积分数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表观气速(在一定范围内)的增加而增加。KLa值可通过插值函数微商法直接测得,也可通过渗透模型计算得到。直接测得的KLa值与渗透模型计算得到的KLa值的结果吻合良好。说明了渗透模型中的计算过程适合此气液传质系统,模型中的气泡直径及气液接触面积的计算数据可为气液传质过程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2液相 液体传质系数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板鼓泡塔流动与传质特性数值模拟
3
作者 王娟 李秀明 +5 位作者 邵炜涛 丁续 霍莹 付连超 白云宇 李迪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1-814,F0002,共15页
采用Euler-Euler双流体模型对安装不同数量的水平多孔板的鼓泡塔内气液两相流动及传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探究了不同表观气速条件对鼓泡塔内气含率、气泡直径分布和气液传质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数量的多孔板和不同位置的多... 采用Euler-Euler双流体模型对安装不同数量的水平多孔板的鼓泡塔内气液两相流动及传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探究了不同表观气速条件对鼓泡塔内气含率、气泡直径分布和气液传质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数量的多孔板和不同位置的多孔板都会影响气含率的分布;随着多孔板的数目增加,鼓泡塔液相上方区域的气含率增加,但影响区域有限;安装多孔板后,鼓泡塔内径向位置的平均气含率变化明显,出现“M”形状的分布。不同表观气速下,未安装多孔板的鼓泡塔内直径为1~2mm的微小气泡占比超过30%;安装多孔板后,微小气泡占比明显增加;气液传质系数在中心区域(径向无量纲为-0.5~0.5)较为平缓,波动不大。最后将模拟计算得到的气液体积传质系数与Akita的关联式计算值进行比较,本文计算结果略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泡塔 CFD-PBM模型 泡直径 含率 液体传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吹脱法去除垃圾渗滤液中氨氮 被引量:13
4
作者 傅金祥 张荣新 +2 位作者 范旭 张吉 刘冰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41-745,共5页
目的解决垃圾渗滤液中高质量浓度氨氮对后续处理系统的不利影响.方法用吹脱工艺对渗滤液进行处理,在进水氨氮质量浓度、流量一定的情况下,考察不同pH值、吹脱时间、气液体积比和温度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确定吹脱工艺去除垃圾渗滤液中... 目的解决垃圾渗滤液中高质量浓度氨氮对后续处理系统的不利影响.方法用吹脱工艺对渗滤液进行处理,在进水氨氮质量浓度、流量一定的情况下,考察不同pH值、吹脱时间、气液体积比和温度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确定吹脱工艺去除垃圾渗滤液中氨氮的最佳工作参数和条件.结果吹脱工艺应放置于渗滤液处理系统前段,吹脱对氨氮的去除效果随pH值、反应时间、气液体积比、温度的增加而上升.结论 pH为11、吹脱60 min,气液体积比为360∶1,温度为40℃条件下,吹脱法对垃圾渗滤液中氨氮去除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脱 气液体积比 垃圾渗滤液 高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雾化加湿除湿海水淡化中蒸发过程实验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原郭丰 赵子竞 +3 位作者 Jakob Berg Johanson 李兴 徐立 李振锋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214-3218,共5页
将雾化强化加湿技术引入加湿除湿海水淡化系统,搭建雾化加湿过程性能测试平台,并对不同操作下雾化加湿器内的雾滴蒸发与空气热湿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实验表明,气液体积比与进口空气温度对加湿器的加湿性能影响较大,当加湿器进口空气... 将雾化强化加湿技术引入加湿除湿海水淡化系统,搭建雾化加湿过程性能测试平台,并对不同操作下雾化加湿器内的雾滴蒸发与空气热湿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实验表明,气液体积比与进口空气温度对加湿器的加湿性能影响较大,当加湿器进口空气温度为90℃,气液体积比为(20—25)×10^3时,加湿器出口温度约为36℃,出口相对湿度在90%以上,蒸发率在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淡化 雾化蒸发 热质传递 气液体积比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雾化加湿中的液滴蒸发与加湿过程数值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原郭丰 赵子竞 +3 位作者 Jakob Berg Johanson 李兴 徐立 张圣耀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52-1358,共7页
将雾化强化加湿技术引入加湿除湿海水淡化系统,建立雾滴与热空气之间的质能守恒及热质传递模型,并在相关假设基础,对雾化加湿器内的雾滴蒸发与空气热湿过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当空气和雾滴初始温度分别为90℃及20℃,气液体积... 将雾化强化加湿技术引入加湿除湿海水淡化系统,建立雾滴与热空气之间的质能守恒及热质传递模型,并在相关假设基础,对雾化加湿器内的雾滴蒸发与空气热湿过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当空气和雾滴初始温度分别为90℃及20℃,气液体积比在45×10^3时,直径为100μm的雾滴在1.29s内实现完全蒸发,此时空气相对湿度为78%,而当气液体积比降低至40×10^3时,液滴直径降至36.7μm时达到气液平衡,此时空气相对湿度为100%。空气热湿过程分析结果显示,气液体积比为25×10^3-40×10^3时,出口空气相对湿度均能达到饱和状态,出口空气温度约为35℃,蒸发率可达7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化蒸发 海水淡化 气液体积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成膜泡沫灭火剂在柴油池火中的灭火效能试验 被引量:16
7
作者 徐志胜 郭星 +2 位作者 颜龙 康文东 贾宏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89-494,共6页
为提高水成膜泡沫灭火剂(AFFF)扑灭柴油池火的灭火性能,利用自组泡沫灭火系统装置对不同气液体积流量比(气液比)、系统压力和泡沫混合液体积流量下水成膜泡沫灭火剂在柴油池火中的灭火效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气液比为16时,AFFF灭... 为提高水成膜泡沫灭火剂(AFFF)扑灭柴油池火的灭火性能,利用自组泡沫灭火系统装置对不同气液体积流量比(气液比)、系统压力和泡沫混合液体积流量下水成膜泡沫灭火剂在柴油池火中的灭火效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气液比为16时,AFFF灭火时间最短为42 s、灭火剂用量最少为210 g,表现出最佳的灭火效能;随系统压力增加,灭火时间和灭火剂用量逐渐减少,其中系统压力0. 5 MPa时AFFF的灭火时间和灭火剂用量相较于0. 3 MPa时分别下降了40. 7%和21. 1%;此外,泡沫灭火剂的灭火效能还随泡沫混合液体积流量增大而提高,其中泡沫体积流量60 L/h时灭火时间和灭火剂用量相比于20 L/h时分别下降了35. 7%和5. 4%。红外热成像分析表明,AFFF在灭火过程中主要通过其优异的冷却和覆盖隔离作用使火焰无法维持正常燃烧而熄灭,达到较好的降温和灭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水成膜泡沫灭火剂 灭火效能 液体流量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