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纤分拣机输棉通道结构对气流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胡胜 王紫悦 张守京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4-203,共10页
针对异纤分拣机输棉通道内部出现气流波动导致后续棉花异纤的检测与剔除效果不佳等问题,对异纤分拣机输棉通道结构与气流稳定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利用流体仿真软件Fluent分别对原始输棉通道结构、不同弯管角度与通道入口段长度以... 针对异纤分拣机输棉通道内部出现气流波动导致后续棉花异纤的检测与剔除效果不佳等问题,对异纤分拣机输棉通道结构与气流稳定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利用流体仿真软件Fluent分别对原始输棉通道结构、不同弯管角度与通道入口段长度以及在通道入口增设不同类型面扩散器进行模拟分析,探讨输棉通道在不同方案改进下其内部气流速度分布、压力分布及直通道中心线位置的速度衰减曲线的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原始输棉通道由于弯管处产生流动方向突变和离心力,导致内外壁面存在压力差使得通道内部流速波动较大;减小弯管角度、增大入口段长度有利于减小压力不均衡分布区域,提升内部气流稳定性;在输棉通道入口增设局部阻力系数最小的双圆弧相切流线型面的缩扩型扩散器,不仅可以减小因型面突变产生的局部阻力,同时可将气流集中在管道中间位置,相较于原始输棉通道气流的波动距离缩短0.3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纤分拣机 输棉通道 结构优化 扩散器 气流稳定性 棉花 异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BCDZ-10-No36型通风机进气风道气流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陈庆光 郭自超 王默晗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5-160,共6页
根据某矿压入式轴流主通风机在进气风道入口安装片式消声器,在运行1个月后,第1级部分叶片表面出现裂纹的情况,探讨了影响叶轮入口气流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据此对吸声片尾部和进气风道结构进行了改进,并对改进前后风道内的流场进行数值模... 根据某矿压入式轴流主通风机在进气风道入口安装片式消声器,在运行1个月后,第1级部分叶片表面出现裂纹的情况,探讨了影响叶轮入口气流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据此对吸声片尾部和进气风道结构进行了改进,并对改进前后风道内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进气风道入口安装消声器后,在吸声片尾迹中卡门涡街阵列、弯曲风道内流动和风道拐弯处分离流动的共同作用下,叶轮入口截面主流速度分布不均匀程度增强、截面气流压力脉动明显加剧,成为引起叶片疲劳破坏的主要原因;结构改进显著提高了风道内以及叶轮入口截面气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从而保证了叶片工作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用轴流主通风机 压入式通风 进气通道 气流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锥形扰流器对室内风蚀风洞气流均匀性与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刘振东 王飞 李光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33-140,共8页
【目的】寻求风蚀风洞最合适的扰流器组合,调整截面气流以满足正式模拟试验对截面气流的要求,为风蚀风洞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对12个扰流器(3层,每层前后2组,每组并排2个)的位置从左至右进行编号,用每排4个扰流器的位置编号代表该... 【目的】寻求风蚀风洞最合适的扰流器组合,调整截面气流以满足正式模拟试验对截面气流的要求,为风蚀风洞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对12个扰流器(3层,每层前后2组,每组并排2个)的位置从左至右进行编号,用每排4个扰流器的位置编号代表该层的组合情况,每一种扰流器组合包含了3层的组合情况,设定每种组合中的3层组合情况一致。从所有组合中选取11种(C1~C11,其中C11为对照),测试每种组合截面上24个测点的10个等时距气流流速值,用以评价气流的均匀性与稳定性。【结果】(1)组合C1、C4、C6、C9、C10对截面气流的均匀性有积极的改善作用。(2)C4、C5、C6、C7 4种组合在改善截面各测点气流稳定性方面有积极的效应。(3)根据试验的具体情况,适当提高设定的风速值,保证气流的稳定性,有利于增加模拟试验的可靠性,且不影响气流均匀性。【结论】C4组合在各个风速档下对截面气流均匀性和稳定性的综合影响均是正向的,且影响显著,并优于其他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风蚀风洞 扰流器 气流均匀性 气流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气加温模拟装置对涡扇发动机进气流场稳定性影响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柳国印 高磊 +3 位作者 陈彦峰 桑则林 刘作宏 白楚枫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3-149,共7页
为分析新设计的进气加温模拟装置对涡扇发动机进气流场稳定性的影响,对试验设备、测试方案、进气流场的稳定性评估方法和试验方案进行设计研究。通过开展气源供气温度、供气流量和发动机状态多因素匹配工况下涡扇发动机与进气加温模拟... 为分析新设计的进气加温模拟装置对涡扇发动机进气流场稳定性的影响,对试验设备、测试方案、进气流场的稳定性评估方法和试验方案进行设计研究。通过开展气源供气温度、供气流量和发动机状态多因素匹配工况下涡扇发动机与进气加温模拟装置的联合试验,确定发动机进口气流稳定性指标的最高值。对不同试验工况数据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进气加温模拟的稳压进气道对发动机进口压力场影响较小,发动机状态稳定时进口温度场只有1个高温区,T_(1)升高以及发动机状态提高,温度场及压力场不稳定性增大,多工况下发动机温场周向不均匀度最大为0.6907%,压力场周向畸变指数最大为0.0187%。进气加温模拟装置条件下,发动机压力场和温度场稳定性情况满足发动机试验要求,可为后续开展发动机进气加温试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扇发动机 进气加温模拟装置 气流稳定性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