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酵液中添加物对气泡聚合的影响
1
作者 张红晶 周肇义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23-127,共5页
详细叙述了发酵液中无机和有机物对气泡聚合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气泡聚合机理,实验表明:对不同的无机盐和有机物都存在一个使气泡聚合频率急速下降的过渡浓度区。
关键词 聚合频率 发酵液 气泡聚合 添加物 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MFC阳极流道内气泡聚合过程的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海伦 孟庆然 田爱华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9-61,79,共4页
基于两相流理论,建立了水平直流道液相进料的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二维两相等温模型。研究了气泡大小、气泡间距、液相进口速度等因素对流道内CO2气泡聚合的影响,测量了在气泡聚合的整个过程中气泡的高度及位置,得到一些重要时刻气泡的形状... 基于两相流理论,建立了水平直流道液相进料的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二维两相等温模型。研究了气泡大小、气泡间距、液相进口速度等因素对流道内CO2气泡聚合的影响,测量了在气泡聚合的整个过程中气泡的高度及位置,得到一些重要时刻气泡的形状,实现了对气泡聚合动态过程的捕捉。模拟分析表明,气泡高度及液相进口速度会影响气泡所受到的剪切力,从而影响气泡运动速度,气泡的聚合过程将加快气泡运动速度,有助于气体排出流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泡聚合 气泡动力学分析 剪切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垂直环形窄缝流道中的沸腾传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沈秀中 宫崎庆次 徐济鋆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4-251,共8页
为了弄清在窄缝环形流道中气泡的形成、聚合和变形的特性 ,以及气泡在聚合变形之后对传热特性的影响 ,在常压下用蒸馏水对窄缝间隙为 0 75mm的垂直环形流道 ,进行了可视化的流动沸腾传热实验研究 ;实验段的有效加热长度为 90 0mm ,其... 为了弄清在窄缝环形流道中气泡的形成、聚合和变形的特性 ,以及气泡在聚合变形之后对传热特性的影响 ,在常压下用蒸馏水对窄缝间隙为 0 75mm的垂直环形流道 ,进行了可视化的流动沸腾传热实验研究 ;实验段的有效加热长度为 90 0mm ,其加热方式为单面内侧加热 ,实验的流量变化范围为 1 667× 1 0 - 5m3/s至 5 833× 1 0 - 5m3/s。实验得到了在不同质量流密度和热流密度下窄缝流道中的沸腾传热系数随干度变化的分布。通过与常规流道中的沸腾传热系数的比较 ,得到了在窄缝环形流道中沸腾传热系数比常规流道中的沸腾传热系数约高 1 5 %的结论。另外通过用高速摄像机对可视化的垂直环形流道中的流型进行的拍摄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缝流道 气泡聚合变形 流型 流动沸腾传热 传热强化 核反应堆 热工水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圆管内湍流泡状流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顾汉洋 郭烈锦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63-568,共6页
在经典Euler/Euler型水动力模型基础上 ,引入考虑不同直径气泡的种群平衡方程来描述气液两相泡状流 ,对液相和气相分别建立了基本方程 ,通过对气泡的受力分析并考虑气泡之间聚合和破碎效应后给出了本构方程 ,建立了封闭的双流体模型并... 在经典Euler/Euler型水动力模型基础上 ,引入考虑不同直径气泡的种群平衡方程来描述气液两相泡状流 ,对液相和气相分别建立了基本方程 ,通过对气泡的受力分析并考虑气泡之间聚合和破碎效应后给出了本构方程 ,建立了封闭的双流体模型并用于垂直管道湍流泡状流的三维数值模拟 .模型预测值与实验数据的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垂直管道湍流泡状流中的相含率分布、速度分布、湍动能分布、气泡直径分布以及气泡直径分布的演变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泡状流 双流体模型 气泡聚合和破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