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泡大小及相对湿度对鼓泡强化膜蒸馏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熊玉琴 周凡 +2 位作者 高飞 史载锋 林强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5-69,75,共6页
采用气液两相流技术强化高浓度NaCl溶液气扫式膜蒸馏(SGMD)系统.探究连续与间歇鼓泡法、气泡大小/相对湿度对鼓气强化SGMD过程性能的影响,并对比研究了间歇鼓泡与未鼓泡SGMD过程.结果表明:间歇鼓泡比连续鼓泡更利于强化MD过程;渗透通量... 采用气液两相流技术强化高浓度NaCl溶液气扫式膜蒸馏(SGMD)系统.探究连续与间歇鼓泡法、气泡大小/相对湿度对鼓气强化SGMD过程性能的影响,并对比研究了间歇鼓泡与未鼓泡SGMD过程.结果表明:间歇鼓泡比连续鼓泡更利于强化MD过程;渗透通量随气泡相对湿度增加、气泡减小而增加.料液为饱和NaCl(333K)溶液时,鼓泡开/停组合为30s/3min时,气泡流速、相对湿度、气泡大小分别为0.7L/min、75%、0.22cm时,渗透通量达2.94L/(m^2·h);不同于未鼓气,间歇鼓气能有效延缓SGMD过程中通量急剧下降临界点的出现,膜表面的NaCl沉积物的微观分析也证实了此结果,且使热效率增加了79.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气泡大小 气泡湿度 膜蒸馏 鼓泡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压大型鼓泡床反应器内大小气泡气含率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同旺 靳海波 +2 位作者 何广湘 佟泽民 朱建华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9-33,49,共6页
在内径0.3m、高6.6m的加压鼓泡床反应器内采用床层塌落技术测量床层内的大小气泡气含率实验。由于大小气泡上升速度不同,床层塌落曲线存在一水平段,在此基础上,详细考察了表面张力、粘度、系统压力、表观气速对大小气泡气含率的影响,得... 在内径0.3m、高6.6m的加压鼓泡床反应器内采用床层塌落技术测量床层内的大小气泡气含率实验。由于大小气泡上升速度不同,床层塌落曲线存在一水平段,在此基础上,详细考察了表面张力、粘度、系统压力、表观气速对大小气泡气含率的影响,得出大气泡气含率随粘度和表面张力升高而升高,随压力升高而降低;小气泡气含率随粘度和表面张力升高而降低,随压力升高而升高;并根据质量守恒定理,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泡反应器 大小气泡气含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湍流中气泡破碎建模与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华海 王悦琳 +1 位作者 李邦昊 王铁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936-5954,共19页
综述了充分发展湍流中气泡破碎的机理和模型,将其机理归纳为湍流涡碰撞、黏性剪切、尾涡剪切脱落过程和界面不稳定性四类。对文献中气泡破碎速率和子气泡大小分布的预测模型进行了系统总结。分析讨论了现有气泡破碎模型的发展和局限性,... 综述了充分发展湍流中气泡破碎的机理和模型,将其机理归纳为湍流涡碰撞、黏性剪切、尾涡剪切脱落过程和界面不稳定性四类。对文献中气泡破碎速率和子气泡大小分布的预测模型进行了系统总结。分析讨论了现有气泡破碎模型的发展和局限性,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也综述了湍流中单气泡破碎的实验研究,依据产生湍流的方法归纳为四种情况:增大液体流速产生湍流,采用内构件产生湍流,搅拌产生湍流,以及圆锥反应器结合搅拌产生湍流。总结了现有气泡破碎实验的进展和局限,并进行了分析和展望。最后,通过将文献中气泡破碎速率模型预测值和实验数据进行对比,表明文献中多个破碎模型已经有了较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 气泡破碎模型 气泡大小分布 气泡破碎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式塔中气液两相流乳化态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俞晓梅 祝铃钰 +2 位作者 王良华 李育敏 朱菊香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97-100,共4页
在(φ)500 mm和(φ)334mm的冷模装置中观察和测定了气液两相流乳化态的流体力学性能.实验观察发现,按照Hofhuis和Zuiderweg提出的判据Ψ(气液动量参数)>0.2时,确实出现了乳化态,塔板上的泡沫飞溅消失,降液管中的气泡明显细化.测定数据... 在(φ)500 mm和(φ)334mm的冷模装置中观察和测定了气液两相流乳化态的流体力学性能.实验观察发现,按照Hofhuis和Zuiderweg提出的判据Ψ(气液动量参数)>0.2时,确实出现了乳化态,塔板上的泡沫飞溅消失,降液管中的气泡明显细化.测定数据表明,在乳化态中,降液管中部平均气泡直径比泡沫态降低一倍,约为2~4mm,离开降液管的气含率也比泡沫态高得多,约有20%~40%.实验还发现,不同Ψ值,乳化程度不同,随着Ψ值的增大,乳化程度加深,表明乳化是一个伴随和渐进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板 乳化态 动量比 气泡大小分布 判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胺类捕收剂泡沫性能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朱一民 杨雪莹 +2 位作者 乘舟越洋 高子蕙 韩跃新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9-104,共6页
为了研究十二胺、十四胺、十六胺与癸醚胺中不同的分子结构对泡沫浮选性能的影响,借助高速摄像机等检测设备,对气-液两相体系下气泡大小,气-液-固三相体系下捕收剂的起泡性、单位体积泡沫带矿量和泡沫水回收率等参数进行测量。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十二胺、十四胺、十六胺与癸醚胺中不同的分子结构对泡沫浮选性能的影响,借助高速摄像机等检测设备,对气-液两相体系下气泡大小,气-液-固三相体系下捕收剂的起泡性、单位体积泡沫带矿量和泡沫水回收率等参数进行测量。结果表明:①在15℃、pH=6.0及药剂用量低于临界兼并浓度的条件下,达到临界兼并浓度时气泡索特直径由小到大依次为:十二胺<癸醚胺<十四胺<十六胺;②随药剂用量的增加,十二胺、十四胺、癸醚胺与石英作用后产生的泡沫体积先增大后减小,十六胺产生的泡沫体积随药剂用量的增加而减小;③十二胺的单位体积泡沫带矿量几乎不随药剂用量的改变而改变,十四胺、十六胺、癸醚胺单位体积泡沫带矿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十六胺的变化速率最快,明显高于十二胺和十四胺;④随着药剂用量的增加,十二胺、十四胺、十六胺与石英矿物颗粒形成的泡沫水回收率逐渐增加,癸醚胺逐渐下降。⑤碰撞几率Pc随气泡索特直径的减小而增加,减小气泡直径是增加浮选回收率的有效手段,但泡沫水回收率随之增加,使得脉石夹带现象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类捕收剂 气泡大小 泡沫性能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温加压下CFD-PBM耦合模型空气-水两相流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文龙 侯燕 +5 位作者 靳海波 马磊 何广湘 杨索和 郭晓燕 张荣月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594-4606,共13页
计算流体力学与群体平衡模型(CFD-PBM)结合可有效地模拟鼓泡塔内流体行为,较准确地预测流场、相含率以及局部气泡尺寸分布。以直径100 mm、高1.3 m的加温加压鼓泡塔为模拟对象,在系统压力为1 MPa、表观气速为0.08-0.24 m/s、温度为30-16... 计算流体力学与群体平衡模型(CFD-PBM)结合可有效地模拟鼓泡塔内流体行为,较准确地预测流场、相含率以及局部气泡尺寸分布。以直径100 mm、高1.3 m的加温加压鼓泡塔为模拟对象,在系统压力为1 MPa、表观气速为0.08-0.24 m/s、温度为30-160℃条件下系统地考察了空气-水体系的表观气速、温度以及固含率对平均气含率、大小气泡气含率、气泡直径和气泡尺寸分布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均气含率的模拟结果和实验值在10%的误差范围内吻合较好;温度的变化主要影响了塔内气泡的聚并和破碎,并用聚并破碎的机理解释了温度对其流体行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泡塔 计算流体力学 两相流 气含率 大小气泡 加温加压 固含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