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顶部注气稳定重力驱技术有效应用探讨 被引量:34
1
作者 梁淑贤 周炜 张建东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6-92,共7页
顶部注气稳定重力驱是所有注气非混相驱中提高采收率幅度最高的最新开发方式,对影响顶部注气稳定重力驱关键因素及应用到国内油田现场需考虑的因素进行了重点研究。研究认为,气油界面稳定性是顶部注气稳定重力驱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地... 顶部注气稳定重力驱是所有注气非混相驱中提高采收率幅度最高的最新开发方式,对影响顶部注气稳定重力驱关键因素及应用到国内油田现场需考虑的因素进行了重点研究。研究认为,气油界面稳定性是顶部注气稳定重力驱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地质因素的地层倾角、储层非均质性(韵律性、隔夹层、高角度裂缝等)和开发因素的临界注气速度、区域注采比是影响气油界面稳定性的关键因素;通过量化由于特殊的生产工作方式造成的初期产量阶段损失,为油田现场选择最佳实施顶部注气稳定重力驱时机提供可靠依据,并以中国西部某油藏为例,提出"注采兼顾、分区控压限产"的注气采油新开发技术政策,为国内其他类似油藏实施顶部注气稳定重力驱技术提供抛砖引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部注稳定重力驱 气油界面 临界注速度 区域注采比 次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对接型和断层岩型侧向封闭的差异性 被引量:14
2
作者 付广 夏云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17,共7页
在碎屑岩地层中,断裂侧向封闭分为断层岩型侧向封闭和对接型侧向封闭2种类型,过去对这2种类型封闭油气的机理、封闭能力强弱等未进行过对比研究。为正确认识断裂在油气成藏与分布中的作用,分析了断层岩型侧向封闭和对接型侧向封闭的... 在碎屑岩地层中,断裂侧向封闭分为断层岩型侧向封闭和对接型侧向封闭2种类型,过去对这2种类型封闭油气的机理、封闭能力强弱等未进行过对比研究。为正确认识断裂在油气成藏与分布中的作用,分析了断层岩型侧向封闭和对接型侧向封闭的封闭机理和封闭条件;在此基础上,对比研究了这2种断裂侧向封闭的差异性。结果发现,由于起封闭作用的遮挡物和封闭条件不同,造成了对接型与断层岩型侧向封闭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①受其影响形成的圈闭,其油(气)—水界面分布的控制因素不同,受对接型侧向封闭影响形成的圈闭,油(气)—水界面分布受对接岩性控制,而受断层岩型侧向封闭影响形成的圈闭,油(气)—水界面分布受断层岩排替压力大小控制;②侧向封闭能力明显不同,断层对接型的侧向封闭能力明显强于断层岩型的侧向封闭能力。以歧口凹陷板桥断裂为例,相同条件下,板桥断裂对接型侧向封闭油气的能力为断层岩型侧向封闭油气能力的25~43倍。这一显著的差异,造成板桥断裂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其上部对接型侧向封闭段富集的是天然气,而在其之下的断层岩型封闭段却聚集的是原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断层岩型 对接型 侧向封闭 形成条件 差异 ()-水界面 板桥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水相体系泡沫的形成及其稳定性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燕永利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135-2138,共4页
阐述了非水相体系泡沫的形成及其稳定性机理理论研究进展,介绍和评述了表面活性剂、多相体系、改性纳米颗粒和沥青质等在非水相体系中的起泡机理。从不溶膜、体相粘度、Marangoni效应和泡沫破裂机制等四个方面阐述了非水相泡沫的稳定性... 阐述了非水相体系泡沫的形成及其稳定性机理理论研究进展,介绍和评述了表面活性剂、多相体系、改性纳米颗粒和沥青质等在非水相体系中的起泡机理。从不溶膜、体相粘度、Marangoni效应和泡沫破裂机制等四个方面阐述了非水相泡沫的稳定性机理,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相泡沫 形成 稳定性 -界面 有序聚集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