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页岩有机质限域空间内的气水相互作用
1
作者
张楚
姚艳斌
+1 位作者
冯鹏
张雨恒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81-2595,共15页
页岩储层中基质-流体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对评估页岩气资源量和开发潜力至关重要。传统研究受限于数学表征模型假设较多的固有劣势,对不同尺度储集空间内气水吸附行为及其赋存规律的刻画仍不完善,使得限域空间内的气水相互作用过程和机...
页岩储层中基质-流体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对评估页岩气资源量和开发潜力至关重要。传统研究受限于数学表征模型假设较多的固有劣势,对不同尺度储集空间内气水吸附行为及其赋存规律的刻画仍不完善,使得限域空间内的气水相互作用过程和机制尚不明确。鉴于此,选取6组四川盆地海相龙马溪组页岩,对提取的干酪根开展干燥和含水条件下的甲烷吸附试验,而后采用分子模拟方法和改进的Ono-Kondo模型表征微纳米孔隙中气水吸附行为,最后探讨微纳米限域空间内气水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干燥条件下甲烷填充吸附行为对总甲烷吸附量起主要贡献,同时甲烷填充吸附主要发生在微孔中,甲烷表面吸附则主要在中孔中。在含水条件下,甲烷的吸附行为会发生显著变化,原本在干燥条件下以填充吸附为主的样品会转变为以表面吸附为主。水分子以簇状分布堵塞占据微孔空间,并驱使甲烷至高能含硫位点周围,从而显著降低甲烷的填充吸附能力;相比之下,由于水分子和甲烷吸附位点的差异,水分子对中孔中甲烷表面吸附行为的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有机质
气水作用
吸附行为
限域空间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增强地热系统热储层-盐水-CO_2相互作用
被引量:
8
2
作者
那金
许天福
+3 位作者
魏铭聪
冯波
鲍新华
姜雪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93-1501,共9页
增强型地热系统(EGS)是采用人工形成地热储层的方法,从低渗透性岩体中经济地采出深层热能的人工地热系统。以CO2为载热流体的增强地热能系统(CO2-EGS)是实现CO2减排和深部地热资源开发的有效手段,系统运行时的水-岩-气相互作用对热储层...
增强型地热系统(EGS)是采用人工形成地热储层的方法,从低渗透性岩体中经济地采出深层热能的人工地热系统。以CO2为载热流体的增强地热能系统(CO2-EGS)是实现CO2减排和深部地热资源开发的有效手段,系统运行时的水-岩-气相互作用对热储层孔渗特征有着重要影响,最终会影响储层的产热能力。笔者利用高温高压反应釜模拟CO2-EGS高温下的热储层-盐水-CO2的相互作用,通过对实验中反应液离子成分变化和岩样扫描电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实验后的钾长石和方解石出现溶解现象,且方解石溶蚀剧烈;岩样表面出现极少量次生方解石和钠长石,并有新矿物析出,其主要组成元素为C、O、Si、Fe,为菱铁矿的中间产物。通过TOUGHREACT建立反应性溶质运移模型,模拟上述实验的化学反应过程,模拟结果和实验数据拟合较好。该研究可为CO2-EGS的水-岩-气作用机制提供地球化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EGS
水
-岩-
气
相互
作用
数值模拟
干热岩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渗吸效应对页岩气赋存状态的影响规律
被引量:
12
3
作者
胡志明
穆英
+2 位作者
顾兆斌
端祥刚
李亚龙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6-71,共6页
目前对于渗吸效应改变页岩气赋存状态的定量化认识尚未形成,对页岩储层中压裂液大量滞留所引起的气水动态置换规律也不明确。为此,开展了气水置换实验以模拟水力压裂后近井区域页岩含水状态的变化情况,借助于含氢流体低场核磁共振谱分...
目前对于渗吸效应改变页岩气赋存状态的定量化认识尚未形成,对页岩储层中压裂液大量滞留所引起的气水动态置换规律也不明确。为此,开展了气水置换实验以模拟水力压裂后近井区域页岩含水状态的变化情况,借助于含氢流体低场核磁共振谱分析技术(1H-NMR)动态监测页岩储层中甲烷的赋存状态,并计算不同赋存状态下的甲烷气量,进而研究了渗吸效应对页岩气赋存状态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页岩饱和甲烷的过程分为吸附主导阶段和孔隙填充阶段,吸附作用和压力梯度作用在页岩饱和甲烷的过程中同时发挥作用;②页岩饱和甲烷过程前期阶段优先饱和吸附气,游离态甲烷作为外部甲烷转换为吸附态甲烷的中间状态在页岩孔隙中赋存,吸附气达到饱和状态后,甲烷在压力梯度作用下填充页岩孔隙直至孔隙内外压力平衡;③渗吸效应使页岩发生气水置换作用,吸附态甲烷部分解吸为游离态甲烷,吸附气占比降低,渗吸时间达到80 h时吸附气占比由63.58%降低至45.87%,而游离气量增加使页岩孔隙压力升高,同时水分占据部分孔隙体积,压缩游离气赋存空间,部分游离气被排出页岩孔隙,储层含气性降低,页岩样品含气量由渗吸开始前的7.91 mL/g下降至7.34 mL/g;④水力压裂过程中,压裂液的大量滞留使页岩储层近井区域处于富含水状态,渗吸效应引发的气水置换作用和排替作用使得页岩孔隙及井筒等外部空间中甲烷游离气量升高,孔隙压力升高使得地层压力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页岩气的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气
储集层
水
力压裂
赋存状态
核磁共振
渗吸效应
气
水
置换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天然气地下储气库CO_(2)作垫层气研究现状
被引量:
6
4
作者
杜思宇
柏明星
+1 位作者
张志超
刘敬源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387-2391,2396,共6页
针对天然气地下储气库垫层气的相关研究,从CO_(2)和CH_(4)的热力学性质对比以及相关混气实验,综述了CO_(2)作垫层气的可行性。从静态因素和动态因素两个方面,详细综述了CO_(2)作垫层气与工作气混合的影响因素,包括储层孔隙度、渗透率、...
针对天然气地下储气库垫层气的相关研究,从CO_(2)和CH_(4)的热力学性质对比以及相关混气实验,综述了CO_(2)作垫层气的可行性。从静态因素和动态因素两个方面,详细综述了CO_(2)作垫层气与工作气混合的影响因素,包括储层孔隙度、渗透率、温度、压力、CO_(2)垫层气比例等。论述了“CO_(2)-地层水-岩石”相互作用对储层结构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可为CO_(2)作天然气地下储气库垫层气的注采动态变化规律分析以及提高储气库天然气采收率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
气
地下储
气
库
CO_(2)作垫层
气
CO_(2)地质封存
“
气
-
水
-岩”相互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页岩有机质限域空间内的气水相互作用
1
作者
张楚
姚艳斌
冯鹏
张雨恒
机构
常州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煤层气开发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煤储层物性实验室
中国矿业大学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81-2595,共1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2125205)
中国矿业大学煤层气资源与成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2023-006)
常州市科技计划资助项目(CJ20240057)。
文摘
页岩储层中基质-流体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对评估页岩气资源量和开发潜力至关重要。传统研究受限于数学表征模型假设较多的固有劣势,对不同尺度储集空间内气水吸附行为及其赋存规律的刻画仍不完善,使得限域空间内的气水相互作用过程和机制尚不明确。鉴于此,选取6组四川盆地海相龙马溪组页岩,对提取的干酪根开展干燥和含水条件下的甲烷吸附试验,而后采用分子模拟方法和改进的Ono-Kondo模型表征微纳米孔隙中气水吸附行为,最后探讨微纳米限域空间内气水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干燥条件下甲烷填充吸附行为对总甲烷吸附量起主要贡献,同时甲烷填充吸附主要发生在微孔中,甲烷表面吸附则主要在中孔中。在含水条件下,甲烷的吸附行为会发生显著变化,原本在干燥条件下以填充吸附为主的样品会转变为以表面吸附为主。水分子以簇状分布堵塞占据微孔空间,并驱使甲烷至高能含硫位点周围,从而显著降低甲烷的填充吸附能力;相比之下,由于水分子和甲烷吸附位点的差异,水分子对中孔中甲烷表面吸附行为的影响相对较小。
关键词
页岩有机质
气水作用
吸附行为
限域空间
分子模拟
Keywords
shale kerogen
gas-water interaction
adsorption behavior
confined space
molecular simulation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增强地热系统热储层-盐水-CO_2相互作用
被引量:
8
2
作者
那金
许天福
魏铭聪
冯波
鲍新华
姜雪
机构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地下水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93-1501,共9页
基金
国家"863"计划项目(2012AA052801)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110061110057)
+1 种基金
吉林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2015083
2015107)
文摘
增强型地热系统(EGS)是采用人工形成地热储层的方法,从低渗透性岩体中经济地采出深层热能的人工地热系统。以CO2为载热流体的增强地热能系统(CO2-EGS)是实现CO2减排和深部地热资源开发的有效手段,系统运行时的水-岩-气相互作用对热储层孔渗特征有着重要影响,最终会影响储层的产热能力。笔者利用高温高压反应釜模拟CO2-EGS高温下的热储层-盐水-CO2的相互作用,通过对实验中反应液离子成分变化和岩样扫描电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实验后的钾长石和方解石出现溶解现象,且方解石溶蚀剧烈;岩样表面出现极少量次生方解石和钠长石,并有新矿物析出,其主要组成元素为C、O、Si、Fe,为菱铁矿的中间产物。通过TOUGHREACT建立反应性溶质运移模型,模拟上述实验的化学反应过程,模拟结果和实验数据拟合较好。该研究可为CO2-EGS的水-岩-气作用机制提供地球化学数据。
关键词
CO2-EGS
水
-岩-
气
相互
作用
数值模拟
干热岩
松辽盆地
Keywords
CO2-EGS
interaction of rock-brine-supercritical CO2
reactive transport simulations
hot dry rock
Songliao basin
分类号
P64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渗吸效应对页岩气赋存状态的影响规律
被引量:
12
3
作者
胡志明
穆英
顾兆斌
端祥刚
李亚龙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出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6-71,共6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所属课题“页岩气渗流规律与气藏工程方法”(编号:2017ZX05037-001)。
文摘
目前对于渗吸效应改变页岩气赋存状态的定量化认识尚未形成,对页岩储层中压裂液大量滞留所引起的气水动态置换规律也不明确。为此,开展了气水置换实验以模拟水力压裂后近井区域页岩含水状态的变化情况,借助于含氢流体低场核磁共振谱分析技术(1H-NMR)动态监测页岩储层中甲烷的赋存状态,并计算不同赋存状态下的甲烷气量,进而研究了渗吸效应对页岩气赋存状态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页岩饱和甲烷的过程分为吸附主导阶段和孔隙填充阶段,吸附作用和压力梯度作用在页岩饱和甲烷的过程中同时发挥作用;②页岩饱和甲烷过程前期阶段优先饱和吸附气,游离态甲烷作为外部甲烷转换为吸附态甲烷的中间状态在页岩孔隙中赋存,吸附气达到饱和状态后,甲烷在压力梯度作用下填充页岩孔隙直至孔隙内外压力平衡;③渗吸效应使页岩发生气水置换作用,吸附态甲烷部分解吸为游离态甲烷,吸附气占比降低,渗吸时间达到80 h时吸附气占比由63.58%降低至45.87%,而游离气量增加使页岩孔隙压力升高,同时水分占据部分孔隙体积,压缩游离气赋存空间,部分游离气被排出页岩孔隙,储层含气性降低,页岩样品含气量由渗吸开始前的7.91 mL/g下降至7.34 mL/g;④水力压裂过程中,压裂液的大量滞留使页岩储层近井区域处于富含水状态,渗吸效应引发的气水置换作用和排替作用使得页岩孔隙及井筒等外部空间中甲烷游离气量升高,孔隙压力升高使得地层压力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页岩气的开采。
关键词
页岩
气
储集层
水
力压裂
赋存状态
核磁共振
渗吸效应
气
水
置换
作用
Keywords
Shale gas
Reservoir
Hydraulic fracturing
Occurrence state
NMR
Imbibition effect
Gas-water displacement effect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天然气地下储气库CO_(2)作垫层气研究现状
被引量:
6
4
作者
杜思宇
柏明星
张志超
刘敬源
机构
东北石油大学
提高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387-2391,239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2174020)。
文摘
针对天然气地下储气库垫层气的相关研究,从CO_(2)和CH_(4)的热力学性质对比以及相关混气实验,综述了CO_(2)作垫层气的可行性。从静态因素和动态因素两个方面,详细综述了CO_(2)作垫层气与工作气混合的影响因素,包括储层孔隙度、渗透率、温度、压力、CO_(2)垫层气比例等。论述了“CO_(2)-地层水-岩石”相互作用对储层结构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可为CO_(2)作天然气地下储气库垫层气的注采动态变化规律分析以及提高储气库天然气采收率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
天然
气
地下储
气
库
CO_(2)作垫层
气
CO_(2)地质封存
“
气
-
水
-岩”相互
作用
Keywords
underground natural gas storage
CO 2 as cushion gas
CO 2 geological storage
gas-brine-sandstone interaction
分类号
TQ02 [化学工程]
TE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页岩有机质限域空间内的气水相互作用
张楚
姚艳斌
冯鹏
张雨恒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增强地热系统热储层-盐水-CO_2相互作用
那金
许天福
魏铭聪
冯波
鲍新华
姜雪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渗吸效应对页岩气赋存状态的影响规律
胡志明
穆英
顾兆斌
端祥刚
李亚龙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天然气地下储气库CO_(2)作垫层气研究现状
杜思宇
柏明星
张志超
刘敬源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