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低渗低黏油藏CO2气水交替注入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
5
1
作者
董江艳
吴淑红
邢国强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3-51,共9页
针对低渗低黏油藏常规注水存在注采压差大、有效驱替压力系统难以建立、产量递减快及常规注气存在气体突破时间早、波及体积小等问题,以中东X油藏为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低渗低黏油藏CO2气水交替注入开发方式进行研究,分别研究储层渗...
针对低渗低黏油藏常规注水存在注采压差大、有效驱替压力系统难以建立、产量递减快及常规注气存在气体突破时间早、波及体积小等问题,以中东X油藏为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低渗低黏油藏CO2气水交替注入开发方式进行研究,分别研究储层渗透率、原油黏度、气水比、注入速度、注入周期和注入压力等因素对低渗低黏油藏采收率的影响;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影响CO2气水交替注入采收率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储层渗透率、原油黏度、气水比和注入速度是影响低渗低黏油藏CO2气水交替注入开发效果的主控因素,其次是注入周期和注入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低黏油藏
CO2
气水交替注入
采收率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气液交替注入参数的选择
被引量:
6
2
作者
张茂林
梅海燕
+2 位作者
顾鸿军
董汉平
李新科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6年第2期87-89,共3页
采用气液交替注入技术可以提高高含水油藏的波及效率,改善油层的动用程度,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针对氮气/起泡剂溶液交替注入方式,分别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评价了起泡剂的使用浓度、注入速度、气液比、注入方式、岩心渗透率等参数...
采用气液交替注入技术可以提高高含水油藏的波及效率,改善油层的动用程度,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针对氮气/起泡剂溶液交替注入方式,分别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评价了起泡剂的使用浓度、注入速度、气液比、注入方式、岩心渗透率等参数对泡沫封堵性能的影响。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气液交替注入方式好于气液同时注入方式,能够在岩心中形成性能稳定的泡沫,对岩心的封堵作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水交替注入
方式
起泡剂
阻力因子
泡沫性能
注入
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葡北油田气水交替驱提高采收率矿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
23
3
作者
张俊
周自武
+1 位作者
王伟胜
陶林本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5-87,共3页
吐哈盆地葡北油田是我国第一个气水交替驱矿场试验基地,开发方式为气水交替注入混相驱开发。为解决葡北油田气水交替注入过程中无法实施注水转注气的实际问题,通过室内长岩心驱替实验,进行了注气机理、现场酸化解堵、高压注液氮、注入...
吐哈盆地葡北油田是我国第一个气水交替驱矿场试验基地,开发方式为气水交替注入混相驱开发。为解决葡北油田气水交替注入过程中无法实施注水转注气的实际问题,通过室内长岩心驱替实验,进行了注气机理、现场酸化解堵、高压注液氮、注入井关井降压等多项研究,解决了注入井气水切换的问题。葡北油田实施混相驱开发以来,地层压力和流压保持水平均在混相驱开发确定的压力界限以上,地层流体黏度由原始的0.67mPa·s降为目前的0.20mPa·s,体积系数由2.210增大为2.819,饱和压力由29.44MPa上升为目前的32.86MPa,原油组分变化明显,中间烃含量由23.79%上升至25.12%,证明葡北油田实现混相驱开发,开发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葡北油田
注
气
混相驱
开发机理
气水交替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国外CO_2驱油防止粘性指进和重力超覆工艺
被引量:
11
4
作者
杨彪
唐汝众
+1 位作者
栾传振
蒋维红
《断块油气田》
CAS
2003年第2期64-66,共3页
在简述粘性指进和重力超覆的基础上 ,对国外采取的工艺措施进行了调研。针对广泛使用的水气交替注入 (WAG)法 ,介绍了设计原则、注入方案及存在的不足。泡沫注入法是在WAG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其关键在于表面活性剂的筛选和使用。最...
在简述粘性指进和重力超覆的基础上 ,对国外采取的工艺措施进行了调研。针对广泛使用的水气交替注入 (WAG)法 ,介绍了设计原则、注入方案及存在的不足。泡沫注入法是在WAG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其关键在于表面活性剂的筛选和使用。最后简要介绍了国外最新研究的稠化泡沫的原理和试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驱油
混相驱
表面活性剂
稠化泡沫
气水交替注入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庆沿河湾区块长6超低渗透油藏合理开发技术
被引量:
7
5
作者
张益
张宁生
+3 位作者
李相方
任晓娟
佟晓华
杨娟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4期49-52,共4页
为了合理开发超低渗透油田,提高采收率,迫切需要适合超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以长庆油田沿河湾区块这一典型的超低渗透油藏为例,应用了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不稳定注水以及气水交替注入等不同的开发技术进了研究.模...
为了合理开发超低渗透油田,提高采收率,迫切需要适合超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以长庆油田沿河湾区块这一典型的超低渗透油藏为例,应用了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不稳定注水以及气水交替注入等不同的开发技术进了研究.模拟结果表明:气水交替注入效果最佳,连续注水次之,周期注水效果最差;对于气水交替注入技术,气水交替周期6个月的开发效果要好于交替周期3个月,先注气后注水要好于先注水后注气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庆油田
沿河湾区块
超低渗透油藏
开发技术
数值模拟
气水交替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低渗低黏油藏CO2气水交替注入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
5
1
作者
董江艳
吴淑红
邢国强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提高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3-51,共9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重大专项“新一代油藏数值模拟软件(V4.0)开发”(2017A-0906)
国家油气重大专项“致密油有效开发关键技术”(2016ZX05046-003)
文摘
针对低渗低黏油藏常规注水存在注采压差大、有效驱替压力系统难以建立、产量递减快及常规注气存在气体突破时间早、波及体积小等问题,以中东X油藏为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低渗低黏油藏CO2气水交替注入开发方式进行研究,分别研究储层渗透率、原油黏度、气水比、注入速度、注入周期和注入压力等因素对低渗低黏油藏采收率的影响;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影响CO2气水交替注入采收率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储层渗透率、原油黏度、气水比和注入速度是影响低渗低黏油藏CO2气水交替注入开发效果的主控因素,其次是注入周期和注入压力。
关键词
低渗低黏油藏
CO2
气水交替注入
采收率
主控因素
Keywords
low permeability and low viscosity reservoir
CO2 gas-water alternating flooding
oil recovery factor
main controlling factor
分类号
TE348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气液交替注入参数的选择
被引量:
6
2
作者
张茂林
梅海燕
顾鸿军
董汉平
李新科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
中油新疆油田公司
出处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6年第2期87-89,共3页
基金
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G96-121-07-04)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项目编号:PLN9901)部分成果
文摘
采用气液交替注入技术可以提高高含水油藏的波及效率,改善油层的动用程度,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针对氮气/起泡剂溶液交替注入方式,分别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评价了起泡剂的使用浓度、注入速度、气液比、注入方式、岩心渗透率等参数对泡沫封堵性能的影响。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气液交替注入方式好于气液同时注入方式,能够在岩心中形成性能稳定的泡沫,对岩心的封堵作用较强。
关键词
气水交替注入
方式
起泡剂
阻力因子
泡沫性能
注入
参数
Keywords
alternative injection of gas and solution
foaming agent
resistance factor
foam behavior,injection parameter
分类号
TE31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葡北油田气水交替驱提高采收率矿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
23
3
作者
张俊
周自武
王伟胜
陶林本
机构
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5-87,共3页
基金
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葡北油田注气混相驱矿场试验配套技术研究"(96-121-07-01)
文摘
吐哈盆地葡北油田是我国第一个气水交替驱矿场试验基地,开发方式为气水交替注入混相驱开发。为解决葡北油田气水交替注入过程中无法实施注水转注气的实际问题,通过室内长岩心驱替实验,进行了注气机理、现场酸化解堵、高压注液氮、注入井关井降压等多项研究,解决了注入井气水切换的问题。葡北油田实施混相驱开发以来,地层压力和流压保持水平均在混相驱开发确定的压力界限以上,地层流体黏度由原始的0.67mPa·s降为目前的0.20mPa·s,体积系数由2.210增大为2.819,饱和压力由29.44MPa上升为目前的32.86MPa,原油组分变化明显,中间烃含量由23.79%上升至25.12%,证明葡北油田实现混相驱开发,开发效果较好。
关键词
吐哈盆地
葡北油田
注
气
混相驱
开发机理
气水交替注入
Keywords
Tuha Basin
Pubei Oilfield
gas injection miscible displacement
development mechanism
WAG
分类号
TE357.4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国外CO_2驱油防止粘性指进和重力超覆工艺
被引量:
11
4
作者
杨彪
唐汝众
栾传振
蒋维红
机构
胜利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出处
《断块油气田》
CAS
2003年第2期64-66,共3页
文摘
在简述粘性指进和重力超覆的基础上 ,对国外采取的工艺措施进行了调研。针对广泛使用的水气交替注入 (WAG)法 ,介绍了设计原则、注入方案及存在的不足。泡沫注入法是在WAG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其关键在于表面活性剂的筛选和使用。最后简要介绍了国外最新研究的稠化泡沫的原理和试验效果。
关键词
CO2驱油
混相驱
表面活性剂
稠化泡沫
气水交替注入
采收率
Keywords
Carbon dioxide flooding,Miscible flooding,WAG,Foam flooding,Geling foam.
分类号
TE357.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庆沿河湾区块长6超低渗透油藏合理开发技术
被引量:
7
5
作者
张益
张宁生
李相方
任晓娟
佟晓华
杨娟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长庆油田公司采油二厂地质所
出处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4期49-52,共4页
文摘
为了合理开发超低渗透油田,提高采收率,迫切需要适合超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以长庆油田沿河湾区块这一典型的超低渗透油藏为例,应用了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不稳定注水以及气水交替注入等不同的开发技术进了研究.模拟结果表明:气水交替注入效果最佳,连续注水次之,周期注水效果最差;对于气水交替注入技术,气水交替周期6个月的开发效果要好于交替周期3个月,先注气后注水要好于先注水后注气的开发效果.
关键词
长庆油田
沿河湾区块
超低渗透油藏
开发技术
数值模拟
气水交替注入
Keywords
Changqing Oilfield
Yanhewan block
ultra-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development technique
reservoir numerical simulation
alternative gas/ water injection
分类号
TE348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低渗低黏油藏CO2气水交替注入主控因素分析
董江艳
吴淑红
邢国强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气液交替注入参数的选择
张茂林
梅海燕
顾鸿军
董汉平
李新科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6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葡北油田气水交替驱提高采收率矿场试验研究
张俊
周自武
王伟胜
陶林本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国外CO_2驱油防止粘性指进和重力超覆工艺
杨彪
唐汝众
栾传振
蒋维红
《断块油气田》
CAS
2003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长庆沿河湾区块长6超低渗透油藏合理开发技术
张益
张宁生
李相方
任晓娟
佟晓华
杨娟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