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白山天池火山全新世浮岩显微结构特征及其火山学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于红梅 吴建平 +3 位作者 许建东 林传勇 史兰斌 陈孝德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3期132-144,共13页
对长白山天池火山全新世3期爆炸式喷发(5 000 a前、千年大喷发和晚期喷发)产生的浮岩进行了详细的成分和结构定量研究。研究发现:5 000 a前和千年大喷发的浮岩均为碱流岩,后者略偏酸性,晚期喷发的黑色浮岩为高钾粗面岩。3期浮岩均由不... 对长白山天池火山全新世3期爆炸式喷发(5 000 a前、千年大喷发和晚期喷发)产生的浮岩进行了详细的成分和结构定量研究。研究发现:5 000 a前和千年大喷发的浮岩均为碱流岩,后者略偏酸性,晚期喷发的黑色浮岩为高钾粗面岩。3期浮岩均由不同大小的气孔、气孔壁及少量的斑晶(<15%)组成。5 000 a前喷发的黄色浮岩气孔比较细密,最小气孔约为1μm,气孔数量最多,为4.23×1016个/m3。5 000 a前喷发的灰色浮岩和千年大喷发的灰白色浮岩气孔大小和数量比较接近,最小气孔几个μm,数量密度为(1.76~3.25)×1015个/m3。晚期喷发的黑色浮岩气孔较大,一般大于10μm,最大达厘米级,数量减少(3.68×1014个/m3),气孔壁增厚。最后根据浮岩成分和气孔数量密度获得3期喷发时的解压速率、喷发柱高度和岩浆溢出率等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结构 气孔数量密度 浮岩 长白山天池火山 火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