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新型气固分离器内气相流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8
1
作者 严超宇 卢春喜 +1 位作者 刘显成 时铭显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92-397,共6页
针对催化裂化原料日益重质化的趋势,提出了一种后置烧焦管式组合再生工艺。后置烧焦管出口的气固分离装置是实现这种工艺的关键设备之一。为此,设计了一种基于离心与惯性分离原理相结合的新型气固分离器。为了详细研究该分离器,结合流... 针对催化裂化原料日益重质化的趋势,提出了一种后置烧焦管式组合再生工艺。后置烧焦管出口的气固分离装置是实现这种工艺的关键设备之一。为此,设计了一种基于离心与惯性分离原理相结合的新型气固分离器。为了详细研究该分离器,结合流场实验结果,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该分离器内的气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学模型为标准湍流模型。模拟结果给出了分离器内的流场总体特征为:气流以切向速度为主,竖直向上进入分离器的气体绕排气管做旋转运动,先后由排气管上的窄缝排出,部分气体由排气管下方空间返回入口区;拱形分离空间内切向气速随径向位置的增加而减小。排气管上的开缝形式是分离器压降增加的主要因素。将排气管上的两条窄缝改成总面积与排气管内截面积相等的均匀切向窄缝,避免了管内旋流涡核的偏心,分离器压降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分离器 流场 数值模拟 开缝形式 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气固分离器气相流场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显成 卢春喜 时铭显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75-881,共7页
针对后置烧焦管式组合催化裂化再生工艺的要求设计了一种用于烧焦管出口的新型气固分离器。为进一步优化分离器结构,弄清分离机理,采用五孔探针在入口气速为10-22m·s^-1的实验范围内对分离器内部气体流场进行了测试,得出了该分... 针对后置烧焦管式组合催化裂化再生工艺的要求设计了一种用于烧焦管出口的新型气固分离器。为进一步优化分离器结构,弄清分离机理,采用五孔探针在入口气速为10-22m·s^-1的实验范围内对分离器内部气体流场进行了测试,得出了该分离器内气相流场的整体特性——气流绕中心管旋转,以切向气速为主,愈靠近中心管切向气速越大,径向和轴向气速均较小。同时分析了入口气速对流场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计算无因次切向气速的经验公式,公式预测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依实验数据计算出了通过两条窄缝及经下方空间返回气量占进入第一条窄缝前气量的比例分别为31%、41%和28%,上述比例不随入口气速变化,说明分离器操作稳定。根据气相流场实验数据结果,指出了进一步结构优选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分离器 相流场 速度分布 量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扩散式气固分离器PDA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冷碧霞 吴学安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58-2460,共3页
通过实验方法 (三维粒子动态分析实验 )研究了扩散式气固分离器流场分布 ,粒径分布等 ,从而为研究扩散式气固分离器的结构 ,降低阻力 ,提高分离效率提供依据。从实验得出该气固分离器分离粒子的粒径分布主要在 3 0 μm~ 40 μm,即对该... 通过实验方法 (三维粒子动态分析实验 )研究了扩散式气固分离器流场分布 ,粒径分布等 ,从而为研究扩散式气固分离器的结构 ,降低阻力 ,提高分离效率提供依据。从实验得出该气固分离器分离粒子的粒径分布主要在 3 0 μm~ 40 μm,即对该粒径范围的粒子的分离效率很高。图 5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分离器 流场 粒径分布 降低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扩散式下排气气固分离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冷碧霞 吴学安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232-2235,共4页
通过实验方法 (分离效率的测定和三维粒子动态分析实验 )研究了扩散式下排气气固分离器的分离流阻 ,流场分布 ,分离效率等 ,从而达到降低扩散式气固分离器的阻力和提高分离效率的效果。分离器内部的各种设计 (如上导流锥高度的确定 ,下... 通过实验方法 (分离效率的测定和三维粒子动态分析实验 )研究了扩散式下排气气固分离器的分离流阻 ,流场分布 ,分离效率等 ,从而达到降低扩散式气固分离器的阻力和提高分离效率的效果。分离器内部的各种设计 (如上导流锥高度的确定 ,下导流锥的倾角 ,排气管高度等 )均为提高气固分离器的效率和降低阻力。从实验可以看出 :该气固分离器对于 3 0 μm粒径的粗灰的分离效率很高 ,能达到 95 %以上。图 6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式 气固分离器 下排分离器 降低阻力 流动特性 阻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锅炉气固分离器选择与结构计算
5
作者 周一工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6-9,共4页
回顾了循环流化床锅炉使用高温旋风分离器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循环流化床锅炉选择气固分离器的原则,提出了高温旋风分离器结构设计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锅炉 气固分离器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气固分离器内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6
作者 周婵 卢春喜 严超宇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5-380,共6页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带有切向开缝中心管式气固分离器的气固两相流进行了研究。计算中对气相采用了雷诺应力模型,对颗粒相采用了Lagrange坐标系下的随机轨道模型。结果表明:气相流场总体特征为拱形空间内气流以切向速度为主绕排气管做...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带有切向开缝中心管式气固分离器的气固两相流进行了研究。计算中对气相采用了雷诺应力模型,对颗粒相采用了Lagrange坐标系下的随机轨道模型。结果表明:气相流场总体特征为拱形空间内气流以切向速度为主绕排气管做旋转运动,切向气速随径向位置的增加而减小。大部分气体通过开缝进入中心排气管而从中心管排出,少部分气体由排气管下方空间返回入口区。颗粒相的引入对气相流场有显著的影响,分离器拱形空间内同一径向位置的气体切向速度明显降低。颗粒由于自身惯性向边壁运动的趋势改变了气相流场分布,使气体更易向中心管内运动,从而达到较高的分离效率。计算得到的分离效率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证明了数学模型的合理性,为进一步优化分离器结构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分离器 流场 数值模拟 雷诺应力模型 随机轨迹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扩散式下排气气固分离器实验研究
7
作者 冷碧霞 吴学安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7-90,共4页
通过分离效率的测定和三维粒子动态分析实验,研究了扩散式下排气气固分离器的分离流阻、流场分布、分离效率等,从而达到降低扩散式气固分离器的阻力,提高分离效率的效果.分离器内部的各种设计,如上导流锥高度的确定、下导流锥的倾... 通过分离效率的测定和三维粒子动态分析实验,研究了扩散式下排气气固分离器的分离流阻、流场分布、分离效率等,从而达到降低扩散式气固分离器的阻力,提高分离效率的效果.分离器内部的各种设计,如上导流锥高度的确定、下导流锥的倾角、排气管高度等均为提高气固分离器的效率和降低阻力,从实验可以看出该气固分离器对子 30 μm粒径的粗灰的分离效率很高,能达到95%以上,从实验综合比较效率和阻力选择了一最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分离器 下排分离器 阻力 扩散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锅炉气固分离器及含有该气固分离器的锅炉
8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56-156,共1页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气固分离器,包括被导向烟气下上折转膜式屏从前向后分隔成的下行烟道和上行烟道,所述下行烟道和上行烟道通过转弯通道和密封安装在它们下面的料仓连通,该气固分离器的前上部设有烟气入口。
关键词 气固分离器 循环流化床锅炉 上行烟道 膜式屏 出口 转弯 通道 发明 折转 连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轴双锥两级气固快速分离器冷态实验研究
9
作者 陈木年 姚建中 +3 位作者 杨学民 吕雪松 都林 林伟刚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3-36,共4页
下行循环流化床反应器要求气固分离器具有分离效率高、气相停留时间短、压力损失小、设备磨损小等特点。利用气固二相在惯性上的差别,提出了一种新型同轴双锥两级气固快速分离器,并以FCC(F lu id Catalytic Crack ing)为循环物料对该型... 下行循环流化床反应器要求气固分离器具有分离效率高、气相停留时间短、压力损失小、设备磨损小等特点。利用气固二相在惯性上的差别,提出了一种新型同轴双锥两级气固快速分离器,并以FCC(F lu id Catalytic Crack ing)为循环物料对该型分离器的分离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轴双锥两级气固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在98%以上,气固分离器的压力损失在100 Pa以下,设备磨损小,能够满足下行循环流化床反应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分离器 同轴双锥 下行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型卧式分离器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强 程乐鸣 +1 位作者 骆仲泱 岑可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62-366,共5页
为探求方型卧式分离器的性能,对它在不同运行风速和不同固体颗粒浓度下的分离效率和压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参数范围内,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和压降随分离器入口风速的增加而增加,受入口颗粒浓度的影响不明显,分离效率与方型卧... 为探求方型卧式分离器的性能,对它在不同运行风速和不同固体颗粒浓度下的分离效率和压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参数范围内,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和压降随分离器入口风速的增加而增加,受入口颗粒浓度的影响不明显,分离效率与方型卧式分离器的出气形式有关;对粒径大于100μm的固体颗粒,方型卧式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在90%以上,压降小于1000Pa.同时建立了一个计算方形卧式分离器分级效率的简单数学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型卧式分离器 分离效率 压降 循环流化床锅炉 气固分离器 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锅炉分离器的综述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旺初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1-5,11,共5页
旋风分离器已广泛用于中小型循环流化床(CFB)锅炉,但对大型CFB锅炉则有诸多问题。过去用于中小型出过不少问题,有的问题尚待解决。介绍国内外气固分离器的结构及使用情况,并提出选择气固分离器的个人看法,对CFB锅炉分离器的选择... 旋风分离器已广泛用于中小型循环流化床(CFB)锅炉,但对大型CFB锅炉则有诸多问题。过去用于中小型出过不少问题,有的问题尚待解决。介绍国内外气固分离器的结构及使用情况,并提出选择气固分离器的个人看法,对CFB锅炉分离器的选择和设计能作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分离器 循环流化床锅炉 旋风分离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形分离器入口高宽比及直段高度对分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玉召 侯祥松 +2 位作者 吴玉新 王进伟 李少华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4-188,共5页
为了研究结构参数对方形分离器性能的影响,设计了15个不同入口高宽比(a/b)和直段高度(h)的入口带加速段的方形分离器,每一个分离器都具有相同的直段边长(D),入口高宽比的变化范围为3.8~10.6,直段高度的变化范围为1.8D^2.8D。在大型冷态... 为了研究结构参数对方形分离器性能的影响,设计了15个不同入口高宽比(a/b)和直段高度(h)的入口带加速段的方形分离器,每一个分离器都具有相同的直段边长(D),入口高宽比的变化范围为3.8~10.6,直段高度的变化范围为1.8D^2.8D。在大型冷态试验台上相同的运行工况下,测试了它们的分离器效率及阻力。结果表明:随着入口高宽比的增大,分离效率先增大后减小,在a/b=8时分离效率最高;随着直段高度的增大,分离效率先减小后增大,在h=2.3D时效率最低。分离器阻力随着入口高宽比增大而增大,随着直段高度的减小而减小。二者优化值为a/b=8和h=1.8D,对应的分离器阻力为1.22 k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工程机械 方形/分离器 性能 入口高宽比 直段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气固反应设备
13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00-500,共1页
该设备包括一个反应釜、一个进料口和一个出气口,在反应釜的内部还有一个搅拌器,其中,出气口上安装有一个气固分离器,气固分离器的孔直径和孔隙率保证气体能通过而固体颗粒不能通过,搅拌器的搅拌杆伸出反应釜外,搅拌杆与反应釜接... 该设备包括一个反应釜、一个进料口和一个出气口,在反应釜的内部还有一个搅拌器,其中,出气口上安装有一个气固分离器,气固分离器的孔直径和孔隙率保证气体能通过而固体颗粒不能通过,搅拌器的搅拌杆伸出反应釜外,搅拌杆与反应釜接触的地方密闭,使反应釜不与外界连通。使用该反应设备进行气固反应,气体与固体颗粒接触反应更加均匀,避免了固体颗粒之间聚结成致密块状物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设备 气固分离器 体颗粒 反应釜 反应 接触反应 搅拌器 进料口 孔隙率 致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9
14
作者 周一工 《动力工程》 CSCD 1996年第4期32-33,50,共3页
目前,国内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状况不如人意,部分原因是由于某些设计不当造成的。作者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改进设计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流化床锅炉 气固分离器 燃料 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