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老年患者冠状动脉大血管原位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项队列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贾高鹏 曲泽 +5 位作者 李桂梅 皇甫卫忠 赵子豪 闫爽 陈秋雨 张越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4125-4131,4138,共8页
背景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患者冠状动脉大血管病变的发病率显著增加。药物涂层球囊(DCB)作为一种新兴治疗手段,因其能有效减少再狭窄发生率而备受关注。然而,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小血管病变,对大血管原位病变的有效性数据较... 背景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患者冠状动脉大血管病变的发病率显著增加。药物涂层球囊(DCB)作为一种新兴治疗手段,因其能有效减少再狭窄发生率而备受关注。然而,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小血管病变,对大血管原位病变的有效性数据较少。目的探讨DCB治疗老年患者冠状动脉大血管原位病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且年龄>60岁老年冠心病(CHD)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完善术前检查化验。按照PCI治疗方案分为DCB组(n=30)、药物洗脱支架(DES)组(n=64)和生物可吸收支架(BVS)组(n=34)。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随访分别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观察术前靶血管参考直径(RVD),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年随访观察最小管腔直径(MLD),进一步推算术前直径狭窄程度(DS)、术后即刻观察管腔获益(AG),术后即刻与术后随访1年残余直径狭窄程度(RDS)和晚期管腔丢失(LLL)。随访期间每月定期门诊或电话随访,记录患者院内及出院后1年内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采用LASSO回归分析筛选相关变量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发生MACE的生存曲线,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DCB组、DES组和BVS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BVS组MLD、AG高于DCB组、DES组,RDS低于DCB组、DES组(P<0.05),术后1年DES组RDS低于DCB组(P<0.05)。3组患者院内均无MACE发生,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478(425,538)d,共发生38例MACE,随访期间3组均无心肌梗死与心源性死亡事件发生;出血事件:DCB组有0例,DES组有3例,BVS组有3例,表现为牙龈出血,经评估为轻度出血。Log-rank检验结果示3组患者无MACE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0)。LASSO回归分析筛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介入治疗史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LDL-C(OR=12.204,95%CI=3.403~43.768)、介入治疗史(OR=0.041,95%CI=0.010~0.162)是患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结论DCB治疗老年CHD患者大血管病变与DES和BVS比较无明显差异,有效性及安全性DES和BVS相当。DCB是治疗老年患者冠状动脉大血管病变安全、有效的方式,LDL-C升高和介入治疗史是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气囊血管成形术 药物涂层球囊 老年人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的闭塞性病变 被引量:28
2
作者 庄百溪 石波 +3 位作者 张童 于春利 杨淼 马鲁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736-1738,共3页
目的观察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的近期疗效,初步总结其技术要点与治疗经验。方法选择2005年8月-2006年4月期间收治的51例以膝下动脉病变为主的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所有患者的膝下段病变动脉均采用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 目的观察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的近期疗效,初步总结其技术要点与治疗经验。方法选择2005年8月-2006年4月期间收治的51例以膝下动脉病变为主的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所有患者的膝下段病变动脉均采用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结果该组51例患者中,技术成功44例,成功率86.3%;临床成功47例,成功率92.2%。术后平均随访4个月(2~8个月),临床成功的患者中除1例术后2个月复发行二次手术外,其余患者症状均无加重或复发。结论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的膝下段动脉病变具有较高的可行性,近期疗效确切,其长期疗效还需进一步随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血管成形术 气囊 放射学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高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宝民 李小鹰 +2 位作者 王鲁宁 李生 王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 对平均80岁以上的高龄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对18例(年龄76~92岁)单侧颈动脉狭窄和其中1例合并椎动脉狭窄患者经磁共振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后行经皮颈动脉... 目的 对平均80岁以上的高龄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对18例(年龄76~92岁)单侧颈动脉狭窄和其中1例合并椎动脉狭窄患者经磁共振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后行经皮颈动脉支架和椎动脉支架血管内成形手术。结果 19例次支架置放均获成功。DSA显示狭窄段的颈动脉直径明显扩大,同侧颅内脑血管循环时间和染色趋于正常。仅1例出现部分运动性失语。随访3~18个月,无1例再发生脑缺血事件;B超复查未见明显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对高龄颈动脉狭窄行经皮血管内成形治疗的安全性高,效果可靠。但需重视预防和及时处理围手术期出现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支架 血管成形术 气囊 血管意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4
作者 李迪 高众 王苏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2-94,共3页
目的 评价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中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椎动脉起始段70例,椎动脉颅内段13例,基底动脉19例,重点对手术方法、并发症、疗效进... 目的 评价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中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椎动脉起始段70例,椎动脉颅内段13例,基底动脉19例,重点对手术方法、并发症、疗效进行总结.结果 102例患者中,101例成功置入支架,2例患者出现穿支动脉闭塞,1例因椎动脉颅内段极度纡曲,支架无法到位,采用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术后76例患者随访6-36个月,2例患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其中1例再次行球囊扩张成形术,1例再次行血管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目前2例患者血管开通均良好.结论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安全、有效,中短期疗效满意,长期疗效需进一步的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血管成形术 气囊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成形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石明超 王守春 +4 位作者 庞猛 朱辉 李东 张才 吴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93-95,共3页
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神经科急症,致残率和死亡率很高。急诊溶栓是目前治疗AIS公认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单纯溶栓疗效不佳,人们期待更为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出现。我们采用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 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神经科急症,致残率和死亡率很高。急诊溶栓是目前治疗AIS公认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单纯溶栓疗效不佳,人们期待更为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出现。我们采用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PTAS)治疗12例AIS患者,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急性病 支架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结合药物溶栓治疗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树超 祝成 +1 位作者 叶有新 李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33-539,共7页
目的:探讨超声或放射监测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型术结合药物溶栓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动静脉内瘘血管经过物理和影像学检查证实存在血栓形成和血流停滞... 目的:探讨超声或放射监测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型术结合药物溶栓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动静脉内瘘血管经过物理和影像学检查证实存在血栓形成和血流停滞的患者192例,血栓形成时间一般不超过72 h,排除活动性出血、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等溶栓及手术治疗禁忌患者。在超声或放射监测下,采用尿激酶和肝素等渗氯化钠混合液溶栓,狭窄部位行球囊扩张术,使内瘘血流再通并恢复功能。结果: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共192例患者施行了274例次内瘘血管急性血栓形成的腔内介入手术,技术成功率为98.2%,临床成功率为93.8%,并发症发生率1.46%。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初级通畅率分别为87.4%、76.7%、63.9%,次级通畅率分别为93.7%、91.6%、83.0%;移植血管动静脉内瘘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初级通畅率分别为60.7%、51.5%、43.1%,次级通畅率分别为82.7%、77.1%、70.8%。结论:腔内介入技术结合药物溶栓是治疗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安全、有效的方法,能够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保护患者宝贵的血管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并发症 血管/移植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血栓溶解疗法 血栓形成/治疗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应用 导管 留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逆汤对兔球囊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1
7
作者 薛迎生 王景峰 +3 位作者 聂如琼 吴伟康 罗汉川 陈小卫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03-608,共6页
目的 :观察四逆汤 (SND)对兔腹主动脉球囊拉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s)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探讨VSMCs增殖和凋亡在动脉损伤后再狭窄 (RS)中的作用及SND预防PCI术后RS的可行性。方法 :建立兔腹主动脉球囊拉伤模型 ,用SND进行干预 ,电镜... 目的 :观察四逆汤 (SND)对兔腹主动脉球囊拉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s)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探讨VSMCs增殖和凋亡在动脉损伤后再狭窄 (RS)中的作用及SND预防PCI术后RS的可行性。方法 :建立兔腹主动脉球囊拉伤模型 ,用SND进行干预 ,电镜观察中膜和内膜增殖和凋亡的VSMCs超微结构特征。用α-actin标记VSM Cs并检测其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及细胞周期素E(cyclinE)的表达 ;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 ,计算增殖和凋亡指数。84d亚组行腹主动脉造影观察损伤段血管的狭窄程度。结果 :SND治疗组中膜内膜VSMCs增殖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 ,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且细胞凋亡持续的时间较长 ,到术后 14d才达高峰 ,以后才逐渐下降。术后 84d亚组血管造影显示治疗组损伤段腹主动脉狭窄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四逆汤能有效抑制VSMCs增殖 ,诱导其凋亡 ,减轻血管损伤后的狭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汤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平滑 血管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合理行动理论的心脏康复教育模式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运动康复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66
8
作者 赵杰刚 尤炎丽 +4 位作者 李春燕 尚喜艳 贾竹敏 李转珍 陈士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740-1745,共6页
背景《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显示,我国心血管病现患病人数2.9亿。心脏康复的益处已在国际上达成共识。我国心脏康复工作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提高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心脏康复参与度和依从性,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首要问题。目... 背景《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显示,我国心血管病现患病人数2.9亿。心脏康复的益处已在国际上达成共识。我国心脏康复工作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提高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心脏康复参与度和依从性,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首要问题。目的探讨基于合理行动理论的心脏康复教育模式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运动康复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3—12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PCI术后出院冠心病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43例,对照组42例。干预组实施了心脏康复门诊护士主导的为期12周的心脏康复教育模式,对照组实施传统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后6 min步行距离(6MWD)、日常运动锻炼依从性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结果干预12周后,67例(78.8%)患者完成随访,干预组34例,对照组33例。干预后干预组患者6MWD较对照组增长(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6MWD较干预前增长(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体质指数(BMI)、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干预前降低(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戒烟、限酒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后服药依从性达标率较干预前降低(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后服药依从性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合理膳食、戒烟、限酒达标率较干预前升高(P<0.05)。结论基于合理行动理论的心脏康复教育模式促进了PCI术后患者的运动康复,改善了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合理行动理论 心脏康复 运动康复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对多支血管病变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樊刚 王忠 +3 位作者 王丽 段军仓 黄磊 李小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5期3120-3128,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预防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对多支血管病变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系统检索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NEJM,中国知网(CNKI)、CBM中关于PCI对多支血管病变STEMI患者预后影响的文献,检... 目的系统评价预防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对多支血管病变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系统检索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NEJM,中国知网(CNKI)、CBM中关于PCI对多支血管病变STEMI患者预后影响的文献,检索时间均为2001年1月—2015年7月,并根据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手工检索。采用Rev Man 5.3软件和Stata 11.0统计软件对最终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比较预防性PCI组和单纯罪犯血管PCI组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死亡率、再发心肌梗死率、再次PCI率、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率。结果最终纳入合格文献9篇,总样本量为1 650例,均为英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1)预防性PCI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低于单纯罪犯血管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0.46(0.32,0.67),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样本量>200例亚组〔OR(95%CI)=0.47(0.28,0.78),P<0.05〕、样本量≤200例亚组〔OR(95%CI)=0.46(0.25,0.85),P<0.05〕、随访时间>1年亚组〔OR(95%CI)=0.45(0.23,0.88),P<0.05〕、随访时间≤1年亚组〔OR(95%CI)=0.49(0.30,0.78),P<0.05〕中预防性PCI患者的MACE发生率均低于单纯罪犯血管PCI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预防性PCI组患者的死亡率低于单纯罪犯血管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0.52(0.35,0.77),P<0.05〕。(3)两组患者的再发心肌梗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95%CI)=0.67(0.30,1.51),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样本量≥149例亚组〔OR(95%CI)=0.54(0.25,1.15),P>0.05〕、样本量<149例亚组〔OR(95%CI)=1.14(0.18,7.11),P>0.05〕、随访时间>1年亚组〔OR(95%CI)=0.85(0.12,6.00),P>0.05〕、随访时间≤1年亚组〔OR(95%CI)=0.69(0.27,1.72),P>0.05〕中两组患者的再发心肌梗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预防性PCI组患者的再次PCI率低于单纯罪犯血管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0.37(0.28,0.50),P<0.05〕。(5)两组患者的行CABG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95%CI)=1.31(0.64,2.67),P>0.05〕。结论与单纯罪犯血管PCI相比,预防性PCI可以减少多支血管病变STEMI患者的MACE发生率、死亡率及再次PCI率,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预后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靶血管内注射尼可地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无复流现象的预防效果研究 被引量:47
10
作者 齐琪 陈涛 +1 位作者 牛竞辉 姜志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2832-2837,2847,共7页
目的观察无复流现象(NRP)发生前冠状动脉靶血管内注射尼可地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NRP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9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需行急诊PCI术的急性STEM... 目的观察无复流现象(NRP)发生前冠状动脉靶血管内注射尼可地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NRP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9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需行急诊PCI术的急性STEMI患者10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尼可地尔组、硝普钠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尼可地尔组采用球囊扩张及加压泵于靶血管向靶病变远端2 mm处预先注射尼可地尔2 mg、硝普钠组注射硝普钠200μg、对照组注射0.9%氯化钠溶液。观察PCI术前及结束时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血流帧数(c TFC)、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中NRP发生率及术后90 min ST段回落率(STR),PCI术前及术后1周时检测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PCI术前及术后每4 h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I(c Tn I),记录其峰值水平。PCI术前及术后1周时采用心脏彩超计算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PCI术中低血压发生情况及术后预后情况。结果 3组患者术前TIMI血流分级、达到TMPG 3级的比例、NT-pro BNP、CK-MB、c Tn I、WMSI及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硝普钠组和尼可地尔组患者术后c TFC及NRP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术后达到TMPG 3级的比例及STR≥50%的比例较对照组升高(P<0.05);硝普钠组和尼可地尔组患者术后NT-pro BNP、CK-MB峰值、c Tn I峰值、WMSI较对照组降低,术后LVEF较对照组升高(P<0.05)。硝普钠组与尼可地尔组患者c TFC、术后达到TMPG 3级的比例、NRP发生率、STR≥50%的比例、术后NT-pro BNP、CK-MB峰值、c Tn I峰值、WMSI及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硝普钠组及尼可地尔组术中分别有3例(9.1%)、8例(24.2%)及0例发生低血压,需多巴胺处理,3组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36,P=0.006);其中硝普钠组低血压发生率较尼可地尔组升高(P<0.01)。3组PCI术后3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s)发生率分别为:15.2%(5/33)、6.1%(2/33)及5.9%(2/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76,P=0.320)。结论 NRP发生前冠状动脉靶血管内注射尼可地尔可安全、有效地预防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NRP发生,并改善心肌灌注水平和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无复流现象 尼可地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动脉内溶栓再通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建峰 侯凯 +3 位作者 李辉 张峰 李鹏 井山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6期4325-4328,共4页
目的 探讨急诊动脉内溶栓再通、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支架植入术对于改善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神经症状和临床预后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13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行急诊动脉内超选择接触溶栓... 目的 探讨急诊动脉内溶栓再通、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支架植入术对于改善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神经症状和临床预后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13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行急诊动脉内超选择接触溶栓、中动脉狭窄处支架植入术的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13例,患者均在发病6 h内接受了急诊动脉内接触溶栓、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支架植入术.溶栓再通支架植入术前、术后7 d、术后90 d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利用改良Rankin分级量表(MRS)评分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90 d内同侧缺血性卒中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血管造影显示大脑中动脉M1段完全闭塞并伴有中重度狭窄,导致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手术成功率为100%(13/13).术前、术后7 d、术后90 d中位NIHSS评分分别为15.5、6.0、5.5分.术后90 d 11例(85%)有良好的结果(MRS评分0~2分,GOS评分4~5分),2例(15%)有严重残疾(MRS评分≥4分).1例(8%)患者术后伴发颅内出血.13例患者术后90 d内均未再次出现同侧缺血性卒中.结论 急诊进行动脉内接触溶栓、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支架植入术是改善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神经症状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改善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术后7 d内的神经功能,提高术后90 d内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梗死 大脑中动脉 血栓溶解疗法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性缺血性卒中球囊扩张术与支架植入术疗效对比分析
12
作者 张贺 于林杰 +3 位作者 张曦 罗云 徐运 李敬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11-415,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球囊扩张术与支架植入术治疗青年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接受血管内治疗的37例青年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Mori分... 目的对比分析球囊扩张术与支架植入术治疗青年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接受血管内治疗的37例青年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Mori分型和病变部位分别予单纯球囊扩张术(球囊扩张组,12例)和球囊预扩张+支架植入术(支架植入组,25例),主要结局为随访期间(术后3~12个月)血管再狭窄率、脑卒中复发率和致死性事件发生率,次要结局为手术成功率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主要结局,术后平均随访(5.21±2.19)个月,36例完成随访患者中6例(16.67%)出现血管再狭窄,球囊扩张组2例(2/12)、支架植入组4例(16.6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1.000);均未发生脑卒中复发或致死性事件。次要结局,手术成功率达100%(37/37);3例(8.11%)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球囊扩张组1例(1/12)、支架植入组2例(8%),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1.000);均未发生支架内或病变血管内血栓形成。结论对于青年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球囊扩张术与支架植入术的疗效和安全性相当,尚待多中心、大样本临床试验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颅内动脉硬化 青年人 血管成形术 气囊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狭窄扩张和支架置入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妍焱 吴国庚 +7 位作者 刘加春 翟乐乐 李大军 张征 杨重庆 谭晔 周诚 韦嘉瑚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3期195-201,共7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颈部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及其在血管腔内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术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05例症状性颈部动脉硬化狭窄患者进行MSCTA检查,其中24例于MSCTA检查前后2周内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颈部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及其在血管腔内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术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05例症状性颈部动脉硬化狭窄患者进行MSCTA检查,其中24例于MSCTA检查前后2周内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49例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超声(CFDS)检查。MSCTA扫描横断面轴位图像应用三维重建技术作图像后处理,每段病变动脉的狭窄程度和成分比例由GEAW4.3工作站AVA软件自动测量。其中狭窄程度与DSA相比较,评价MSCTA自动测量血管诊断颈部动脉狭窄的准确性。粥样硬化斑块密度分析与CFDS相比较,评价MSCTA彩色编码技术分析成分比例的准确性。结果:以DSA为金标准,MSCTA影像判断颈部动脉硬化狭窄患者病变动脉≥70%狭窄的敏感性为96.4%,特异性为91.0%,阴性预测率为97.6%,阳性预测率为86.9%,准确性为93.1%。MSCTA检出的粥样硬化斑块图密度分析与CFDS的符合率为80.3%,其中诊断钙化斑块的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98.2%,准确性为96.7%,阴性预测率为98.2%,阳性预测率为83.3%。结论:MSCTA影像判断颈部动脉硬化狭窄患者病变动脉≥70%狭窄以及诊断钙化斑块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有助于制订手术方案,选择介入材料及对术中病变部位栓子脱落危险性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粥样硬化斑块 多层螺旋CT 血管造影 血管成形术 气囊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力霉素影响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和血管重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景颖 郑兴 +2 位作者 陈少萍 吴弘 张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708-1711,共4页
目的:观察强力霉素对损伤动脉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活性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强力霉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动脉内膜增生、管腔重构的影响。方法:球囊导管扩张动脉的方法建立大鼠颈总动脉损伤模型。治疗组用强力霉素30mg·kg-1&... 目的:观察强力霉素对损伤动脉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活性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强力霉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动脉内膜增生、管腔重构的影响。方法:球囊导管扩张动脉的方法建立大鼠颈总动脉损伤模型。治疗组用强力霉素30mg·kg-1·d-1干预。明胶酶谱法测定损伤动脉组织中MMPs的活性。用HE染色、VVG染色、免疫组化标记α-acti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方法观察损伤动脉内膜厚度、管腔重构及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情况。结果:①强力霉素治疗组MMP-9活性在术后24h、3d分别比对照组低26·3%、34·5%(P<0·01);MMP-2活性在术后7d比对照组低40·0%(P<0·01)。②强力霉素治疗使术后7d内膜平滑肌细胞增殖率(43·23%±1·06%)显著低于对照组(62·76%±1·02%)(P<0·01);使术后14d、28d新生内膜厚度比对照组分别少32·0%、38·8%(P<0·01),而管腔面积比对照组多58·0%、90·4%(P<0·01)。结论:强力霉素可以显著降低血管损伤后MMPs活性,抑制内膜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新生内膜增生以及管腔重构,提示它可能具有防治PTCA术后再狭窄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多西环素 基质金属蛋白酶 平滑 血管 血管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和血小板源性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朱晋坤 毛华 +5 位作者 尹扬光 董文 杜峰 鲁玉明 熊宗华 邓梦扬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23-1028,共6页
目的通过体外转染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和血小板源性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质粒,观察两种生长因子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和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T/G HA-VSMC的影响,评估两种生长因子对血管损伤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构建人pc D... 目的通过体外转染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和血小板源性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质粒,观察两种生长因子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和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T/G HA-VSMC的影响,评估两种生长因子对血管损伤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构建人pc DNA 3.1(+)空载(空载组)、pc DNA 3.1(+)-PDGF-透明质酸(HA)(PPH组)和pc DNA 3.1(+)-PD-ECGF-HA(PPEH组)质粒,分别转染入EAHY926和T/G HA-VSMC中,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检测内源性PD-ECGF和外源性PD-ECGF对EAHY926和T/G HA-VSMC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伤痕实验观察内源性PD-ECGF和外源性PD-ECGF对EAHY926和T/G HA-VSMC细胞迁移速度的影响。结果 MTT法检测3组EAHY926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5.18,P<0.001),其中PPH组高于空载组和PPEH组(P<0.05);空载组与PPE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T法检测3组T/G HA-VSMC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89,P<0.001),其中PPH组高于空载组(P<0.05);PPEH组低于空载组(P<0.05)。MTT法检测转染PPEH质粒的培养基(L-PPEH)对PPH诱导的EAHY926和T/G HA-VSMC增殖的影响,空载组、PPH组、PPH+L-PPEH组EAHY926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512.89,P=0.183)。空载组、PPH组、PPH+L-PPEH组T/G HA-VSMC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7.40,P<0.001);其中PPH组高于空载组和PPH+L-PPEH组(P<0.05)。细胞伤痕实验证实,转染PPEH质粒的EAHY926、T/G HA-VSMC细胞迁移能力增强;PPEH组EAHY926平均细胞迁移距离百分比(56.1%±2.2%)较空载组(27.8%±3.4%)升高(t=-15.08,P<0.001);PPEH组T/G HA-VSMC平均细胞迁移距离百分比(69.1%±2.3%)较空载组(43.6%±5.8%)升高(t=-33.64,P<0.001)。用转染PPEH质粒的培养基培养EAHY926、T/G HA-VSMC发现,外源性PD-ECGF处理的EAHY926、T/G HA-VSMC细胞迁移能力亦明显增强。结论通过转染PDGF质粒,模拟血管损伤后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受到PDGF和/或PD-ECGF刺激,发现PDGF能明显上调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的增殖和迁移。PD-ECGF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效果不明显,但能上调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的迁移速度;同时PD-ECGF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两种因子同时使用能抑制平滑肌细胞的过度增殖,促进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迁移。两者联合使用可能成为促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损伤血管恢复及预防血管再狭窄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血小板源性内皮细胞生成因子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肌细胞 平滑肌 内皮细胞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的介入治疗效果评估 被引量:17
16
作者 卞蓉蓉 赵丽囡 +6 位作者 马熠熠 徐德超 高翔 戴兵 张玉强 郁胜强 梅长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42-546,共5页
目的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的介入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已行中心静脉狭窄介入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随访术后的血管通路通畅情况... 目的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的介入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已行中心静脉狭窄介入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随访术后的血管通路通畅情况以评估介入治疗的疗效。结果共纳入82例发生中心静脉狭窄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其中68例(82.93%)患者既往有中心静脉临时插管病史。82例患者中,中心静脉双支病变13例(15.85%)、单支病变69例(84.15%);5例(6.10%)为轻度病变、17例(20.73%)为中度病变、35例(42.68%)为重度病变、25例(30.49%)为完全闭塞病变。82例患者中,57例接受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9例接受经皮腔内支架置入术(PTS)治疗后获得血管再通。术后随访时间12~62个月。术后6个月血管通路通畅率为75.76%(50/66),术后12个月血管通路通畅率为68.18%(45/66),整个随访期间总体血管通路通畅率为59.09%(39/66)。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中心静脉狭窄后,可影响血管通路使用寿命,对于有症状且不能缓解的患者,建议积极干预,介入治疗是中心静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慢性肾脏病患者应尽量避免中心静脉置管操作,以减少中心静脉狭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狭窄 腔内介入治疗 支架 气囊血管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涂层支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聂文成 傅国胜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53-457,共5页
经皮冠状动脉内气囊血管成形术后常产生支架内再狭窄的问题 ,目前采用不同涂层技术研制各种涂层支架以对抗支架内再狭窄。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内气囊血管成形术 再狭窄 涂层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心脏康复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早期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138
18
作者 蒋承建 潘孙雷 +6 位作者 池菊芳 周昌钻 林辉 孟立平 翟小亚 郭艳 郭航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2439-2445,共7页
目的明确早期心脏康复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的临床价值,进一步探索不同心脏康复模式对AMI患者预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5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接受PCI的AMI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明确早期心脏康复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的临床价值,进一步探索不同心脏康复模式对AMI患者预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5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接受PCI的AMI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传统常规组(30例)、传统强化组(30例)和新型优化组(30例)。传统常规组根据2006年颁布的中国PCI术后心脏康复程序中急症PCI术后1周康复程序制定,以步行等简单的方式作为主要运动形式;传统强化组根据2006年颁布的中国PCI术后心脏康复程序中择期PCI术后康复程序制定,基础活动量和总活动量强于传统常规组;新型优化组在传统常规康复模式基础上,综合荷兰Avans大学、UMC St RAdboud医学院及香港伊利沙伯医院接受的最新心脏康复理念,为患者提供早期、个体化和精确定量的新型心脏康复方案。3组均为期6个月。各组患者分别于PCI术后即刻(康复前)和心脏康复干预6个月后(康复后)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观察患者心脏康复干预期间恶性心律失常、心绞痛、心力衰竭、猝死发生情况。结果康复前3组患者LVEF、LVESV、LVEDV、WMSI、TNF-α、NO、ET-1、sVCAM-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后传统强化组WMSI低于传统常规组,新型优化组LVEF高于传统常规组和传统强化组、WMSI低于传统常规组和传统强化组(P<0.05)。3组康复后LVEF较康复前升高(P<0.05)。康复后传统强化组TNF-α、ET-1、sVCAM-1水平低于传统常规组,NO水平高于传统常规组;新型优化组TNF-α、ET-1、sVCAM-1水平低于传统常规组和传统强化组、NO水平高于传统常规组和传统强化组(P<0.05)。3组康复后TNF-α、ET-1、sVCAM-1水平较康复前降低,NO水平较康复前升高(P<0.05)。3组患者心脏康复干预期间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心力衰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无猝死发生。结论早期心脏康复训练对AMI PCI术后患者的心功能及预后有明显改善,新型康复模式有效实现康复模式的个体化、人性化,最大限度地保护AMI患者的心功能,切实改善AMI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康复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92
19
作者 张丽 丁世芳 +4 位作者 蒋桔泉 陈志楠 卢青 付文波 彭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56-1160,共5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成功行急诊PCI术的STEMI患者95例。根据入径方式,将其分为经股动...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成功行急诊PCI术的STEMI患者95例。根据入径方式,将其分为经股动脉入径组(n=45)和经桡动脉入径组(n=50)。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PCI术成功率,术后远端血流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血红蛋白下降幅度,术后1 h心电图ST段回落≥50%比例,术后1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出血情况,术后入住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欧洲生命质量量表(EQ-5D)评价情况。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PCI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幅度、术后1 h心电图ST段回落≥50%比例、术后1周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TIMI轻度出血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IMI重度出血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住CCU时间、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内,两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Q-5D评价中,两组行动能力、日常活动能力及焦虑/抑郁3个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自我照顾能力、疼痛/不适2个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入径直接PCI术联合替罗非班治疗STEMI的临床疗效较好,可以缩短患者入住CCU时间和总住院时间,降低术后TIMI重度出血比例,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替罗非班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后死亡率的长期随访观察及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28
20
作者 鲍丹 韩雅玲 +8 位作者 荆全民 王效增 马颖艳 王耿 赵昕 刘海伟 李晶 王誉诺 李毅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75-27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随访期间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入选我院2008年7月-2012年11月确诊为STEMI,并于住院期间接受PCI治疗的连续病例,观察患者随访期间存活率。采用病例对照研...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随访期间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入选我院2008年7月-2012年11月确诊为STEMI,并于住院期间接受PCI治疗的连续病例,观察患者随访期间存活率。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影响存活率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共入选3551例患者,最长随访5年,中位随访时间406[179~892]d,随访期间共106例患者死亡。Kaplan-Meier曲线法估测此类患者5年生存率为88.6%。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年龄、糖尿病、卒中、血压异常、肾功能不全、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增高、左室舒张末内径、贫血、前壁心梗、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PCI并发症等是随访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完全血运重建可降低死亡风险。结论 STEMI患者即便PCI治疗成功,远期死亡发生率仍较高。减少PCI并发症、早期完全血运重建是降低随访死亡发生率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