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LSTM的载人飞船气囊缓冲着陆响应预测
1
作者 沈心怡 余抗 +1 位作者 闫军 刘才山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26,共12页
为了实现太空探索的新愿景,研制中的新一代载人飞船的容量有大幅度的提高,这将造成其着陆时产生更大的冲击负载。引入气囊缓冲系统可以大幅度衰减飞船着陆过程中的冲击加速度,但是加大了系统设计和分析的难度。文章利用长短时记忆(Long ... 为了实现太空探索的新愿景,研制中的新一代载人飞船的容量有大幅度的提高,这将造成其着陆时产生更大的冲击负载。引入气囊缓冲系统可以大幅度衰减飞船着陆过程中的冲击加速度,但是加大了系统设计和分析的难度。文章利用长短时记忆(Long Short Term Memory,LSTM)网络算法,基于有限元分析生成的数据集,训练了载人飞船气囊缓冲系统着陆冲击响应的代理模型,可快速预测飞船质心处的加速度曲线。对比有限元分析和代理模型的预测结果表明:基于LSTM的代理模型可以快速预测在飞船随体坐标系下的冲击响应,尤其是在预测沿飞船旋转轴的纵向加速度和垂直于旋转轴的横向加速度方面表现出色;代理模型与有限元分析的相对误差约为10%,但是其预测速度快了约10~5倍。对比结果充分证明了文中提出的代理模型可以有效缩短此类刚柔耦合复杂系统的设计周期,提高工程计算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飞船 气囊缓冲 长短时记忆网络 深度学习 代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投武器设备气囊缓冲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6
2
作者 乐莉 丁刚毅 《航空兵器》 2002年第4期21-23,共3页
利用LS-DYNA3D程序模拟计算空投设备的气囊式缓冲装置的整个工作过程,计算结果可以用于协助设计气囊式缓冲装置,减少实验的次数和成本。
关键词 空投武器设备 气囊缓冲 数值模拟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人飞船返回舱气囊缓冲多目标优化设计 被引量:6
3
作者 梅昌明 张进 +1 位作者 潘刚 唐国金 《载人航天》 CSCD 2015年第5期444-449,共6页
以优化载人飞船气囊缓冲综合性能为目的,建立了载人飞船环形组合气囊缓冲过程的简化模型,以最大过载、终端触地速度、气囊初始充气质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求解。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有效降低终... 以优化载人飞船气囊缓冲综合性能为目的,建立了载人飞船环形组合气囊缓冲过程的简化模型,以最大过载、终端触地速度、气囊初始充气质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求解。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有效降低终端触地速度的同时,兼顾最大过载及气囊初始充气质量,从而达到气囊缓冲综合性能优化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囊缓冲 低冲击着陆 载人飞船 多目标优化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型无人机回收气囊缓冲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高浩鸿 王欢欢 +1 位作者 张红英 童明波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38,共9页
针对某型无人机全时段、全地形无损回收的要求,文章选用缓冲气囊的方式进行着陆回收。在前期理论研究及仿真分析基础上,通过搭建的试验平台系统对设计气囊进行投放试验,对影响气囊缓冲性能的着陆速度、排气口面积等因素进行分析,同时探... 针对某型无人机全时段、全地形无损回收的要求,文章选用缓冲气囊的方式进行着陆回收。在前期理论研究及仿真分析基础上,通过搭建的试验平台系统对设计气囊进行投放试验,对影响气囊缓冲性能的着陆速度、排气口面积等因素进行分析,同时探究了不同地面条件对于气囊缓冲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气囊的内压峰值及最大过载与着陆速度成正比;根据仿真计算结果,选择了三组不同排气口径的气囊进行试验,并进行了分析。对于试验所选择的三组气囊,排气口直径80mm缓冲效果最好;不同地面环境对于气囊缓冲性能有一定影响,其影响程度取决于地面的力学特性,同样条件下较为松软的地面气囊缓冲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囊缓冲 着陆速度 排气口面积 地面环境 无人机回收 返回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囊缓冲技术研究现状与应用启示 被引量:3
5
作者 沈超 杜建国 +2 位作者 李万华 吕学利 卫剑征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42,共9页
通过梳理气囊缓冲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成果,总结缓冲气囊的一般构造、工作原理和设计流程。分别从气囊静态起爆展开特性研究、气体发生器与药剂研制、气囊动态起爆展开特性研究三个方面,介绍气囊缓冲关键技术。通过分析气囊缓冲技术典... 通过梳理气囊缓冲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成果,总结缓冲气囊的一般构造、工作原理和设计流程。分别从气囊静态起爆展开特性研究、气体发生器与药剂研制、气囊动态起爆展开特性研究三个方面,介绍气囊缓冲关键技术。通过分析气囊缓冲技术典型特例——空气弹簧的研究现状,讨论既有气囊缓冲技术在工程结构隔震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能够同时适用于天然地震动和爆炸冲击震动的地下防护工程概念性气囊式智能隔震系统构想。研究旨在拓宽气囊缓冲技术的应用范围,促进隔震系统向智能化、功能多样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多类别地震动 气囊缓冲技术 空气弹簧 智能控制 智能隔震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囊缓冲的发射箱空投仿真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侯晓明 周国栋 +1 位作者 范乐 于存贵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9-73,80,共6页
以某储运发射箱为研究对象,为降低其空投着陆过程火箭弹冲击过载、避免推进剂损伤,确定了适用于发射箱空投的排气型气囊缓冲方式,并进行气囊参数设计与改进,研究其不同着陆姿态下的缓冲效果。基于气囊有限元算法(CV法)和空投过程基本假... 以某储运发射箱为研究对象,为降低其空投着陆过程火箭弹冲击过载、避免推进剂损伤,确定了适用于发射箱空投的排气型气囊缓冲方式,并进行气囊参数设计与改进,研究其不同着陆姿态下的缓冲效果。基于气囊有限元算法(CV法)和空投过程基本假设建立含气囊缓冲空投系统有限元模型。分析其在不同着陆姿态下系统安全性,通过与无缓冲计算结果对比,进行缓冲效果评估。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气囊缓冲后,火箭弹最大过载下降87%左右,缓冲气囊能量效率满足设计要求,经推进剂裂纹计算,未出现裂纹扩展现象,缓冲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囊缓冲 冲击过载 固体推进剂 裂纹扩展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囊缓冲的某火箭炮着陆冲击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强 于存贵 秦予铮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19年第11期90-94,共5页
目的减小火箭弹着陆冲击加速度。方法基于LS-DYNA瞬态动力学分析软件和冲击动力学理论,采用有限元软件HYPERMESH建立火箭炮-气囊系统有限元模型,采用显式动力学方法对火箭炮-气囊系统的着陆冲击缓冲过程进行仿真。分析火箭炮在正常着陆... 目的减小火箭弹着陆冲击加速度。方法基于LS-DYNA瞬态动力学分析软件和冲击动力学理论,采用有限元软件HYPERMESH建立火箭炮-气囊系统有限元模型,采用显式动力学方法对火箭炮-气囊系统的着陆冲击缓冲过程进行仿真。分析火箭炮在正常着陆工况下,火箭弹的着陆冲击响应,得出空投装备速度、加速度变化曲线,以及气囊的体积、压力曲线。结果在正常着陆工况下,火箭弹横向加速度的最大值为122 m/s2,小于安全的横向加速度;火箭弹纵向加速度的最大值为48.3 m/s2,小于安全的纵向加速度;火箭弹的最大轴向力为2640 N,小于安全闭锁力。结论在火箭炮着陆冲击过程中,气囊缓冲装置吸收了大部分冲击能量,起到了良好的缓冲作用,火箭弹的冲击加速度、闭锁力均在安全范围内。采用显式动力学方法对火箭炮的着陆冲击过程进行分析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炮 缓冲气囊 冲击 有限元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参数对气囊缓冲特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徐诚方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14年第4期26-35,共10页
缓冲气囊具有系统简单、质量轻、贮存体积小等优点,在航天器的返回回收与探测器的着陆缓冲中有较广泛的应用。美国的"探路者"、"机遇号"和"勇气号"火星探测器都采用了缓冲气囊系统作为其着陆缓冲装置。... 缓冲气囊具有系统简单、质量轻、贮存体积小等优点,在航天器的返回回收与探测器的着陆缓冲中有较广泛的应用。美国的"探路者"、"机遇号"和"勇气号"火星探测器都采用了缓冲气囊系统作为其着陆缓冲装置。文章通过流体力学和热力学的理论推导,提出了可能会对气囊的着陆缓冲过程产生影响的气体参数,通过MSC Dytran软件仿真计算了不同气体参数下球形火星着陆缓冲气囊的缓冲过程,并分析了各参数对气囊缓冲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以为后续的气囊设计及试验提供帮助,并为中国下一步开展火星着陆探测任务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星着陆 球形缓冲气囊 气体参数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可调式气囊缓冲装置设计
9
作者 齐添羽 《内燃机与配件》 2019年第24期232-234,共3页
为了减小不少设备中存在的短时间产生强作用力带来的不良影响,本文提出了另一种可通用于常见设备的可调式气囊缓冲装置,主要是通过调节器调节枕型气囊形成一个适度的缓冲过程,从而减小施加到设备或人体的后坐力(冲击力)。该气囊缓冲装... 为了减小不少设备中存在的短时间产生强作用力带来的不良影响,本文提出了另一种可通用于常见设备的可调式气囊缓冲装置,主要是通过调节器调节枕型气囊形成一个适度的缓冲过程,从而减小施加到设备或人体的后坐力(冲击力)。该气囊缓冲装置操作简单,应用广泛,主要分为手动调节和自动调节两大类,根据不同场合的应用要求进行设计和组装,并实现定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囊缓冲 调节器 后坐力 控压弹簧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投着陆系统多气囊并联缓冲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曲普 史锐 +1 位作者 李锦红 杨臻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5-129,共5页
为了计算多气囊并联着陆缓冲系统缓冲特性,分析各种因素对其缓冲特性的影响,以理想气体均匀压力模型为基础,采用控制体积法建立了多气囊并联着陆缓冲性能数值计算模型。针对某气囊缓冲系统进行了地面冲击实验,通过与实验数据对比,验证... 为了计算多气囊并联着陆缓冲系统缓冲特性,分析各种因素对其缓冲特性的影响,以理想气体均匀压力模型为基础,采用控制体积法建立了多气囊并联着陆缓冲性能数值计算模型。针对某气囊缓冲系统进行了地面冲击实验,通过与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计算模型的正确性。通过计算分析了主要参数对气囊缓冲系统缓冲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囊缓冲系统缓冲特性受空投质量、着陆速度、排气口面积和着陆海拔高度等因素影响较大,必须在其允许的使用范围内才能达到理想的缓冲效果,以保证空投装备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力学 控制体积法 空投着陆 气囊缓冲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装备缓冲气囊设计与缓冲特性研究
11
作者 乔芳 冯志杰 +2 位作者 周昊 包建平 安傲坤 《航空科学技术》 2024年第7期120-126,共7页
航空装备缓冲气囊以重量小、成本低等优势成为航空装备缓冲系统的研究热点。为快速解决航空装备缓冲气囊的设计问题,本文运用数值仿真软件,以航空装备缓冲气囊为研究对象,依据运动学、工程热力学及柔性薄壳力学等理论建立了环形缓冲气... 航空装备缓冲气囊以重量小、成本低等优势成为航空装备缓冲系统的研究热点。为快速解决航空装备缓冲气囊的设计问题,本文运用数值仿真软件,以航空装备缓冲气囊为研究对象,依据运动学、工程热力学及柔性薄壳力学等理论建立了环形缓冲气囊的数值仿真模型,利用最速下降法对模型进行优化设计;将优化参数的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模型建立的正确性,并分析不同参数(开口面积、开口压力和气囊高度)对缓冲气囊缓冲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其他参数一定时,随着开口面积增加,缓冲过载减小,着地速度增加;随着开口压力增加,缓冲过载增加,着地速度减小;随着气囊高度增加,缓冲过载减小,着地速度变化不大。本文仿真方法可以迅速确定缓冲气囊的关键设计参数(如开口面积、排气压力、缓冲高度等)与外形,可以提升缓冲气囊的设计效率,为研究气囊缓冲特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冲气囊 数值模型 最速下降法 缓冲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型气囊参数对缓冲特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建阳 周宇 +1 位作者 王红岩 竺梅芳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68-573,共6页
为分析用于大载重回收任务的组合型气囊的参数对缓冲特性的影响,利用动力学方程和气体热力学基本方程建立了组合型气囊缓冲过程的动力学模型。以某大载重回收系统为算例,模拟气囊缓冲过程,研究了排气口尺寸、排气口开启时机、气囊初始... 为分析用于大载重回收任务的组合型气囊的参数对缓冲特性的影响,利用动力学方程和气体热力学基本方程建立了组合型气囊缓冲过程的动力学模型。以某大载重回收系统为算例,模拟气囊缓冲过程,研究了排气口尺寸、排气口开启时机、气囊初始充气压力和内囊高度对缓冲特性的影响。最后,针对排气口直径、主气囊初始充气压力和排气口开启时机3个参数提出改进方案,通过改进前后两组方案缓冲特性曲线对比验证所提出方案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可以为大载重回收用组合型气囊初期的参数设计及缓冲试验提供指导,从而减少试验次数、缩短开发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型气囊缓冲特性 大载重回收系统 排气口直径 气囊初始充气压力 排气口开启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质量航天器气囊着陆缓冲过程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廖航 竺梅芳 +2 位作者 雷江利 王立武 李博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2020年第1期28-38,共11页
针对新型载人飞船返回舱和运载火箭子级等大质量航天器的着陆回收需求,对具备主动排气控制的多气室组合式气囊着陆缓冲系统进行了研究。文章介绍了气囊着陆缓冲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具备主动排气控制的多气室组合式气囊着陆缓冲系统的... 针对新型载人飞船返回舱和运载火箭子级等大质量航天器的着陆回收需求,对具备主动排气控制的多气室组合式气囊着陆缓冲系统进行了研究。文章介绍了气囊着陆缓冲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具备主动排气控制的多气室组合式气囊着陆缓冲系统的组成及工作过程;建立了气囊着陆缓冲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并对其缓冲着陆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分析表明缓冲过载可控,着陆姿态稳定,满足大质量航天器着陆回收需求。通过建立地面试验系统,完成了带模型的气囊着陆缓冲系统的垂直工况投放试验。投放试验结果表明,主动排气控制工作正常,能够有效耗散能量,模型和缓冲气囊均结构完好,无侧翻和明显反弹,试验数据与仿真结果验证了气囊结构的设计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具备主动排气控制的多气室组合式气囊着陆缓冲系统,能够满足大质量航天器的垂直着陆回收需求。研究结果对大质量航天器着陆回收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冲气囊 着陆缓冲 仿真分析 投放试验 航天器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投缓冲气囊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建阳 王红岩 +2 位作者 芮强 洪煌杰 张芳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52-757,共6页
为了提高空投缓冲气囊有限元模拟的准确性,需要对气囊有限元模型进行修正。建立了载荷-气囊系统有限元模型,通过模型参数对气囊缓冲特性的灵敏程度分析,选择气囊与地面之间的摩擦系数和气囊排气口流量系数作为待修正参数,建立了摩擦系... 为了提高空投缓冲气囊有限元模拟的准确性,需要对气囊有限元模型进行修正。建立了载荷-气囊系统有限元模型,通过模型参数对气囊缓冲特性的灵敏程度分析,选择气囊与地面之间的摩擦系数和气囊排气口流量系数作为待修正参数,建立了摩擦系数、流量系数与冲击响应的响应面模型,对该响应面模型采用遗传算法进行迭代修正,求解出待修正参数的最优解。通过修正前后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模型修正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空投缓冲气囊 有限元 响应面方法 模型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降车缓冲气囊系统特性仿真及其参数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王红岩 洪煌杰 +2 位作者 李建阳 芮强 郝贵祥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61-1466,共6页
建立了空降车-气囊系统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并通过典型工况试验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空降车各测点的垂向冲击加速度的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的高度一致性表明,文中所建立模型的精度能够满足工程分析的需要。针对缓冲气囊的复杂非线性模型计算规... 建立了空降车-气囊系统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并通过典型工况试验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空降车各测点的垂向冲击加速度的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的高度一致性表明,文中所建立模型的精度能够满足工程分析的需要。针对缓冲气囊的复杂非线性模型计算规模大、难以通过迭代的方法进行优化的问题,研究采用建立等效响应模型方法进行缓冲气囊的参数优化,优化前后气囊缓冲特性的对比结果表明,气囊优化后空降车着陆冲击加速度最大值减小了19.81%,气囊的能量吸收能力提高了7.85%,气囊的缓冲性能有显著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工程其他学科 空降车 缓冲气囊 非线性有限元法 特性验证 等效响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纲分析法在缓冲气囊动态特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朱兴元 吴幼明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82-85,共4页
主要研究了气囊缓冲过程中减速过载 (用最大减加速度表征 )的变化规律 ,应用量纲分析方法对诸多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并建立了各影响因素之间的联系 。
关键词 缓冲气囊 量纲分析 动态特性 航天器 着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人防护缓冲气囊座椅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4
17
作者 谭军 韩旭 刘鑫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2-225,262,共5页
针对设备载人空投过程中乘员防护的问题,设计出一种对乘员人体进行防护的缓冲气囊座椅,并采用MADYMO软件建立了缓冲气囊座椅数值模型,模拟该设备载人空投着陆中缓冲气囊座椅对乘员的缓冲过程。以减少人体的颈部损伤和胸部损伤为优化目标... 针对设备载人空投过程中乘员防护的问题,设计出一种对乘员人体进行防护的缓冲气囊座椅,并采用MADYMO软件建立了缓冲气囊座椅数值模型,模拟该设备载人空投着陆中缓冲气囊座椅对乘员的缓冲过程。以减少人体的颈部损伤和胸部损伤为优化目标,利用微型多目标遗传算法对缓冲气囊座椅的充气质量、排气孔面积、排气压差以及缓冲气囊护颈的充气质量进行优化。该优化设计不但可以减少气囊座椅设计实验次数从而降低实验的成本,而且在载人空投防护技术领域具有一定的实际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设计 载人空投 缓冲气囊座椅 微型多目标遗传算法 人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确空投缓冲气囊材料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黄刚 李良春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11年第5期66-69,88,共5页
介绍了精确空投着陆缓冲的作用原理以及对气囊材料的要求,分析了聚酰胺、聚酯纤维2种气囊织物材料和氯丁橡胶、硅酮2种涂层材料的结构性能及发展,总结了当前主要的新材料技术,提出了着陆缓冲气囊材料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缓冲气囊 精确空投 气囊材料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折纸技术的组合型缓冲气囊设计及仿真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彦 杨毅龙 +2 位作者 陈刚 李广兴 陈华健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4-35,共12页
为了改善传统圆柱缓冲气囊的缓冲性能,文章基于折纸技术,设计并研究了一种新型组合型缓冲气囊。基于解析模型,设计了气囊的几何尺寸、初始压力、卸载压力及排气口等;基于控制体积法建立了返回器和组合型缓冲气囊的有限元分析模型,仿真... 为了改善传统圆柱缓冲气囊的缓冲性能,文章基于折纸技术,设计并研究了一种新型组合型缓冲气囊。基于解析模型,设计了气囊的几何尺寸、初始压力、卸载压力及排气口等;基于控制体积法建立了返回器和组合型缓冲气囊的有限元分析模型,仿真得到了缓冲过程的动力学行为,并对组合型缓冲气囊的缓冲特性进行了分析。和传统圆柱缓冲气囊对比,新型组合型缓冲气囊的最大过载为5.95gn,将返回器的过载降低了39.6%。研究了组合型缓冲气囊在复杂环境下的缓冲性能,探究了非水平着陆面、有风环境、地面障碍等对缓冲过程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缓冲气囊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适用于复杂着陆环境,为大载重返回器的软着陆缓冲系统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型缓冲气囊 折纸 冲击动力学 最大过载 复杂环境 返回式航天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缠绕式提升机的气囊式缓冲器参数设计
20
作者 王军祥 葛世荣 +1 位作者 庄宗元 张德坤 《煤矿机械》 1997年第6期15-17,共3页
针对缠绕式提升机的过卷事故,分析了在气囊式缓冲器和盘式制动器同时起作用的情况下,盘式制动器的温升变化及气囊式缓冲器的参数计算,并推导出了缓冲力的计算公式,为气囊式缓冲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提升机 缠绕式提升机 气囊缓冲 缓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