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Maury气囊漏气试验在成人拔管前评估咽喉通道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包卫亮 唐世雄 +5 位作者 王耀文 程鹏 陈旭东 陈星 李春林 孔德秋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8年第5期262-264,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Maury气囊漏气试验方法及在成人气管插管延迟拔管前评估咽喉通道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3例成人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及2例气管闭塞段切除端吻合术后延迟拔管患者进行改良Maury气囊漏气试验。漏气量>12... 目的探讨改良Maury气囊漏气试验方法及在成人气管插管延迟拔管前评估咽喉通道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3例成人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及2例气管闭塞段切除端吻合术后延迟拔管患者进行改良Maury气囊漏气试验。漏气量>120 ml为阴性组,<120 ml者为阳性组,观察两组拔管后的呼吸情况及处理对策。结果改良Maury气囊漏气试验阴性组83例,均成功拔管。阳性组22例,局部肿胀者8例消肿后成功脱管;喉腔偏小或插管管径偏大5例,拔管后3例通畅,2例呼吸困难置口咽通气道后脱管;气囊移位或皱襞2例,成功拔管;分泌物滞留喉腔4例,吸除后转为阴性;近苏醒喉痉挛3例,1例镇静后转阴性,1例重新插管,1例置口咽通气道后脱管。结论改良Maury气囊漏气试验阴性可作为成人延迟拔管者咽喉气道通畅指标;阳性者须确定为假性狭窄,备好口咽通气道和做好再插管准备后才能拔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气道梗阻 气囊漏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囊漏气试验在机械通气患者拔管时机选择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孙运粉 李学勤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42期78-79,共2页
目的探讨气囊漏气试验在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后拔管时机选择中的作用。方法对165例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前进行气囊漏气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拔除气管插管后观察两组患者喘鸣发生情况。结果 165例患者中气囊漏气试验阴性127例... 目的探讨气囊漏气试验在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后拔管时机选择中的作用。方法对165例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前进行气囊漏气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拔除气管插管后观察两组患者喘鸣发生情况。结果 165例患者中气囊漏气试验阴性127例、阳性38例。拔除气管插管后,气囊漏气试验阴性组有4例拔管后因严重上气道梗阻而再次气管插管,再插管率3.15%;气囊漏气试验阳性组有6例拔管后因发生严重上气道梗阻而再次气管插管,再插管率为15.79%;两组再插管率相比,P<0.01。结论气囊漏气试验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后选择拔管时机有指导作用,可预防拔管后的气道阻塞,避免再次插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气囊漏气试验 气管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囊漏气试验阴性拔管后喉头水肿和喘鸣1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波 林国娟 黄美霞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0年第2期171-173,共3页
拔管后喉头水肿(PLE)是气管插管中较常见的并发症,极易引起上气道梗阻,表现为拔管后喘鸣(PES),增加再插管率及死亡率。气囊漏气试验(CLT)是目前最常用且较为简单、无创的预测方法。但是CLT结果阴性并不代表患者拔管后一定不会发生喉头... 拔管后喉头水肿(PLE)是气管插管中较常见的并发症,极易引起上气道梗阻,表现为拔管后喘鸣(PES),增加再插管率及死亡率。气囊漏气试验(CLT)是目前最常用且较为简单、无创的预测方法。但是CLT结果阴性并不代表患者拔管后一定不会发生喉头水肿。本研究报道1例病例,患者多次CLT阴性但拔管后仍出现PES和PLE,导致拔管后呼吸衰竭,经再次气管插管行有创通气、糖皮质激素静脉推注等处理后好转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囊漏气试验 拔管后喉头水肿 拔管后喘鸣 糖皮质激素 气管插管 再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囊漏气试验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后拔除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4
作者 严金霞 聂玲玲 葛卫星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7年第6期610-612,共3页
目的探讨气囊漏气试验(CLT)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术后患者的拔管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的UPPP术后均带经口气管插管返回重症监护病房患者80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27例,年龄32~54岁。将患... 目的探讨气囊漏气试验(CLT)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术后患者的拔管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的UPPP术后均带经口气管插管返回重症监护病房患者80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27例,年龄32~54岁。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CLT评估拔管组(观察组)40例,经验性评估拔管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44.4±10.2)岁;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46.8±9.4)岁。术后给予常规治疗,患者通过拔除气管插管初步筛查后,对照组观察舌体和咽后壁肿胀消退、上呼吸道通畅,即可决定拔管;观察组做CLT,当漏气量≥130 m L为CLT阴性,随即予以拔管。记录两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带管时间、拔管后上气道梗阻例数、拔管后再插管例数。结果两组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13.8±4.8)分vs对照组(12.1±6.4)分;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带管时间明显缩短于对照组[(1.4±0.4)d vs(1.9±0.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观察组出现上气道梗阻1例,对照组出现上气道梗阻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拔管后再插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LT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方法,操作简单易行,而且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UPPP术后患者拔管后气道通畅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 气囊漏气试验 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