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腔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的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陆颂芳 包玉生 +5 位作者 王春仁 彭屹 于晓军 孔桦 许海燕 杨子彬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1-45,共5页
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双腔主动脉内气囊 (DIAB)反搏的效果要优于单腔主动脉内气囊 (SIAB)反搏的效果。它明显地改善血流动力学参数 ,进而提高了反搏的功效。也未发现双腔主动脉内气囊进行反搏会对肾脏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产生不良影响。在对... 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双腔主动脉内气囊 (DIAB)反搏的效果要优于单腔主动脉内气囊 (SIAB)反搏的效果。它明显地改善血流动力学参数 ,进而提高了反搏的功效。也未发现双腔主动脉内气囊进行反搏会对肾脏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产生不良影响。在对比肾动脉去神经前后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的结果 ,发现反搏时产生的脉动会对血管神经系统产生刺激 ,从而降低肾血管局部的阻力。这是当气囊进行反搏时 ,使肾脏血液循环得以改善的最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主动脉 气囊反搏 DIAB 血流动力学 气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狭窄时主动脉内气囊反搏对心内膜下动脉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陆颂芳 杨子彬 +4 位作者 彭屹 戴伟汉 于晓军 包玉生 孔烨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91-197,共7页
测量了左冠状动脉狭窄前后,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时,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并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测量了室间隔动脉血流的变化。结果表明,当IABP反搏时,加强了冠脉系统血流的脉动变化,在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时,对心内膜下小动脉的灌... 测量了左冠状动脉狭窄前后,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时,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并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测量了室间隔动脉血流的变化。结果表明,当IABP反搏时,加强了冠脉系统血流的脉动变化,在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时,对心内膜下小动脉的灌注产生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气囊反搏 冠状动脉狭窄 心内膜下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的抗凝问题 被引量:4
3
作者 蒋晨阳 胡新央 +2 位作者 王建安 单江 Mohammad Balgaith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51-454,共4页
目的 研究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是否需要常规抗凝.方法 连续选择IABP病人153例,随机分组进入抗凝组(A组)71例,非抗凝组(B组)82例.抗凝组静脉给予肝素针维持aPTT于50~70s.非抗凝组无肝素针静脉维持.检测二组即刻,24h,48h以及IABP拔... 目的 研究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是否需要常规抗凝.方法 连续选择IABP病人153例,随机分组进入抗凝组(A组)71例,非抗凝组(B组)82例.抗凝组静脉给予肝素针维持aPTT于50~70s.非抗凝组无肝素针静脉维持.检测二组即刻,24h,48h以及IABP拔除后24h血小板计数,D 二聚体,纤溶酶原活化剂抑制物 1(PAI 1)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水平.观察IABP引起的肢体缺血或肢体出血等并发症、以及IABP表面的血栓情况.结果 抗凝组和非抗凝组的血小板计数和PAI 1水平于24h和48h均较本身的基础值显著下降(P<0.05).抗凝组和非抗凝组的D 二聚体和FDP水平于24h和48h均较本身的基础值显著升高(P<0.05).但二组间各个时段血小板计数,D 二聚体,PAI 1和FDP水平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抗凝组3例,非抗凝组2例发生一般肢体缺血.抗凝组2例大出血,8例一般出血;非抗凝组2例一般出血(P<0.05).IABP表面血栓二组均无发生.结论 IABP不需常规抗凝,抗凝不能预防IABP引起的肢体缺血.选择适当的导管经路和早期发现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 抗凝 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在两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苏工 盖鲁粤 +5 位作者 叶平 王东亚 史扬 刘亮 王从容 李小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23-23,共1页
关键词 老年人 急性心肌梗死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 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应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对择期PCI的大面积STEMI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志娟 董平栓 +6 位作者 杨旭明 王可 李治国 赵玉伟 靳国青 李转珍 李春燕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1年第9期648-650,共3页
目的研究早期应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IABP)对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大面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STEMI患者100例,发病12-72h之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规范的药物治疗,治疗... 目的研究早期应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IABP)对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大面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STEMI患者100例,发病12-72h之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规范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规范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床旁应用IABP3-5d。两组均于10~14d后行冠脉造影及PCI术,评价梗死相关血管PCI术前及术后冠脉血流(TIMI)、术后4周心功能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PCI术前TIMI血流0及1级者少于对照组,TIMI3级者多于对照组,PCI术后4周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择期行PCI的大面积STEMI患者早期应用IABP,能改善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减少术后4周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改善心功能,临床应用安全有效。IABP应用宁早勿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气囊反搏辅助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术后护理 被引量:5
6
作者 潘玥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第3期244-245,共2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首选方法。但对于存在血流动力学障碍和心律失常的患者,手术风险和死亡率会明显增加。主动脉气囊反搏术(IABP)是一种机械性辅助循环的方法,对衰竭的心脏可起到辅助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首选方法。但对于存在血流动力学障碍和心律失常的患者,手术风险和死亡率会明显增加。主动脉气囊反搏术(IABP)是一种机械性辅助循环的方法,对衰竭的心脏可起到辅助和支持的作用,可以增加冠状动脉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气囊反搏 冠脉介入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的监护
7
作者 闫军兰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4期74-74,共1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 监护 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谓主动脉内气囊反搏?
8
《护士进修杂志》 2013年第13期1240-1240,共1页
答: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简称IABP)是辅助左心功能的一种机械装置,将一个以气源连接的气囊装置,置于胸主动脉处,在心室舒张期气囊充胀,心室收缩期气囊萎陷,以达到减少心脏负荷、增加冠状动脉血流、改善心功能的目的。主要用于心源... 答: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简称IABP)是辅助左心功能的一种机械装置,将一个以气源连接的气囊装置,置于胸主动脉处,在心室舒张期气囊充胀,心室收缩期气囊萎陷,以达到减少心脏负荷、增加冠状动脉血流、改善心功能的目的。主要用于心源性休克,心外科术后左心泵衰竭,顽固性、不稳定型心绞痛,严重心律紊乱及感染性休克等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 不稳定型心绞痛 冠状动脉血流 机械装置 左心功能 心源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 胸主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谓主动脉内气囊反搏?
9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第24期2277-2277,共1页
答: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简称LABP)是辅助左心功能的1种机械装置,将1个以气源连接的气囊装置置于胸主动脉处,在心室舒张期气囊充胀,心室收缩期气囊萎陷,以达到减少心脏负荷、增加冠状动脉血流、改善心功能的目的。主要用于心源性休克,... 答: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简称LABP)是辅助左心功能的1种机械装置,将1个以气源连接的气囊装置置于胸主动脉处,在心室舒张期气囊充胀,心室收缩期气囊萎陷,以达到减少心脏负荷、增加冠状动脉血流、改善心功能的目的。主要用于心源性休克,心外科术后左心泵衰竭,顽固性、不稳定型心绞痛,严重心律紊乱及感染性休克等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 不稳定型心绞痛 冠状动脉血流 机械装置 左心功能 心源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 胸主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球囊反搏支持下急诊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10
作者 梁东 刘华勇 黄梦照 《临床医药实践》 2013年第7期501-503,共3页
目的:探讨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支持下对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急诊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5例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行急诊直接冠状动脉介入同时给予IABP... 目的:探讨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支持下对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急诊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5例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行急诊直接冠状动脉介入同时给予IABP术支持治疗。结果:25例患者中,7例3支血管病变,12例双支血管病变,6例为单支血管病变。梗死相关冠状动脉(IRA):前降支15例,回旋支7例,右冠脉2例,左主干1例。25例患者均成功置入IABP,在IABP支持下完成了急诊PCI治疗,IABP使用持续时间3~7d。结论:AMI患者进行急诊PCI风险较大,特别是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手术效果更加不确定。在术前、术中应用IABP支持能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技术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帆 朱万荣 +2 位作者 朱万燕 刘成华 于海亮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4期7-10,共4页
目的:研究增强型体外反搏技术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山东省临沂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单纯抗心衰药物治疗,试验组在上述药物治疗... 目的:研究增强型体外反搏技术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山东省临沂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单纯抗心衰药物治疗,试验组在上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6分钟步行距离。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NT-proBNP的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LVEF高于对照组患者,LVEDD小于对照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增强型体外反搏技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NT-proBNP的水平,使其LVEDD缩小,LVEF增加,活动能力增强,从而可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其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气囊式体外 心力衰竭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左室射血分数 脑利钠肽前体 6分钟步行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应用IABP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筠 张总刚 +4 位作者 唐和年 郭永忠 郭盛 马中原 阿依别克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7年第1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IABP 围术期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 左心功能衰竭 床体 主要死亡原因 正性肌力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择期PCI大面积STEMI患者术前应用IABP临床预后观察
13
作者 李志娟 董平栓 +7 位作者 杨旭明 刘威 王可 李治国 赵玉伟 靳国青 李转珍 李春燕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32期15-16,19,共3页
目的研究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大面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早期应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IABP)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发病12~72 h的STEMI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IABP组52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规... 目的研究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大面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早期应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IABP)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发病12~72 h的STEMI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IABP组52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规范的药物治疗,IABP组在规范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床旁应用IABP 3~5 d。两组均于10~14 d后行冠脉造影及PCI术。评价梗死相关血管PCI术前及术后冠脉血流(TIMI)和术后4周心功能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IABP组PCI术前、术后TIMIⅢ级高于对照组,PCI术后4周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于大面积STEMI患者择期行PCI,早期应用IABP能改善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减少术后4周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改善心功能,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 心肌梗塞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ABP在冠心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14
作者 王洋 李强 +2 位作者 李春晖 李亚林 赵林林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9年第3期176-177,共2页
目的探讨在冠心病外科治疗中应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进行循环支持的时机、效果及经验。方法25例冠心病外科治疗患者分别于术前、术中、术后给予IABP进行循环支持治疗。术后严密监测各项循环功能指标及血管活性药物用量。结果痊愈1... 目的探讨在冠心病外科治疗中应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进行循环支持的时机、效果及经验。方法25例冠心病外科治疗患者分别于术前、术中、术后给予IABP进行循环支持治疗。术后严密监测各项循环功能指标及血管活性药物用量。结果痊愈16例,死亡9例,救治成功率64%。在死亡的9例中重症低心排导致其后的多脏器衰竭是其主要死亡原因。结论把握判断IABP应用时机,及时果断地尽早应用IABP进行循环支持,能有效提高重症冠心病外科治疗患者的手术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 冠心病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
15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CAS 1997年第7期88-91,共4页
9724373 一般外科手术和心脏、大血管手术:同时及不同时[日]/中岛伸之//日临外会志.-1995,56(9).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脉搭桥术 心脏手术后 脉管学 室间隔缺损 远期效果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 腔内血管成形术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及复苏术
16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1999年第7期66-66,共1页
9924577 狗体外循环时麻醉技术影响脑温/Wass C T//Ann Thorac Surg.-1998,65(2).-454~460 湘医图9924578 成人进行体外循环时的炎症性介导素:比较离心泵及滚压泵/Ashraf S//Ann Thorac Surg.-1998,65(2).-480484 湘医图9924579 对主... 9924577 狗体外循环时麻醉技术影响脑温/Wass C T//Ann Thorac Surg.-1998,65(2).-454~460 湘医图9924578 成人进行体外循环时的炎症性介导素:比较离心泵及滚压泵/Ashraf S//Ann Thorac Surg.-1998,65(2).-480484 湘医图9924579 对主动脉气囊反搏病人进行最大限度的心肺复苏/Osbom C//Crit CareNurse.-1998,18(2).-25~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炎症性 技术影响 离心泵 滚压泵 气囊反搏 复苏术 心肺复苏 主动脉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