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蜜蜂气味受体基因AcOr10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杨乐 江武军 +1 位作者 何旭江 曾志将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2-299,共8页
【目的】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气味受体Or10是感受信息素的重要受体蛋白之一。本研究目的是克隆出该受体基因的序列,并分析该基因在雄蜂不同生理状态下触角和大脑中的表达特征,为该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中华... 【目的】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气味受体Or10是感受信息素的重要受体蛋白之一。本研究目的是克隆出该受体基因的序列,并分析该基因在雄蜂不同生理状态下触角和大脑中的表达特征,为该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中华蜜蜂雄蜂触角,提取其总RNA,采用RT-PCR技术克隆中华蜜蜂Or10基因的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该基因的氨基酸序列。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q PCR)分析其在巢门口未性成熟雄蜂、巢门口性成熟雄蜂、巢脾上未性成熟雄蜂、巢脾上性成熟雄蜂触角和大脑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克隆到中华蜜蜂Or10基因(命名为Ac Or10)(Gen Bank登录号:MF693365)c DNA序列,长度为914 bp,编码区长738 bp,编码246个氨基酸,其蛋白质分子量为28.163 k D,理论等电点为5.50。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中华蜜蜂Ac Or10与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Am Or10、小蜜蜂Apis florea Af Or4-like基因聚成一支。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巢门口性成熟雄蜂和巢脾上性成熟雄蜂触角中Ac Or10表达量显著高于巢门口未性成熟雄蜂和巢脾上未性成熟雄蜂触角中的表达量(P<0.05),但前两者以及后两者之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巢门口性成熟雄蜂大脑中Ac Or10表达量显著高于巢门口未性成熟雄蜂、巢脾上未性成熟雄蜂和巢脾上性成熟雄蜂大脑中的表达量(P<0.05),但后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巢门口未性成熟雄蜂、巢脾上未性成熟雄蜂和巢脾上性成熟雄蜂触角中Ac Or10的表达量都显著高于相同生理状态下大脑中Ac Or10的表达量(P<0.05),但巢门口性成熟雄蜂触角和大脑中Ac Or10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推测Ac Or10与中蜂雄蜂性成熟相关,出巢飞行对触角Ac Or10表达量影响较小,但引起其脑部变化,进而影响雄蜂的交尾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蜜蜂 雄蜂 气味受体基因 AcOr10 性成熟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光熊蜂触角感受器扫描电镜观察及气味受体基因BiOr119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丹丹 陈子乾 王星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27-1734,共8页
旨在克隆红光熊蜂气味受体基因、分析蛋白质结构特性与理化性质,确定其在工蜂不同组织、不同发育阶段表达量的差异。以红光熊蜂工蜂为材料,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触角感受器,RT-PCR技术扩增获得气味受体基因cDNA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 旨在克隆红光熊蜂气味受体基因、分析蛋白质结构特性与理化性质,确定其在工蜂不同组织、不同发育阶段表达量的差异。以红光熊蜂工蜂为材料,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触角感受器,RT-PCR技术扩增获得气味受体基因cDNA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编码蛋白质的结构特性,MEGA7.0软件邻接法构建氨基酸同源性系统进化树;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红光熊蜂气味受体基因BiOr119在工蜂不同组织(触角、头、胸、腹、足和翅)、不同发育阶段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工蜂触角具4种感受器,即板型感受器、锥状感受器、毛型感受器和腔型感受器;BiOr119基因开放阅读框(ORF)长1077 bp,编码358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41.48 ku,理论等电点(pI)7.04,是一种稳定的碱性疏水蛋白;含有6个跨膜结构(7tm-6),蛋白氨基端位于膜内;氨基酸同源性分析,BiOr119与地熊蜂BtOr9a一致性高达96.2%;BiOr119基因在同日龄下触角的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腹部表达量最低。综上所述,BiOr119具有昆虫气味受体的典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光熊蜂 工蜂 电镜扫描 气味受体基因 荧光定量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桑蚕性信息素结合蛋白基因pbp1、气味受体基因or1和or3的克隆及其与家蚕同源基因的进化分析
3
作者 张升祥 徐世清 +2 位作者 孔令斐 司马杨虎 崔为正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17-922,共6页
昆虫能够特异性识别同类异性。雄蚕蛾对雌蚕蛾感知定位过程中,性信息素结合蛋白PBP1、气味受体OR1和OR3起重要作用。为研究家蚕Bombyx mori和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杂交困难的分子机制,了解性识别相关基因的进化,本研究克隆得到了野桑... 昆虫能够特异性识别同类异性。雄蚕蛾对雌蚕蛾感知定位过程中,性信息素结合蛋白PBP1、气味受体OR1和OR3起重要作用。为研究家蚕Bombyx mori和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杂交困难的分子机制,了解性识别相关基因的进化,本研究克隆得到了野桑蚕的性信息素结合蛋白基因pbp1(GenBank注册号:GQ246497)和气味受体基因or1(Genank注册号:GQ246496)和or3(GenBank注册号:GQ246498)。序列分析发现,家蚕与野桑蚕相比,pbp1基因存在4个SNP位点,分别为C10A,A40T,T270C和A333G,其中2个SNP位点引起氨基酸的改变,分别为Q→K和N→Y;or1基因存在5个SNP位点,分别为T910C,A1147C,A1192T,T1276C和G1282A,其中1个SNP位点引起氨基酸F→L的改变;or3基因存在4个SNP位点,分别为A507G,A513G,T605C和G672A,其中1个SNP位点引起氨基酸I→T的改变。3个基因的遗传距离很近,进化速率也很慢。氨基酸的分子量和等电点有细微差异或无差异。PHD预测的二级结构表明,变异位点对附近区域的结构没有任何影响,功能位点也没有变化。推测家蚕与野桑蚕之间,这些基因功能可能没有差异,即二者的雌雄性个体间可以相互感知、识别,这与实验观察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桑蚕 家蚕 性信息素结合蛋白基因 气味受体基因 性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木虱ORCO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祁全梅 李秋荣 郭青云 《河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1期96-102,F0003,共8页
枸杞木虱是枸杞的重要害虫之一,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虫非典型气味受体(ORCO)基因进行分析,可为进一步研究验证枸杞木虱ORCO基因的嗅觉相关功能提供理论基础。对枸杞木虱ORCO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进行理化性质、序列特性、结构预测、进化... 枸杞木虱是枸杞的重要害虫之一,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虫非典型气味受体(ORCO)基因进行分析,可为进一步研究验证枸杞木虱ORCO基因的嗅觉相关功能提供理论基础。对枸杞木虱ORCO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进行理化性质、序列特性、结构预测、进化关系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枸杞木虱ORCO基因编码450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51.25 KD,等电点为6.32;亚细胞主要定位于其他细胞器,不属于分泌蛋白,不存在信号肽;有7个跨膜结构,Pfam:7tm6结构域和Pfam:7tm7结构域各1个;平均疏水性为0.254,属于疏水性蛋白;编码蛋白的二级结构中,α螺旋、直链延伸、β转角、无规则卷曲分别占54%、17.78%、3.78%和24.44%,三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缠绕折叠形成;进化树结果表明,枸杞木虱的ORCO基因与半翅目蚜科昆虫聚为一支。本研究的枸杞木虱ORCO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为研究验证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在枸杞木虱取食、交配和产卵等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木虱 非典型气味受体基因 嗅觉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