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缝隙式小麦气吸排种器的设计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晋国 马立 +3 位作者 史智兴 马洪亮 姜海勇 唐尧华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9-71,共3页
针对圆管孔眼式小麦气吸排种器的孔眼易堵塞和种子易破损的问题,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缝隙式小麦气吸排种器。该排种器采用了缝隙吸种,缝隙宽度为0.25~0.35mm,种子在吸力作用下沿缝隙周向排列,随着排种器的转动被连续排出,实现了均匀播种... 针对圆管孔眼式小麦气吸排种器的孔眼易堵塞和种子易破损的问题,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缝隙式小麦气吸排种器。该排种器采用了缝隙吸种,缝隙宽度为0.25~0.35mm,种子在吸力作用下沿缝隙周向排列,随着排种器的转动被连续排出,实现了均匀播种,播种均匀性变异系数为36%;采用了插入缝隙的投种片排种,缝隙不会堵塞,种子不易破损。田间试验表明:该排种器有效地解决了排种器的孔眼易堵塞和种子易破损等问题,工作可靠,为小麦等小粒作物的精密播种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吸排种器 缝隙式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机驱动玉米气吸排种器总线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29
2
作者 杨硕 王秀 +3 位作者 高原源 赵学观 窦汉杰 赵春江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7-67,共11页
车速对电动机驱动玉米气吸式排种器排种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为此设计了一种电动机驱动排种器CAN总线控制系统,采用CAN总线通讯的方法探究系统驱动排种器随车速的变化特性。该系统主要由人机交互设备、排种监测ECU、排种驱动ECU组成,参照IS... 车速对电动机驱动玉米气吸式排种器排种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为此设计了一种电动机驱动排种器CAN总线控制系统,采用CAN总线通讯的方法探究系统驱动排种器随车速的变化特性。该系统主要由人机交互设备、排种监测ECU、排种驱动ECU组成,参照ISO 11783协议,对播种机具总线系统进行了设计。以4行气吸式玉米排种器为对象,搭建试验台,对总线控制排种盘转速精度进行了试验。通过总线提取的排种盘转速闭环调控结果得出,排种盘转速位置PID控制调整过程中存在低速调节时间长、超调量大的问题。采用分段PID参数控制的方法,由试验结果将排种盘转速设定值分为低速(15~20 r/min)、中速(20~40 r/min)、高速(40~55 r/min) 3个阶段,分阶段赋予对应闭环调节参数,得出排种盘目标转速在低速阶段时平均响应时间、平均超调量分别为1. 84 s、38. 51%,与位置PID控制相比较,分别降低1. 63 s、34. 41%; 15~55 r/min时平均稳态误差绝对值为0. 97 r/min,标准差为0. 76 r/min,平均稳态误差绝对值减小0. 13 r/min。进行了总线系统落种监测精度试验,设定粒距20 cm,排种盘孔数为26个,车速4~12 km/h时,系统排种监测平均准确率为97. 53%,标准差为0. 48%。采用排种总线系统对车速影响排种器性能进行了试验,风机驱动轴转速为540 r/min,车速范围为4~8 km/h,测得风压范围为-6. 0~-5. 9 k Pa,播种合格指数平均为95. 68%,标准差为2. 29%;车速达到9 km/h时,合格指数降到90%以下,排种器漏播较严重。通过对播种总线系统车速和4行排种驱动电动机实时转速的监测,进行了车速阶跃变化播种系统响应试验,结果表明在车速4~12 km/h、2 km/h间隔递增过程中,系统对排种盘目标转速平均响应时间为2. 00 s,标准差为0. 34 s; 2 km/h间隔递减过程中,系统对排种盘目标转速平均响应时间为1. 83 s,标准差为1. 07 s,表明按照车速阶跃变化,该总线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响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气吸排种器 电动机驱动 总线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凸扰种仿形型孔气吸式水稻芽种精量排种器设计与试验
3
作者 罗海峰 刘光辉 +3 位作者 吴明亮 张和 王成伟 蒋啸虎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7-239,共13页
针对水稻芽种播种过程中种群堆积、稻种含水率较高不易被吸附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外凸扰种仿形型孔气吸式水稻芽种精量排种器。以南方普遍推广的“Y两优1号”型杂交稻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机械物理特性,对外凸扰种仿形型孔结构与几何参数进... 针对水稻芽种播种过程中种群堆积、稻种含水率较高不易被吸附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外凸扰种仿形型孔气吸式水稻芽种精量排种器。以南方普遍推广的“Y两优1号”型杂交稻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机械物理特性,对外凸扰种仿形型孔结构与几何参数进行了设计;对芽种充种和投种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和运动学分析,得到了工作转速和工作负压范围;基于CFD-DEM流固耦合理论,将吸附力作为试验指标进行了吸附性能仿真试验,确定吸附力最大的吸孔直径为1.4 mm,同时将水稻芽种平均速度作为评价指标进行了扰种性能仿真试验,当工作转速为10~50 r/min、工作负压为1.2 kPa、吸孔直径为1.4 mm时,具有外凸扰种仿形型孔排种盘扰动能力较强,能有效减少种群堆积现象;以该种吸孔为基础,选取工作转速和工作负压为试验因素,以合格指数X_(1)、重播指数X_(2)和漏播指数X_(3)为评价指标,开展了两因素全因子台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工作转速为25 r/min、工作负压为1.24 kPa时,排种器合格指数为92.64%,重播指数为2.57%,漏播指数为4.79%;试制气吸式水稻芽种精量直播机并进行田间播种试验,测得各行合格指数平均值为92.86%,重播指数平均值为2.72%,漏播指数平均值为4.42%,穴距合格率平均值为90.57%,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为3.12%,总排量稳定性变异系数为1.89%,各项评价指标均满足水稻芽种精量直播种植要求,为水稻芽种播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芽 CFD-DEM 外凸扰仿形型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M和CFD的轴流气吸滚筒式排种器型孔负压优化
4
作者 张海东 于淇 +2 位作者 张宇乾 杨文彩 郑安琪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6-125,共10页
[目的]针对轴流气吸式排种器吸种负压低导致的吸种效果不佳问题,通过优化其关键部件结构参数,提高负压稳定性与吸种效率,以提升播种精度与工作性能。[方法]基于RSM(Response Surface Method)和CF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结合... [目的]针对轴流气吸式排种器吸种负压低导致的吸种效果不佳问题,通过优化其关键部件结构参数,提高负压稳定性与吸种效率,以提升播种精度与工作性能。[方法]基于RSM(Response Surface Method)和CF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结合的方法,通过BBD(Box-Behnken Design)试验对轴流气吸滚筒式排种器的关键结构参数进行仿真试验优化。使用FLUENT软件对试验模型的型孔入口处压力值进行了数值计算。将获得的数据集导入Design expert13软件,通过响应面法进行预测和优化。通过数值模拟试验和台架试验验证响应面法预测结果的可靠性。以番茄种子为试验对象,进行排种器吸种性能试验。[结果]得到的轴流气吸滚筒式排种器关键结构最优参数组合为:型孔拔模角度12.59°,扇叶叶片厚度2.26 mm,扇叶叶片个数9。此时,目标函数预测孔口入口的负压为64.61 Pa。得到扇叶转速1 500 r·min^(-1)时番茄种子吸种单粒率为75%。根据响应面法优化后的结构参数组合建立三维模型进行CFD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为64.08 Pa,则响应面法预测结果与CFD数值模拟的误差为0.82%;原模型型孔入口负压值45.85 Pa,优化模型的型孔负压值比原模型提升39.76%,优化效果显著。型孔负压台架试验表明,扇叶转速1500 r·min^(-1)时,型孔入口负压值为62 Pa,型孔负压台架试验和数值模拟试验的结果误差为3.35%。[结论]吸种性能台架试验表明,扇叶转速1 500 r·min^(-1)时番茄种子吸种单粒率为75.22%,与优化前相比提升15.72%。考虑到简化结构和3D打印导致的不可避免的误差,认为该结果符合要求,优化试验设计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 气吸排种器 响应面法(RSM)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吸式玉米小区精密排种器设计与试验
5
作者 宋世栋 蔡晓华 +3 位作者 叶岩 东忠阁 张威师 李国林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18-125,共8页
为满足玉米小区育种试验要求,设计了具备清种功能的气吸式玉米小区精密排种器。对排种器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确定了关键部件的主要结构参数,包括排种盘型孔数、型孔直径和清种结构等。利用EDEM与Fluent耦合的方法,对清种过程玉米... 为满足玉米小区育种试验要求,设计了具备清种功能的气吸式玉米小区精密排种器。对排种器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确定了关键部件的主要结构参数,包括排种盘型孔数、型孔直径和清种结构等。利用EDEM与Fluent耦合的方法,对清种过程玉米种子在种腔内的运动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当风机出口处负压为3 kPa时,种腔内始终有残留的玉米种子,无法保证彻底清种;当风机出口处负压为4 kPa时,10粒玉米种子完全进入余种收集桶的时间为0.53 s;当风机出口处负压为5 kPa时,10粒玉米种子完全进入余种收集桶的时间为0.45 s。在仿真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清种台架试验,结果表明:当清种时风机出口负压不小于4 kPa、清种时间不小于0.6 s时,可保证清种率100%,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以作业速度、真空度为试验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当作业速度为2.5 km/h、工作负压为4~5 kPa时,排种器合格指数大于97.00%,漏播指数小于1.00%;当工作负压为4 kPa、作业速度为2.5~3.5 km/h时,合格指数大于97.00%,漏播指数小于1.50%,具有良好的作业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小区播 EDEM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小区育种气吸式排种器设计与试验
6
作者 任德港 王东伟 +6 位作者 李墨贤 李绪 马振家 董彤彤 常学良 马世宽 于华丽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5,共7页
为提高苜蓿小区育种播种机械化水平,设计了一种苜蓿小区育种气吸式排种器。首先,阐述了排种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接着,对排种器的主要结构参数进行理论计算,并分析排种器充种过程力学特性,找出影响排种效果的关键因素。为得到排种器的最... 为提高苜蓿小区育种播种机械化水平,设计了一种苜蓿小区育种气吸式排种器。首先,阐述了排种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接着,对排种器的主要结构参数进行理论计算,并分析排种器充种过程力学特性,找出影响排种效果的关键因素。为得到排种器的最佳性能参数,进行二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以排种盘转速、工作压强、吸种孔数量为试验因素,以合格率、重播率、漏播率为性能指标,采用Design-Expert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方程分析和响应曲面分析,获得影响试验指标的各试验因素主次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排种器的最佳参数,排种盘转速24.2 r/min、吸种孔数量36个、工作压强3.7 kPa时,合格率92.81%,重播率3.35%,漏播率3.42%。验证试验表明:该排种器可以实现有效排种,可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小区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小区播种机阻断型气吸式排种器设计与试验
7
作者 宋庆斌 毕于彬 +3 位作者 赵鹏飞 董建鑫 黄玉祥 郑义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共9页
针对玉米小区机械播种小区间过道宽度一致性差的问题,该研究提出精准阻断排种盘吸附的多余种子进入投种区的技术思路,设计了一种阻断型气吸式排种器。合理规划了被阻断种子的运动轨迹,对阻种阶段的玉米种子进行了力学和运动学分析。基... 针对玉米小区机械播种小区间过道宽度一致性差的问题,该研究提出精准阻断排种盘吸附的多余种子进入投种区的技术思路,设计了一种阻断型气吸式排种器。合理规划了被阻断种子的运动轨迹,对阻种阶段的玉米种子进行了力学和运动学分析。基于最速曲线原理,确定了阻断机构的关键参数。以阻断板触发关闭动作的反应距离和关闭状态持续距离为试验因素,进行二因素六水平全因子台架试验。结果表明,上一小区最后多吸附1粒种子的概率为33.33%,下一小区提前多吸附1粒种子的概率为10.00%;阻断板触发关闭动作后反应距离和关闭状态持续距离对阻断效果影响显著;当反应距离为1.2 m、持续距离为0.8 m时,能成功阻断排种盘相邻小区间4个吸孔,且不对正常待播种子造成影响。通过田间试验对最优工作参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阻断型气吸式排种器阻断成功率为100%,小区间过道宽度变异系数为4.19%;变异系数较传统气吸式排种器减少了9.47个百分点,表明采用阻断型气吸式排种器的玉米小区播种机作业后小区间过道对齐效果较优,阻断机构满足实际作业要求。研究可为玉米小区播种机的进一步改进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玉米 小区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玉米气吸式排种器性能检测系统
8
作者 迟鹏 卢军 +4 位作者 李国莹 李国梁 杨诚 徐祝欣 王笑康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65-171,共7页
玉米育种试验过程中,排种器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播种试验的作业质量。为此,针对气吸式玉米排种器,设计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排种器性能检测系统。系统可以检测的排种模式有单粒播、双粒播和单双粒播,并且还能够检测在对应模式下玉米种子的... 玉米育种试验过程中,排种器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播种试验的作业质量。为此,针对气吸式玉米排种器,设计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排种器性能检测系统。系统可以检测的排种模式有单粒播、双粒播和单双粒播,并且还能够检测在对应模式下玉米种子的漏播数和重播数等关键数据。软件系统以YOLOv8目标检测模型为基础进行改进,通过增加漏播重播计数的逻辑算法,实现对图像的分析处理,并进行排种的重播、漏播计数。通过不同条件下的试验分析,系统的检测精度与实际人工统计对比,系统播量计数总体平均准确率为99.68%,漏播检测平均准确率在99%以上,重播检测平均准确率在98%以上。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完成玉米排种器性能的鉴定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性能检测 视觉 YOLOv8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小区育种气吸式排种器设计与试验
9
作者 杨帆 滕利 +3 位作者 沈景新 朱景红 孙永佳 孙宜田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39,共7页
针对大豆小区育种排种器在高速作业条件下的种子漏播、重播率高以及清换种作业过程烦琐的问题,设计一款针对大豆小区育种的气吸式排种器及其自动清换种装置。在分析大豆种子充种过程中的受力情况以及种子的运动学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一款... 针对大豆小区育种排种器在高速作业条件下的种子漏播、重播率高以及清换种作业过程烦琐的问题,设计一款针对大豆小区育种的气吸式排种器及其自动清换种装置。在分析大豆种子充种过程中的受力情况以及种子的运动学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一款气吸式排种器;分析大豆小区育种的清换种过程,设计一套与排种器配套的自动清换种装置,可以实现3 s内精确清换种;搭建试验平台,以充种合格率、漏播率、重播率为评价标准,对4种不同颗粒大小的大豆种子进行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4个不同排种盘转速条件下(6 r/min、9 r/min、12 r/min和15 r/min),4种不同颗粒种子的平均合格指数为98.06%,平均漏播指数为0.84%,平均重播指数为1.10%,满足大豆小区育种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小区育 自动清换装置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吸双行错置式玉米密植精量排种器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韦韦 宋岚洲 +3 位作者 石文兵 魏德华 陈永新 陈黎卿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63,共11页
针对大豆-玉米复合密植播种模式下传统气吸式排种器单行种盘高转速作业导致充种时间短、气流稳定性差,难以实现高速精量密植播种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气吸双行错置式玉米密植精量排种器,阐述了排种器结构与工作原理,对其工作过程及关键部... 针对大豆-玉米复合密植播种模式下传统气吸式排种器单行种盘高转速作业导致充种时间短、气流稳定性差,难以实现高速精量密植播种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气吸双行错置式玉米密植精量排种器,阐述了排种器结构与工作原理,对其工作过程及关键部件进行理论分析,构建充种和投种环节的种子力学模型,确定排种盘内外环型孔排布、投种轮、气室等关键结构参数,并开展单、双气道内负压分布、型孔内气流场特性分析,基于DEM-CFD耦合方法对排种器的排种过程进行仿真分析,以作业速度、气室结构和负压为试验因素,充种合格指数、重充指数和漏充指数为评价指标,优选出最优气室结构。通过台架试验开展不同气吸式排种器排种性能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作业速度为5~10 km/h的高速密植工况下,气吸双行错置式密植精量排种器排种合格指数均大于88.7%,且作业速度为10 km/h时,相较于常用单圆环气吸式排种器合格指数提高5.5个百分点,漏播指数降低5.6个百分点;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作业速度为5 km/h下,播种合格指数为95.7%,重播指数为1.6%,漏播指数为2.8%。提出的气吸双行错置式玉米密植精量排种器在高速作业时拥有良好的排种性能,能够满足大豆-玉米高速精量密植播种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双行错置式 DEM-CFD 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吸式杂交稻单粒排种器研制 被引量:5
11
作者 臧英 黄子顺 +6 位作者 秦伟 何思禹 钱诚 姜有聪 陶婉琰 张美林 王在满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1-191,共11页
针对气力式水稻精量排种器充种不稳定、单粒播种精度不高和播种量大的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具有矩形吸种孔和辅助充种装置的气吸式杂交稻单粒排种器。根据“吉田优”型杂交稻的长短轴重力分布情况,确定排种盘吸种孔形状;基于CFD-DEM(Co... 针对气力式水稻精量排种器充种不稳定、单粒播种精度不高和播种量大的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具有矩形吸种孔和辅助充种装置的气吸式杂交稻单粒排种器。根据“吉田优”型杂交稻的长短轴重力分布情况,确定排种盘吸种孔形状;基于CFD-DEM(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Discrete element method)流固耦合理论,以吸附力为指标,进行5类具有相同面积的吸种孔单因素仿真试验,确定吸附力最大的吸种孔规格为0.8 mm×2.25 mm;以该型吸种孔为基础,选取辅助充种角、工作转速和工作负压为试验因素,以单粒率S、多粒率M和漏播率L为试验指标,开展Box-Bhnken台架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响应曲面分析和多目标优化,得到排种盘辅助充种角为80.90°、工作转速为42.65 r/min、工作负压为621 Pa时,排种器的单粒率为86.91%,漏播率为3.63%。验证试验结果的排种器单粒率为86.36%、漏播率为3.41%,与优化结果吻合。研究结果可为后续气吸式杂交稻单粒排种器的优化设计和直播机整机作业精度的提高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力式设备 杂交稻 CFD-DEM 辅助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负压气吸式精量排种器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晓顺 侯壮壮 +4 位作者 史文琴 于华丽 李颖 赵达卫 李新领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7-103,共7页
为了更好地适配非圆小籽粒种子的播种,解决机械式排种器易伤种,对种子尺寸适应性差的问题,设计了1种正负压气吸式精量排种器。根据农艺要求对排种器整体进行了设计;同时以小麦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吸种负压、排种器转速以... 为了更好地适配非圆小籽粒种子的播种,解决机械式排种器易伤种,对种子尺寸适应性差的问题,设计了1种正负压气吸式精量排种器。根据农艺要求对排种器整体进行了设计;同时以小麦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吸种负压、排种器转速以及投种高度3个因素对排种器性能的影响;通过响应面试验,得到了较优的参数组合:吸种负压为-3.5 kPa,排种器转速为19 r/min,投种高度为180 mm;对最优参数下精量排种器进行台架试验,结果表明,合格率为80.62%,重播率为9.22%,漏播率为10.16%。符合JB/T—10293—2013《单粒(精密)播种机技术条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量播 正负压组合 单因素试验 响应面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吸式黄精种子精密排种器设计与仿真
13
作者 郑嘉鑫 郭海宇 +3 位作者 胡池 周国栋 方鹏程 杨文彩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共8页
人工播种黄精种子的效率低、成本高,现有黄精播种机多采用机械式排种器,存在卡种现象明显、种子损伤率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设计一款对不同尺寸黄精种子通用性强,且满足其密植农艺要求的气吸式精密排种器。对黄精种子的种植技术及物... 人工播种黄精种子的效率低、成本高,现有黄精播种机多采用机械式排种器,存在卡种现象明显、种子损伤率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设计一款对不同尺寸黄精种子通用性强,且满足其密植农艺要求的气吸式精密排种器。对黄精种子的种植技术及物理特性进行分析,得到黄精种子是千粒重为35.60 g、球形度为89.95%、等效粒径为3.57 mm的中小粒径种子;对排种器整体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阐述,并将排种器工作过程分为3个区域:充种区、携种区、投种区;根据黄精种子农艺要求,对排种器主要部件进行形状结构和尺寸参数设计。利用离散元法(DEM)分析黄精种子充种过程,求解无负压状态下种子运动规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法(CFD)分析排种器内部流场,求解负压室流场压力及流速情况;利用EDEM-FLUENT耦合分析排种器排种性能,求解负压状态下种子运动规律并分析排种器充种性能、携种性能以及投种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当排种盘转速为30 r/min、气压管负压为3.5 kPa时,设计的排种器排种合格率为90.5%,重播率为6%,漏播率为3.5%,排种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离散元法 流体力学法 EDEM-FLUENT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吸式排种器吸孔气流场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77
14
作者 陈进 李耀明 +1 位作者 王希强 赵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9-62,共4页
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影响气吸式排种器吸种效果的吸孔气流场进行了仿真和试验研究。仿真分析了吸孔形状、孔径及吸种导程对吸种效果的影响,并在排种器试验台上对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吸孔直径越大,吸种效果越好;锥形孔... 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影响气吸式排种器吸种效果的吸孔气流场进行了仿真和试验研究。仿真分析了吸孔形状、孔径及吸种导程对吸种效果的影响,并在排种器试验台上对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吸孔直径越大,吸种效果越好;锥形孔的吸种效果优于直孔和沉孔;吸孔导程对吸种效果影响不大,只起到了调整和稳定气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场 有限元分析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的气吸式排种器工作参数仿真优化 被引量:44
15
作者 刘月琴 赵满全 +3 位作者 刘飞 杨铁军 张涛 李凤丽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5-72,共8页
为提高用于免耕播种机的气吸式排种器的吸种效果,探寻最佳的排种器工作参数范围,通过离散元法对排种器内种群的离散度、种子间的作用力和种子速度进行仿真分析,得出吸种效果最佳的排种器工作参数范围:搅种轮转速为14.8~18.5 r/min,振... 为提高用于免耕播种机的气吸式排种器的吸种效果,探寻最佳的排种器工作参数范围,通过离散元法对排种器内种群的离散度、种子间的作用力和种子速度进行仿真分析,得出吸种效果最佳的排种器工作参数范围:搅种轮转速为14.8~18.5 r/min,振动频率低于10 Hz,振幅低于5 mm,容种量为60%~80%。排种试验表明:搅种轮转速低于18.5 r/min比高于18.5 r/min的吸种率均值提高7.1%。振幅2 mm,振动频率低于10 Hz比高于10 Hz的吸种率均值提高8.9%。吸种率随容种量增大而增高,容种量60%~80%的吸种率均值为97%,比容种量低于60%的吸种率均值提高12个百分点。该结论证明了仿真优化的参数范围是可靠的。在这些参数范围内可使种箱内种子处于松散的吸种状态,种子间的碰撞和拖带作用减小,吸种性能得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播 离散元 工作参数 动力学特性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吸式马铃薯排种器正压吹种零速投种性能优化试验 被引量:21
16
作者 吕金庆 杨颖 +4 位作者 尚琴琴 李紫辉 李季成 刘中原 王英博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40-48,共9页
为提高马铃薯排种精度,弥补现有零速投种技术存在的不适合高速作业、投种点高等缺点,提出利用正压气流为下落的种薯沿播种机前进方向反向加速以实现零速投种。对投种过程进行基础解析,获悉影响零速投种性能的主要因素及各因素的试验取... 为提高马铃薯排种精度,弥补现有零速投种技术存在的不适合高速作业、投种点高等缺点,提出利用正压气流为下落的种薯沿播种机前进方向反向加速以实现零速投种。对投种过程进行基础解析,获悉影响零速投种性能的主要因素及各因素的试验取值范围。以吹种正压、投种角和排种器转速为试验因素,合格指数、重播指数、漏播指数及变异系数为评价指标,进行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试验,建立各指标与因素间的回归数学模型,分析各因素对评价指标的影响规律,可知当排种器转速为25~31 r/min时,影响排种性能的主要因素是排种器转速,当排种器转速〉31~40 r/min时,随着吹种正压的升高,合格指数上升、变异系数下降,此时零速投种对提升排种质量效果明显。根据回归模型进行参数优化,当吹种正压15 k Pa、投种角57°、排种器转速35 r/min时,排种合格指数、重播指数、漏播指数、变异系数分别为95.22%、3.51%、1.27%和9.43%,满足马铃薯排种作业要求。该研究为优化气吸式马铃薯排种器、提升马铃薯等大粒种子作物及其他作物排种精度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式设备 零速投 优化试验 马铃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吸式精密排种器正交试验优化 被引量:32
17
作者 王延耀 李建东 +2 位作者 王东伟 孙庆卫 杨薇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54-58,89,共6页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设计,运用JPS-12型排种器性能检测试验台对气吸式精密排种器排种性能进行试验,得到粒距合格指数为72.31%~98.17%,漏播指数为0.51%~18.7%。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并用Matlab绘制三维等值线图,...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设计,运用JPS-12型排种器性能检测试验台对气吸式精密排种器排种性能进行试验,得到粒距合格指数为72.31%~98.17%,漏播指数为0.51%~18.7%。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并用Matlab绘制三维等值线图,得到各个试验因素对试验指标影响的强弱。对试验因素进行优化,得出最优组合:当相对压力为-2.86 kPa,排种盘吸孔直径为5.2 mm和排种盘转速为21 r/min时,粒距合格指数为91.03%,漏播指数为2.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播 试验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吸圆盘式微型薯排种器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2
18
作者 赖庆辉 马文鹏 +2 位作者 苏微 胡子武 邢金龙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0-37,共8页
针对微型薯等大粒种子不易充种问题,设计了一种可振动供种的气吸圆盘式微型薯排种器。阐述了该排种器的工作原理,通过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确定了其主要结构参数。为寻求最佳工作参数组合,采用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方法,对排种器进行排... 针对微型薯等大粒种子不易充种问题,设计了一种可振动供种的气吸圆盘式微型薯排种器。阐述了该排种器的工作原理,通过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确定了其主要结构参数。为寻求最佳工作参数组合,采用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方法,对排种器进行排种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其排种性能的主次因素依次为作业速度、振动频率和吸种负压,较优参数组合为作业速度2.4 km/h、振动频率6.5 Hz、吸种负压6 k Pa,在此条件下排种合格指数为94.2、漏播指数为1.7、重播指数为4.1,满足微型薯的精密播种要求。研究了振动供种机构对微型薯造成的损伤情况:在不同的振动频率下,微型薯的破损率均小于1%,振动供种机构对微型薯的损伤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薯 振动供 性能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辅助充种盘室同步气吸式排种器性能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颜丙新 张东兴 +3 位作者 杨丽 崔涛 钟翔君 李玉环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117-124,共8页
为探究重力辅助对盘室同步气吸式精量排种器充种性能的影响,以盘室同步气吸式精量排种器为载体,对其充种过程进行了受力分析,建立了重力辅助充种受力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型孔充填过程中,待充种子重力在排种盘径向的分量与气流曳力方向一... 为探究重力辅助对盘室同步气吸式精量排种器充种性能的影响,以盘室同步气吸式精量排种器为载体,对其充种过程进行了受力分析,建立了重力辅助充种受力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型孔充填过程中,待充种子重力在排种盘径向的分量与气流曳力方向一致;已充种子脱离种群过程中,种子重力沿径向分量与压力梯度力方向一致,种子重力对充种有辅助作用。运用EDEM(Engineering discrete element method)软件仿真分析了300、600、900、1 200粒种群数量条件下,待充种子对排种盘平均法向力随低、中、高3种不同充种区域变化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种群数量300粒时,各区域平均法向力随区域位置的变化不明显,种群数量为600、900、1 200粒时,平均法向力随区域位置的变化规律一致,此时种群数量对充种效果影响可忽略。对仿真结果进行试验验证的结果表明,盘室同步气吸式精量排种器台架试验3个区域漏充率由大到小为:低位、中位、高位。通过盘室同步气吸式精量排种器重力辅助充种和无重力辅助充种对比试验表明:重力辅助充种下,排种器作业风压3~5. 5 k Pa时,合格指数均高于94%;无重力辅助充种情况下,排种器作业风压6 k Pa才开始满足国标需要,重力辅助充种显著降低了排种器作业风压需求,提高了作业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盘室同步 重力辅助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莎豆气吸盘式排种器改进和参数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彭飞 王佳奇 +5 位作者 张亮 魏常友 刘文亮 王新阳 姜彩宇 刘枫 《农业工程》 2022年第12期98-103,共6页
为改变现有油莎豆排种技术,实现精准精量排种,提高油莎豆播种质量、播种效率及综合经济效益,通过对油莎豆籽粒的三轴尺寸物理测量,改造了排种盘,设计并搭建了试验台。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优化验证得出,排种盘最佳工作参数为气吸盘孔径6... 为改变现有油莎豆排种技术,实现精准精量排种,提高油莎豆播种质量、播种效率及综合经济效益,通过对油莎豆籽粒的三轴尺寸物理测量,改造了排种盘,设计并搭建了试验台。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优化验证得出,排种盘最佳工作参数为气吸盘孔径6.5 mm、转速25 r/min、负压值6.5 kPa,漏播率为0.52%。该气吸式排种盘实现了高效精量排种,并符合油莎豆播种技术要求,为油莎豆播种机气吸盘式排种器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 气吸排种器 盘式 台架试验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