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庄蝶之梦与浑沌之死──《庄子》“物化”“气变”论解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陈洪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1期66-71,共6页
从宇宙生成论的角度而言,《庄子》的生死观是以“道”为根本、以“气变”为中介、以“物化”为现象和以迫退为目的的人生终仇视照.在生成序列上,气分为元气、阴阳和火气三个阶次、物分为人(或天地)与万物两个阶次,并且有阴阳生人... 从宇宙生成论的角度而言,《庄子》的生死观是以“道”为根本、以“气变”为中介、以“物化”为现象和以迫退为目的的人生终仇视照.在生成序列上,气分为元气、阴阳和火气三个阶次、物分为人(或天地)与万物两个阶次,并且有阴阳生人、天地和六气生万物的相应失系。因此,气变与物化是对生死观抽象与表象的两种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生死观 气变 物化 宇宙生成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拉玉尔液地区阶段小气变化趋势
2
《新疆林业》 1994年第2期9-9,共1页
关键词 地区阶 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气液相变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系统性能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王鼎 刘仕桢 +1 位作者 施东波 谢永慧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9-347,共9页
为了推动大规模、高效率储能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种新型气液相变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系统。该系统整体压力水平低于CO_(2)临界压力,有效降低了部件制造难度,改善了系统经济性。对该系统进行了热力学与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典型设计工况下... 为了推动大规模、高效率储能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种新型气液相变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系统。该系统整体压力水平低于CO_(2)临界压力,有效降低了部件制造难度,改善了系统经济性。对该系统进行了热力学与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典型设计工况下系统的储能效率为65.35%,投资回收周期约为5.50 a。[火用]分析结果表明:透平的[火用]损最大,为1.23 MW;蒸发器具有最小[火用]效率,为9.41%。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增大CO_(2)冷凝温度、压缩机等熵效率、透平等熵效率,或降低换热器2冷端和热端温差、换热器3冷端温差,均有利于提升系统储能效率,同时缩短系统投资回收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 二氧化碳 储能系统 储能效率 投资回收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解两相蒸发和冷凝问题的气液相变模型 被引量:21
4
作者 孙东亮 徐进良 王丽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11,共5页
为了更精确简单地求解两相流中的蒸发和冷凝问题,基于FLUENT中的流体体积(VOF)方法提出了一种气液相变模型,该模型适应于两相中一相为非饱和相,即处于过热或过冷状态,另一相为饱和相,即处于饱和状态.该气液相变模型中:非饱和相导热系数... 为了更精确简单地求解两相流中的蒸发和冷凝问题,基于FLUENT中的流体体积(VOF)方法提出了一种气液相变模型,该模型适应于两相中一相为非饱和相,即处于过热或过冷状态,另一相为饱和相,即处于饱和状态.该气液相变模型中:非饱和相导热系数和比热容为真实的物性参数;假设饱和相导热系数等于0,饱和相比热容等于非饱和相比热容;界面处相变率仅由非饱和相决定.最后,通过一维Stefan问题相界面位置的分析解和二维膜态沸腾气相体积比的精确解,验证了该相变模型的精确性和可行性.文中工作为该相变模型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 液相模型 流体体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蜡凝析气流体的气-固相变特征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合年 罗凯 +3 位作者 胡永乐 赵文智 钟太贤 田昌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1-93,共3页
国内外近年在深部储集层发现越来越多高压地层流体。深部储集层温度很高 ,地层流体常出现反凝析现象 ,更重要的是 ,深部地层流体因含有大量重质烃类而出现气 固相变。采用固相沉积激光探测系统实测高压凝析气流体的固相沉积动态 ,结果... 国内外近年在深部储集层发现越来越多高压地层流体。深部储集层温度很高 ,地层流体常出现反凝析现象 ,更重要的是 ,深部地层流体因含有大量重质烃类而出现气 固相变。采用固相沉积激光探测系统实测高压凝析气流体的固相沉积动态 ,结果表明固相开始沉积的压力随温度降低而升高。应用热力学原理对此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图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蜡 凝析流体 -固相特征 固相沉积 凝析田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尺度条件下气液相变的若干问题浅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彭晓峰 田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61-665,714,共6页
基于气液相变基础理论,以沸腾过程为切入点,试图探讨微尺度条件下气液相变的一些本质性问题.按照相变过程的时间序列,分析活化分子聚集体的性质、微小尺度对活化分子聚集体的影响、槽道尺寸对气泡生长过程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在一定程度... 基于气液相变基础理论,以沸腾过程为切入点,试图探讨微尺度条件下气液相变的一些本质性问题.按照相变过程的时间序列,分析活化分子聚集体的性质、微小尺度对活化分子聚集体的影响、槽道尺寸对气泡生长过程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微尺度与常规尺度条件下相变过程的联系与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 微尺度 分子聚集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触角θ>90°时纯气液相变下冷凝壁面的细致平衡方程
7
作者 曹治觉 夏伯丽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41,共5页
根据冷凝壁面液滴分布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计算了θ>90°时冷凝壁面球冠形液滴的融并频率;导出纯气→液相变下冷凝壁面的细致平衡方程.
关键词 壁面 平衡方程 液相 液滴 分布函数 接触角 冷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尺度水薄膜液-气相变分子动力学模拟
8
作者 黄正兴 孙童童 李倩倩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0-235,共6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纳米尺度水薄膜厚度和系统温度对液-气相变蒸发率的影响.模拟了水薄膜厚度为2nm时,温度(375~425K)对相变蒸发率的影响;同时模拟了温度400K条件下,水薄膜厚度(2、3、4nm)对相变蒸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纳米尺度水薄膜厚度和系统温度对液-气相变蒸发率的影响.模拟了水薄膜厚度为2nm时,温度(375~425K)对相变蒸发率的影响;同时模拟了温度400K条件下,水薄膜厚度(2、3、4nm)对相变蒸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水薄膜厚度下蒸发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相同温度下蒸发率随水薄膜厚度的增大而增大,蒸发率随时间呈指数形式递减.相关结果可为微热管及其他依靠内部液体相变传热的散热器件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膜厚度 液-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组分进气充量对柴油机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
9
作者 梅德清 吴焓 +2 位作者 姜士阳 钱俊男 袁银男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17,共6页
在一台单缸风冷柴油机上,采用不同体积分数的富氮和富氧进气,对变组分进气工质的燃烧和排放特性规律进行了归纳分析.结果表明:从富氮状态开始,随着进气工质中O2体积分数的增加,着火延迟期缩短,压力升高率峰值和压力峰值增加,富氮造成的... 在一台单缸风冷柴油机上,采用不同体积分数的富氮和富氧进气,对变组分进气工质的燃烧和排放特性规律进行了归纳分析.结果表明:从富氮状态开始,随着进气工质中O2体积分数的增加,着火延迟期缩短,压力升高率峰值和压力峰值增加,富氮造成的着火延迟效应比富氧造成的着火提前效应更显著,各排放物参数的变化率随进气O2体积分数的变化率均呈现二次多项式关系;在富氧阶段,进气O2体积分数增加降低HC,CO和排气烟度的效果渐趋缓慢,但在富氮阶段,随着富氮程度加大,HC,CO和排气烟度却急剧恶化,而NOx排放则在富氧阶段急剧上升而在富氮阶段下降缓慢;大负荷工况下受供氧制约,进气O2体积分数变化对CO和烟度排放变化率的影响作用增强,而由于小负荷工况下进气O2体积分数变化对缸内温度影响更显著,造成HC和NOx排放变化率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组分进 富氧 富氮 燃烧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液相变的等压压缩空气储能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鹏举 李子瑞 +3 位作者 许未晴 李光耀 蔡茂林 石岩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3-48,共6页
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不能大规模接入电网。压缩空气储能作为大规模储能技术可以调节电网负荷,削峰填谷,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压缩空气都是在体积恒定的容器中储存,压缩空气在释放时经... 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不能大规模接入电网。压缩空气储能作为大规模储能技术可以调节电网负荷,削峰填谷,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压缩空气都是在体积恒定的容器中储存,压缩空气在释放时经过减压阀节流减压至预定的较低压力,浪费了大量的有用能,导致系统效率低,压缩空气利用率低。等压压缩空气储能通过保持压缩空气在储存和释放时压力的恒定,解决系统效率低的问题。基于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建立压缩空气的热力学模型,采用基于气-液相变的等压方法,系统效率提高了12.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空储能 等压容器 -液相 储能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氢中变气活化MDEA法脱碳工艺流程模拟与优化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卜玮 林文胜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8-83,共6页
为脱除天然气重整中变气中的CO_(2),使其含量低于0.0005%(物质的量分数,下同),从而达到纯氢技术指标,选用质量分数为35%MDEA+3.5%PZ+61.5%H2O的贫胺液为吸收液,采用Aspen HYSYS软件搭建了脱碳工艺流程并建立了系统能耗计算模型。对吸收... 为脱除天然气重整中变气中的CO_(2),使其含量低于0.0005%(物质的量分数,下同),从而达到纯氢技术指标,选用质量分数为35%MDEA+3.5%PZ+61.5%H2O的贫胺液为吸收液,采用Aspen HYSYS软件搭建了脱碳工艺流程并建立了系统能耗计算模型。对吸收塔吸收压力、贫胺液循环流量和富胺液进再生塔温度三个关键参数进行了敏感度分析;并以系统总能耗最小为目标,利用遗传算法对关键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所建流程氢气回收率可至97%以上,且CO_(2)捕集率及纯度均达到99%。优化后,系统总能耗降低了2.4%,脱除单位CO_(2)能耗降低了4.14%。此外,处理CO_(2)含量分别为20%、25%、30%、35%的中变气,优化计算所得脱除单位CO_(2)能耗分别为21.54 GJ/t、19.71 GJ/t、17.84 GJ/t、15.71 GJ/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整制氢 脱碳 活化MDEA 流程模拟 HYSYS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气易命”与秦始皇三十七年出巡动机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董家宁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98-206,共9页
记载于《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三十六年的“今年祖龙死”谶言,在多种文献中引作“明年祖龙死”。这一异文首次集中出现于唐代,且产生了一定影响。《史记》原本作“今年祖龙死”当无疑义,唐代或许出现了作“明年祖龙死”的《史... 记载于《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三十六年的“今年祖龙死”谶言,在多种文献中引作“明年祖龙死”。这一异文首次集中出现于唐代,且产生了一定影响。《史记》原本作“今年祖龙死”当无疑义,唐代或许出现了作“明年祖龙死”的《史记》版本,但未及流传至宋则衰微了,且暂未影响到其他相关文献的流传。秦始皇三十七年出巡的动机与这则谶言直接相关,此次出巡是对秦始皇三十六年诸事的积极回应。北京大学汉简《赵正书》言及“变气易命”,意指改变气数与命运,是秦始皇此次出巡的主要目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 易命 今年祖龙死 明年祖龙死 赵正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相变驱动小型气动肌肉执行器实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粒 刘宁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7-23,共7页
气动肌肉执行器重量轻、柔性好,被广泛应用于工业与研究领域。然而,用于驱动该执行器的气动设备使系统的尺寸过于庞大,为解决此问题,提出利用氟碳化合物气/液相变时膨胀做功来驱动气动肌肉执行器,选用金属陶瓷加热器加热氟碳化合物,使... 气动肌肉执行器重量轻、柔性好,被广泛应用于工业与研究领域。然而,用于驱动该执行器的气动设备使系统的尺寸过于庞大,为解决此问题,提出利用氟碳化合物气/液相变时膨胀做功来驱动气动肌肉执行器,选用金属陶瓷加热器加热氟碳化合物,使用PI控制器控制执行器的内部压力,制作拮抗驱动装置改善执行器作用力的动态特性。结果表明:气/液相变气动肌肉执行器内部产生的压力可以较好地跟踪参考输入信号;与空气驱动方式相比,采用气/液相变驱动时执行器的收缩率呈等值减小趋势;拮抗驱动装置能够改善气/液相变气动肌肉执行器作用力消失过程中的动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肌肉执行器 氟碳化合物 /液相 PI控制器 拮抗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变气再沸器失效形式与材料性能对比试验
14
作者 李玲 舒浩华 +2 位作者 谢文莲 旷亚非 黄志荣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343-1347,共5页
再沸器是石油化工等流程工业常用的换热设备 ,使用过程中最易产生的失效形式为管束腐蚀引起泄漏。针对低变气再沸器的具体使用情况 ,分析了失效的原因 ,对多种材料进行性能对比试验研究 ,选用合适的再沸器材料 。
关键词 再沸器 失效形式 汽泡腐蚀 渗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尺度瞬态气泡生长及湮灭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帆 倪明玖 李骥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1-37,共7页
对脉冲加热过程中,微型加热器表面气泡的生长及湮灭进行三维数值模拟.通过几何重构和界面追踪的方法获取气液相界面的移动和变化,分析气泡生长过程中整个计算区域内的温度和速度分布.数值模拟结果与同等条件下的实验结果相比,气泡的生... 对脉冲加热过程中,微型加热器表面气泡的生长及湮灭进行三维数值模拟.通过几何重构和界面追踪的方法获取气液相界面的移动和变化,分析气泡生长过程中整个计算区域内的温度和速度分布.数值模拟结果与同等条件下的实验结果相比,气泡的生长和萎缩过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 微型加热器 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孔介质钻杆的太阳能土壤蒸发取水的实验与分析
16
作者 黑秉森 李啸天 +1 位作者 全晓军 李思雨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98-505,共8页
该文开发了一套利用菲涅尔透镜聚焦太阳光加热钻杆从土壤中取水的装置,在证明可行性后对其进行优化,可提高钻杆高温区域温度并增强钻杆的透水性,研究土壤含水率和钻杆透水性对取水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含水率27.5%、太阳光斑功率为15... 该文开发了一套利用菲涅尔透镜聚焦太阳光加热钻杆从土壤中取水的装置,在证明可行性后对其进行优化,可提高钻杆高温区域温度并增强钻杆的透水性,研究土壤含水率和钻杆透水性对取水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含水率27.5%、太阳光斑功率为152 W的条件下,优化后的装置每小时取水量可达45 g。该装置可在不投入外界其他形式能量的前提下仅靠太阳光运行,其能量利用效率高达20.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水分蒸发 水资源 土壤水分 两相流 液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氮进气对发动机NOx排放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金英爱 高淳 +3 位作者 马纯强 隆愈强 高青 Y.Y.Yan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69-773,共5页
通过变进气组分,研究富氮进气对发动机NOx排放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富氮进气组分对发动机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有显著影响:燃烧受到抑制,燃烧温度降低,NOx排放显著减少。但富氮进气将不同程度地导致发动机功率下降,比油耗升... 通过变进气组分,研究富氮进气对发动机NOx排放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富氮进气组分对发动机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有显著影响:燃烧受到抑制,燃烧温度降低,NOx排放显著减少。但富氮进气将不同程度地导致发动机功率下降,比油耗升高,HC和CO排放增加。在低富氮程度下,NOx排放可显著降低,而其它的不利影响较小。另外,富氮界限较窄,超出界限将对燃烧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因此富氮组分界限的合理确定和协同优化控制极其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 组分 富氮 排放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相回路热虹吸管的三维模拟研究
18
作者 杨文龙 花宇 屈健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81,共11页
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带盘管式冷凝器和储液罐的回路热虹吸管,研究了3种充液率下回路热虹吸管的启动和内部流动传热特性。由于回路热虹吸管内沸腾和冷凝过程之间具有强耦合关系,对描述相变的传统Lee模型进行了改进,并引入了饱和温度与局部... 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带盘管式冷凝器和储液罐的回路热虹吸管,研究了3种充液率下回路热虹吸管的启动和内部流动传热特性。由于回路热虹吸管内沸腾和冷凝过程之间具有强耦合关系,对描述相变的传统Lee模型进行了改进,并引入了饱和温度与局部压力之间的关系,以准确模拟回路热虹吸管内的气液相变和流动传热过程。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回路热虹吸管内传热传质过程的预测效果良好;当回路热虹吸管在80%充液率的准稳态工况下运行时,完整的流动循环整体可分为液体过冲、液体回落和大气泡推动液体上升3个阶段,并且随着加热功率的增大,振荡更加明显;回路热虹吸管在仅依靠工质的流动循环和相变传热时,等效导热系数可超过15000 W/(m·K);在较高热流下,80%充液率的回路热虹吸管形成了速度较快且持续稳定的流动循环,表现出较好的传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回路热虹吸管 盘管式冷凝器 Lee模型 液相 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开发借鉴国外天然气资源合理利用的研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忠民 江丽群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4-37,共4页
着重从技术和经济性等方面较系统地介绍了南非的Sasol公司的天然气化学合成燃油及其他化学产品的技术 ,同时对这一技术在全球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 ,并结合国内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合理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希望为我有关单位了... 着重从技术和经济性等方面较系统地介绍了南非的Sasol公司的天然气化学合成燃油及其他化学产品的技术 ,同时对这一技术在全球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 ,并结合国内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合理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希望为我有关单位了解国外在这方面的先进经验、合理规划和整体布局我国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特别对西部天然气开发项目能起到积极有益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 中馏份油 费托工艺 气变 南非 西部开发
全文增补中
Layout configuration and joint scheduling optimization of green-grey-blue integrated system for urban stormwater management: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directions
20
作者 DUAN Tingting LI Pengfeng +4 位作者 KHU Soonthiam HUANG Peng TIAN Tengfei LIU Qian ZHANG Yuting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7-108,共32页
[Objective]Under the combined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and urbanization,urban rainstorm flood disasters occur frequently,seriously restricting urban safe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Relying on traditional grey infra... [Objective]Under the combined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and urbanization,urban rainstorm flood disasters occur frequently,seriously restricting urban safe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Relying on traditional grey infrastructure such as pipe networks for urban stormwater management is not enough to deal with urban rainstorm flood disasters under extreme rainfall events.The integration of green,grey and blue systems(GGB-integrated system)is gradually gaining recognition in the field of global flood prevention.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clarify the connotation,technical and engineering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of the GGB-integrated system,to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resilient city construction.[Methods]Through literature retrieval and analysis,the relevant research and progress related to the layout optimization and joint scheduling optimization of the GGBintegrated system were systematically reviewed.In response to existing limitations and futur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key supporting technologies including the utilization of overground emergency storage spaces,safety protection of underground important infrastructure and multi-departmental collaboration,were proposed.A layout optimization framework and a joint scheduling framework for the GGB-integrated system were also developed.[Results]Current research on layout optimization predominantly focuses on the integration of green system and grey system,with relatively fewer studies incorporating blue system infrastructure into the optimization process.Moreover,these studies tend to be on a smaller scale with simpler scenarios,which do not fully capture the complexity of real-world systems.Additionally,optimization objective tend to prioritize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goals,while social and ecological factors are less frequently considered.Current research on joint scheduling optimization is often limited to small-scale plots,with insufficient attention paid to the entire system.There is a deficiency in method for real-time,automated determination of optimal control strategies for combinations of multiple system facilities based on actual rainfall-runoff processes.Additionally,the application of emergency facilities during extreme conditions is not sufficiently addressed.Furthermore,both layout optimization and joint scheduling optimization lack consideration of the mute feed effect of flood and waterlogging in urban,watershed and regional scales.[Conclusion]Future research needs to improve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layout optimization and joint scheduling optimization of GGB-integrated system.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artificial intelligence,coupling model development,multi-scale analysis,multi-scenario simulation,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multi-departmental collaboration mechanisms,it can enhance the flood resilience of urban areas in response to rainfall events of varying intensities,particularly extreme rainfall ev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cessive rainfall runoff green-grey-blue integrated system emergency response intelligent control optimization framework multi-departmental collaboration climate change flo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