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4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维氏气单胞菌自拟中药复方设计及其防治效果研究
1
作者 乔卿梅 程茂高 +3 位作者 郭国军 郑影 赵世坤 苏瑞丽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99-104,共6页
试验旨在筛选出对鱼源维氏气单胞菌具有强抑菌作用的部分中药及其最佳配伍组合,探讨自拟中药复方对维氏气单胞菌病的防治效果。采用牛津杯法对32味中药进行抑菌效果初选,选择对维氏气单胞菌极度敏感中药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 试验旨在筛选出对鱼源维氏气单胞菌具有强抑菌作用的部分中药及其最佳配伍组合,探讨自拟中药复方对维氏气单胞菌病的防治效果。采用牛津杯法对32味中药进行抑菌效果初选,选择对维氏气单胞菌极度敏感中药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选取抑菌效果最好的5味中药进行正交试验,优化筛选抑菌效果最佳的配伍组合。之后在最佳组合中加入补益正气中药,设计新的自拟中药复方。选择体重为(65.0±5.0)g的锦鲤140尾,暂养7 d后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感染对照组、1 g/kg剂量组、5 g/kg剂量组、10 g/kg剂量组、20 g/kg剂量组和40 g/kg剂量组。第8天进行攻毒,除空白对照组(注射无菌生理盐水)外,其他组注射维氏气单胞菌菌液。试验期间空白对照组和感染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其他剂量组投喂相应剂量的含药饲料,试验期7 d。结果显示,地骨皮、马齿苋、大黄等19味中药对维氏气单胞菌表现极度敏感,抑杀效果较好的是五倍子、黄芩、五味子、乌梅、地榆等5味中药,优化的最佳配伍组合及剂量配比为地榆∶黄芩∶五味子∶五倍子∶乌梅=4∶3∶4∶1∶2。攻毒后的7 d内,感染对照组锦鲤死亡11尾,死亡率为55%;1 g/kg剂量组死亡2尾,死亡率为10%,保护率为81.8%;5 g/kg剂量组死亡3尾,死亡率为15%,保护率为72.7%;10 g/kg剂量组、20 g/kg剂量组和40 g/kg剂量组试验锦鲤在整个攻毒期间均无死亡现象,保护率均达到100.0%。研究表明,不同添加量自拟中药复方对锦鲤维氏气单胞菌病均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添加量为10、20、40 g/kg时可减轻锦鲤感染维氏气单胞菌后的临床症状,缩短发病时长,对锦鲤维氏气单胞菌病的保护率达到100.0%,以20 g/kg添加量为最经济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氏单胞菌 抑菌 中药复方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鲤源豚鼠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特性研究
2
作者 张超 吕军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3-159,共7页
为明确重庆市万州区某养殖场鲤苗种死亡的病因,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通过细菌分离纯化、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和cpn60基因检测、系统进化分析、动物回归感染试验对病原进行鉴定,并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株的药敏特性。结果显示,从... 为明确重庆市万州区某养殖场鲤苗种死亡的病因,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通过细菌分离纯化、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和cpn60基因检测、系统进化分析、动物回归感染试验对病原进行鉴定,并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株的药敏特性。结果显示,从患病鲤苗种的肝脏、肾脏和脾脏中分离获得1株优势菌(WZ2302),革兰氏染色阴性,菌体两端钝圆,整体呈杆状;菌落表面光滑、颜色为浅黄色半透明;有运动性,氧化酶、精氨酸双水解酶、过氧化氢酶、吲哚试验呈阳性,能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蔗糖、七叶苷、阿拉伯糖、甘露醇、水杨苷;16S rDNA和cpn60基因序列与豚鼠气单胞菌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9%和98%;回归试验攻毒组与临床病例表现相似。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恩诺沙星、氟苯尼考、氧氟沙星等13种药物敏感;对环丙沙星、链霉素和麦迪霉素敏感性较差,对青霉素、头孢噻吩、氨苄西林和头孢哌酮存在耐药性。综上,引起重庆市万州区某养殖场鲤鱼苗种死亡的病原菌是豚鼠气单胞菌,可选用恩诺沙星或氟苯尼考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单胞菌 16S rDNA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点叉尾(Ictalunes punctatus)源中间气单胞菌(Aeromonas media)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 被引量:7
3
作者 杨移斌 杨秋红 +3 位作者 胥宁 董靖 刘永涛 艾晓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99-1204,共6页
从湖南常德某养殖场死亡的斑点叉尾(Ictalunes punctatus)肝脏、肾脏、腹水及血水中分离到一株致病性菌株zy02。对该菌进行了形态特征观察、理化特性测定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用PCR方法同时扩增其16S rDNA和gyrB基因,分析了16S rDN... 从湖南常德某养殖场死亡的斑点叉尾(Ictalunes punctatus)肝脏、肾脏、腹水及血水中分离到一株致病性菌株zy02。对该菌进行了形态特征观察、理化特性测定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用PCR方法同时扩增其16S rDNA和gyrB基因,分析了16S rDNA和gyrB两种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并构建了系统发生树。经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DNA与gyrB基因序列分析,zy02株为中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该菌后发病鱼表现为与自然发病类似症状,且从组织中再分离的细菌特性与原感染菌相同。腹腔注射后该菌株对斑点叉尾的半致死浓度为3.89×10~6CFU/mL。菌株zy02对多西环素、庆大霉素及左氧氟沙星等高度敏感;对红霉素中度敏感;对阿莫西林、磺胺异噁唑、克林霉素及利福平等5种药物耐药。本研究为斑点叉尾该病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Ictalunes punctatus) 中间单胞菌(aeromonas media) 鉴定 药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致病性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王雨辰 雷宁 +6 位作者 郝贵杰 周冬仁 王锋 黄爱霞 崔雁娜 孙博怿 林锋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66-874,共9页
近年来细菌性疾病因病原菌种类繁多、覆盖区域广而影响了其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从体表具有黑斑、肢体残损症状的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肝胰腺组织中分离得到1株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 近年来细菌性疾病因病原菌种类繁多、覆盖区域广而影响了其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从体表具有黑斑、肢体残损症状的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肝胰腺组织中分离得到1株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16S rRNA序列和特定毒力基因检测鉴定,以及人工回归感染试验和药敏试验分析其致病性和耐药性。结果表明,该菌为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含有aer、lip、gcat、ser和OMPA I等毒力基因;药敏试验显示其对头孢曲松、氯霉素等7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恩诺沙星、阿米卡星及复方新诺明3种抗生素中度敏感,对四环素、环丙沙星等10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人工回归感染实验表明该菌具有较高的致病性,对罗氏沼虾的半致死浓度为6.54×10~5 CFU/mL。豚鼠气单胞菌作为水产养殖中的条件性致病菌,研究结果揭示了该菌株的部分生物学特性,有利于丰富豚鼠气单胞菌属的基础数据,同时也为罗氏沼虾养殖过程中的病害防控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豚鼠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 药敏试验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病原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分子鉴定及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姚东瑞 邴旭文 +3 位作者 朱明 毕可然 陈丽 张晓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56-762,共7页
采用常规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16SrRNA、gyrB及rpoD基因同源性检索与系统发育学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引起养殖泥鳅大量死亡的病原细菌进行了综合鉴定。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分离菌株NQ090701与气单胞菌属的温和气单胞菌相近;16SrRNA、... 采用常规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16SrRNA、gyrB及rpoD基因同源性检索与系统发育学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引起养殖泥鳅大量死亡的病原细菌进行了综合鉴定。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分离菌株NQ090701与气单胞菌属的温和气单胞菌相近;16SrRNA、gyrB及rpoD基因Blast序列同源性检索与系统发育学分析均与温和气单胞菌相似性最高;综合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RNA、gyrB与rpoD基因的分子特征,确认分离菌株NQ090701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同时,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定了养殖生产中常用的10种抗菌药物对病原温和气单胞菌的体外最小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结果表明氟哌酸杀菌作用最好,其次为盐酸沙拉沙星;甲砜霉素和复方磺胺甲恶唑在所试验的药物浓度范围对温和气单胞菌无杀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温和单胞菌 16SRRNA基因 gyrB基因 rpoD基因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好氧反硝化聚磷气单胞菌D8的脱氮除磷特性研究
6
作者 刘爽 袁野 +3 位作者 周佳 赵帅 赵雷真 屈建航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52,共6页
分离筛选高效好氧反硝化聚磷细菌,探究氮代谢途径,优化最佳脱氮除磷条件,为废水生物脱氮除磷提供菌种资源及技术参考。基于BTB鉴别培养基以稀释涂布法从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高效反硝化聚磷细菌,结合形态观察和16S r RNA基因系... 分离筛选高效好氧反硝化聚磷细菌,探究氮代谢途径,优化最佳脱氮除磷条件,为废水生物脱氮除磷提供菌种资源及技术参考。基于BTB鉴别培养基以稀释涂布法从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高效反硝化聚磷细菌,结合形态观察和16S r 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完成种属鉴定;通过中间代谢产物检测和氮平衡分析探究脱氮途径;单因素实验法优化菌株的脱氮除磷条件。分离筛选到高效反硝化聚磷细菌D8,鉴定为气单胞菌(Aeromonas sp.),在富氮富磷培养基中24 h时PO_(4)^(3-)-P、NO_(3)^(-)-N和NH_(4)^(+)-N的去除率分别为100%、92.24%和87.20%;菌株D8具有氨同化、硝酸盐还原和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三种复合氮代谢途径;最佳脱氮除磷条件为Na Ac为碳源、C/N为9、p H 7.0~9.0、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反硝化聚磷菌 脱氮 除磷 脱氮途径 单胞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菱鲆杀鲑气单胞菌灭活疫苗的研制
7
作者 盛冬 任旭 +6 位作者 李菲 黄璐熹 刘喻晓 于庆华 周维佳 叶仕根 郭志新 《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7-464,共8页
为预防大菱鲆疖疮病,用体积分数0.05%、0.10%、0.20%、0.30%和0.40%的甲醛灭活病原菌杀鲑气单胞菌,检测其安全性,制备灭活疫苗。随后将体质量(95.5±9.7)g的健康大菱鲆分为4组,每组30尾,分别腹腔注射此灭活疫苗(疫苗组)、等体积生... 为预防大菱鲆疖疮病,用体积分数0.05%、0.10%、0.20%、0.30%和0.40%的甲醛灭活病原菌杀鲑气单胞菌,检测其安全性,制备灭活疫苗。随后将体质量(95.5±9.7)g的健康大菱鲆分为4组,每组30尾,分别腹腔注射此灭活疫苗(疫苗组)、等体积生理盐水(对照组)、壳寡糖和灭活疫苗+壳寡糖,免疫14 d后均注射109 cfu/mL的杀鲑气单胞菌进行攻毒,计算相对免疫保护率,检测大菱鲆血清中免疫球蛋白M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肌肉和肝脏组织中免疫相关基因(TLR2、TLR7、MyD88)的表达,测定免疫后大菱鲆血清中免疫球蛋白M含量及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结果显示:14 d后疫苗组免疫球蛋白M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免疫基因MyD88、TLR2、TLR7的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壳寡糖组免疫球蛋白M含量和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时间先增后减,14 d时达到峰值;对照组、疫苗组、壳寡糖组、疫苗+壳寡糖组相对免疫保护率分别为0%、100%、88.89%和88.89%。本试验制备的大菱鲆用杀鲑气单胞菌灭活疫苗,对大菱鲆疖疮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疖疮病 杀鲑单胞菌 灭活疫苗 疾病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颡鱼源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中西药联用的体外抑菌试验
8
作者 杨映 黄静 +4 位作者 黄宇帆 黄春杏 黎建兴 赖明建 于辉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9-106,共8页
为了筛选出对维氏气单胞菌具有较好抑菌效果的中西药联用配伍组合,试验采用细菌形态学观察、16S rDNA序列与回归感染试验对黄颡鱼源的病原进行分析鉴定,结果显示为维氏气单胞菌。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棋盘法等方法测定中草药与中草药配伍最... 为了筛选出对维氏气单胞菌具有较好抑菌效果的中西药联用配伍组合,试验采用细菌形态学观察、16S rDNA序列与回归感染试验对黄颡鱼源的病原进行分析鉴定,结果显示为维氏气单胞菌。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棋盘法等方法测定中草药与中草药配伍最低抑菌浓度、最低杀菌浓度。根据抑菌活性强弱进行筛选,对中草药与抗生素分别联用的抑菌浓度(FIC)指数进行研究,判定药物抑菌活性及中草药与抗生素联用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中草药与抗生素对维氏气单胞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抑菌活性。在抗生素中,病原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麦迪霉素、林可霉素展现出显著的耐药性;在中草药中,黄连、五倍子抑菌效果最佳;在16种中草药与抗生素联用的组合中,四环素与黄连联用,多黏菌素B与黄连、石榴皮、五倍子联用,头孢他啶分别与五倍子、石榴皮联用,均表现出相加作用。四环素与黄芩、石榴皮联用,恩诺沙星与石榴皮、五倍子联用均表现出协同作用,其他组合均表现为无关作用与颉颃作用。综上研究表明,恩诺沙星与石榴皮、五倍子,四环素与黄芩、石榴皮联用的组合对黄颡鱼源维氏气单胞菌的具有较好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抗生素 抑菌试验 维氏单胞菌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源气单胞菌拮抗菌的筛选与安全性分析
9
作者 高晓华 韦信贤 +7 位作者 邵玲 吴水清 何兰 安伟 高雪梅 杨艳 童桂香 谭红连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8-356,共9页
为了筛选和鉴定对鱼源气单胞菌具有潜在拮抗作用的益生菌,并分析其安全性,本研究采集上海崇明区某草鱼养殖池塘底泥样品经细菌分离,并以5株鱼源气单胞菌为指示菌,采用点种法和牛津杯法筛选对上述指示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结果显示,从养... 为了筛选和鉴定对鱼源气单胞菌具有潜在拮抗作用的益生菌,并分析其安全性,本研究采集上海崇明区某草鱼养殖池塘底泥样品经细菌分离,并以5株鱼源气单胞菌为指示菌,采用点种法和牛津杯法筛选对上述指示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结果显示,从养殖底泥样品中共获得24株细菌,通过筛选获得1株对5株气单胞菌均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PN06。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RNA基因和gyrA基因的PCR扩增、测序及序列分析鉴定菌株PN06的种属;采用牛津杯法测定菌株PN06对9株水产源病原菌的拮抗作用;利用血琼脂平板测定其溶血性;通过PCR检测其是否携带10种芽孢杆菌常见的毒力基因;采用K-B纸片法检测分离菌对7类2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显示,菌株PN06为革兰氏阳性短杆菌,与芽孢杆菌属的生理生化特征一致。BLAST比对结果显示,与菌株PN0616S rRNA基因及gyrA基因同源性最高的菌株分别为贝莱斯芽孢杆菌ICR-1株和贝莱斯芽孢杆菌K01株,同源性分别达98.82%和100%。16S rRNA基因的进化树显示,菌株PN06与不同种属的芽孢杆菌聚为同一大分支,并未与芽孢杆菌聚为同一分支;gyrA基因的进化树显示,菌株PN06与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聚为同一大分支,并与贝莱斯芽孢杆菌K01株聚为同一小分支,进一步表明该菌株为贝莱斯芽孢杆菌。菌株PN06对9株常见水产病原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6.00 mm~24.00 mm,抑菌效果为杀鲑气单胞菌BZ01>嗜水气单胞菌JS02>维氏气单胞菌WT07>豚鼠气单胞菌CD16>温和气单胞菌LB13>鲇爱德华氏菌DY08>荧光假单胞菌B01>类志贺邻单胞菌CJ14>腐败希瓦菌JS09。菌株PN06无溶血活性,不携带肠毒素Nhe基因(nheA、nheB和nheC)、肠毒素T基因bceT、FM基因entFM、细胞毒素K基因cytK、呕吐基因ces和溶血素BL基因(hblA、hblC和hblD)等10种毒力基因,对氟苯尼考、卡那霉素、恩诺沙星等21种抗菌药物均敏感,仅对青霉素耐药。将菌株PN06以1.5×10^(6)cfu/mL~1.5×10^(9)cfu/mL的剂量经腹腔注射感染草鱼,结果显示,各感染组草鱼均健活。上述结果表明,贝莱斯芽孢杆菌PN06株对气单胞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且生物安全性高,可作为鱼源气单胞菌病防治的潜在益生菌。本研究为水产动物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和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胞菌 贝莱斯芽孢杆菌 拮抗活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杀鲑气单胞菌载体疫苗的构建及免疫保护效果分析
10
作者 高雅彤 王致鹏 +2 位作者 高晔 朱明 李杰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4-201,共8页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NV)和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都是鲑鳟类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病原。为开发这2种病原的疫苗,本研究将IHNV表面抗原糖蛋白G基因片段克隆至表达载体pGEX-4T-1...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NV)和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都是鲑鳟类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病原。为开发这2种病原的疫苗,本研究将IHNV表面抗原糖蛋白G基因片段克隆至表达载体pGEX-4T-1,构建IHNV糖蛋白重组表达质粒pGEX-4T-1-G。以杀鲑气单胞菌SC18032201为载体,通过电击转化,构建IHNV糖蛋白表达载体SC18032201-G。利用IPTG诱导IHNV糖蛋白在SC18032201-G中进行表达,并对IPTG浓度、诱导温度和诱导时间进行了优化,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经IPTG诱导后G蛋白可以在SC18032201-G中表达,重组蛋白的最佳诱导条件为0.2 mmol/L IPTG、28℃诱导表达8 h。以优化后的条件对SC18032201-G进行培养、诱导、灭活和乳化,腹腔注射免疫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免疫45 d后,测定虹鳟血清IHNV中和抗体水平,并进行杀鲑气单胞菌攻毒,评价疫苗载体的免疫保护效果。实验结果显示,在免疫第45天后虹鳟血清IHNV中和抗体效价为54.95±6.76,显著高于对照组;免疫45 d后虹鳟对杀鲑气单胞菌的相对免疫保护率为100%。综上所述,本研究以杀鲑气单胞菌作为载体疫苗,构建IHNV糖蛋白的二价疫苗可诱导虹鳟产生针对杀鲑气单胞菌和IHNV的特异性免疫,为虹鳟养殖过程中的病害防控提供了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杀鲑单胞菌 疫苗 中和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城市加州鲈源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11
作者 吴亚锋 王楠楠 +2 位作者 张蕾 周阳 金承玲 《福建农业科技》 2025年第4期1-8,共8页
为调查盐城市加州鲈源气单胞菌的流行规律及耐药情况,从盐城市多个养殖场采集102个加州鲈发病样品用于气单胞菌的分离培养,并采用16S rRNA基因扩增测序法对气单胞菌进行种属鉴定,对气单胞菌的6种毒力基因、4种耐药基因,以及其对8种渔用... 为调查盐城市加州鲈源气单胞菌的流行规律及耐药情况,从盐城市多个养殖场采集102个加州鲈发病样品用于气单胞菌的分离培养,并采用16S rRNA基因扩增测序法对气单胞菌进行种属鉴定,对气单胞菌的6种毒力基因、4种耐药基因,以及其对8种渔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从盐城市加州鲈发病样品中共分离鉴定出气单胞菌178株,其中维氏气单胞菌和嗜水气单胞菌分别占比62.36%、20.79%。分离株中毒力基因ahp和act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81.46%和78.09%;除ascV和epr外,其他4种毒力基因(hcp、alt、act、ahp)的检出率均超过44%;耐药基因floR和qnrs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7.64%和31.46%;ant和tetE的检出率较低。气单胞菌分离株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和恩诺沙星的敏感率较高,分别为60.7%、59.6%,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的耐药率最高,为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州鲈 单胞菌 毒力基因 耐药基因 耐药性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刺厚唇鱼源达卡气单胞菌的鉴定及其毒力基因与耐药性分析
12
作者 陈斌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2-512,共11页
【目的】查明半刺厚唇鱼腐皮病的发病原因,为该病的研究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患病鱼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开展病原回归感染试验、药敏试验,并对菌株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进行PCR扩增。【结果】从患病鱼体内分离到一株优势菌,命名... 【目的】查明半刺厚唇鱼腐皮病的发病原因,为该病的研究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患病鱼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开展病原回归感染试验、药敏试验,并对菌株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进行PCR扩增。【结果】从患病鱼体内分离到一株优势菌,命名为AhL210623NA,通过菌株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16S rDNA和gyrB测序分析,将该菌鉴定为达卡气单胞菌(Aeromonas dhakensis);回归感染试验结果显示,该菌能引起健康半刺厚唇鱼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相似,菌株半致死浓度为6.19×10^(6) CFU·mL^(-1);毒力基因扩增结果显示,该菌携带hlyA、aerA、alt、act、ahpA、epr、Hcp 7个毒力基因,不携带ast、exu、lip、ascV 4个毒力基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24种药物中的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氯霉素类及β-内酰胺类的头孢噻肟均高度敏感,对β-内酰胺类的头孢他啶、大环内酯类的红霉素中度敏感,对β-内酰胺类的青霉素、氨苄西林、羧苄西林、苯唑西林,大环内酯类的罗红霉素,糖肽类的万古霉素和磺胺类的复方新诺明均耐受;耐药基因扩增结果显示,该菌只携带耐药基因sul1,而不携带耐药基因qnrA、qnrS、tetA、tetC、ant3、strA、tem、ctxM。【结论】首次从半刺厚唇鱼体内分离到达卡气单胞菌,该菌毒性相对较强,但对常见抗生素耐药性较弱,可选择的治疗药物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刺厚唇鱼 达卡单胞菌 毒力基因 耐药基因 药物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鳊源杀鲑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13
作者 王惠 周阳 《水产养殖》 2025年第6期44-46,54,共4页
鳊(Parabramis pekinensis)属鲤科、鳊属,是我国重要的草食性经济鱼类,具有味美、生长速度快、养殖成本较低等优点。近年来,盐城大丰地区异育银鲫“造血器官坏死症病”的多发,对当地水产养殖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许多养殖户另辟蹊径,尝... 鳊(Parabramis pekinensis)属鲤科、鳊属,是我国重要的草食性经济鱼类,具有味美、生长速度快、养殖成本较低等优点。近年来,盐城大丰地区异育银鲫“造血器官坏死症病”的多发,对当地水产养殖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许多养殖户另辟蹊径,尝试养殖除鲫之外的其他淡水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敏试验 杀鲑单胞菌 鉴定 异育银鲫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春季鲫鱼感染温和气单胞菌诊治
14
作者 高可丽 梁文艳 +1 位作者 张杰 王聪颖 《科学养鱼》 2025年第4期59-60,共2页
鲫鱼品系繁多,近年来鲫鱼养殖规模逐步扩大,病害也逐年攀升,尤以春季发病较为严重。目前,鲫鱼春季死亡的具体原因暂不清楚,有不少专家学者认为是细菌、病毒感染,或混合感染,或营养不良导致,将春季鱼类死亡的这类病害统称为越冬综合征。... 鲫鱼品系繁多,近年来鲫鱼养殖规模逐步扩大,病害也逐年攀升,尤以春季发病较为严重。目前,鲫鱼春季死亡的具体原因暂不清楚,有不少专家学者认为是细菌、病毒感染,或混合感染,或营养不良导致,将春季鱼类死亡的这类病害统称为越冬综合征。笔者总结了一例2023年春季池塘养殖鲫鱼感染温和气单胞菌诊治情况,供广大从业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鲫鱼 温和单胞菌 养殖规模 越冬综合征 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地区鱼源气单胞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分布特征
15
作者 徐赟霞 赵良炜 +3 位作者 张振国 王禹 杨凯 王菁 《天津农林科技》 2025年第4期14-19,共6页
文章对从天津地区养殖鱼类中分离出的气单胞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进行研究,采用VITEK2微生物鉴定系统对分离出的30株气单胞菌菌株进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从天津地区鲤鱼、鲫鱼中分离出的气单胞菌以温和气单胞菌为主,其次为嗜水气单胞菌... 文章对从天津地区养殖鱼类中分离出的气单胞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进行研究,采用VITEK2微生物鉴定系统对分离出的30株气单胞菌菌株进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从天津地区鲤鱼、鲫鱼中分离出的气单胞菌以温和气单胞菌为主,其次为嗜水气单胞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30株气单胞菌菌株进行6类8种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30株气单胞菌菌株对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0.00%~53.33%,对3种及3种以上药物具有抗性的菌株占全部菌株的33.33%,说明此次从天津地区分离出的气单胞菌具有很强的耐药性。采用药敏板测定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显示30株气单胞菌对新霉素和多西环素敏感率最高,为90.00%,耐药率最低,为6.67%。使用PCR方法对气单胞菌耐药基因进行的检测表明,喹诺酮类、氯霉素类、抗叶酸类基因在本次分离的天津地区水产养殖源气单胞菌中检出率较高。文章建议选用新霉素和多西环素来防治天津地区水生动物因气单胞菌引起的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单胞菌 药敏试验 耐药性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稻田养殖黑鲤感染车轮虫和维氏气单胞菌的诊治
16
作者 蒙兰丽 薛彦霞 +3 位作者 廖东发 李新政 农秋米 黄色燕 《科学养鱼》 2025年第7期59-60,共2页
广西百色黑鲤(以下简称黑鲤)主要分布于百色市南部山区毗邻越南的靖西市、那坡县等区域内,当地俗名有火炭鲤、乌鲤、土鲤等。黑鲤是经当地百年稻田驯养和繁育而成的地方鲤鱼品种,“广西桂西北山地稻鱼复合系统”入选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 广西百色黑鲤(以下简称黑鲤)主要分布于百色市南部山区毗邻越南的靖西市、那坡县等区域内,当地俗名有火炭鲤、乌鲤、土鲤等。黑鲤是经当地百年稻田驯养和繁育而成的地方鲤鱼品种,“广西桂西北山地稻鱼复合系统”入选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24年11月百色市那坡县百合乡念银村稻鱼综合种养基地养殖的黑鲤暴发疾病,笔者经过对病例诊治获得了一些经验,现就诊治情况介绍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氏单胞菌 疾病诊治 黑鲤 稻田养殖 车轮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鱼气单胞菌的监测及耐药性分析
17
作者 王惠 鲍胜华 周阳 《科学养鱼》 2025年第7期51-52,共2页
本文旨在通过对盐城市大丰区水产养殖中细菌性疾病进行多年连续检测与分析,深入了解以气单胞菌为主要致病菌的感染状况及其耐药性的变化趋势,以便为该区域的合理用药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主要试剂营养琼脂粉、药敏试剂... 本文旨在通过对盐城市大丰区水产养殖中细菌性疾病进行多年连续检测与分析,深入了解以气单胞菌为主要致病菌的感染状况及其耐药性的变化趋势,以便为该区域的合理用药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主要试剂营养琼脂粉、药敏试剂盒、细菌基因提取试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性 单胞菌 淡水鱼 盐城市大丰区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隆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拮抗菌4-1-3的筛选鉴定及其活性物质初探 被引量:7
18
作者 凡飞 张生武 +3 位作者 李联泰 李燕 苏晓烽 安贤惠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6-152,共7页
凡隆气单胞菌是泥鳅养殖中容易发生而且致死率较高的病原菌之一。为筛选凡隆气单胞菌拮抗菌、研发防治此病害的生物制剂,采集泥鳅养殖池底泥样品,通过滤纸抑菌圈法筛选凡隆气单胞菌拮抗细菌,结合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 RNA基因... 凡隆气单胞菌是泥鳅养殖中容易发生而且致死率较高的病原菌之一。为筛选凡隆气单胞菌拮抗菌、研发防治此病害的生物制剂,采集泥鳅养殖池底泥样品,通过滤纸抑菌圈法筛选凡隆气单胞菌拮抗细菌,结合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采用硫酸铵沉淀和离子交换层析方法分离纯化抑菌物质,电泳检测其分子量。结果显示,从样品中分离到17株细菌,其中筛选出的拮抗菌4-1-3,能够高效抑制凡隆气单胞菌,抑菌圈直径达到15.2 mm。经菌株鉴定后命名为Pseudomonas fluorescens 4-1-3。该菌产生的抑菌物质为胞外蛋白,分子量约为100 k Da,推测该物质是荧光假单胞菌产生拮抗物质的一种新类型,有望进一步研制成防治水产病害的生物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隆单胞菌 拮抗菌 荧光假单胞菌 活性物质 胞外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单胞菌(Aeromonassp.D-4)降解LAS的研究
19
作者 李峤 邓家齐 王德铭 《水生生物学报》 CAS 1988年第2期154-162,共9页
Aeromonas sp.D-4不能以LAS作为唯一碳源,它对LAS的利用是通过共代谢来完成的。LAS对D-4具有毒害作用,而且,起始LAS浓度越高,毒害作用越大。LAS的最大去除率与起始LAS浓度呈负相关。当起始LAS在40—120mg/L之间时,去除率较高;如果起始LA... Aeromonas sp.D-4不能以LAS作为唯一碳源,它对LAS的利用是通过共代谢来完成的。LAS对D-4具有毒害作用,而且,起始LAS浓度越高,毒害作用越大。LAS的最大去除率与起始LAS浓度呈负相关。当起始LAS在40—120mg/L之间时,去除率较高;如果起始LAS在40mg/L左右,则去除率可达80%以上。研究还表明,Aeromonas sp.D-4纯培养对LAS的去除率(最大值84.97%)大于混合菌(最大值78.57%)。耗氧呼吸测定证实了Aeromonas sp.D-4对于LAS的共代谢和LAS对细菌的毒性,同时也证实了培养基中LAS的消失是细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 共代谢 去除率 毒害作用 降解 耗氧 混合菌 单胞菌 细菌 左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单胞菌属低温淀粉酶基因改造与原核表达
20
作者 楚敏 史应武 +3 位作者 顾美英 杨红梅 霍向东 张志东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9-484,共6页
【目的】获取低温淀粉酶基因,分析其相关功能,为工业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气单胞菌(Aeromonas)LA77为出发菌株克隆低温α-淀粉酶基因,以BL-21(DE3)为宿主菌进行克隆。分析其它已知气单胞菌属低温α-淀粉酶基因同源性,设计... 【目的】获取低温淀粉酶基因,分析其相关功能,为工业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气单胞菌(Aeromonas)LA77为出发菌株克隆低温α-淀粉酶基因,以BL-21(DE3)为宿主菌进行克隆。分析其它已知气单胞菌属低温α-淀粉酶基因同源性,设计特异引物,PCR扩增获得C13片段,将其克隆到pMAL-2X,转化到BL-21(DE3)中,筛选蓝白斑,验证PCR及EcoRⅠ和HindⅢ的双酶切,获得高效表达生物工程菌株pMAL-2X-C13。设计定点突变引物,以pMAL-2X-C13为模板,获得低温淀粉酶基因突变株三株C19、C29、C43。【结果】表达蛋白的分子大小为114kD,突变菌株C19蛋白表达量均高于pMAL-2X-C13。【结论】低温淀粉酶基因突变株C19比原始菌株pMAL-2X-C13淀粉酶基因蛋白表达量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胞菌 α-低温淀粉酶 基因改造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