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升式环流生物反应器处理废水厌氧过程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江田民 杨海光 +1 位作者 陈筛林 丁富新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57-160,共4页
采用气升式环流生物反应器处理模拟废水。周期性通入空气和氮气来实现厌氧-好氧交替过程。对厌氧-好氧过程和普通好氧过程进行了对比,研究了厌氧处理时间和曝气速率对生物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厌氧过程可以显著地增强生物除磷效果... 采用气升式环流生物反应器处理模拟废水。周期性通入空气和氮气来实现厌氧-好氧交替过程。对厌氧-好氧过程和普通好氧过程进行了对比,研究了厌氧处理时间和曝气速率对生物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厌氧过程可以显著地增强生物除磷效果,与普通好氧过程相比,在进水总磷质量浓度为10mg/L时,磷的去除率可以提高30%,而COD的去除基本不受影响;适当延长厌氧处理时间和适当增大厌氧过程曝气速率可以改善厌氧环境及活性污泥性能,提高磷的去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升式环流生物反应器 厌氧过程 生物除磷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升式环流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与扩增 被引量:5
2
作者 李香琴 刘天庆 +3 位作者 朱琳 宋克东 马学虎 崔占峰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85-991,共7页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是重要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和理想的基因治疗靶细胞,但在骨髓中的含量非常少,需体外扩增才能满足临床需求。今将第四代MSCs与Ⅰ型胶原溶液混合后接种于中空纤维膜(HFMs)内,置37℃...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是重要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和理想的基因治疗靶细胞,但在骨髓中的含量非常少,需体外扩增才能满足临床需求。今将第四代MSCs与Ⅰ型胶原溶液混合后接种于中空纤维膜(HFMs)内,置37℃、5%CO2、饱和湿度的培养箱内1h后形成凝胶,然后将此HFMs接种至气升式环流生物反应器(ALB)内,进行MSCs的三维动态培养与扩增。实验过程中每24h取样测吸光度、计细胞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测定细胞代谢参数,并对扩增的细胞进行流式细胞仪分析及多向诱导分化检测。结果表明:在气升式环流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ALHFMB)内,O2含量基本保持恒定;细胞代谢旺盛,MSCs扩增倍数明显增加,7d后扩增近16倍;扩增的细胞仍保持MSCs表型并具有较强的成骨、成软骨及成脂肪的多向分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 中空纤维膜(HFMs) 气升式环流生物反应器(ALB)凝胶 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在生化处理中的中试试验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振虎 顾镛 +1 位作者 袁方 杨强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8-102,共5页
生化处理是炼油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目前的生化处理工艺以氧化塘、SBR为主,但好氧反应区域存在气液混合不均匀、发泡尺寸较大等问题,进而导致氧气利用率低、能耗高。为提高生化反应效率,缩短曝气时间,本文设计了气升式环流反应器(... 生化处理是炼油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目前的生化处理工艺以氧化塘、SBR为主,但好氧反应区域存在气液混合不均匀、发泡尺寸较大等问题,进而导致氧气利用率低、能耗高。为提高生化反应效率,缩短曝气时间,本文设计了气升式环流反应器(ALR),通过安装微细气泡曝气盘配合曝气环产生分形气泡以强化气-液-固三相传质和混合,将二级生化处理单元中的好氧反应区和沉淀区集成在同一个反应器内,并开展了中试试验。研究对比了ALR和SBR对气浮出水的处理效果,衡量了两者的技术经济性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在ALR与SBR在油含量、COD和氨氮去除效果相当的情况下,ALR的污泥负荷提升了10倍,COD容积负荷提升了5倍;同时,ALR的吨水处理的鼓气量减少了57%,吨水处理占地面积仅为SBR的50%左右,吨水处理的能耗降低了22.9%,解决了传统生化处理工艺占地面积大、能耗高等问题,为未来生化反应器的升级改造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化处理 炼油废水 环流反应器 SB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升式浆态床外环流反应器流体力学性能研究
4
作者 边清 唐晓津 杨涛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5-121,共7页
针对气含率和浆液循环流速两个关键流体力学参数,系统研究了气升式浆态床外环流反应器的流体力学特性,掌握了气含率与浆液循环流速的变化规律。验证了体积膨胀法、压差法和电导探针法测量气含率的方法准确性。研究了气体分布器结构对气... 针对气含率和浆液循环流速两个关键流体力学参数,系统研究了气升式浆态床外环流反应器的流体力学特性,掌握了气含率与浆液循环流速的变化规律。验证了体积膨胀法、压差法和电导探针法测量气含率的方法准确性。研究了气体分布器结构对气升式浆态床外环流反应器流体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开孔向下双环管分布器的综合性能最优。气含率与浆液循环液速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建立了预测浆液循环流速的计算式,计算误差基本小于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态床外环流反应器 流体力学 含率 浆液循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缩放型导流筒气升式内环流生物反应器流体力学与传质特性 被引量:19
5
作者 谢波 韦朝海 +2 位作者 吴超飞 肖宏亮 谭盈科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1-128,共8页
从气相含率、液体循环速度和体积氧传质系数方面研究缩放型导流筒气升式内环流生物反应器内的流体力学与传质特性。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圆柱形导流筒相比较,缩放型导流筒气相含率和体积氧传质系数分别提高8%和10%以上.气相含率... 从气相含率、液体循环速度和体积氧传质系数方面研究缩放型导流筒气升式内环流生物反应器内的流体力学与传质特性。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圆柱形导流筒相比较,缩放型导流筒气相含率和体积氧传质系数分别提高8%和10%以上.气相含率和体积氧传质系数随固含率的增加而提高,液体循环速度随固合率的增加而减小;;同一内管反应器随介质粘度的增加,体积氧传质系数减小,此外还在Higbie穿透理论和Kolomogoroff各向同性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体积氧传质系数与操作条件及管结构参数之间的关联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力学 生物反应器 环流 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CFD研究气升式内环流生物反应器下降管中的流体力学性质 被引量:8
6
作者 洪厚胜 张庆文 欧阳平凯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5-89,共5页
在对气升式内环流生物反应器内部流动分析基础上,全面考虑反应器下降管中气泡的并聚破碎、气液两相间相互作用和滑移等,建立了能描述反应器下降管中复杂流动的CFD数学模型。运用CFX-4.4对模型方程进行求解,通过求解得到了包括气液两相... 在对气升式内环流生物反应器内部流动分析基础上,全面考虑反应器下降管中气泡的并聚破碎、气液两相间相互作用和滑移等,建立了能描述反应器下降管中复杂流动的CFD数学模型。运用CFX-4.4对模型方程进行求解,通过求解得到了包括气液两相速度场、局部气含率分布等详尽信息,并就液相流动速度与相应条件下的PIV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主体流动速度的偏差在20%以下,且两者总的变化趋势一致。该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反应器下降管内的复杂流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流生物反应器 计算流体力学 液两相流动 粒子成像测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缩放型导流筒气升式内环流生物反应器气相含率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谢波 韦朝海 +2 位作者 吴超飞 肖宏亮 谭盈科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0-15,共6页
研究了传统圆柱型和三种不同结构缩放型导流筒气升式内环流生物反应器的气相含率,用排液体积法和压差法分别测定了总气相含率、下降区气相含率及分离区气相含率,并通过质量衡算求得上升区气相含率.实验结果表明,气相含率随通气速率... 研究了传统圆柱型和三种不同结构缩放型导流筒气升式内环流生物反应器的气相含率,用排液体积法和压差法分别测定了总气相含率、下降区气相含率及分离区气相含率,并通过质量衡算求得上升区气相含率.实验结果表明,气相含率随通气速率提高而增大,三种不同缩放结构参数导流筒的气相含率较接近,且均高于传统圆柱型导流筒气相含率;对于空气—CMC溶液系统,随着介质粘度增加,气相含率下降2%~5%;对于三相系统,随着固含率增加,气相含率提高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器 缩放型导流筒 相含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升气升环流式生物反应器培养紫草细胞 被引量:4
8
作者 戚树源 林立东 +2 位作者 梁世中 高建华 高孔荣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80-84,共5页
本文采用自行设计研制的10升气升环流式生物反应器培养紫草细胞,培养周期34d.前14d为细胞生长培养,细胞生长呈正常的S型曲线,细胞增长到原细胞接人量的4倍.后20d为紫草色素生产培养,细胞增长到32倍。整个周期每升培养液可生产紫... 本文采用自行设计研制的10升气升环流式生物反应器培养紫草细胞,培养周期34d.前14d为细胞生长培养,细胞生长呈正常的S型曲线,细胞增长到原细胞接人量的4倍.后20d为紫草色素生产培养,细胞增长到32倍。整个周期每升培养液可生产紫草色素0.6g,在反应器中,培养液pH值的变化与细胞生长呈正相关,与紫草色素的形成呈负相关,pH值变化规律可用于监测紫草细胞在生物反应器的生长和色素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流生物反应器 细胞悬浮培养 紫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升式环流生物膜反应器硝化反硝化除磷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志勇 周集体 +1 位作者 郭海燕 姜苏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98-600,共3页
针对反硝化聚磷菌的生物学特性,设计并制作了硝化反硝化除磷气升式环流生物膜反应器,并就其对生活污水的脱氮、脱碳和除磷过程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进水COD为309.8 mg/L、NH4+-N为116.0 mg/L、PO43--P为10.5 mg/L时,它们的去除... 针对反硝化聚磷菌的生物学特性,设计并制作了硝化反硝化除磷气升式环流生物膜反应器,并就其对生活污水的脱氮、脱碳和除磷过程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进水COD为309.8 mg/L、NH4+-N为116.0 mg/L、PO43--P为10.5 mg/L时,它们的去除率分别为95.3%、94.6%和73.1%。通过间歇试验表明该反应器可以实现反硝化除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氮 除磷 环流反应器 生物 反硝化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循环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生物降解苯酚废水过程的计算传质学模拟研究
10
作者 张超 刘有智 +1 位作者 焦纬洲 张巧玲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65-974,共10页
利用计算传质学方法对内循环气升式环流反应器(ILALR)内生物降解苯酚废水过程进行了研究。采用欧拉多相流模型结合RNG k-ε湍流模型对ILALR中气-液两相流动过程进行模拟,采用气泡群平衡模型(PBM)对反应器内气泡的尺寸分布进行预测。利... 利用计算传质学方法对内循环气升式环流反应器(ILALR)内生物降解苯酚废水过程进行了研究。采用欧拉多相流模型结合RNG k-ε湍流模型对ILALR中气-液两相流动过程进行模拟,采用气泡群平衡模型(PBM)对反应器内气泡的尺寸分布进行预测。利用近年来提出的计算传质学c ^(2)-ε_(c)模型对湍流扩散系数进行计算,从而摆脱了传统需要预估湍流Schmidt数的经验方法。模拟得到的液相苯酚和菌体浓度与实验测量值吻合良好,从而证明了所建立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ILALR内湍流传质过程中湍流扩散系数及湍流Schmidt数并非常数,因此基于传递相似性假设得到的湍流Schmidt数经验模型不适用于ILALR内湍流传质过程的模拟。模拟得到的ILALR中液相剪应力随表观气速的增大而增大,局部最大值出现在导流筒的上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循环环流反应器 传质 计算流体力学 湍流扩散系数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压气升循环流反应器与完全混合式反应器运行效果及微生物种群结构比较 被引量:4
11
作者 万立国 边德军 +3 位作者 卢文喜 肖艳波 任庆凯 林巧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14,18,共5页
微压气升循环流反应器(MP-ALR)是在完全混合式反应器(CMR)基础上开发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装置。对比研究了MP-ALR和CMR对COD和氨氮的去除效果,并分析了微生物的种群变化和相似性。结果表明,MP-ALR对COD与氨氮的去除效果比CMR更强,抗有机... 微压气升循环流反应器(MP-ALR)是在完全混合式反应器(CMR)基础上开发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装置。对比研究了MP-ALR和CMR对COD和氨氮的去除效果,并分析了微生物的种群变化和相似性。结果表明,MP-ALR对COD与氨氮的去除效果比CMR更强,抗有机负荷冲击的能力也更强,更适合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的处理。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表明,MP-ALR和CMR微生物种群结构差异较大,第91、103、116、124个周期末,MP-ALR内的微生物种群数均小于CMR。进一步聚类分析表明,MP-ALR和CMR内的种群均呈现出了逐渐演替的过程,且MP-ALR的演替程度大于CM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压环流反应器 完全混合反应器 COD 氨氮 生物种群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在不同体系下的循环液速和局部气含率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杨海光 范轶 +2 位作者 李飞 陈筛林 丁富新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7-41,共5页
在气升式环流反应器中,分别研究了空气-水、空气-0.1%乙醇水溶液和空气-水-活性污泥体系中的循环液速以及气含率随操作条件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循环液速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增大,不同体系中的循环液速差别不大;导流筒内、外不同... 在气升式环流反应器中,分别研究了空气-水、空气-0.1%乙醇水溶液和空气-水-活性污泥体系中的循环液速以及气含率随操作条件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循环液速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增大,不同体系中的循环液速差别不大;导流筒内、外不同高度处的局部气含率均呈自下向上增大的趋势,且导流筒内部气含率高于导流筒外部的气含率。体系的聚并特性对平均气含率和局部气含率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流反应器 循环液速 含率 传质 活性污泥法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室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的流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26
13
作者 刘永民 胡华 +1 位作者 丁富新 袁乃驹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73-79,共7页
提出一种具有四流道多室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并导出其内流体能否环流流动的判据。采用空气-水体系在较宽的气速范围内,考察反应器内的流动状态、循环液速以及各室的气含率。通过函数叠加的方法,提出适用于鼓泡流、过渡流和腾涌流等不... 提出一种具有四流道多室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并导出其内流体能否环流流动的判据。采用空气-水体系在较宽的气速范围内,考察反应器内的流动状态、循环液速以及各室的气含率。通过函数叠加的方法,提出适用于鼓泡流、过渡流和腾涌流等不同流型的平均含气率的经验关联式:Ei=αUβg+γexp〔……〕〔-δ(Ug-θ)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炼制 环流反应器 流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气升式三相强化环流反应器内局部气含率分布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刘梦溪 卢春喜 +1 位作者 储凌 时铭显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6-41,共6页
在连续操作的状况下,在φ300mm×1700mm 的中心气升式三相强化环流反应器内,测量了 0.0059m·s^(-1)≤Ugr≤0.1895m·s^(-1)、Ucir=0、0.0307、0.0511m·s^(-1)、ε_(Ls)=5%、10%、15%时反应器内不同轴、径向位置处的... 在连续操作的状况下,在φ300mm×1700mm 的中心气升式三相强化环流反应器内,测量了 0.0059m·s^(-1)≤Ugr≤0.1895m·s^(-1)、Ucir=0、0.0307、0.0511m·s^(-1)、ε_(Ls)=5%、10%、15%时反应器内不同轴、径向位置处的气含率。实验发现,连续操作的中心气升式强化内环流反应器可以分为 6 个不同的流动区域:内环分布器下部区、分布器区、中心下料管影响区、导流筒上行区、气液分离区和环隙区,各区域内的气含率分布各不相同,但均随着 Ugr 的增加而增加。外循环液体的引入使气含率在导流筒内沿径向的分布更趋于均匀。在本实验范围内固体颗粒装载量对整体气含率影响较小,在内、外环间循环的气泡量可以忽略不计。测量了不同 Ucir时的气泡穿透深度,得出了气泡实现循环的临界气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流反应器 含率 径向分布 轴向分布 流动区域 泡穿透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15
15
作者 汤立新 吕效平 孔黎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814-819,共6页
综述了气升式反应器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及其最新的应用 ,提出今后研究工作的主攻方向 。
关键词 环流反应器 研究 应用 进展 超声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流筒结构对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动的影响 被引量:18
16
作者 沈荣春 束忠明 +1 位作者 黄发瑞 戴迎春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59-964,共6页
使用欧拉-欧拉两流体模型研究了导流筒结构对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动的影响。对物理模型进行了网格独立性的考察,使用Chisti关系式验证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型的可靠性,并在此基础上预测环己烷氧化反应器内导流筒直径、导流筒在... 使用欧拉-欧拉两流体模型研究了导流筒结构对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动的影响。对物理模型进行了网格独立性的考察,使用Chisti关系式验证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型的可靠性,并在此基础上预测环己烷氧化反应器内导流筒直径、导流筒在反应器内的高度以及导流筒喇叭口的开度对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动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导流筒上部增加喇叭口可有效提高反应器的气液分离能力,喇叭口直径增大,气液分离效果增强;导流筒直径增大,液相循环量增大,液相混合效果增强;随导流筒在反应器内的位置升高,液相表观速度和液相循环量呈增加的趋势并趋于稳定,而气含率则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流反应器 导流筒 液两相流 计算流体力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特性参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郭秋丽 赵德智 +2 位作者 刘永民 宋官龙 李博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65-769,共5页
介绍了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的工作原理、分类及流型,综述了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的流体力学特征参数(主要包含气含率和循环液速)、混合及传质特性参数的测量方法和影响因素。介绍了气含率和循环液速的数学模型,并评述了现有模型。展望了气升式... 介绍了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的工作原理、分类及流型,综述了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的流体力学特征参数(主要包含气含率和循环液速)、混合及传质特性参数的测量方法和影响因素。介绍了气含率和循环液速的数学模型,并评述了现有模型。展望了气升式环流反应器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与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流反应器 含率 循环液速 混合特性 传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型气升式内环流硝化反应器氧传递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金仁村 郑平 +1 位作者 王向东 谢嘉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0-45,共6页
在废水处理领域,气升式内环流硝化反应器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但其氧传递性能有待进一步改善。通过调整导流简直径以及导流简内静态混合元件的个数,试验了反应器结构对氧传递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导流简直径取5.5cm,并在导流简... 在废水处理领域,气升式内环流硝化反应器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但其氧传递性能有待进一步改善。通过调整导流简直径以及导流简内静态混合元件的个数,试验了反应器结构对氧传递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导流简直径取5.5cm,并在导流简内安装13个静态混合元件时,这种改进型硝化反应器的氧传递能力显著提高。在表观气速为5.05~23.80cm·s^-1。的条件下,测得氧传递系数为0.151~0.778min^-1,充氧能力为7.84~42.80g O2·h^-1,容积供氧能力为2.00-10.93kg O2·m^-3·d^-1,氧转移效率为39.2%~48.1%,氧转移动力效率为3.2~4.0kg O2·(kW·h)^-1,相对于普通气升式内环流硝化反应器,改进型内环流硝化反应器的氧传递系数、充氧能力、氧转移效率和氧转移动力效率都提高72.5%。根据Higbie渗透模型和Kolmogoroff各向同性理论,建立了氧传递系数与相关参数的关联式,预测值与试验结果相吻合,两者的相对误差为9.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流硝化反应器 氧传递系数 氧转移效率 静态混合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气升式三相强化环流反应器内气含率分布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梦溪 卢春喜 +1 位作者 储凌 时铭显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2-337,共6页
针对一种新型的中心气升式三相强化环流反应器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根据能量平衡分别推导出了间歇操作和连续操作模式下拟均相流体的环流速度模型,并根据试验数据确定了间歇和连续两种操作模式下相应的模型参数,通过模型计算发现环流... 针对一种新型的中心气升式三相强化环流反应器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根据能量平衡分别推导出了间歇操作和连续操作模式下拟均相流体的环流速度模型,并根据试验数据确定了间歇和连续两种操作模式下相应的模型参数,通过模型计算发现环流速度随内环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增加,外循环液体量的加入会显著增加环流速度。根据漂流通量模型推导出了环流反应器内环平均气含率模型,发现内环平均气含率随内环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增加,其变化趋势基本可分为:气泡分散区、过渡区和气泡聚并区三个区域。给出了内环、外环平均气含率的线性关系式,发现在试验范围内外循环液体量的改变基本不对内外环平均气含率的关系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流反应器 操作模 含率 液体环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动计算流体力学的模拟 被引量:14
20
作者 沈荣春 束忠明 +1 位作者 黄发瑞 戴迎春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11,共5页
采用欧拉-欧拉两流体模型模拟了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内部气液两相流动过程,考察了液相速度和气含率随表观气速的变化,液相速度和气含率模拟值的关系与两种经验关系式的计算值进行了比较,两者取得了很好的一致,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 采用欧拉-欧拉两流体模型模拟了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内部气液两相流动过程,考察了液相速度和气含率随表观气速的变化,液相速度和气含率模拟值的关系与两种经验关系式的计算值进行了比较,两者取得了很好的一致,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使用计算流体力学模拟的方法考查了反应器内的导流筒直径和导流筒高度对反应器内两相流动的影响,导流筒直径增大,液相循环量增大,上升段气含率增大;导流筒位置升高,液相循环速度和循环量均增大,上升段气含率减小。所获得的结果对气升式反应器的设计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流反应器 液两相流 计算流体力学模拟 欧拉-欧拉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