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体分布器对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反应器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黄卫星 胡培根 +1 位作者 岑斌 沈琪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4-179,共6页
通过实验手段,对3种不同分布器下内循环三相流化床反应器内的气含率εg、内循环液速Uc及体积氧传质系数KLa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进气量这一直接因素外,分布器孔径及其分布密度是影响气含率的2个主要因素;相同气量下,微孔分布器有助... 通过实验手段,对3种不同分布器下内循环三相流化床反应器内的气含率εg、内循环液速Uc及体积氧传质系数KLa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进气量这一直接因素外,分布器孔径及其分布密度是影响气含率的2个主要因素;相同气量下,微孔分布器有助于获得较高气含率,但气孔分布过于密集(陶瓷分布器)则会使气泡在脱离阶段发生聚并增大,导致气含率降低。循环液速Uc在低气量下(Qg<260 L/h)主要由升降流区的气含率差Δεg控制,高气量下则由Δεg和回路阻力共同控制;相同气量下,不同分布器对应的循环液速Uc则主要取决于气含率差Δεg,分布器对应的Δεg较大,其Uc也相应较高。体积氧传质系数KLa随进气量增加而增大,其中主要贡献是气含率增大导致的比表面积a增大;相同气量下,分布器对应的气含率较高,其KLa也相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流化床反应器 体分布器 含率 循环液速 体积传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行式循环流化床反应器气固传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冯伟 罗保林 《炼油设计》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30,共2页
在并流下行式循环流化床反应器的气固传热模型基础上 ,采用稳态传热的实验方法 ,测定了并流下行式循环流化床反应器不同操作条件下的轴向颗粒温度分布及气固相进出反应器的温度 ,进而求得气固轴向截面传热系数及表观传热系数。实验结果... 在并流下行式循环流化床反应器的气固传热模型基础上 ,采用稳态传热的实验方法 ,测定了并流下行式循环流化床反应器不同操作条件下的轴向颗粒温度分布及气固相进出反应器的温度 ,进而求得气固轴向截面传热系数及表观传热系数。实验结果表明 ,对于一定的体系 ,表观气速ug 能明显地影响截面气固传热系数hx 和表观传热系数h ,而颗粒循环强度W对h和hx 的影响则比较复杂 ,它随表观气速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行循环流化床反应器 固传热特性 研究 炼油设备 并流 传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升式浆态床外环流反应器流体力学性能研究
3
作者 边清 唐晓津 杨涛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5-121,共7页
针对气含率和浆液循环流速两个关键流体力学参数,系统研究了气升式浆态床外环流反应器的流体力学特性,掌握了气含率与浆液循环流速的变化规律。验证了体积膨胀法、压差法和电导探针法测量气含率的方法准确性。研究了气体分布器结构对气... 针对气含率和浆液循环流速两个关键流体力学参数,系统研究了气升式浆态床外环流反应器的流体力学特性,掌握了气含率与浆液循环流速的变化规律。验证了体积膨胀法、压差法和电导探针法测量气含率的方法准确性。研究了气体分布器结构对气升式浆态床外环流反应器流体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开孔向下双环管分布器的综合性能最优。气含率与浆液循环液速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建立了预测浆液循环流速的计算式,计算误差基本小于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态床外环流反应器 流体力学 含率 浆液循环流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置蜂窝陶瓷的气升式内循环生物反应器I.水力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8
4
作者 张永明 尹永华 +3 位作者 全向春 施汉昌 钱易 俞俊棠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4-147,151,共5页
在鼓泡塔式(BC)和气升式内循环(IAL)生物反应器的基础上,于内循环导流管中间安装了蜂窝陶瓷载体,构成了带有蜂窝陶瓷载体的气升式内循环(IAL-CHS)生物反应器.用示踪技术测定了流体在BC、IAL和IAL-CHS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分布,并用组合模... 在鼓泡塔式(BC)和气升式内循环(IAL)生物反应器的基础上,于内循环导流管中间安装了蜂窝陶瓷载体,构成了带有蜂窝陶瓷载体的气升式内循环(IAL-CHS)生物反应器.用示踪技术测定了流体在BC、IAL和IAL-CHS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分布,并用组合模型建立了描述反应器中流体停留时间分布的数学模型.比较研究了这3种形式的生物反应器的水力学特性,探讨了曝气量对停留时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相比BC和IAL,IAL-CHS生物反应器提高了反应器内完全混合区的比例,减少了流体走旁路的比例.曝气量越大,完全混合区越大,而流体走旁路的比例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循环生物反应器 水力学 停留时间分布 蜂窝陶瓷 影响因素 废水生物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升式内循环反应器短程硝化控制策略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卢刚 郑平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42-546,共5页
在启动气升式内循环短程硝化反应器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各操作条件对短程硝化的联合效应.结果表明,最优组合为: 温度35℃、pH 8.0、溶解氧质量浓度1.0 mg/L、反应器中氨氮质量浓度56 mg/L、水力停留时间16 h,其中pH、温度、溶... 在启动气升式内循环短程硝化反应器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各操作条件对短程硝化的联合效应.结果表明,最优组合为: 温度35℃、pH 8.0、溶解氧质量浓度1.0 mg/L、反应器中氨氮质量浓度56 mg/L、水力停留时间16 h,其中pH、温度、溶解氧质量浓度为显著因子.根据试验和分析结果,提出了短程硝化的“优先联合”控制策略.采用该控制策略对短程硝化反应器的运行进行优化,30 d的运行结果证明,反应器运行稳定,出水中[NO-2 ]/[NOx-]最低值为0.896,最高值为0.976,平均值为0.945,明显高于采用本控制策略前的[NO-2 ]/[NOx- ]平均值.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能够实现短程硝化反应器的高效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循环反应器 短程硝化 正交试验 显著因子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阻层析成像技术的气升式内循环鼓泡反应器流体力学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靳海波 连以诚 +3 位作者 刘鑫 林金芝 杨索和 何广湘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935-3939,共5页
采用电阻层析成像(ERT)技术,对高为1 024 mm、直径为165 mm,导流筒高为590 mm、直径为80 mm的气升式内循环反应器进行流体力学参数的测量。考察表观气速对上升区和下降区内等3个截面处气含率的影响以及反应器内流型的变化情况。研究结... 采用电阻层析成像(ERT)技术,对高为1 024 mm、直径为165 mm,导流筒高为590 mm、直径为80 mm的气升式内循环反应器进行流体力学参数的测量。考察表观气速对上升区和下降区内等3个截面处气含率的影响以及反应器内流型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上升区,气含率随表观气速的变化与普通鼓泡塔情况一样,而在下降区,一部分气泡由于气液湍动被带入下降区;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加,液体的循环速度逐渐增大,更多的气泡被拖曳到下降区,下降区内气含率增加明显。通过对ERT图像时间序列的叠加,可以清晰得出在上升区低气速下气泡离散式上升,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加,以气泡群的方式流动且气泡聚并明显,并出现气泡群的摆动;在下降区,随着液体循环速度增加,下降区气液层消失,气含率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循环反应器 电阻层析成像 含率 时间序列流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内件外循环气升式生物反应器的气含率 被引量:1
7
作者 郑裕国 汪钊 陈小龙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5期39-42,共4页
在上升管与下降管直径之比为6.6、罐体高径比为2.9的带内件外循环气升式生物反应器内,以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为模拟介质,测定了反应器内气含率与操作参数的关系,用均匀设计考察了操作参数对气含率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通风量是影响反应... 在上升管与下降管直径之比为6.6、罐体高径比为2.9的带内件外循环气升式生物反应器内,以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为模拟介质,测定了反应器内气含率与操作参数的关系,用均匀设计考察了操作参数对气含率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通风量是影响反应器气含率的最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器 含率 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循环气液固三相流化床处理炼油污水工艺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秦统福 沈本贤 +2 位作者 屈阳 周启欣 刘纪昌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10年第5期410-414,共5页
采用自行设计开发的气升式内循环气液固三相流化床反应器,并结合固定化包埋技术,连续处理炼油工业污水。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为9 h,固定化微生物颗粒填充率为5%的优化条件下,污水中化学需氧量(COD)及石油类化合物的平均去除率分别约... 采用自行设计开发的气升式内循环气液固三相流化床反应器,并结合固定化包埋技术,连续处理炼油工业污水。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为9 h,固定化微生物颗粒填充率为5%的优化条件下,污水中化学需氧量(COD)及石油类化合物的平均去除率分别约为87%,95%。该反应器的COD容积负荷可高达2.56 kg/(m3.d),具有很强的抗水力负荷冲击和抗COD容积负荷冲击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油污水 生物降解 微生物固定化 气升式内循环三相流化床反应器 化学需氧量 石油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升式内循环反应器内的气含率与液体循环(英文)
9
作者 任源 韦朝海 +2 位作者 吴超飞 谢波 肖宏亮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2-77,共6页
研究了气升式内循环反应器内的气含率与液体循环 .反应器包含一个传统的导流筒和三段缩放型导流筒 .通过实验分别对气 -水、气 -CMC(羧甲基纤维素 )溶液两相系统和气 -水 -树脂颗粒三相系统进行了研究 .用两相漂移通量模型对三相牛顿流... 研究了气升式内循环反应器内的气含率与液体循环 .反应器包含一个传统的导流筒和三段缩放型导流筒 .通过实验分别对气 -水、气 -CMC(羧甲基纤维素 )溶液两相系统和气 -水 -树脂颗粒三相系统进行了研究 .用两相漂移通量模型对三相牛顿流体和两相非牛顿流体进行了评价 .结果表明 ,三段缩放型导流筒内的气含率高于传统的导流筒 ,且随表观气速而提高 .在两相和三相系统中 ,导流筒结构参数的变化对气含率的影响很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循环反应器 缩放型导流筒 含率 液体循环 漂移通量模型 表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置蜂窝陶瓷的气升式内循环生物反应器Ⅱ.固定化Achromobacter sp.降解氯酚和苯酚
10
作者 张永明 全向春 +3 位作者 施汉昌 王建龙 钱易 俞俊棠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8-151,共4页
蜂窝陶瓷固定化细胞气升式内循环生物反应器(IAL—CHS)降解氯酚和苯酚。对该反应器进行了批式和连续流降解实验,固定于陶瓷载体上的微生物经过短时间适应后,能有效地降解氯酚和苯酚,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和抵抗冲击负荷性能,在350h的... 蜂窝陶瓷固定化细胞气升式内循环生物反应器(IAL—CHS)降解氯酚和苯酚。对该反应器进行了批式和连续流降解实验,固定于陶瓷载体上的微生物经过短时间适应后,能有效地降解氯酚和苯酚,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和抵抗冲击负荷性能,在350h的连续流处理过程中,氯酚的降解率越来越高,达到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细胞 内循环生物反应器 废水处理 生物降解 氯酚 苯酚 蜂窝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藻菌小球在气升式内循环反应器内脱氮除磷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宝珍 熊振湖 +1 位作者 潘辉 马华继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20-123,共4页
将蛋白核小球藻和活性污泥包埋于聚乙烯醇中制成藻菌小球,用于气升式内循环反应器处理模拟生活污水中氮磷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室温、光照度为3 500-4 500 lx、水力停留时间为12 h情况下,固定化小球的填充量影响着反应器效率的提高.运行... 将蛋白核小球藻和活性污泥包埋于聚乙烯醇中制成藻菌小球,用于气升式内循环反应器处理模拟生活污水中氮磷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室温、光照度为3 500-4 500 lx、水力停留时间为12 h情况下,固定化小球的填充量影响着反应器效率的提高.运行初,氮、磷的去除率随着填充率的增加而增加,但随着运行时间延长,填充率为10%时对氮、磷去除率均高于填充率为5%、20%时的去除率.包埋于小球中的最初藻和活性污泥的量影响其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在藻细胞数量一定下,包埋活性污泥的量越少,去除效果越好。固定化小球对氮、磷的去除率还与系统中的有机负荷量有关,有机负荷量每增加约94 mg/L,氮、磷的去除率就增加12%-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藻菌小球 内循环生物反应器 脱氮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升式反应器结构参数优化设计CFD仿真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汶雨 张喆 +3 位作者 袁景淇 朱欣杰 吴洪涛 贾茜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01-1303,共3页
气升式反应器是生物发酵生产过程中的重要设备,工业生产过程中要求反应器内保持较高的气含率和循环液速,从而提高气液传质效率。由于气升式反应器的导流筒直径对气含率和循环液速有决定性影响,研究其结构参数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文章... 气升式反应器是生物发酵生产过程中的重要设备,工业生产过程中要求反应器内保持较高的气含率和循环液速,从而提高气液传质效率。由于气升式反应器的导流筒直径对气含率和循环液速有决定性影响,研究其结构参数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计算流体力学仿真软件研究了气升式反应器内的流动状态,给出了不同导流筒直径下气含率和循环液速的变化趋势,发现了该结构参数存在最佳设计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器 含率 循环液速 计算流体力学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管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的流体动力学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永民 陈文艺 袁乃驹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89-292,共4页
用空气 -水体系 ,对三种管径比 (下降管直径与上升管直径之比 )的具有两个上升管的新型多管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的液体循环速度进行了试验 ,总结了液体速度随两个上升管气速及管径比的变化规律 ;根据动量平衡原理和漂流通量模型建立了多管... 用空气 -水体系 ,对三种管径比 (下降管直径与上升管直径之比 )的具有两个上升管的新型多管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的液体循环速度进行了试验 ,总结了液体速度随两个上升管气速及管径比的变化规律 ;根据动量平衡原理和漂流通量模型建立了多管气升式环流反应器中液体循环速度和气含率间的理论关系式 ,给出了各局部阻力损失系数的计算方法 ,循环液速和气含率的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 8 3 %和 8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流反应器 循环液速 含率 阻力损失系数 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的流体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永民 张强 张克铮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EI CAS 2001年第4期13-15,共3页
用空气 -水体系 ,在下降管直径和上升管直径分别为 0 .0 3m和 0 .0 9m ,反应器的总高度为 1.3m的气升式环流反应器中对气含率和流体循环速度进行了实验研究 ,总结了液体速度和气含率随表观气速的变化规律 ;根据动量平衡原理和漂流通量... 用空气 -水体系 ,在下降管直径和上升管直径分别为 0 .0 3m和 0 .0 9m ,反应器的总高度为 1.3m的气升式环流反应器中对气含率和流体循环速度进行了实验研究 ,总结了液体速度和气含率随表观气速的变化规律 ;根据动量平衡原理和漂流通量模型建立了气升式环流反应器中液体循环速度和气含率间的理论关系式 ,给出了各局部阻力损失系数的计算方法 ,并对这些阻力损失系数和分布参数进行了计算 ,实验结果表明 ,气速小于 0 .0 6 5m·s-1时 ,气含率与下降管液体速度随气速的增加明显增加 ,在实验气速范围内 ,总阻力损失系数与气速无关 ,其值为3.75。模型计算表明 ,循环液速和气含率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 3.6 %和 0 .2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流反应器 循环液速 含率 阻力损失系统 流体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流体力学特征探讨 被引量:17
15
作者 卢刚 郑平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8-194,共7页
气含率和液体循环速率是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的主要流体力学特征,也是反应器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状态参数。本文分析了气含率和液体循环速率对反应器性能的影响,探讨了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中气含率和液体循环速率的数学模型,并对决定两者的... 气含率和液体循环速率是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的主要流体力学特征,也是反应器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状态参数。本文分析了气含率和液体循环速率对反应器性能的影响,探讨了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中气含率和液体循环速率的数学模型,并对决定两者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式内环流反应器 流体力学特征 含率 液体循环速率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室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的轴向分散及混合特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于大秋 刘永民 朱慧红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16-19,共4页
 在一个具有四流道的多室气升式环流反应器中,对空气-水体系,用电导脉冲示踪技术以饱和氯化钾溶液为示踪剂,对器内轴向分散及混合特性进行实验研究。用波登斯坦准数(BO)表征轴向分散特性,混合时间(tm)表征混合特性。实验中,固定一个上...  在一个具有四流道的多室气升式环流反应器中,对空气-水体系,用电导脉冲示踪技术以饱和氯化钾溶液为示踪剂,对器内轴向分散及混合特性进行实验研究。用波登斯坦准数(BO)表征轴向分散特性,混合时间(tm)表征混合特性。实验中,固定一个上升区(3区)的表观气速(0.0037~0.0246m·s-1),改变另一个上升区(1区)的表观气速(0.0081~0.0313m·s-1)。结果表明,两个上升区的表观气速共同影响循环液速,进而影响器内的轴向分散及混合特性。固定3区表观气速,波登斯坦准数(BO)和混合时间(tm)均随1区表观气速的增大而减小,并随固定气速的增大而减小。BO值在60~130之间变化,说明器内返混程度相当小。tm值在80~110s之间变化,即需6~8次循环器内物料可充分混合。由此可见,该多室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内的液体流动接近于平推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室环流反应器 轴向分散 混合特性 混合时间 循环液速 表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循环气升式反应器液体循环速度理论预测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存文 《武汉化工学院学报》 1996年第2期21-24,共4页
对气升式反应器进行总的能量衡算,从理论上得到计算液体循环速度的解析式。计算值与实测数据较为吻合,从该方法可以更进一步了解此类反应器流动性能的影响因素,对该反应器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反应器 液体循环速度 理论预测 内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升式外环流反应器研究动态及展望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继武 赵巧梅 +1 位作者 秦振平 杨文选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年第1期52-55,共4页
在研究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本文简述了气升式外环流反应器的研究历史,重点分析了该反应器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动态,展望了今后的应用前景,提出了今后开展研究工作的主攻方向。所得结论对开展开发应用研究和加速该反应器... 在研究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本文简述了气升式外环流反应器的研究历史,重点分析了该反应器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动态,展望了今后的应用前景,提出了今后开展研究工作的主攻方向。所得结论对开展开发应用研究和加速该反应器在我国工业化的进程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流反应器 外部循环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升式间歇内循环生物反应器反硝化除磷机理及其调控策略研究
19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26-26,共1页
关键词 反硝化除磷 生物反应器 内循环 调控策略 间歇 生物脱氮除磷 污水排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环流反应器中气含率与循环液速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永民 陈世醒 杜洪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1996年第2期5-9,共5页
在外环流反应器中,研究了空气-水体系在不同的分离箱高度和不同的管径比(Dr/Dd)时,上升管内气含率与循环液速随操作气速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气含率与分高箱高度无关,循环液速随分离箱高度的增加而增大;管径比越大,上升管气... 在外环流反应器中,研究了空气-水体系在不同的分离箱高度和不同的管径比(Dr/Dd)时,上升管内气含率与循环液速随操作气速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气含率与分高箱高度无关,循环液速随分离箱高度的增加而增大;管径比越大,上升管气含率越高;而且存在一个最佳管径比使循环液速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率 循环液速 反应器 外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