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侧向风作用下车-桥系统的气动特性——基于风洞试验的参数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永乐 胡朋 +1 位作者 张明金 徐幼麟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0-217,共8页
为考虑侧向风作用下车辆运动对车-桥系统气动特性的影响,基于研制的移动车辆模型风洞试验系统,针对轨道交通车辆和公路交通车辆,分别采用三车模型和单车模型,测试了不同工况下车辆、桥梁的气动力系数,讨论了车速、风向角、车辆在桥上所... 为考虑侧向风作用下车辆运动对车-桥系统气动特性的影响,基于研制的移动车辆模型风洞试验系统,针对轨道交通车辆和公路交通车辆,分别采用三车模型和单车模型,测试了不同工况下车辆、桥梁的气动力系数,讨论了车速、风向角、车辆在桥上所处轨道位置以及车辆类型等因素对车辆和桥梁气动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车速的增大和合成风向角的减小,车辆阻力系数和升力系数存在增大的趋势,车速对单车模型气动力系数的影响更显著;车辆在桥上所处轨道位置不同对车辆、桥梁气动力系数的影响均较大,桥梁气动力系数对车速和合成风向角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系统 风洞试验 车辆运动 侧向风 气动力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Π型钢-混凝土结合梁断面涡激振动及气动控制措施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志文 肖晗 +2 位作者 王雷 盛捷 陈政清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8-78,共11页
Π型钢-混凝土结合梁由于其良好的受力性能和经济性,广泛应用于大跨径斜拉桥中,但其气动性能相对略差,若设计不当则容易出现涡激振动现象,从而影响行车舒适性、安全性或结构疲劳寿命等.本文以广东潮汕大桥为实际工程依托,该桥为主跨205 ... Π型钢-混凝土结合梁由于其良好的受力性能和经济性,广泛应用于大跨径斜拉桥中,但其气动性能相对略差,若设计不当则容易出现涡激振动现象,从而影响行车舒适性、安全性或结构疲劳寿命等.本文以广东潮汕大桥为实际工程依托,该桥为主跨205 m的独塔双索面Π型钢-混凝土结合梁斜拉桥,开展了Π型钢-混凝土结合梁断面涡激振动及气动控制措施研究.首先,采用几何缩尺比为1∶50的主梁节段模型对该桥原设计方案主梁断面运营期涡激振动进行了试验研究;然后,分别采用下稳定板、导流板、裙板、上稳定板等气动控制措施对主梁涡激振动响应的控制效果进行了研究;最后,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对主梁断面最终采用气动控制措施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主梁原设计方案在设计风速范围内存在大幅涡激共振现象,涡激振动幅值超过规范限值;采用“三道下稳定板+两侧竖向裙板+上中央稳定板”组合气动控制措施后,主梁涡激振动响应得到明显抑制;该组合气动控制措施对Π型钢-混凝土结合梁涡激振动的控制机理主要表现为:设置三道下稳定板可有效破坏Π型主梁下侧较大旋涡,Π型主梁两侧设置竖向裙板改善了其气动流线型程度,设置上中央稳定板可有效阻止主梁上侧较大旋涡的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Π型钢-混凝土结合梁 涡激振动 气动控制措施 风洞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觉性共济失调型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康复治疗个案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李鑫 陈颖蓓 李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75-977,共3页
目的观察基于运动控制的综合康复治疗对1例共济失调型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运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协调性训练、功能训练、平衡训练等基于运动控制的运动疗法以及四肢末端感觉刺激、四肢联动、压力循环治疗等感... 目的观察基于运动控制的综合康复治疗对1例共济失调型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运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协调性训练、功能训练、平衡训练等基于运动控制的运动疗法以及四肢末端感觉刺激、四肢联动、压力循环治疗等感觉运动治疗对1例共济失调型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进行2个月的综合康复治疗。结果治疗2个月后,患者国际合作共济失调评定量表(ICARS)下降36分,日常生活活动分析评估表提高9分,Berg平衡量表提高9分,改良Barthel指数提高50分。结论基于运动控制的综合康复治疗对该例共济失调型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疗效显著,但尚需进行病例积累和系统化疗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控制 感觉性共济失调 格林-巴利综合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管阻滞可疑并发格林-巴利综合征一例
4
作者 何晨辉 解淑灿 +4 位作者 王建光 翁浩 朱新杰 徐志勇 刘海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4-414,共1页
患者,女,63岁,因“腰痛伴右足麻木4d”,于2013年11月14日来我院就诊,自诉咳嗽、打喷嚏时腰痛及右足麻木加重.患者体健,否认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高血压病10余年,自服药物控制(具体不详),BP 140/70 mm Hg左右.查体:腰部肌肉紧张,腰... 患者,女,63岁,因“腰痛伴右足麻木4d”,于2013年11月14日来我院就诊,自诉咳嗽、打喷嚏时腰痛及右足麻木加重.患者体健,否认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高血压病10余年,自服药物控制(具体不详),BP 140/70 mm Hg左右.查体:腰部肌肉紧张,腰部活动度:前屈45°,后伸10°,左则屈15°,右侧屈15°,左右侧旋各10°;L3~5棘间及椎旁压痛(+),叩痛(一);左侧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实验(一),右侧直腿抬高实验及加强实验(+),双侧“4”字实验(一);双下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双侧膝腱及跟腱反射正常,双侧足大趾背伸力及趾屈力正常,双侧巴宾斯基症(一);右足浅感觉减退,余双下肢浅感觉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 骶管阻滞 直腿抬高试验 并发 跟腱反射 感觉减退 高血压病 药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式风渔平台水动力和气动力响应特性 被引量:3
5
作者 樊其祥 许玉旺 +3 位作者 京炅琳 任浩杰 张萌萌 杨舟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8-220,共13页
浮式风机-养殖多功能平台(风渔平台)能够更加充分且高效地开发和利用深远海资源,但由于这种平台同时集成了浮式风机和大型网箱的装备模块,其力学特性将更为复杂。本文综合考虑了风、浪、流联合作用下风轮脉动风载荷及变速变桨控制、浮... 浮式风机-养殖多功能平台(风渔平台)能够更加充分且高效地开发和利用深远海资源,但由于这种平台同时集成了浮式风机和大型网箱的装备模块,其力学特性将更为复杂。本文综合考虑了风、浪、流联合作用下风轮脉动风载荷及变速变桨控制、浮体波浪载荷和网衣系统黏性载荷,基于整体系统的水动-气动-控制一体化分析方法,研究了风渔平台的动力学响应特性,重点关注了不同海况下平台运动响应、锚链张力、浮筒连接钢结构截面载荷以及风机叶片气弹性响应,并评估了网衣对相关运动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风渔平台纵荡和纵摇主要包含低频慢漂和波频运动两个成分,随着海况愈发恶劣,波频成分响应逐渐增大;锚链张力与平台运动相关,其载荷主导频率与纵摇和纵荡运动规律较为一致;网衣对平台运动以及锚链载荷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低频区间,多数情况下具有抑制效应;不同浮筒之间的截面载荷均以轴向力贡献为主,且波频成分占据主导地位,但迎浪侧两个浮筒受锚链载荷影响,其低频成分同样十分显著;风机工作时叶片弹性响应由风速与转速主导,而停机时该响应主要由纵摇和纵荡运动引起。研究成果为浮式风渔平台的结构安全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式风渔平台 风机 网衣 水动-气动-控制一体化 运动响应 锚链载荷 截面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放电控制高速带斜坡锥体气动力的有效性研究
6
作者 王宏宇 闵夫 +3 位作者 解真东 龙正义 贾尧 杨彦广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8-58,共11页
基于直流放电激波重构气动力控制原理,开展了带斜坡锥体模型的高速(Ma=6)气动力控制风洞试验,采用光纤天平技术,考察了模型在两种放电功率(284 W和517 W)下的气动力/力矩变化情况,并采用纹影成像研究了放电对流动拓扑的影响。纹影图像... 基于直流放电激波重构气动力控制原理,开展了带斜坡锥体模型的高速(Ma=6)气动力控制风洞试验,采用光纤天平技术,考察了模型在两种放电功率(284 W和517 W)下的气动力/力矩变化情况,并采用纹影成像研究了放电对流动拓扑的影响。纹影图像揭示了由于放电热阻塞和马赫数降低引起的波系重构现象,表现为放电诱导压缩波和再附激波弱化、角度减小。天平信号验证了放电使得模型的轴向力、法向力和俯仰力矩减小,放电功率较大时控制效果明显。通过求解带功率密度源项的Navier-Stokes方程模拟放电的加热效应,数值研究了模型气动力随功率密度的变化规律及加热位置对控制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模型气动力变化率与功率密度呈正相关;当以激励器的上游位置为参考点时,俯仰力矩变化显著;当加热位置靠近斜坡时,控制能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流动控制 高速飞行器 激波-边界层干扰 直流放电 高速气动控制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异构智能体编队避障控制方法
7
作者 虞逸凡 岳圣智 +2 位作者 徐俊 宋婧菡 林远山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02-108,共7页
针对在编队避障控制中智能体个体的异构性和多任务的复杂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异构智能体编队避障控制方法。首先,为了克服智能体个体的异构性,详细描述了领航者和跟随者智能体各自采用的局部观测表示;其次,根据智能体的... 针对在编队避障控制中智能体个体的异构性和多任务的复杂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异构智能体编队避障控制方法。首先,为了克服智能体个体的异构性,详细描述了领航者和跟随者智能体各自采用的局部观测表示;其次,根据智能体的相应任务,设计了编队、避障和导航三种复合的综合奖励函数,以实现更加灵活和高效的编队避障控制;最后,设计了融合注意力机制的行动者-评论家网络,用于联合训练领航者和跟随者的运动策略,从而使智能体能够逐步优化综合策略,以应对复杂的交互信息。数值仿真实验结果显示,文中提出的方法使得智能体能有效完成各自的任务,与其他强化学习算法相比,能够更迅速、更精确地使智能体学习到最优的运动策略,并在未来应用于复杂环境中,具有潜在的前景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队避障控制 异构性 多任务 领航者-跟随者 深度强化学习 综合奖励函数 注意力机制 运动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斗机大迎角气动特性研究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海峰 展京霞 +2 位作者 陈科 陈翔 陈梓钧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5,共25页
飞机布局的大迎角气动特性是决定飞行包线左边界的主要因素之一。飞行包线左边界区域的扩展增强了飞机的大迎角机动性和敏捷性,但是同时也极大地挑战着飞机的安全。几十年来,随着大迎角飞行研究技术的发展,战斗机飞行不断突破失速迎角... 飞机布局的大迎角气动特性是决定飞行包线左边界的主要因素之一。飞行包线左边界区域的扩展增强了飞机的大迎角机动性和敏捷性,但是同时也极大地挑战着飞机的安全。几十年来,随着大迎角飞行研究技术的发展,战斗机飞行不断突破失速迎角附近及以上区域,将飞行左边界左移,扩大了飞行包线,减少了飞行限制,挖掘了战斗机的作战潜能。本文对战斗机大迎角飞行相关的气动特性研究技术,包括流动机理研究、数值计算方法研究、风洞气动试验、气动建模与数据库构建、气动与控制综合验证等关键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进行了阐述。基于这些技术的发展,结合工程实践经验,提出了战斗机大迎角气动特性研究的整体思路和方法,包括大迎角气动力预先设计、气动力获取、气动力表达、气动力综合分析和气动-运动-控制一体化验证五个部分,以供相关装备研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迎角 非线性非定常气动 风洞试验 气动力模型 气动-运动-控制综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