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精度差分求解气动方程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32
1
作者 张涵信 贺国宏 张雷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47-356,共10页
本文探讨了发展高精度格式的必要性,研究了高精度格式与网格以及熵增条件的关系,并发展了一种半离散化的空间为三阶精度的格式。从此半离散化的格式出发,可建立多步显式格式及隐式格式。模型问题的计算表明,该三阶精度的格式具有好的精... 本文探讨了发展高精度格式的必要性,研究了高精度格式与网格以及熵增条件的关系,并发展了一种半离散化的空间为三阶精度的格式。从此半离散化的格式出发,可建立多步显式格式及隐式格式。模型问题的计算表明,该三阶精度的格式具有好的精度,且激波附近基本上没有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VD格式 ENO格式 气动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动方程的列车管路充排气数学模型
2
作者 应之丁 范琳 周和超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2-479,共8页
智能化制动试验系统的核心是建立不同编组列车首车制动压力控制模型。从气动力学方程入手,建立了不同编组列车首车列车管充排气特性数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编组列车除首车之外的其余车辆充排气特性对首车列车管气压变化的影响。提出通过... 智能化制动试验系统的核心是建立不同编组列车首车制动压力控制模型。从气动力学方程入手,建立了不同编组列车首车列车管充排气特性数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编组列车除首车之外的其余车辆充排气特性对首车列车管气压变化的影响。提出通过对制动阀有效截面积的设计计算,并带入所建立的数学模型中进行仿真试验,从而对研制新制动阀以及改进或检修制动阀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指导。利用列车制动试验台得到的试验数据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并预测了更长编组列车首车列车管的初充气及常用制动时的气压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制动试验系统 首车制动压力控制模型 气动力学方程 有效截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解气动方程的混合反扩散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涵信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84-296,共13页
本文综述了反扩散格式的发展,指出利用混合反扩散方法,理论上既可导出Beam—Warming以及Jameson等发展的含参数的格式,又可导出不含参数的TVD格式.研究了含参数的混合反扩散格式和不含参数的反扩散格式,并介绍了格式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 气动方程 反扩散法 TVD格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参数对弹射器气动性能影响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杨风波 马大为 +1 位作者 乐贵高 胡建国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5-98,共4页
针对高压空气弹射系统高压工质功率密度高、扩张性大、冲击力强等特点,引入真实气体效应,分析了结构参数对气动弹射性能的影响。理论推导了真实气体条件下的比热力学能、比焓等热物理性质参数,建立了基于真实气体条件下的气动弹射封闭... 针对高压空气弹射系统高压工质功率密度高、扩张性大、冲击力强等特点,引入真实气体效应,分析了结构参数对气动弹射性能的影响。理论推导了真实气体条件下的比热力学能、比焓等热物理性质参数,建立了基于真实气体条件下的气动弹射封闭方程组,并进行了数值求解;通过各种结构参数与弹射器性能关系的对比研究,获得了弹射器参数对弹射性能影响的变化规律及参数选择规律。数值分析表明:流量开口截面直径越大,高压室体积越大,低压室体积越小,则系统的弹射性能越好,弹射性能的动态分析也为系统的全局模糊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弹发射系统 弹射器 真实气体效应 气动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landform on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high-speed trains in cutting under cross wind 被引量:18
5
作者 刘堂红 张洁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3期830-836,共7页
The effects of the different landforms of the cutting leeward on the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high-speed trains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three-dimensional, steady, and incompressible Navier-Stokes equation and k-e... The effects of the different landforms of the cutting leeward on the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high-speed trains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three-dimensional, steady, and incompressible Navier-Stokes equation and k-e double-equation turbulent model. Results show that aerodynamic forces increase with the cutting leeward slope decreasing. The maximum adding value of lateral force, lift force, and overturning moment are 147%, 44.3%, and 107%, respectively, when the slope varies from 0.67 to -0.67, and the changes in the cutting leeward landform have more effects on the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when the train is running in the line No. 2 than in the line No. 1. The aerodynamic forces, except the resistance force, sharply increase with the slope depth decreasing. By comparing the circumstance of the cutting depth H=-8 m with that of H=8 m, the resistance force, lateral force, lift force, and overturning moment increase by 26.0%, 251%, 67.3% and 177%, respectively. With the wind angle increasing, the resistance force is nonmonotonic, whereas other forces continuously rise. Under three special landforms, the changes in the law of aerodynamic forces with the wind angle are almost similar to one ano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speed train cross wind special landform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