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变量表面平滑拟合法在气动探针测量中的应用
1
作者 苏海林 蔡小舒 +1 位作者 Joachim Messner Gerhard Eyb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5-49,共5页
为了提高分析流场测量数据的精确度,根据气动探针标定曲线分布的特性,构造了相应的函数,并应用Akima发展的双变量表面平滑拟合法进行插值计算,给出了理论误差分析结果。分析表明:该方法应用在插值区间内外都能保证较高的精确度。然而,... 为了提高分析流场测量数据的精确度,根据气动探针标定曲线分布的特性,构造了相应的函数,并应用Akima发展的双变量表面平滑拟合法进行插值计算,给出了理论误差分析结果。分析表明:该方法应用在插值区间内外都能保证较高的精确度。然而,当由插值节点组成的插值表面出现明显的折点时,为减少系统误差,必须将整个插值区间划分为多个子区间,分别利用双变量表面平滑拟合法形成各自相应的插值函数。结合大量在试验风洞里四孔楔型气动探针的标定数据和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给出确定各个参量的误差,验证了该方法在实际气动探针测量应用中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测量与仪器仪表 双变量表面平滑拟合 气动探针 气动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扫描气动式静电探针测量系统 被引量:1
2
作者 宋梅 凌必利 +4 位作者 万宝年 张晓东 孟月东 辜学茂 李智秀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3-58,共6页
介绍了一种可以对等离子体进行快速扫描的新型气动式静电探针诊断系统 ,该系统由气动传送杆和一组四探针阵列组成。结合相应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手段 ,能够在一次放电中得到边缘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 Te、电子密度ne 以及它们的涨落 Te Te、... 介绍了一种可以对等离子体进行快速扫描的新型气动式静电探针诊断系统 ,该系统由气动传送杆和一组四探针阵列组成。结合相应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手段 ,能够在一次放电中得到边缘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 Te、电子密度ne 以及它们的涨落 Te Te、 ne 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卡马克 气动式静电探针诊断系统 等离子体物理快速扫描 边缘静电涨落 HT-7托马卡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探针管路动态修正的压气机动态总压测试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峰 宗有海 +2 位作者 刘东健 马护生 杜炜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2-88,共7页
为方便安全地获取压气机内部多点动态总压信号,采用气动探针将测点压力引出,并通过动态修正还原测点处的压力信号。利用爆破气球装置产生的向下阶跃输入信号和探针响应输出信号,辨识得到探针管路的离散传递函数模型,以此来修正测量信号... 为方便安全地获取压气机内部多点动态总压信号,采用气动探针将测点压力引出,并通过动态修正还原测点处的压力信号。利用爆破气球装置产生的向下阶跃输入信号和探针响应输出信号,辨识得到探针管路的离散传递函数模型,以此来修正测量信号,获得测点真实压力。所用标定方法能够实现1000Hz以内信号的动态修正,探针信号经过修正后能够消除相位延迟,且管路谐振效应对信号的放大作用显著减小。压气机动态总压测试结果表明:随着进气流量的减小,转子进口叶片通过频率信号幅值逐渐增大,静子出口宽频扰动增强,在近失速点宽频扰动最大;压气机突尖型旋转失速先兆首先出现在转子叶片前缘叶顶附近,而后向叶根方向迅速扩展,并形成全叶高范围的旋转失速团,完全发展的失速团传播速度约为30%转子转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 气动探针 传递函数 动态修正 旋转失速 突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偏转角时超声速五孔探针激波图谱数值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磊 黄刚锋 +1 位作者 阚晓旭 钟兢军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1-100,共10页
激波是超声速流动的关键性问题,而超声速来流条件下气动探针的激波图谱的研究有待进一步丰富。本文以适用于超声速来流条件下的五孔气动探针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复合型五孔压力-温度探针的结构设计方法,并采用经过实验校核的数值方法分... 激波是超声速流动的关键性问题,而超声速来流条件下气动探针的激波图谱的研究有待进一步丰富。本文以适用于超声速来流条件下的五孔气动探针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复合型五孔压力-温度探针的结构设计方法,并采用经过实验校核的数值方法分析跨、超声速来流绕流探针而形成的激波图谱的变化规律,其中着重关注在正对来流和相对于来流存在较大偏转角度时探针头部及杆体的激波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跨声速来流条件下,探针头部前端会形成一道强度较大的正激波结构;超声速来流条件下,探针与来流存在较大偏转角度时,探针背风面杆体后端会形成“λ”型激波,随着来流马赫数增大最终变为正激波,且激波与附面层相互作用导致探针表面的附面层发生分离,产生了低能流体团。本文的研究成果实现探针头部和杆体激波图谱的再现,充实了超声速探针的基础数据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气动探针 五孔探针 跨、超声速来流 结构设计 激波结构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