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动振动器气吸播种机的种子振动性能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赵立新 郑立允 +1 位作者 刘志民 任建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5-68,共4页
为提高气吸式播种机的吸种性能,在激振的条件下使种子在种子盘内产生抛掷运动.在种子盘振动近似为单频的情况下,从理论上分析了使种子产生向上抛掷运动的条件,种子颗粒所获得的惯性力在垂直于槽底方向上的分力应大于种子颗粒的重力在垂... 为提高气吸式播种机的吸种性能,在激振的条件下使种子在种子盘内产生抛掷运动.在种子盘振动近似为单频的情况下,从理论上分析了使种子产生向上抛掷运动的条件,种子颗粒所获得的惯性力在垂直于槽底方向上的分力应大于种子颗粒的重力在垂直于种子盘方向的分力(通过调整气动振动器的压力来实现).并用试验对理论分析的条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要使种子产生抛掷运动必须使抛掷指数D≥1,一般取为1.4~3.3;同时激振基频有一下限值;只有在激振频率和振幅匹配良好的振动情况下,才能使吸种件对被抛起种子形成良好的吸种、固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振动 气吸播种机 种子振动性能 吸种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动振动式精密排种器工作参数的分析与仿真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淑铭 魏天路 周海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56-60,共5页
在试验研究基础上,对气动振动式精密排种器振盘及种子的运动理论进行分析,证实了排种器处于稳定工作状态下工作参数的正确性,提出了采用仿真分析方法,将气动振盘系统简化成单自由度有阻尼强迫振动,利用试验数据进行振动仿真。仿真结果表... 在试验研究基础上,对气动振动式精密排种器振盘及种子的运动理论进行分析,证实了排种器处于稳定工作状态下工作参数的正确性,提出了采用仿真分析方法,将气动振盘系统简化成单自由度有阻尼强迫振动,利用试验数据进行振动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得到的系统振动刚度及阻尼等参数可基本反应振动系统的正常工作状态,为气动振动式精密排种器设计提供了相应的工作参数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计算机仿真 优化 精密播种 排种器 气动振动 工作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气动振动器
3
作者 董哲 郑洪生 何萍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28-28,共1页
在电子元器件的生产和装配过程中,都要对其进行加振试验。目前,常用的加振试验机有机械式和电磁振荡式。这两种振动器都有着自身的明显缺点。现日本、德国等一些电子产品生产厂家已开始采用气动振动器,效果很好。本文将介绍一种微型气... 在电子元器件的生产和装配过程中,都要对其进行加振试验。目前,常用的加振试验机有机械式和电磁振荡式。这两种振动器都有着自身的明显缺点。现日本、德国等一些电子产品生产厂家已开始采用气动振动器,效果很好。本文将介绍一种微型气动振动器,它是利用压缩空气的压缩与膨胀作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振动 振动 微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绍一种气动振动模块阀的设计
4
作者 邬国秀 李燕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54-55,共2页
介绍了一种气动振动模块阀的设计 ,该阀具有阀芯磨损小 ,阀寿命长的优点 。
关键词 汽车 仪表 传感器 气动振动模块阀 设计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动自激振动系统数值解及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戚靖洋 张国忠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15-418,共4页
给出了气动自激振动系统的模型和运动方程,通过数值求解的方法研究了系统在不同参数下的振动情况,揭示了系统参数对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为气动自激振动机械的参数设计提出了依据.
关键词 气动自激振动 无因次参数 数值解 气动振动机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动式振动台激励信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考 陶俊勇 陈循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9-254,共6页
气动式振动台的频域能量分布不均匀且低频能量较低,限制了该设备在电子产品可靠性强化试验中的进一步应用。以气动式振动台的关键部件——气锤作为切入点,在全面掌握气锤工作原理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对气锤产生的碰撞信号进行研究,推导出... 气动式振动台的频域能量分布不均匀且低频能量较低,限制了该设备在电子产品可靠性强化试验中的进一步应用。以气动式振动台的关键部件——气锤作为切入点,在全面掌握气锤工作原理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对气锤产生的碰撞信号进行研究,推导出该碰撞信号的解析式,并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气锤各个参数和碰撞信号低频能量之间的一般规律,分析了影响碰撞信号低频能量的主要因素,为全面开展气动式振动台的自主研发工作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振动 可靠性强化试验 气锤 碰撞信号 主要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气锤组合方式的气动式振动台性能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考 陶俊勇 陈循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6-130,142,共6页
气动式振动台振动信号的频域能量分布不均匀且低频能量较低,这限制了该设备在电子产品可靠性强化试验中的进一步应用。由于商业竞争和技术保密等原因,目前国内对该设备的优化设计与自主研发尚未全面展开。根据薄板振动理论建立了气动式... 气动式振动台振动信号的频域能量分布不均匀且低频能量较低,这限制了该设备在电子产品可靠性强化试验中的进一步应用。由于商业竞争和技术保密等原因,目前国内对该设备的优化设计与自主研发尚未全面展开。根据薄板振动理论建立了气动式振动台的力学模型,采用能量法(Rayleigh-Ritz法)分析和计算了振动台面的固有频率和正则振型,针对三种不同的气锤组合方式,采用分析多自由度系统响应的振型叠加法分别计算了振动台面的强迫振动响应,进而对气动式振动台振动信号产生的机理进行了探索。在此基础上,根据气动式振动台的性能评价指标,进一步对三种气锤组合方式的气动式振动台性能优劣进行了评价,为整个气动式振动台的性能改善及自主研发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振动 固有频率 振型 强迫振动响应 性能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动式振动台振动信号低频能量改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考 陶俊勇 陈循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7-140,144,共5页
气动式振动台振动信号的低频能量较低,这限制了该类设备在电子产品可靠性强化试验中的进一步应用。由于商业竞争和技术保密等原因,目前国内对该设备的优化设计与自主研发尚未全面展开。本文以气动式振动台的关键部件——气锤为切入点,... 气动式振动台振动信号的低频能量较低,这限制了该类设备在电子产品可靠性强化试验中的进一步应用。由于商业竞争和技术保密等原因,目前国内对该设备的优化设计与自主研发尚未全面展开。本文以气动式振动台的关键部件——气锤为切入点,在全面掌握气锤产生激励信号机理的基础上,推导了气锤产生激励信号的自谱和低频能量的解析表达式,研究了气锤参数(材料参数和结构参数)对气锤产生的激励信号乃至振动台振动信号低频能量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改善气动式振动台低频能量的工程可行途径,这对该类设备的性能改善以及自主研发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振动 可靠性强化试验 气锤 激励信号 低频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动式振动台激励信号及其超高斯特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考 陶俊勇 陈循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52-156,共5页
气动式振动台是一类新型可靠性强化振动试验设备,它能够产生三轴六自由度超高斯随机振动环境因而具更高的缺陷激发效率。然而,由于商业竞争和技术保密等原因,目前国内尚未开展气动式振动台设计的关键技术研究。以该类设备的关键部件—... 气动式振动台是一类新型可靠性强化振动试验设备,它能够产生三轴六自由度超高斯随机振动环境因而具更高的缺陷激发效率。然而,由于商业竞争和技术保密等原因,目前国内尚未开展气动式振动台设计的关键技术研究。以该类设备的关键部件——气锤为切入点,在全面掌握气锤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推导得出活塞与气缸发生一次性碰撞时产生的碰撞信号理论解析式,并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仿真生成了气锤在持续稳定压力作用下产生的激励信号,进一步研究了该激励信号的超高斯特性,探索了气动式振动台超高斯随机振动环境生成的直接原因,为全面研究和改善气动式振动台的性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振动 可靠性强化试验 气锤 碰撞信号 超高斯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动式振动台振动信号生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考 陶俊勇 陈循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2-428,共7页
根据矩形薄板横向弯曲振动理论,建立了气动式振动台的力学分析模型,采用基于薄板系统最小势能原理的能量法(Rayleigh-Ritz法)分析和计算了振动台面的固有频率和归一化条件下的正则振型。在弹性薄板传统动力学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考虑到实... 根据矩形薄板横向弯曲振动理论,建立了气动式振动台的力学分析模型,采用基于薄板系统最小势能原理的能量法(Rayleigh-Ritz法)分析和计算了振动台面的固有频率和归一化条件下的正则振型。在弹性薄板传统动力学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考虑到实际气动式振动台复杂的激励载荷——9个不同位置处气锤产生的周期性激励信号,通过推导振动台面气锤安装位置(输入)与响应位置(输出)之间的传递函数,进一步研究了振动台面的强迫振动响应,通过有限元仿真和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旨在为整个气动式振动台的性能改善及自主研发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振动 弹性矩形薄板 固有频率 振型 强迫振动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递函数在气动式振动台动力学响应分析中的应用
11
作者 王考 陶俊勇 陈循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2-296,共5页
针对一类新型可靠性强化振动试验设备——气动式振动台,根据矩形薄板横向弯曲振动理论,建立了气动式振动台的力学模型,采用能量法(Rayleigh-Ritz法)近似计算了振动台面的固有频率和归一化条件下的正则振型,并对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实验... 针对一类新型可靠性强化振动试验设备——气动式振动台,根据矩形薄板横向弯曲振动理论,建立了气动式振动台的力学模型,采用能量法(Rayleigh-Ritz法)近似计算了振动台面的固有频率和归一化条件下的正则振型,并对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在此基础上,考虑到实际气动式振动台复杂的激励载荷,即九个不同位置气锤产生的周期性激励信号,通过计算振动台面气锤安装位置(输入)与响应位置(输出)之间的传递函数,进一步研究了振动台面的动力学响应,并通过有限元仿真验证了本文的理论计算结果。研究表明:传递函数法是分析气动式振动台动力学响应的有效方法,且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振动 固有频率 振型 传递函数 动力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动式振动台性能对比仿真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廖世佳 王考 +1 位作者 吴艳 王德东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10-714,共5页
气动式振动台是一类重要的可靠性强化试验设备,然而早期的气动式振动台本身存在设计缺陷,这限制了该类设备在可靠性强化试验中的进一步应用,从而使得气动式振动台的改进及研发成为必然。振动台面是整个气动式振动台改进及研发工作中不... 气动式振动台是一类重要的可靠性强化试验设备,然而早期的气动式振动台本身存在设计缺陷,这限制了该类设备在可靠性强化试验中的进一步应用,从而使得气动式振动台的改进及研发成为必然。振动台面是整个气动式振动台改进及研发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它能直接影响气动式振动台的振动剖面与谱形,进而影响试验效率。本文以振动台面为研究对象,应用大型有限元仿真分析软件MSC建立了具有不同形式工程台面的气动式振动台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态试验分析结果验证了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正确性和建模方法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仿真分析了不同形式气动式振动台的动力学响应,结合低频能量和均匀性指标,建立了气动式振动台的性能评价准则,客观地评价了各类不同形式台面性能的优劣程度,得到了性能较优的工程台面形式,旨在为气动式振动台的性能改善乃至自主研发工作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振动 有限元仿真 低频能量 不均匀度 评价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振荡流体力学方法确定非均匀来流对动叶的气动激振力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佐一 吴晓峰 《动力工程》 CSCD 1999年第2期8-13,共6页
提出了用振荡流体力学方法确定由于不均匀来流(如静叶出口尾迹等)引起的在汽轮机转子叶片上的三元非定常气动力。将任意非定常来流,通过傅里叶变换转化成若干个简谐振荡来流的迭加,用振荡流体力学的方法进行振荡流场计算,从而得到... 提出了用振荡流体力学方法确定由于不均匀来流(如静叶出口尾迹等)引起的在汽轮机转子叶片上的三元非定常气动力。将任意非定常来流,通过傅里叶变换转化成若干个简谐振荡来流的迭加,用振荡流体力学的方法进行振荡流场计算,从而得到作用在动叶上的气动激振力,与试验结果对照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并应用该方法计算了某汽轮机末级动叶上的激振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 动叶 气动振动 振荡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型无后坐力炮的动不平衡冲量特性 被引量:7
14
作者 庞春桥 陶钢 +3 位作者 李召 闻鹏 任保祥 李智宇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424-2431,共8页
为了深入探究后后效期对轻型无后坐力炮动不平衡冲量影响的物理内涵,通过试验方法对某轻型无后坐力炮进行测试。在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基础上,结合振动系统运动稳定性理论建立相关数学模型。基于试验测试结果以及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为了深入探究后后效期对轻型无后坐力炮动不平衡冲量影响的物理内涵,通过试验方法对某轻型无后坐力炮进行测试。在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基础上,结合振动系统运动稳定性理论建立相关数学模型。基于试验测试结果以及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轻型无后坐力炮在发射过程中存在后后效期;振动系统运动稳定性理论可以用于轻型无后坐力炮后后效期剩余火药燃气对发射器动不平衡冲量影响机理的研究;低温条件下火药燃烧不充分,当出现不稳定燃烧时会导致发射器前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后坐力炮 动不平衡冲量 后后效期 气动振动 发射器前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翼型颤振压电俘能器的输出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田海港 单小彪 +2 位作者 张居彬 隋广东 谢涛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016-3024,共9页
压电俘能器能够为自然界中低功率的微机电系统持续供能.为了模拟机翼的沉浮-俯仰二自由度运动和有效俘获气动弹性振动能量,本文提出一种新颖的翼型颤振压电俘能器.基于非定常气动力模型,推导翼型颤振压电俘能器流-固-电耦合场的数学模型... 压电俘能器能够为自然界中低功率的微机电系统持续供能.为了模拟机翼的沉浮-俯仰二自由度运动和有效俘获气动弹性振动能量,本文提出一种新颖的翼型颤振压电俘能器.基于非定常气动力模型,推导翼型颤振压电俘能器流-固-电耦合场的数学模型.建立有限元模型,模拟机翼的沉浮-俯仰二自由度运动,获得机翼附近的涡旋脱落和流场特性.搭建风洞实验系统,制作压电俘能器样机.利用实验验证理论和仿真模型的正确性,仿真分析压电俘能器结构参数对其气动弹性振动响应和俘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理论分析、仿真模拟和实验研究获得的输出电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验证建立数学和仿真模型的正确性.仿真分析获得机翼附近的压力场变化云图,表明交替的压力差驱动机翼发生二自由度沉浮-俯仰运动.当风速超过颤振起始速度时,压电俘能器发生颤振,并表现为极限环振荡.当偏心距为0.3和风速为16 m/s时,可获得最大输出电压为17.88 V和输出功率为1.278 m W.功率密度为7.99 m W/cm^(3),相比较于其他压电俘能器,能实现优越的俘获性能.研究结果对设计更高效的翼型颤振压电俘能器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俘能器 气动弹性振动 极限环振荡 流场特性 俘获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lculation model and mechanism analysis for rain-wind-induced vibration of stay cable 被引量:1
16
作者 谢桂华 刘荣桂 +1 位作者 蔡东升 陈蓓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3期1107-1114,共8页
Rain-wind-induced vibration of cable was studied based on previous research achievements. According to the quasi-steady assumption, the governing equation of vertical motion of the cable was derived and the criterion ... Rain-wind-induced vibration of cable was studied based on previous research achievements. According to the quasi-steady assumption, the governing equation of vertical motion of the cable was derived and the criterion for unstable motion and occurrence mechanism was studied. A comparison was performed between the oscillation responses of the stay cable obtained from calculated model and previous result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nalysis model can reflect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wind-rain-induced vibrationt of the cable which is amplitude- and velocity-restricted, and it is probably related with the periodic vortex shedding of wake flow. It is essential for the occurrence of rain-wind-induced or wind-induced vibration of cable that the derivative of lift coefficient with respect to transient angle of attack is less than zero. When rain-wind-induced vibration occurs, the aerodynamic force has a dual function for the vibration, and the maximum amplitude of stayed-cable is determined by the relative value of aerodynamic exciting force and aerodynamic damping for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in-wind-induced vibration stay cable governing equation STABILITY vortex shedd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car-body lower-center rolling on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a high-speed train 被引量:2
17
作者 LIU Dong-run LIANG Xi-feng +4 位作者 WANG Jia-qiang ZHONG Mu LU Zhai-jun DING Hu LI Xiao-ba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8期2820-2836,共17页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ar-body vibration and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train becomes more prominent motivated by the vehicle’s light-weighting design.To address this topic,this study firstly analyzes the p...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ar-body vibration and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train becomes more prominent motivated by the vehicle’s light-weighting design.To address this topic,this study firstly analyzes the pos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r-body based on the previous full-scale test results.And then the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under different vibration cases(different car-body roll angles)is studied with an improved delayed detached eddy simulation(IDDES).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car-body rolling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aerodynamic behavior of bogies,which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lateral force and yaw moment of a bogie and further may have aggravated the operational instability of the train.The unbalanced distribution of the longitudinal pressure on both sides of the bogie caused by the car-body rolling motion was the primary cause for the bogie yaw moment increase.The tail vortex of the train was also affected by the car-body rolling,resulting in vertical jit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er-center rolling car-body vibration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improved delayed detached eddy simulation(IDDES) high-speed tra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nd-induced responses of super-large cooling towers 被引量:3
18
作者 柯世堂 葛耀君 +2 位作者 赵林 陈少林 Y.Tamur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11期3216-3228,共13页
Traditional gust load factor(GLF)method,inertial wind load(IWL)method and tri-component method(LRC+IWL)cannot accurately analyze the wind-induced responses of super-large cooling towers,so the real combination formula... Traditional gust load factor(GLF)method,inertial wind load(IWL)method and tri-component method(LRC+IWL)cannot accurately analyze the wind-induced responses of super-large cooling towers,so the real combination formulas of fluctuating wind-induced responses and equivalent static wind loads(ESWLSs)were derived based on structural dynamics and random vibration theory.The consistent coupled method(CCM)was presented to compensate the coupled term between background and resonant response.Taking the super-large cooling tower(H=215 m)of nuclear power plant in Jiangxi Province,China,which is the highest and largest in China,as the example,based on modified equivalent beam-net design method,the aero-elastic model for simultaneous pressure and vibration measurement of super-large cooling tower is firstly carried out.Then,combining wind tunnel test and CCM,the effects of self-excited force on the surface pressures and wind-induced responses are discussed,and the wind-induced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background component,resonant component,coupled term between background and resonant response,fluctuating responses,and wind vibration coefficients are discussed.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wind-induced response mechanism must be understood to direct the wind resistant design for super-large cooling tow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large cooling towers wind-induced responses wind vibration coefficients aero-elastic model consistent coupled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erodynamic interference effects between a triple-box girder and trains on aerodynamic forces and vortex-induced vibration
19
作者 YANG Ling-bo HUA Xu-gang +2 位作者 WANG Chao-qun HE Dong-sheng CHEN Zheng-q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8期2532-2541,共10页
Wind tunnel tests we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aerodynamic interference between a triple-box girder and trains,involving static aerodynamic forces and vortex-induced vibrations(VIVs).Static and dynamic sectiona... Wind tunnel tests we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aerodynamic interference between a triple-box girder and trains,involving static aerodynamic forces and vortex-induced vibrations(VIVs).Static and dynamic sectional models of the girder and trains were employed for aerodynamic force measurement and VIV test,respectively.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erodynamic interference effect on static aerodynamic forces of both the girder and trains is remarkable.When a single train exists,the horizontal position of the train has a small effect on aerodynamic coefficients of the girder.When two trains meet on the girder,the drag coefficient of the girder is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mpared with that of without train or with a single train;besides,during the whole meeting process,aerodynamic forces of the leeward train first drop and then increase suddenly.The fluctuation of aerodynamic force could cause redundant vibration of the train,which is unfavorable for safety and comfort.A train on the girder could worsen the girder VIV performance:a new vertical VIV appears in the triple-box girder when a train is on the girder,and the torsional VIV amplitude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when the train is on the windward s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ple-box girder wind tunnel test train-girder system aerodynamic interference vortex-induced vib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