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力气候模式预测系统业务化及其应用 被引量:91
1
作者 李维京 张培群 +12 位作者 李清泉 王兰宁 刘益民 史学丽 张祖强 刘一鸣 胡国权 党鸿雁 张芳 陈丽娟 孙除荣 赵其庚 董敏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3期1-11,共11页
动力气候模式是目前国际上开展气候预测的主要工具。经过 8年多的研制、发展和业务化过程 ,国家气候中心已建立起第一代动力气候模式预测业务系统 ,并以此为平台 ,形成了一套包括月、季节到年际时间尺度的动力模式预测业务。 2 0年历史... 动力气候模式是目前国际上开展气候预测的主要工具。经过 8年多的研制、发展和业务化过程 ,国家气候中心已建立起第一代动力气候模式预测业务系统 ,并以此为平台 ,形成了一套包括月、季节到年际时间尺度的动力模式预测业务。 2 0年历史回报试验和 1年多的试验性业务运行结果表明 ,该系统对东亚区域的季节预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其预测结果已经在实际业务中得到了应用 ,并成为我国短期气候预测业务的重要参考依据。该文是对该动力模式系统性能的介绍 ,也是对国家“九五”重中之重课题的加强课题“短期气候预测综合动力模式预测系统业务化”专题的总结汇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气候模式 气候预测 预测能力 短期气候 业务 DCM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短期气候预测业务系统 被引量:31
2
作者 丁一汇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1-16,F003,共7页
中国第一代短期气候监测、预测、评价和服务业务系统主要由 6个部分组成 :数据库、动力气候模式系统、气候监测诊断系统、短期气候预测系统、气候影响评价系统与气候应用服务系统。在建立短期气候业务系统过程中 ,主要获得了三方面的成... 中国第一代短期气候监测、预测、评价和服务业务系统主要由 6个部分组成 :数据库、动力气候模式系统、气候监测诊断系统、短期气候预测系统、气候影响评价系统与气候应用服务系统。在建立短期气候业务系统过程中 ,主要获得了三方面的成果 :第一 ,揭示出影响中国气候异常的最强气候信号是厄尔尼诺事件、高原积雪和季风 ;第二 ,发展并建立了复杂的全球与区域动力气候模式预测系统 ,该系统包括T6 3L1 6全球大气环流模式、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T6 3L30全球海洋模式和海冰模式、太平洋和印度洋高分辨率海洋模式和厄尔尼诺预测模式 ;第三 ,在高性能计算机和网络的支持下建立了完整的业务应用系统 ,不仅可提供短期气候预测信息 ,而且可以快速、客观、准确地给出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农业、林业、交通、电力、重大工程等国民经济重要部门和关键地区的影响 ,及时为决策部门提供决策服务。 1 998年开始应用以来 ,国家和大区两级整体预报水平比“九五”以前 2 0年平均提高了 6 %~ 1 0 %。但对区域性强洪涝事件的预报能力偏低 ,尚需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气候预测 气候模式 海洋模式 业务系统 大气环流模式 厄尔尼诺 季风 全球 高原 力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短期气候监测预测业务进展 被引量:27
3
作者 肖子牛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1-25,共5页
回顾了我国短期气候监测预测业务发展技术历程,总结了业务的现状和主要进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气候监测预测服务的需求,分析了气候监测预测业务水平不高和业务能力不能满足服务需求的问题。提出了建立涵盖从延伸期(15到30天)、月、季... 回顾了我国短期气候监测预测业务发展技术历程,总结了业务的现状和主要进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气候监测预测服务的需求,分析了气候监测预测业务水平不高和业务能力不能满足服务需求的问题。提出了建立涵盖从延伸期(15到30天)、月、季、年、年际和年代际的时间尺度的无缝隙业务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预测业务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现有短期气候业务预测方法综述 被引量:14
4
作者 陈桂英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A06期11-20,共10页
对我国短期气候业务预测方法的综合分析表明 :我国现有的短期气候业务预测经验和统计方法仍是主要的 ;物理因子和前兆强信号结合天气气候学分析的概念预测模型方法在业务预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动力模式预测方法在业务预测中取得一定效果 ... 对我国短期气候业务预测方法的综合分析表明 :我国现有的短期气候业务预测经验和统计方法仍是主要的 ;物理因子和前兆强信号结合天气气候学分析的概念预测模型方法在业务预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动力模式预测方法在业务预测中取得一定效果 .随着动力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业务预测 统计方法 概念模型 短期气候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区域气象中心短期气候预测业务评估 被引量:11
5
作者 马振锋 杨佑洪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29-32,共4页
采用预报评分 (P)、技巧评分 (S)、距平相关系数 (ACC)三种参数 ,对 1 0年来成都中心气象台月降水距平百分率和月平均气温距平预测、汛期 (6~ 8月 )降水距平百分率预测、以及年度降水距平百分率和年平均气温距平预测进行了评估 ,并对... 采用预报评分 (P)、技巧评分 (S)、距平相关系数 (ACC)三种参数 ,对 1 0年来成都中心气象台月降水距平百分率和月平均气温距平预测、汛期 (6~ 8月 )降水距平百分率预测、以及年度降水距平百分率和年平均气温距平预测进行了评估 ,并对评估结果作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气候预测 业务评估 成都 预报评分 技巧评分 距平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气候预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60年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7
6
作者 孙照渤 陈海山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45-767,共23页
本文从科学发展角度回顾了国内外短期气候预测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回顾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建校60 a来短期气候预测领域的团队建设及其在教学、科研和预测方面的实践,并展望其未来工作。
关键词 短期气候预测 团队建设 教学工作 科学研究 预测业务 回顾与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与预测研究进展及其应用综述 被引量:77
7
作者 任福民 高辉 +10 位作者 刘绿柳 宋艳玲 高荣 王遵娅 龚志强 王永光 陈丽娟 李清泉 柯宗建 孙丞虎 贾小龙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60-874,共15页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简称"极端事件")分为单站极端事件和区域性极端事件。本文回顾了极端事件的研究进展,首先回顾了单站极端温度、极端降水和干旱事件的观测研究及相关指数,进而对近年来不断增多的区域性极端事件研究做了简要...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简称"极端事件")分为单站极端事件和区域性极端事件。本文回顾了极端事件的研究进展,首先回顾了单站极端温度、极端降水和干旱事件的观测研究及相关指数,进而对近年来不断增多的区域性极端事件研究做了简要回顾,最后还回顾了极端事件气候预测研究进展。同时,对国内外在极端事件气候监测和预测业务现状进行了初步总结,并指出:在极端事件气候监测方面中国的业务产品较丰富,并率先开展了针对区域性极端事件的监测业务,但在产品表现形式上缺乏统一组织,特别是英文产品表现力严重不足;在极端事件气候预测方面,国家气候中心发展了两种方法:一个是基于物理统计的BP-CCA和OSR的干旱预测方法,另一个基于国家气候中心月动力延伸预报模式(DERF)的高温预测方法。最后,对极端事件监测和预测业务发展及相关科学问题给出展望,指出应根据极端事件的业务需求继续加强相关研究和业务能力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区域性极端事件 研究进展 气候监测 气候预测 业务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值天气和气候预测》
8
作者 托马斯.汤姆金斯.沃纳 陈葆德 +1 位作者 李泓 王晓峰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40-640,共1页
该书论述了天气和气候预测,讲述了大气模式的使用及其优点、缺陷和最佳实践,书中描述了不同的数值方法、资料同化、集合方法、可预报性、陆面模拟、气候模拟和降尺度、计算流体动力模式、基于模式研究的试验设计、检验方法、业务预报,... 该书论述了天气和气候预测,讲述了大气模式的使用及其优点、缺陷和最佳实践,书中描述了不同的数值方法、资料同化、集合方法、可预报性、陆面模拟、气候模拟和降尺度、计算流体动力模式、基于模式研究的试验设计、检验方法、业务预报,以及空气质量模式和洪水预报等专业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预测 资料同化 可预报性 业务预报 气候模拟 大气模式 空气质量模式 陆面 洪水预报 检验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科学的工程化建设 被引量:4
9
作者 温克刚 李黄 +1 位作者 李泽椿 陈新强 《中国工程科学》 2000年第5期72-76,共5页
文章概述了大气科学的涵义及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包括防灾减灾、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大气科学造福人类的途径是通过大气信息的开发利用 ,而必须按信息工程的特点进行工程化。简要回顾... 文章概述了大气科学的涵义及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包括防灾减灾、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大气科学造福人类的途径是通过大气信息的开发利用 ,而必须按信息工程的特点进行工程化。简要回顾气象主要工程建设的基本情况及其应用效益 ,提出未来 30年内的发展和大气科学工程建设的基本思路、需要建设的若干骨干工程 :大气监测自动化系统工程、短期气候预测业务系统工程、卫星综合应用业务系统延伸工程、中尺度 (局地 )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系统工程、人工影响天气系统工程、气象服务体系工程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科学 工程化建设 大气监测自动化系统工程 气候预测业务系统工程 人工影响天气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集合思想在汛期降水预测集成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0
作者 陈丽娟 许力 王永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2-54,共3页
借用数值预报中超级集合的思想对参加中国汛期降水预测的各大单位预报结果进行集成,以期得到较好的预测结果。利用线性反演技术进行正反拟合和预报试验,结果表明集合预报效果比较稳定,多数情况下优于单个成员预报,体现了集合的优势,在... 借用数值预报中超级集合的思想对参加中国汛期降水预测的各大单位预报结果进行集成,以期得到较好的预测结果。利用线性反演技术进行正反拟合和预报试验,结果表明集合预报效果比较稳定,多数情况下优于单个成员预报,体现了集合的优势,在气候预测业务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汛期降水预测 超级集合思想 线性反演技术 气候预测业务 集成预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书架
11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88-1288,共1页
《东亚季风年鉴(2015年)》国家气候中心编该书是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的核心业务产品之一,全书分为3章,描述了2014/2015年东亚冬季气候及冬季风环流系统的特点;介绍了2015年东亚夏季气候和夏季风环流系统的特征;介绍了2015年中国雨... 《东亚季风年鉴(2015年)》国家气候中心编该书是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的核心业务产品之一,全书分为3章,描述了2014/2015年东亚冬季气候及冬季风环流系统的特点;介绍了2015年东亚夏季气候和夏季风环流系统的特征;介绍了2015年中国雨季进程的概况,此外,年鉴中也回顾了2014/2015年冬季中日韩冬季风会商以及2015年夏季亚洲区域气候监测、预测和评估论坛气候预测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气候中心 冬季风 环流系统 夏季风 东亚季风 冬季气候 气候预测 中国气象局 新书架 业务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