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镇及宜溧地区全新世中晚期典型沉积相与5700 a B.P.前后的气候突变事件 被引量:12
1
作者 史威 朱诚 +2 位作者 王富葆 田晓四 徐伟峰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2-518,共7页
分析宁镇及宜溧地区中晚全新世典型剖面的地层划分与特征,采用R-Q型因子分析方法估算气候变化值,揭示5 700 a B.P.前后发生在本区的干燥降温异常气候突变事件。气候曲线与沉积相序列的对比分析表明,宝华山浅棕黄色砂土夹角砾层洪-坡积... 分析宁镇及宜溧地区中晚全新世典型剖面的地层划分与特征,采用R-Q型因子分析方法估算气候变化值,揭示5 700 a B.P.前后发生在本区的干燥降温异常气候突变事件。气候曲线与沉积相序列的对比分析表明,宝华山浅棕黄色砂土夹角砾层洪-坡积相是该突变事件背景下的产物,且该突变事件还具有全球变化区域响应的征候,林峰桥同期淤泥质层中Fe3+/Fe2+比和粘土百分含量异常值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论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镇及宜溧地区 全新世中晚期 典型沉积相 5700aB.P.前后 气候突变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模拟的非外力大洋—大气突发气候事件
2
作者 Hall A 高莉玲 马建华 《海洋地质动态》 2001年第4期11-13,共3页
关键词 大洋-大气突变气候事件 大气层 海洋表面湿度 大盐度异常 风力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古气候—海平面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仇建东 刘健 白伟明 《海洋地质前沿》 2012年第11期12-16,共5页
根据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简要综述了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MIS 3)气候—海平面变化特征及其沉积记录的研究进展。MIS3期间的气候变化是古气候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时段的某些气候特征与现今十分类似。取自极地冰心、海洋沉积物和陆... 根据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简要综述了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MIS 3)气候—海平面变化特征及其沉积记录的研究进展。MIS3期间的气候变化是古气候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时段的某些气候特征与现今十分类似。取自极地冰心、海洋沉积物和陆地的古气候记录表明,在MIS3阶段全球经历了一系列数百年至千年时间尺度的快速气候突变事件,其成因、机制和影响范围还存在明显的不确定性。利用深海沉积物的氧同位素、珊瑚礁阶地、陆源碎屑沉积记录分析得出的MIS3古海平面高度偏差较大,主要认为在-50~-90m之间波动,但也有研究表明MIS3海平面可达-15~-20m。对MIS3古气候和海平面变化的深入研究,有赖于全球范围内更多不同类型和高分辨率的地质记录所提供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S3 气候突变事件 海平面变化 沉积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风区湖泊沉积物中砷元素对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研究——以新疆巴里坤湖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永强 钟巍 +1 位作者 谭玲玲 魏志强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3-90,共8页
巴里坤湖是我国西风区古气候环境演变研究的理想区域.根据BLK-1剖面多指标建立了巴里坤湖9 000 cal a BP以来的时间序列,了解其气候演变的过程.结合巴里坤湖古气候演变及砷元素含量的波动变化,发现砷元素变化响应气候环境的演变:气候冷... 巴里坤湖是我国西风区古气候环境演变研究的理想区域.根据BLK-1剖面多指标建立了巴里坤湖9 000 cal a BP以来的时间序列,了解其气候演变的过程.结合巴里坤湖古气候演变及砷元素含量的波动变化,发现砷元素变化响应气候环境的演变:气候冷干时期,砷含量较多;而暖湿时期则相对少.此外,砷含量的变化很好地指示了全新世的气候突变事件.巴里坤湖沉积物中砷元素主要来源于湖泊周边基岩受物理风化产生的碎屑,并经由风力带入湖中沉积.干旱的气候环境下,砷的沉积速率较湿润期变化明显.研究结果表明,砷对于我国西风区的古气候环境演变及气候突变事件具有指示作用;砷沉积速率的突变表明在干旱气候环境条件下,砷可能比其他元素更为敏感.不同气候环境下砷元素的来源及波动,也为砷污染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里坤湖 气候环境 气候突变事件 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S3阶段千年尺度突变事件在中国石笋δ^(13)C记录中的印迹
5
作者 罗雪琳 周颖 +3 位作者 付天祥 聂旻敏 梁怡佳 董进国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36-647,共12页
基于山西阳泉市莲花洞石笋8个^(230)Th年代和109个δ^(13)C数据,获取了末次冰期54.5~41.1 ka BP期间平均分辨率为120年的δ^(13)C记录。综合对比亚洲季风区29°~41°N之间5条独立定年的、高分辨率石笋δ^(13)C记录表明:不同洞... 基于山西阳泉市莲花洞石笋8个^(230)Th年代和109个δ^(13)C数据,获取了末次冰期54.5~41.1 ka BP期间平均分辨率为120年的δ^(13)C记录。综合对比亚洲季风区29°~41°N之间5条独立定年的、高分辨率石笋δ^(13)C记录表明:不同洞穴石笋δ^(13)C记录在相同生长时段具有较好的重现性,δ^(13)C指标能够有效指示洞穴上覆地区土壤CO_(2)产率,从而反映洞穴外部环境与季风气候的变化。δ^(13)C记录的5个千年尺度亚洲夏季风增强事件在定年误差范围内响应于格陵兰冰芯记录的Dansgaard-Oeschger(DO)10~14事件,而2个弱季风过程与北大西洋钻孔记录Heinrich 5和Heinrich 5a事件密切联系。这种石笋δ^(13)C记录的空间一致性表明亚洲夏季风及其控制下的区域生态环境波动在千年尺度上通过海-气耦合响应于北高纬气候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石笋δ^(13)C记录 深海氧同位素3阶段 气候突变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与全球环境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31
6
作者 郑度 林振耀 张雪芹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95-102,共8页
文章从 4个方面简要介绍了青藏高原与全球环境变化的最新研究进展 :(1)新生代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与东亚环境演化 ;(2 )末次间冰期以来的气候环境记录及重大气候突变事件 ;(3)青藏高原2ka以来温度、降水变化特征 ;(4 )青藏高原近代气候... 文章从 4个方面简要介绍了青藏高原与全球环境变化的最新研究进展 :(1)新生代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与东亚环境演化 ;(2 )末次间冰期以来的气候环境记录及重大气候突变事件 ;(3)青藏高原2ka以来温度、降水变化特征 ;(4 )青藏高原近代气候变化及其环境响应。主要结论有 :第三纪青藏地区曾两次隆升与夷平 ;7MaBP开始高原再次抬升 ,3 6MaBP以来经历了强烈隆起。高原季风的形成演化与高原隆升过程紧密相联 ,2 5MaBP高原季风由浅薄系统变为深厚系统 ,现代季风格局形成。在约 1 1~ 0 8MaBP间青藏高原进入冰冻圈 ,西北地区干旱化、主要沙漠扩展、周边地区新的黄土体系形成均与此有关。高原气候在冰期 /间冰期循环时间尺度上具有升温缓慢、降温迅速的特征。达索普冰芯记录中的CH4 浓度高出极区 15 %~ 2 0 %,并具有很大的波动性。青藏高原最新的一次大湖期时代在 40~ 2 5ka ,代表着一次特强的夏季风暖湿事件。古里雅冰芯研究发现气候突变事件频繁。高海拔地区比低海拔地区对全球气候变化反应更敏感。根据冰芯、湖芯、树轮和历史文献恢复揭示了2ka以来高原温度降水变化特征。百年来青藏高原气候经历了 3次突变 ,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的变暖趋势超过北半球及同纬度地区。高原冰冻圈 (包括冰川、积雪和冻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隆升 气候突变事件 冰冻圈 全球环境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