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气候法治的公私协同进路 被引量:5
1
作者 于文轩 宁天琦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3-132,共10页
公私协同应当作为气候治理的基本模式和气候法治遵循的制度逻辑。这不仅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然路径,也是构建气候变化适应型制度体系的内在需求,还是气候法治公私交融属性的重要体现。在气候法治的公私协同模式中,各主体应当基... 公私协同应当作为气候治理的基本模式和气候法治遵循的制度逻辑。这不仅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然路径,也是构建气候变化适应型制度体系的内在需求,还是气候法治公私交融属性的重要体现。在气候法治的公私协同模式中,各主体应当基于商谈理性实现互动,以气候信息为节点构建风险应对体系。在具体机制构建层面,气候法治体系应当结合公私协同模式的体系特征,从主体、治理框架和法秩序三个层面体现公私协同的制度逻辑,即以协同共治为基底构建主体决策机制,以信息沟通为核心构建治理框架,以公私法协同为线索构建气候法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法治 公私协同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法律体系化视角下的气候法治进路 被引量:13
2
作者 于文轩 孙昭宇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48,共12页
气候法治是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环境法律体系化最高形态的环境法典应对其作出专门回应。在环境法律体系化进程中,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实践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的探索,为健全气候法治创造了内... 气候法治是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环境法律体系化最高形态的环境法典应对其作出专门回应。在环境法律体系化进程中,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实践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的探索,为健全气候法治创造了内生动力。为实现环境法律体系化与气候法治的协同联动,应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基石,以整体主义方法论为指引,以适度法典化模式为基础。环境法典应基于“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原则回应“双碳”目标的现实需求,既应注重从内部结构和外部融贯两个层面促进气候法制的体系整合,又应通过多元治理工具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多领域、多层次的协同治理,同时还应充分发挥气候诉讼的司法保障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法律体系化 环境法典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气候法治 应对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筹推进气候治理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内涵、进程及完善路径 被引量:5
3
作者 尤明青 曾晨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2-111,共10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要求。中国一直是气候治理的积极践行者,当前中国气候治理体系仍为政策驱动型,尚未完全迈入法治轨道。统筹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工作方法论,自法治中国目标提出以来,统筹推进国内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要求。中国一直是气候治理的积极践行者,当前中国气候治理体系仍为政策驱动型,尚未完全迈入法治轨道。统筹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工作方法论,自法治中国目标提出以来,统筹推进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逐渐成为国家法治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中国寄希望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引领者,需要加快推进气候治理法治内外统筹建设,积极推动域内气候治理立法进程,明确域内司法参与模式,加强气候治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提升国际气候治理体系内的话语权,以法治化助力中国向全球气候治理引领者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治理法治 统筹国内国际法治 气候立法 气候诉讼 中国引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