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MIP6情景的中国气候损失评估
1
作者 刘昌义 史向珍 +3 位作者 杨历 刘杰 刘文锴 史学丽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共12页
评估气候损失有助于量化碳中和目标下气候政策的潜在成本和效益。目前,针对中国气候损失评估的研究较少,在评估模型方法、分领域影响机理、数据一致性等方面,不同的研究存在较大差异,导致结果缺乏可比性。该研究基于简化气候模型构建一... 评估气候损失有助于量化碳中和目标下气候政策的潜在成本和效益。目前,针对中国气候损失评估的研究较少,在评估模型方法、分领域影响机理、数据一致性等方面,不同的研究存在较大差异,导致结果缺乏可比性。该研究基于简化气候模型构建一个气候损失的综合评估框架,并利用最新的CMIP6情景数据,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对中国8个领域的气候损失函数进行修订和校准,量化测算了3组SSPs情景(SSP1-2.6,SSP2-4.5,SSP5-8.5)下市场领域和非市场领域的气候损失,率定了中国总气候损失函数。相较于其他直接将基于全球设定的气候损失函数应用于中国或直接设定总气候损失函数的研究,该研究率定的分领域气候损失函数及总气候损失函数更符合中国实际。量化评估结果表明,中国总气候损失随温升呈非线性增加趋势。在与实现国家自主贡献减排目标排放路径较接近的SSP2-4.5情景下,中国温升将于2040年后超过2℃,导致每年超过5%的GDP潜在损失。非市场领域气候损失远高于市场领域气候损失,其中人类健康气候损失和海平面上升带来的气候损失是未来中国气候损失快速增加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气象灾害、农业、水资源、林业、生态系统和能源消费。实现《巴黎协定》温控目标可以避免巨大的气候损失,到21世纪末,在实现全球1.5℃和2℃温控目标下,中国总气候损失相当于当年GDP的比例分别为3.9%、5.8%,相较于基准情景SSP5-8.5,可分别避免22.95%和21.02%的额外气候损失。此外,通过对比CMIP5和CMIP6的气候变量及经济社会因素对中国气候损失的影响,发现CMIP6下的总气候损失绝对量有所增加,总气候损失占GDP的比例增加1%~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综合评估模型 气候损失 气候损失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