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太平洋地区九万年来的气候史
1
作者 李国胜(译编) 《海洋地质动态》 1986年第5期12-14,共3页
最近,美国哥伦比亚大学Heusser和Morley利用西北太平洋(滨临日本海)RC14-103钻孔(44°02’N,152°56’E)的孢粉和放射虫生物地层资料,重建了该地区九万年来的古气候。由于RC14-103钻孔中沉积物碳酸盐的含量较低,建立氧同位素地... 最近,美国哥伦比亚大学Heusser和Morley利用西北太平洋(滨临日本海)RC14-103钻孔(44°02’N,152°56’E)的孢粉和放射虫生物地层资料,重建了该地区九万年来的古气候。由于RC14-103钻孔中沉积物碳酸盐的含量较低,建立氧同位素地层层序比较困难,所以,利用放射虫建立起了RC14-103孔的地层结构。该钻孔中虽然孢粉含量较少,但经过详细的研究,仍建立起了九个孢粉带,奠定了恢复古气候的基础。该孔孢粉组合带及地层结构可见表(见下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史 九万年 西北太平洋 放射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世的新人文学——迪佩什·查克拉巴提的气候变化历史研究
2
作者 袁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8-120,共13页
芝加哥大学印度裔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迪佩什·查克拉巴提以“后殖民底层研究”著称。自2009年以来,其关注点却转向了气候变化历史批评,将资本、后殖民、全球化研究均纳入这一理论框架,并提出将人类历史与整个地球地质史相结合的研... 芝加哥大学印度裔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迪佩什·查克拉巴提以“后殖民底层研究”著称。自2009年以来,其关注点却转向了气候变化历史批评,将资本、后殖民、全球化研究均纳入这一理论框架,并提出将人类历史与整个地球地质史相结合的研究范式,近十五年来在全球人文学界引起较大反响。气候变化历史研究是在全球气候危机背景下对以往人文学研究范式的深刻反思。这种将气候变化“历史化”的策略为二十一世纪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了多重启示,为从生态整体主义视角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提供了历史学依据,对历史研究及生态批评均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世 气候变化 马克思主义生态批评 全球气候治理 迪佩什·查克拉巴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率气候循环史模拟
3
作者 高贵生 王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6-76,共1页
关键词 沉积演化 高频率气候循环 模拟 含油气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子日记》时代的气候和农业 被引量:3
4
作者 朴根必 李镐澈 全太锦 《古今农业》 2003年第3期40-52,共13页
本文通过《丙子日记》(Beongjaiki)探究了17世纪前半期的气候危机和农业生产状况。南平曹氏的《丙子日记》具有气候史及农业史方面的意义。《丙子日记》的记录的气候变化和《朝鲜王朝实录》及树轮研究(Tree Ring Research)结果完全一致... 本文通过《丙子日记》(Beongjaiki)探究了17世纪前半期的气候危机和农业生产状况。南平曹氏的《丙子日记》具有气候史及农业史方面的意义。《丙子日记》的记录的气候变化和《朝鲜王朝实录》及树轮研究(Tree Ring Research)结果完全一致。从《丙子日记》中可知土地的耕作体系中已经出现了水田种麦法,但移秧法还没有普及,水田直播法是普遍采用的方法。《丙子日记》还集中体现了奴婢生产关系,奴婢们跟随南平曹氏参与了农业赋役劳动,主仆之间的关系甚至发展到相互依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子日记》 气候史 农业 水田种麦法 水田直播法 奴婢生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