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众气候变化风险感知容量浅析
1
作者 薛斯文 周旗 +1 位作者 孙静妮 马元森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S01期149-151,156,共4页
为了更好地指导民众应对气候变化风险,提出气候变化风险感知容量这一新的气候概念,通过浅析气候变化风险感知容量的内涵和特性,简要提出了气候变化风险感知容量的测评指标及较为合理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 气候变化风险感知容量 特性 测评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气候变化风险应对感知路径及比较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薛斯文 周旗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0年第12期111-117,共7页
以陕北为研究区,基于1660份陕北地区公众调查数据构建了路径模型,分析了陕北地区气候变化应对感知的路径,通过与陕南地区的对比得出:(1)公众通过气候变化问题关心度、环境平稳度认知、气候变化原因认知影响应对感知。(2)陕北地区居住环... 以陕北为研究区,基于1660份陕北地区公众调查数据构建了路径模型,分析了陕北地区气候变化应对感知的路径,通过与陕南地区的对比得出:(1)公众通过气候变化问题关心度、环境平稳度认知、气候变化原因认知影响应对感知。(2)陕北地区居住环境越好的地方风险观念越强;气候变化问题关心度越高的地方气候变化原因感知越好。(3)陕北地区应对感知路径较陕南简单,影响气候变化风险应对感知的因果路径和相关路径较陕南少。(4)基于陕北、陕南地区气候变化风险应对感知的路径对比分析,为陕北和陕南地区应对气候变化风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 陕南 气候变化风险感知 结构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南气候变化风险应对感知的影响路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薛斯文 周旗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18期185-192,216,共9页
运用819份陕南调查数据,建立了结构方程模型,对陕南气候变化风险应对感知的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变化效果感知、人地观念、文化程度、气候变化问题关心度、产业结构调整感知影响应对状况感知;民众的人地观念、风... 运用819份陕南调查数据,建立了结构方程模型,对陕南气候变化风险应对感知的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变化效果感知、人地观念、文化程度、气候变化问题关心度、产业结构调整感知影响应对状况感知;民众的人地观念、风险观念通过影响气候变化原因感知进而影响民众对气候变化应对状况的感知;人地观念、风险观念影响气候变化原因感知;陕南地区气候变化风险应对感知相关路径有19条,因果路径有9条。路径模型有空间差异,汉中市和商洛市表现出的是无中介的路径模型,而安康市则呈现有中介的路径模型,并与陕南地区整体表达一致。基于地理探测器和结构方程模型路径探究影响陕南地区气候变化风险感知的关键因素,提出了提高民众气候变化风险应对感知水平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南 气候变化 风险应对感知 影响路径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陕南地区气候变化风险应对感知影响机理
4
作者 薛斯文 周旗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12期63-66,共4页
以陕南地区为案例,基于2015—2019年公众气候变化风险应对感知大规模问卷调查数据,分别从基本状况、人地观与风险观、环境感知和应对行为4个方面,借助地理探测器方法揭示了气候变化应对风险感知特征与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应对效果感知... 以陕南地区为案例,基于2015—2019年公众气候变化风险应对感知大规模问卷调查数据,分别从基本状况、人地观与风险观、环境感知和应对行为4个方面,借助地理探测器方法揭示了气候变化应对风险感知特征与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应对效果感知因子的因子解释力最大(0.979)。气候变化风险应对效果感知和风险观念交互后因子影响力最强,达1.000。气候变化原因感知、气候变化问题关心度、应对效果感知、产业结构调整感知、节能减排效果感知和居住环境对气候变化风险应对感知存在明显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风险感知 影响机理 地理探测器 陕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高寒生态脆弱区农户的气候变化感知研究——以甘南高原为例 被引量:14
5
作者 雒丽 赵雪雁 +2 位作者 王亚茹 张钦 薛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274-3285,共12页
农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是其适应行动选择的基础,弄清楚影响农户气候变化感知的关键因素,辨明农户气候变化感知的形成机制,对制定有效的适应策略至关重要。以甘南高原为研究区,基于539份入户调查数据,构建了路径模型,分析了影响农牧户气... 农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是其适应行动选择的基础,弄清楚影响农户气候变化感知的关键因素,辨明农户气候变化感知的形成机制,对制定有效的适应策略至关重要。以甘南高原为研究区,基于539份入户调查数据,构建了路径模型,分析了影响农牧户气候变化感知的关键因素及其作用路径,结果发现:(1)客观适应能力对农牧户的气候变化风险感知及适应感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气候变化信息对农牧户的气候变化风险感知及适应感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它还通过客观适应能力间接影响农牧户的气候变化感知;(3)社会话语信任度对农牧户的气候变化风险感知及适应感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适应激励对农牧户的气候变化适应感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风险感知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同时,社会话语信任度及适应激励均通过气候变化信息及客观适应能力而间接影响农牧户的气候变化感知。最后,基于影响甘南高原农牧户气候变化感知的关键因素,提出了提高农牧户的气候变化认知水平及气候变化适应行为有效性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户 气候变化 风险感知 适应感知 路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民众气候变化风险感知的空间差异性
6
作者 孙靖妮 周旗 +2 位作者 马元森 张瑾 杜若兰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9期143-147,共5页
基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气候变化风险评估框架,以敏感性、韧性、危险性和暴露度4个感知维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对4个维度的测度指标项进行降维处理,从而获得各维度感知得分。以陕西省107个区县为研究... 基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气候变化风险评估框架,以敏感性、韧性、危险性和暴露度4个感知维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对4个维度的测度指标项进行降维处理,从而获得各维度感知得分。以陕西省107个区县为研究单元,利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对民众气候变化风险感知现状以及空间分异规律进行分析,各区县民众在各维度气候变化风险感知上呈明显差异。其中,高敏感地区的分布较为分散,低敏感地区分布集中。高、低韧性地区的分布都较为聚集,关中中东部地区以及陕南东南部地区呈明显的高韧性聚集现象。高、低危险性地区都较少,低危险性聚集地区主要集中在陕北北部地区和关中中部地区。低暴露度聚集地区主要集中在陕北地区和陕南北部地区,而关中地区分布较为分散。初步分析验证,民众气候变化风险感知评估模型具有可行性,为后续开展较大范围调查及更深层次的感知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民众 风险感知 空间 差异性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汉中、西安和榆林三市气候变化风险暴露度感知规律研究
7
作者 薛斯文 周旗 +1 位作者 李明洁 毛雨唯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14期162-168,共7页
提升民众气候变化风险暴露度感知水平是决策者实施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以陕西省汉中、西安和榆林3市的民众为调查对象,运用多项式拟合法探究民众气候变化风险暴露度感知水平随年龄的变化趋势,同时,通过小波分析法探究民众气候变化风险... 提升民众气候变化风险暴露度感知水平是决策者实施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以陕西省汉中、西安和榆林3市的民众为调查对象,运用多项式拟合法探究民众气候变化风险暴露度感知水平随年龄的变化趋势,同时,通过小波分析法探究民众气候变化风险暴露度感知水平随年龄的变化周期,以期为决策者管理和应对气候变化风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风险暴露度 感知 民众 年龄 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语境下公众信息搜寻与环保行为意愿研究——媒体影响机制与信息倦怠的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梁 谭心莹 翟禹迪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2-189,F0003,共9页
[研究目的]不同类型的媒体平台日益成为公众浏览环保信息,了解气候变化现状的重要渠道。研究探索了媒体接触对公众信息搜寻行为及环保行为意愿的影响机制,为有效提升公众的气候意识,促进公众的环保参与提供新思路。[研究方法]研究综合... [研究目的]不同类型的媒体平台日益成为公众浏览环保信息,了解气候变化现状的重要渠道。研究探索了媒体接触对公众信息搜寻行为及环保行为意愿的影响机制,为有效提升公众的气候意识,促进公众的环保参与提供新思路。[研究方法]研究综合考虑公众认知状态与认知机制,在气候变化语境下构建媒体信息接触影响模型,通过调查问卷数据考察了不同类型媒体信息接触(社交媒体与传统媒体)对公众感知风险及后续信息搜寻与环保行为意愿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索了公众信息倦怠的调节作用。[研究结论]气候变化语境下,感知风险作为认知机制层面关键度量中介了社交媒体信息接触对公众信息搜寻及环保行为意愿的影响。感知风险在传统媒体信息接触影响过程中的中介作用不显著,公众的传统媒体信息接触直接正向影响公众的信息搜寻与环保行为意愿。信息倦怠调节社交媒体信息接触对感知风险的影响,抑制了社交媒体信息接触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媒体信息接触 信息倦怠 感知风险 信息搜寻 环保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居民对城市暴雨内涝的风险感知与适应行为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黄晓萱 徐慧 +4 位作者 温家洪 王丹 沈菊 田雨 杜士强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2-198,219,共8页
气候变化背景下,适应城市极端天气风险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越来越需要公众参与。然而,对风险感知、适应感知和适应行为响应的影响因素,以及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还缺乏系统认识。通过问卷调研上海市居民发现:①风险感知可以促进适应感知,... 气候变化背景下,适应城市极端天气风险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越来越需要公众参与。然而,对风险感知、适应感知和适应行为响应的影响因素,以及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还缺乏系统认识。通过问卷调研上海市居民发现:①风险感知可以促进适应感知,二者均与收入和教育水平等显著正相关。②与关注预警信息和使用防水防潮材料等个人适应行为相比,居民对集体行为的响应程度更高,如增加绿地面积和提高监测预警准确性等。③适应行为的影响因素可归纳为:信息通达性、社区归属感、适应意愿、适应激励、风险感知和适应感知,其中信息通达性和适应激励是显著提高个人适应行为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城市暴雨内涝 风险感知 风险适应 集体适应与个人适应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