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环境—经济—策略框架的我国省级气候变化适应性评价研究
1
作者 朱潜挺 徐瑞 +2 位作者 张馨月 宋娜 吴静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3-161,共9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如何评估和界定区域对气候的适应性已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内容。论文在审视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气候适应评价领域的薄弱环节;通过梳理现有的评价指标因子,构建了基于环境—经济—策略框架的我国...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如何评估和界定区域对气候的适应性已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内容。论文在审视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气候适应评价领域的薄弱环节;通过梳理现有的评价指标因子,构建了基于环境—经济—策略框架的我国省级气候变化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CRITIC权重法计算34个二级指标因子权重,得出了2005—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气候变化适应性能力,并将其划分为Ⅰ至Ⅳ级水平;最后,基于适应性结果排名综合分析了不同区域的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级气候适应性总体处于Ⅱ、Ⅲ级水平且呈波动上升趋势;不同省域的适应性呈现明显的“南强北弱”特征;东部沿海和长江经济带的适应性明显优于其他地区,其中东部沿海尤为突出,其他地区呈现西北—中部—东北低适应性的“V”字型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适应性 PSR环境指标框架 CRITIC权重法 综合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对茶农收入的影响——基于福建312份农户调查数据 被引量:1
2
作者 陈钦萍 刘振滨 +1 位作者 王波 石懿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5-85,共11页
为探究农户适应性行为及其对农业产出的影响效应,基于福建省6个县市19个乡镇312户茶农的微观调研数据,采取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实证分析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对茶农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①面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58.65%的茶农会采取应对措施,... 为探究农户适应性行为及其对农业产出的影响效应,基于福建省6个县市19个乡镇312户茶农的微观调研数据,采取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实证分析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对茶农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①面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58.65%的茶农会采取应对措施,41.35%的茶农未采取任何措施.②控制适应性行为内生性后,相较于未采取组茶农而言,采取组茶农茶叶收入水平平均提高了29.01%.基于收入依赖与经营规模的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全样本而言,收入完全依赖组和经营大规模组茶农具有更高的平均效应值(ATT)值,且不同组间适应性行为对茶农茶叶收入的作用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收入完全依赖、大规模、全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 茶叶收入 倾向得分匹配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对牧户收入的影响研究--以内蒙古为例 被引量:8
3
作者 宋良媛 杜富林 《农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6-96,共11页
基于内蒙古草原牧区牧户微观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探讨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对畜牧业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从事畜牧业劳动力数量、存栏牲畜数量、距旗政府的距离、是否转入草场、是否饲养肉羊(肉牛)与肉羊(肉牛)销售... 基于内蒙古草原牧区牧户微观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探讨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对畜牧业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从事畜牧业劳动力数量、存栏牲畜数量、距旗政府的距离、是否转入草场、是否饲养肉羊(肉牛)与肉羊(肉牛)销售价格的交互项、年累积平均降水量、是否位于典型草原对畜牧业收入均具有显著影响,采取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能促使畜牧业收入提升1.963%。其中,采取工程类+非工程类适应性行为对畜牧业收入的促进作用最显著,仅采取工程类适应性行为次之,仅采取非工程类适应性行为作用最小;相较位于荒漠的牧户,位于典型草原牧户的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对畜牧业收入的影响程度均更显著。基于此,提出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建设、推进工程类和非工程类适应性行为并行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 畜牧业收入 内蒙古 草原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应对气候变化节能适应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宋鑫焱 叶灿滔 马伟斌 《新能源进展》 2016年第5期411-416,共6页
为研究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运用TRNSYS动态能耗模拟软件对该地区典型居住建筑能耗进行仿真,制定了居住建筑节能星级评估体系。以广州市为例,分析预测了广州2020年、2050年及2080年的气候变化,并提出应对气候变化... 为研究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运用TRNSYS动态能耗模拟软件对该地区典型居住建筑能耗进行仿真,制定了居住建筑节能星级评估体系。以广州市为例,分析预测了广州2020年、2050年及2080年的气候变化,并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节能措施。研究表明:气温上升1℃,4.0、5.5及6.5星级建筑能耗将分别增长25%、20%及20%;到2080年,气温上升近3.5℃,4.0星级建筑CO2年排放量达53 t/m2,将4.0星建筑升级到5.5和6.5星级,每年可相应减排19.5 t/m2和23.2 t/m2;若以4.0星级建筑当前的CO2排放量为控制目标,则需把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提升到6.5星级水平,可以实现未来70年减排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热冬暖 居住建筑 气候预测 星级评估 气候变化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草地资源水平牧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与偏差途径 被引量:4
5
作者 李西良 侯向阳 +6 位作者 丁勇 李平 刘志英 吴新宏 尹燕亭 萨茹拉 任卫波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80-1088,共9页
人群感知是气候变化适应行为形成的重要信息基础,基于对中国北方草地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沙地、农牧交错带等地区1292个牧户的问卷访谈,分2轮调查研究了不同草地类型地区牧民对气候变化的感知,与气候实值比较分... 人群感知是气候变化适应行为形成的重要信息基础,基于对中国北方草地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沙地、农牧交错带等地区1292个牧户的问卷访谈,分2轮调查研究了不同草地类型地区牧民对气候变化的感知,与气候实值比较分析,并研究了牧民气候变化感知的偏差途径,结果表明:1980-2009年间研究区温度变化倾向率为0.63℃/10a(P〈0.01),升高显著,而降水变化不明显(-8.48mm/10a,P〉0.05);温度较强的趋势性与牧民对其感知的分歧存在偏差,降水无明显变化与不同地区牧民感知明确的趋势性判断存在偏差;受草场变化等环境信息的传导是气候变化感知偏差形成的重要原因,其中,降水感知与环境感知之间具有较强的关系,存在明显的传导过程,而温度感知的传导性不明显;通过Probit模型分析显示,气候变化传导感知与否主要与牧户距离行政中心距离、户主年龄、教育背景、载畜水平、草畜资源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适应性 北方草原 感知-适应 家庭牧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北坡家庭牧场复合系统对极端气候的响应过程 被引量:19
6
作者 李西良 侯向阳 +3 位作者 丁勇 尹燕亭 运向军 穆怀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5353-5362,共10页
在草原牧区,家庭牧场作为取代游牧制度而产生的新生事物,其对极端气候响应过程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以"极端气候敏感性-影响途径-响应方式"为分析框架,基于问卷调查方法,研究了天山北坡山地草原牧民对极端气候的响应过程。结果... 在草原牧区,家庭牧场作为取代游牧制度而产生的新生事物,其对极端气候响应过程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以"极端气候敏感性-影响途径-响应方式"为分析框架,基于问卷调查方法,研究了天山北坡山地草原牧民对极端气候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1)天山北坡1980—2009年冬季雪灾、秋季旱灾风险趋于增大,家庭牧场草料储备不足、畜种结构经济驱动型增加了对极端气候的敏感性;2)旱灾、雪灾是影响家庭牧场的主要极端气候类型,其作用介质为牲畜和草场;3)自适应与外力适应是牧户响应极端气候的2种主要形式,其中购买草料是最主要的响应策略;4)通过Probit模型估计显示,极端气候认知、家庭特征、资产状况与牧户间适应行为选择有显著的关系。研究认为,家庭牧场对极端气候短期响应的反馈过程主要围绕草、畜2因子展开,基于降水波动的周期性,牧户长期响应形成了家庭牧场生产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适应性 极端气候响应 家庭牧场生产周期 天山北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