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英国《气候变化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14
1
作者 宋锡祥 高大力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7-98,共12页
英国于2008年率先颁布和实施了世界上第一部《气候变化法》,该法案确立了温室气体减排的中远期目标,规定了碳预算每五年计划,设立气候变化委员会,建立国内碳排放交易体系等,为其他国家制定本国气候变化法起到了示范作用。中国也面临发... 英国于2008年率先颁布和实施了世界上第一部《气候变化法》,该法案确立了温室气体减排的中远期目标,规定了碳预算每五年计划,设立气候变化委员会,建立国内碳排放交易体系等,为其他国家制定本国气候变化法起到了示范作用。中国也面临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多重压力,应对气候变化的任务繁重。因此,有必要全面系统地考察英国《气候变化法》的出台背景,梳理、分析和提炼出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与主要特征,指出我国现行立法和执法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在参考和借鉴英国成熟经验和合理成分的基础上,为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提出法律对策。如尽快由全国人大或常委会出台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法;》根据该法的原则和精神,构建完善的应对气候变化法律体系;设立部级单位能源和气候变化委员会统一管理和部署全国节能减排工作;构建国内排放贸易体系,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法 碳预算 气候变化委员会 排放交易体系 借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愿景下应对气候变化法律体系的完善 被引量:20
2
作者 梁平 潘帅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22年第4期5-22,共18页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全球性挑战,运用立法手段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各国共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法律体系面临国内、国际上的双重压力,法律体系建设明显滞后,存在相关立法分散无法发挥合力、立法落后于政策实施、地方立法缺少...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全球性挑战,运用立法手段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各国共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法律体系面临国内、国际上的双重压力,法律体系建设明显滞后,存在相关立法分散无法发挥合力、立法落后于政策实施、地方立法缺少上位法依据等问题。有必要充分借鉴各国立法经验,完善我国当前应对气候变化法律体系。建议尽快制定混合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应对气候变化法》,作为低碳法律体系的政策性、基础性法律,并以此为依据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高层次、跨部门的管理机构推进具体制度的实施,为碳中和愿景提供法治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律体系 应对气候变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法》与英国能源气候政策演变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伟 《国际展望》 2010年第2期42-57,6-7,共18页
哥本哈根会议表明,国际气候政治斗争最终落脚于国际政治经济新制度的建构,这启示我们深入研究西方发达国家关于气候制度的安排。英国是世界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倡导者和先行者,2009又实施了《气候变化法》,成为世界第一个以立法手段单... 哥本哈根会议表明,国际气候政治斗争最终落脚于国际政治经济新制度的建构,这启示我们深入研究西方发达国家关于气候制度的安排。英国是世界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倡导者和先行者,2009又实施了《气候变化法》,成为世界第一个以立法手段单方面为国内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设下限额的国家。本文立足该法,从整体上研究了英国能源气候政策的演变轨迹,对于其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路径和做法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借鉴其有利于我国实施科学发展的部分,可以为我国实施能源气候战略决策,走低碳发展道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气候变化法 能源政策 气候政策 低碳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法中的减缓与适应制度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琳 《绿色科技》 2019年第20期261-262,共2页
指出了目前全球气候系统气温整体升高、极端天气频发,应对气候变化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性问题及挑战。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结以来,国际社会逐渐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应对做出法律回应。根据公约,“减缓”和“适应”是应对气候变化... 指出了目前全球气候系统气温整体升高、极端天气频发,应对气候变化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性问题及挑战。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结以来,国际社会逐渐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应对做出法律回应。根据公约,“减缓”和“适应”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两种主要途径,减缓气候变化主要是指从源头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温室气体吸收汇,但由于温室气体累积排放量的长期性、不可逆性决定了减缓途径有其局限性,因此适应气候变化、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趋势。针对气候变化法中的减缓与适应问题,探析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法中减缓制度与适应制度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减缓制度 适应制度 气候变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时间表在应对气候变化基本法中的规范表达 被引量:1
5
作者 马晶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5-236,共12页
我国当前的碳中和工作主要在政策道路上推进,相关立法还不完善,特别是缺乏明确的碳中和时间表使得有些地方在推进碳中和工作时出现了“碳冲锋”“运动式减碳”现象,既不利于积极稳妥推进碳中和目标实现,也带来了生产生活上的不确定性。... 我国当前的碳中和工作主要在政策道路上推进,相关立法还不完善,特别是缺乏明确的碳中和时间表使得有些地方在推进碳中和工作时出现了“碳冲锋”“运动式减碳”现象,既不利于积极稳妥推进碳中和目标实现,也带来了生产生活上的不确定性。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要在“十四五”期间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和碳达峰碳中和立法的研究与论证工作。碳中和时间表是管理碳中和工作进程、确保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有效方法,大部分国家的碳中和立法都对其进行了规定。在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时间框架下,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碳中和时间表法律规范,有利于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和碳达峰碳中和立法工作进程,更有利于提升碳中和相关立法的指向性和可实施性,稳定社会生产生活预期,提升我国在国际气候合作治理中的话语权。碳中和时间表法律规范的制定应立足我国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基本国情,结合国际气候合作治理需要,以科学性与政策性相结合、国际性与国别性相结合、现时性与将来性相结合为设计基准,通过《应对气候变化法》立法目的条款、碳中和时间表专项条款将我国碳中和工作进程纳入法治轨道,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保障当下及将来世代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与自由。具言之,《应对气候变化法》立法目的条款中,碳中和时间表内容建议表述为“推动国家碳中和战略决策实现,促进国际气候治理合作”。专项条款设置上,一方面应规定具体明确的相对近期碳中和时间表,另一方面就中长期碳中和时间进程应确定特殊时间节点设计阶段性目标,并授权国务院负责阶段性期间内碳中和时间表的“细化”与“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应对气候变化法 时间表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责任体系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明远 张金晓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56,209,共11页
责任制度是气候变化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坚实法治保障。域外气候变化责任制度已呈现一定的体系性特征,其中法律责任的主要模式有单一主体型与混合主体型、集中来源型与分散来源型、行政法律责任型与刑事法律... 责任制度是气候变化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坚实法治保障。域外气候变化责任制度已呈现一定的体系性特征,其中法律责任的主要模式有单一主体型与混合主体型、集中来源型与分散来源型、行政法律责任型与刑事法律责任型;部分国家的气候变化法在规定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规定了政治问责与行政问责。气候变化法具有政策法与监管法的双重维度,并面临科学不确定性等难题,这决定了气候变化责任制度不应局限于单一责任来源、单一责任主体、单一责任类型,责任制度的体系化建构成为气候变化法的重要内容和特点。有鉴于此,未来我国气候变化责任制度应是规范公权力机关与私主体,包括行政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政治问责与行政问责,涉及综合性气候变化法、其他单行法与下位法的体系性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法 责任体系 律责任 政治问责 行政问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7
7
作者 李艳芳 张忠利 李程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2,共12页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推动低碳发展,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新常态的重要表现。但是,我国现有法律并不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而大量旨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低碳发展的政策则缺乏法律依据,这迫切需要国家进行应对气候变化专门立法。气候变...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推动低碳发展,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新常态的重要表现。但是,我国现有法律并不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而大量旨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低碳发展的政策则缺乏法律依据,这迫切需要国家进行应对气候变化专门立法。气候变化专门立法不仅具有政策基础,也能够从国内相关省市低碳发展试点的实践经验以及国外相关立法和实践中获得启发,因而具有可行性。气候变化专门立法应当采用综合性立法模式,以出台"应对气候变化法"为最优选择。在出台"应对气候变化法"存在难度的情况下,则可以先分别制定所需调整的社会关系相对简洁、立法协调难度较小的"低碳发展促进法"和"适应气候变化法",或者由国务院制定法律效力较低位阶的"碳排放交易管理条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法 低碳发展促进 碳排放交易 温室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的基本原则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赵俊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0-86,共7页
一部法律中的基本原则是法律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可以作为众多法律规则之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的原理和准则。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法之前,该法中的基本原则必须明确。应对气候变化法的基本原则的选择应该坚持"环境权+发展权"... 一部法律中的基本原则是法律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可以作为众多法律规则之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的原理和准则。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法之前,该法中的基本原则必须明确。应对气候变化法的基本原则的选择应该坚持"环境权+发展权"的基本立场、有利于履行主动减排的道德义务、有利于缩小我国区域间的发展差距等三个立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法应确立并贯彻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减缓与适应并重的原则、公众参与的原则、公开透明的原则、国际合作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对气候变化法 律基本原则 环境权 发展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国际法与我国气候变化立法模式 被引量:6
9
作者 龚微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2-46,共5页
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涉及面广,影响大,如何制定一部适应紧迫形势需要,又符合我国国情的气候变化法已经成了当务之急。气候变化国际立法经历了20多年发展,适应了以法律形式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形成了先易后难循序推进、环境发展统筹兼顾... 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涉及面广,影响大,如何制定一部适应紧迫形势需要,又符合我国国情的气候变化法已经成了当务之急。气候变化国际立法经历了20多年发展,适应了以法律形式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形成了先易后难循序推进、环境发展统筹兼顾和价值认同与技术应对有效衔接等特点。我国应根据气候变化的特点,吸收国际立法的先进经验,包含国际社会已经普遍认同的理念和制度,结合我国国情,采用引导性的专门法加强制性的行政条例的模式推进气候变化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国际 气候变化应对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气候变化应对法中谨慎原则之适用及其限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彭峰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28,共7页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纷纷进行气候变化方面的立法,我国亦开始研究制订此种法律。谨慎原则,也译为风险预防原则,是近年来国际环境法领域被广泛讨论的一项基本原则。目前,我国环境立法中普遍适用预防原则,并未对谨慎...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纷纷进行气候变化方面的立法,我国亦开始研究制订此种法律。谨慎原则,也译为风险预防原则,是近年来国际环境法领域被广泛讨论的一项基本原则。目前,我国环境立法中普遍适用预防原则,并未对谨慎原则进行规定。谨慎原则主要是针对政府的公共决策而言的,与预防原则的区别在于以不确定性为前提。国家的基本职能是保障安全,针对气候变化可能引起的巨大风险,以谨慎原则为基础进行风险管理、科学决策是以欧盟为代表的西方各国的发展趋势之一。然而,西方国家在谨慎原则的具体适用层面也面临一些困境。基于我国现阶段经济和社会条件,并考虑成本效益,在气候变化应对法中适用以比例原则为基础的弱谨慎原则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现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应对 谨慎原则 适用 限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背景下国家碳预算的理论同构与立法路径 被引量:2
11
作者 潘晓滨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18,共7页
国家碳预算制度兼具碳排放总量控制与统计核算工具的双重功能,碳达峰目标的迫近及碳中和目标下国家降碳任务的紧迫性,使得如何将碳预算融入“双碳”目标的实践过程,实现制度和理论的双向促进成为重要问题。一方面,通过梳理碳预算制度产... 国家碳预算制度兼具碳排放总量控制与统计核算工具的双重功能,碳达峰目标的迫近及碳中和目标下国家降碳任务的紧迫性,使得如何将碳预算融入“双碳”目标的实践过程,实现制度和理论的双向促进成为重要问题。一方面,通过梳理碳预算制度产生的背景、碳预算概念的演变,事实印证了应对气候变化立法,是把承载全球碳排放环境容量的国际碳预算,转移至各国碳预算本土化的可靠实现方式。另一方面,域外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的碳预算制度经验发现,其对我国碳预算目标设置、机制协同、资金渠道等方面具有重要启示。将碳预算纳入我国“双碳”目标实现的法治保障体系,可以结合已有预算法程序化规定,通过建立专门性机构、权责配置、预算调整机制、专项资金供给等制度,建构起“双碳”目标下符合我国需要的碳预算制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预算 国家碳预算制度 应对气候变化法 碳达峰 碳中和 总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低碳法律制度体系的完善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忠利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3-66,共4页
英国等国家以专门的应对气候变化法为核心构建低碳法律制度体系的做法,对我国低碳法制建设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我国现行能源、环境法律制度并不足以有效推动低碳发展。我国构建低碳法律制度体系的最优路径是制定专门的《应对气候变化法... 英国等国家以专门的应对气候变化法为核心构建低碳法律制度体系的做法,对我国低碳法制建设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我国现行能源、环境法律制度并不足以有效推动低碳发展。我国构建低碳法律制度体系的最优路径是制定专门的《应对气候变化法》,其中要设置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碳定价、碳排放标准、立法后评价等制度,在立法技术上要注意温室气体排放与其他环境问题的协同化解,并且要注意降低企业的守法难度和成本。我国构建低碳法律制度体系的次优路径是修改现行《大气污染防治法》,在其中增加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发展 应对气候变化法 低碳律制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立法: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 被引量:30
13
作者 王操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5-198,共14页
碳中和立法作为一项晚近提出的立法命题,因应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时代需要。基于碳中和从科学技术、国际政治、国家政策三重维度向法治转轨的需求强烈,而当前规范供给却严重不足的现实矛盾,碳中和立法的必要性得以证成。综合比... 碳中和立法作为一项晚近提出的立法命题,因应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时代需要。基于碳中和从科学技术、国际政治、国家政策三重维度向法治转轨的需求强烈,而当前规范供给却严重不足的现实矛盾,碳中和立法的必要性得以证成。综合比较碳中和立法与应对气候变化法,其在命题来源、意图指向及类型归属等方面具有同一性,也有着差异化的预设定位、调整范围、立法模式、规范表达,呈现为似而不同的孪生关系。为进一步拓展共生空间,两者应在时序安排上先后错开并保持位阶层次上的高低有序。具体言之,碳中和立法应被定位为促进型立法,其具有宣示、回应、预防的原初功能以及示范、过渡、渗透等派生功能,并在体例编排上与外部规范系统相互映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应对气候变化法 碳中和专项 促进型立 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的法制框架 被引量:74
14
作者 王江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2-134,共13页
建构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的法制框架是推动其由政策引领、技术推进向法制保障转变的当务之急。宪法序言和总纲中的相关规定是建构碳达峰碳中和法制框架的统领,环境保护法体系、能源法体系和相关法律是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的法制框架的支架,其... 建构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的法制框架是推动其由政策引领、技术推进向法制保障转变的当务之急。宪法序言和总纲中的相关规定是建构碳达峰碳中和法制框架的统领,环境保护法体系、能源法体系和相关法律是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的法制框架的支架,其共同塑就了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的法制框架的雏形。缺失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专门立法、缺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基础性规则以及相关立法的立法目的缺乏协调,集中映射了我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的法制框架的关键缺失。完善举措包括:制定“气候变化应对法”补救国家专门立法的缺失;将扩大温室气体对象范围。补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基础性规则的缺损;将碳达峰碳中和体系性地融贯于环境保护法体系和能源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碳中和 减污降碳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应对 生态文明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立法策略研究 被引量:44
15
作者 孙佑海 王甜甜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7-166,共10页
碳达峰碳中和的立法策略选择,事关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效果与经济发展全局,需要做好顶层设计。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立法,应当采取“三三立法策略”。即在立法的总体布局上,分为三个组分,每个组分再细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专项法律... 碳达峰碳中和的立法策略选择,事关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效果与经济发展全局,需要做好顶层设计。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立法,应当采取“三三立法策略”。即在立法的总体布局上,分为三个组分,每个组分再细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专项法律的制定宜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先制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决定”;第二步再制定“碳达峰碳中和促进法”;第三步在条件成熟时制定“气候变化应对法”。其次,在国家立法的横向层面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制定碳达峰碳中和专项法律;二是修改或制定推进低碳绿色发展的相关法律;三是编纂“生态环境法典”。再次,在立法的纵向层级上分为三级第一级是制定或修订全国人大层级的碳达峰碳中和专项立法和相关立法;第二级是制定国务院层级的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行政法规;第三级是制定地方层级的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地方性法规。此外,还要制定相关的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碳达峰碳中和促进 气候变化应对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P”视角下实现“碳中和”的路径探索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恒靓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6,共6页
“5P”作为环境法史上环境治理的“工具箱”,或将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引导路径。一是从规范性规定(Prescriptive Regulation)来看,我国需构建以碳中和为核心目标的法律体系,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法律保障;二是从产权(Property Ri... “5P”作为环境法史上环境治理的“工具箱”,或将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引导路径。一是从规范性规定(Prescriptive Regulation)来看,我国需构建以碳中和为核心目标的法律体系,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法律保障;二是从产权(Property Rights)来看,中国虽然已经构建起了全国性的碳排放权市场体系,但中国目前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仍待健全,应从覆盖范围、监管部门、价格管控机制等方面展开优化;三是从惩罚(Penalty)来看,碳税制度犹如一把利剑,能刺破外部性的壁垒,使其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实现经济公平,因此需积极推进碳税制度的落实;四是从支付(Payment)来看,可以从生产端与消费端两头入手,推行碳补贴、碳普惠制度,双管齐下,齐头并进;五是从说服(Persuasion)来看,健全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披露制度可以敦促企业及时真实地反馈排放信息,一方面为公民知情权与监督权的实现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通过明晰化的排放信息推动企业自身的反思与改进。借此五项“工具”,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有效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应对气候变化法 碳排放权交易 碳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