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角色创新与角色协调:中国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的角色成长逻辑
1
作者 薄燕 马延滨 《太平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6,共16页
中国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一直是关键的参与者,但中国的角色概念和角色行为在过去三十多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成为很多学者的研究议题。本文试图从新的角度描述和解释这种变化。在与角色理论对话的基础上,本文首先提出角色成... 中国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一直是关键的参与者,但中国的角色概念和角色行为在过去三十多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成为很多学者的研究议题。本文试图从新的角度描述和解释这种变化。在与角色理论对话的基础上,本文首先提出角色成长的概念,强调国家角色成长作为角色变化方式的持续性、方向性和建设性,并提出角色创新和角色协调是实现角色成长的重要路径和逻辑。其次分析了中国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角色成长的实际表现,接着从角色创新和角色协调两个方面探讨中国如何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实现角色成长。中国正是基于内生性的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主动统筹经济发展、国内环境治理和气候变化治理,并通过与全球南方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积极对话合作,协调国际规则和国内规则,成长为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更具雄心的贡献者和引领者。这对广大的全球南方国家而言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治理 角色成长 角色创新 角色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与气候变化治理研究进展与展望
2
作者 从荣刚 韩特 +5 位作者 王鹏 赵椤 谷晓阳 李志强 屈少杰 魏一鸣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7,共11页
科学、高效的气候变化治理对减缓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然而,气候变化治理面临多学科交叉、海量多模态数据、气候影响区域差异化和动态变化等复杂挑战,传统的人工查询、分析理解、建模以及决策制定往往无法找到最优解。... 科学、高效的气候变化治理对减缓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然而,气候变化治理面临多学科交叉、海量多模态数据、气候影响区域差异化和动态变化等复杂挑战,传统的人工查询、分析理解、建模以及决策制定往往无法找到最优解。人工智能(AI)的迅速发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工具和方法,改变了气候变化治理研究的范式。鉴于此,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Generative AI),开发了气候变化治理大模型(AI for Climate Change Governance,AICCG)。AICCG通过集成气候变化领域的多源多模态知识,实现知识集成与发现,推动跨领域知识与多模态数据融合,为政府决策者、学术界、企业和公众提供一个集成的交互平台,支持气候变化治理政策制定和策略优化。未来,人工智能将在气候变化领域发挥知识发现作用,促进全球合作与数据、模型共享,并在多种情景中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治理 人工智能 AICCG大模型 多模态数据 跨学科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的合作与分歧 被引量:12
3
作者 薄燕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27,共11页
中国和美国是参与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关键国家,两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关系状态是怎样的?如何看待和理解这种关系?本文通过分析提出,中美自2009年以来加强了在气候变化领域的相互协作,具体表现在:合作意愿不断提升、合作内容更加广泛、合... 中国和美国是参与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关键国家,两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关系状态是怎样的?如何看待和理解这种关系?本文通过分析提出,中美自2009年以来加强了在气候变化领域的相互协作,具体表现在:合作意愿不断提升、合作内容更加广泛、合作渠道更加多元、合作成效日益凸显。随着2015年联合国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的临近,中美已有的气候合作将对该次会议达成新的全球气候协议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中美对于2015年全球气候协议的分歧也是明显的,主要体现在新协议的原则、规则和法律性质等方面。中美在责任和能力等方面的认知差异是导致双方产生分歧的重要原因。这需要通过加强对话磋商加以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美国 全球气候变化治理 2015年全球气候协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治理对新能源企业的奖励效应——基于中国加入《巴黎协定》股票市场反应的证据 被引量:2
4
作者 姜英兵 张伟杰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2-67,共16页
在经济低碳转型的背景下,股票市场能否借助价格信号引导资源向新能源产业集聚,是股票市场绿色有效性的关键。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方法,通过观察股票市场对《巴黎协定》签署的反应,考察气候变化治理力度加强与新能源企业股票收益的关系。研... 在经济低碳转型的背景下,股票市场能否借助价格信号引导资源向新能源产业集聚,是股票市场绿色有效性的关键。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方法,通过观察股票市场对《巴黎协定》签署的反应,考察气候变化治理力度加强与新能源企业股票收益的关系。研究发现,相比非新能源企业,新能源企业在《巴黎协定》签署事件窗口期内的股票收益提升。机制检验发现,气候变化治理力度加强主要通过企业价值增长机制和投资者关注机制影响新能源企业的股票收益,并且企业价值增长机制的作用程度高于投资者关注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气候变化治理力度加强对新能源企业股票收益的积极影响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竞争度更高行业、议价能力较弱以及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本文的研究对充分发挥气候变化治理实践对社会资本的引导作用、开展绿色金融助力经济低碳转型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协定》 气候变化治理 新能源企业 股票收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制度变迁的逻辑:路径、动力和效能 被引量:5
5
作者 隋广军 郁清漪 唐丹玲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7-72,共16页
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该框架下的《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等为核心制度安排,协调和规范国际社会的政策和行动。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到《巴黎协定》,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发生了从中... 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该框架下的《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等为核心制度安排,协调和规范国际社会的政策和行动。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到《巴黎协定》,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发生了从中心化治理到去中心化治理的重要变迁。结合新制度经济学和历史制度主义相关理论,构建路径、动力和效能三维分析框架,论证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制度变迁的逻辑。具体而言,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制度变迁路径是制度复制和制度替代的混合体,这一变迁受到国际能源革命及全球经济危机外部冲击和公约缔约方能动性的共同作用,并将推进全球碳中和进程,引发国际投资贸易流向改变和气候变化治理制度性领导权及规则制定权博弈。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在推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制度变迁中起到建设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治理 制度变迁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治理:一个环境社会工作的视角 被引量:4
6
作者 罗桥 吴琛杭 秦小峰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0-76,83,共8页
气候危机促使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全面形成,但治理过程中自上而下的效果有限与自下而上的条件不足,为社会工作作为主体之一参与气候治理提供了现实的可能。环境社会工作与气候变化治理在实际功能上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当前西方社工已在气候... 气候危机促使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全面形成,但治理过程中自上而下的效果有限与自下而上的条件不足,为社会工作作为主体之一参与气候治理提供了现实的可能。环境社会工作与气候变化治理在实际功能上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当前西方社工已在气候治理实践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我国本土社工仍未系统性地关注气候问题。随着环境问题的加剧以及社会科学的发展,“人在环境中”的视域从传统的社会环境扩展至生态环境,气候治理与社会工作的关系由此构建。新的关系伴随着价值的重塑,气候正义以及“环境—社会”复合型正义逐渐融入社会工作专业之中。借助西方环境社会工作在气候治理中的实践经验,本土社工也可以从社会工作者、社区社会工作、多元治理体系与政策实践等多层面着手发挥自身的专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社会工作 气候变化治理 环境正义 复合型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自下而上”治理模式的优势、实施困境与完善路径 被引量:5
7
作者 黄素梅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7-91,共5页
《巴黎协定》“自下而上”的模式开启了气候变化治理的新篇章,它创新了减排义务分配方式与减排模式,通过全球盘点机制保障国家自主贡献不断提升,参与主体广泛,具有更强的包容性与适应性。它打破了气候变化治理僵局,将所有缔约国纳入到... 《巴黎协定》“自下而上”的模式开启了气候变化治理的新篇章,它创新了减排义务分配方式与减排模式,通过全球盘点机制保障国家自主贡献不断提升,参与主体广泛,具有更强的包容性与适应性。它打破了气候变化治理僵局,将所有缔约国纳入到强制减排队伍中,对减缓气候变化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自下而上”的治理模式也面临着实施困境,如制度安排较为松散,欠缺强制约束力,主体参与的广泛性与行动力度之间难以协调等。因此,应通过为发展中国家实施减排行动设置“过渡期”、采用复合标准确定减排责任的分担、加强“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模式的结合、打破国家与区域利益的偏见、加强国际合作等路径加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治理模式 《巴黎协定》 减排义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气候变化的司法应对--基于环境公益诉讼的路径探索 被引量:26
8
作者 田时雨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4-143,共10页
气候变化的司法应对是构建国家气候变化治理体系的重要命题。在气候变化立法论囿于实践困境的背景下,需认真且理性对待气候变化司法化,从而全面推动气候变化应对的法治进程。不同类型的气候变化诉讼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兴起,经诉讼目的检... 气候变化的司法应对是构建国家气候变化治理体系的重要命题。在气候变化立法论囿于实践困境的背景下,需认真且理性对待气候变化司法化,从而全面推动气候变化应对的法治进程。不同类型的气候变化诉讼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兴起,经诉讼目的检视呈现出主观权利保护与客观秩序维护的气候变化司法模式。在客观秩序维护司法模式指引下,中国气候变化的司法应对主要由气候变化公益诉讼实现,其路径探索始于气候公共利益识别,重在于环境诉讼格局中寻得气候变化公益诉讼制度体系的妥善安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治理体系 气候变化司法应对 气候变化司法模式 气候变化公益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重要论述及其启示
9
作者 董慧 汪筠茹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3-20,共8页
习近平以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为理论根基,从“和合共生”的中华智慧中汲取营养,立足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探索实践,围绕气候变化全球治理这一时代课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明确了气候变化全球治理要坚持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 习近平以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为理论根基,从“和合共生”的中华智慧中汲取营养,立足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探索实践,围绕气候变化全球治理这一时代课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明确了气候变化全球治理要坚持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关系的科学认识,要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主张坚持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强调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大国担当,以中国在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中的担当来促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提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指明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实践方向。习近平关于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重要论述彰显了哲学思维和哲学智慧,其重要启示在于:新时代我们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全球气候正义;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秩序迈向公正合理;深入认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引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工程国际法的框架——以平流层太阳辐射管理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杜浩渺 苗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4-42,共9页
气候工程(也称“地球工程”)有潜力通过大规模、集中高效的方式减轻温升过高对气候系统和环境的负面影响。平流层太阳辐射管理在所有气候工程技术中最具备大规模实施的可行性,但其对环境和气候系统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可能引起的“道... 气候工程(也称“地球工程”)有潜力通过大规模、集中高效的方式减轻温升过高对气候系统和环境的负面影响。平流层太阳辐射管理在所有气候工程技术中最具备大规模实施的可行性,但其对环境和气候系统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可能引起的“道德风险”以及对气候公平造成的威胁也引起最多争议。就实然法而言,国际法可以从三个方面回应上述争议:第一,预防或控制该技术可能造成的重大环境损害;第二,在对该技术可能造成的环境和气候影响没有确定科学依据的情况下谨慎发展该技术,并防范可能产生的重大或不可逆风险;第三,应对该技术因负面环境影响不均衡而产生的国家间和代际气候公平问题。就应然法而言,未来短期治理应以规范科学研究及科学家行为为主,以灵活的规制形式促进对人类和自然环境有益的气候工程相关科学研究;中长期的治理结构应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为主要平台,辅以其他具有适用性的公约,着重发展该技术的环境影响评价和风险预防机制,并推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气候脆弱国家全面参与气候地球工程的商议程序和决策过程。中国作为国际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应当积极参与太阳辐射管理技术的科学研究和多边主义治理,明确该技术在中国未来气候政策中的非主导地位,并强调制定该技术的国际治理规则时应充分考量气候公平问题。中国还应当就本国太阳辐射管理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气候公约》附属机构SBSTA积极进行信息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工程 太阳辐射管理 全球变暖 气候变化治理 国际法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60年碳中和引致中国经济系统根本性变革 被引量:77
11
作者 郭朝先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4-77,共14页
在面临诸多不利条件和巨大挑战下,中国毅然决然作出了"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承诺,彰显为推进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作出的巨大努力;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求中国经济系统必须进行彻底的绿色低碳... 在面临诸多不利条件和巨大挑战下,中国毅然决然作出了"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承诺,彰显为推进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作出的巨大努力;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求中国经济系统必须进行彻底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针对实现碳中和目标引发能源体系的革命性变革进行了分析,并分领域阐述了碳中和目标如何"倒逼"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型;同时,对处理好2030年前碳达峰与2060年前碳中和的辩证关系、发挥碳减排与污染治理的协同效应、实现碳中和与提升产业竞争力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进而对促进中国经济系统根本性变革,为确保如期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政策设计、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治理 碳中和 经济系统 能源体系 绿色低碳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