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17a秦巴山区NDVI季节变化差异及其海拔依赖性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宾昕 程志刚 +1 位作者 王俊锋 靳立亚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302-307,共6页
针对秦巴山区植被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陕西省境内、数据年份较早,难以表现近10 a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整个山区植被变化特征。利用2001-2017年秦巴山区MODIS NDVI资料,结合MODIS LST数据,对横跨5省1市的整个秦巴山区NDVI的季节变化、海拔... 针对秦巴山区植被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陕西省境内、数据年份较早,难以表现近10 a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整个山区植被变化特征。利用2001-2017年秦巴山区MODIS NDVI资料,结合MODIS LST数据,对横跨5省1市的整个秦巴山区NDVI的季节变化、海拔依赖性及其对地表温度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7 a秦巴山区NDVI已4.65%/10 a的速率增加,NDVI季节差异明显,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冬季植被增长趋势最明显;秦巴山区植被覆盖整体随海拔升高先增加后减小,500~1500 m植被覆盖最大;在不同海拔梯度上,2001-2017年秦巴山区NDVI均呈增加趋势,增长速率随海拔升高先增加后减小,在500~1500 m NDVI增长速率最大为5.5%/10 a;秦巴山区范围内NDVI与地表温度均呈正相关关系,且随着海拔升高,NDVI对地表温度的响应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科学 气候变化与数值模拟 NDVI 秦巴山区 海拔 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夏季风强弱和南亚高压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菁 范广洲 张永莉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16年第5期494-499,共6页
为进一步认识高原夏季风和南亚高压的关系,利用1948~2013年NCEP/NCAR日平均再分析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探讨高原夏季风异常对南亚高压活动的影响。研究表明,高原夏季风强时,南亚高压中心位置偏东偏南,呈"青藏高压模态",高原... 为进一步认识高原夏季风和南亚高压的关系,利用1948~2013年NCEP/NCAR日平均再分析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探讨高原夏季风异常对南亚高压活动的影响。研究表明,高原夏季风强时,南亚高压中心位置偏东偏南,呈"青藏高压模态",高原夏季风弱时,南亚高压中心偏西偏北,呈"伊朗高压模态"。在非绝热加热场上,高原夏季风强时,青藏高原南侧感热偏强,青藏高原以西到伊朗高原东部感热偏弱。高原夏季风弱时,青藏高原南侧及西南侧为感热偏弱,高原西北部感热偏强。值得注意的是,地表感热的正负异常分布与南亚高压中心位置的分布较一致,夏季南亚高压中心位置的变化可能与地表感热加热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学 气候变化与数值模拟 南亚高压 高原夏季风 非绝热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下四川盆地冬季昼夜局地环流的差异分析
3
作者 陈笑笑 程志刚 张月悦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464-470,共7页
为研究不同城市化阶段四川盆地冬季局地环流的差异,选取四川盆地城市化进程的3个代表时期2005/2006,2010/2011,2015/2016年冬季(以次年1月数据代表)的FNL逐日再分析资料,利用气象统计分析方法,对盆地冬季局地环流进行了城市化昼夜变化... 为研究不同城市化阶段四川盆地冬季局地环流的差异,选取四川盆地城市化进程的3个代表时期2005/2006,2010/2011,2015/2016年冬季(以次年1月数据代表)的FNL逐日再分析资料,利用气象统计分析方法,对盆地冬季局地环流进行了城市化昼夜变化特征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冬季四川盆地爬流运动占主导,城市化进程下,绕爬流分量和水平风场减弱,经向垂直运动加强至50 hPa/s以上,高原附近的爬流运动,对山谷风形成有积极作用。湿度场在高原与盆地间有显著差异,相对湿度西低东高,夜晚,盆地相对湿度增加,边界层高度则相反;城市化进程下,盆地中心干岛加深、边界层高度变化不明显。盆地内绝对涡度为正,且对流层中高层大于低层,城市化进程下绝对涡度增大,夜晚高层辐合作用增强,有利于下沉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科学 气候变化与数值模拟 四川盆地 城市化 局地环流 昼夜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