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宁武地区全新世以来气候与环境变化 被引量:14
1
作者 孟宪刚 朱大岗 +5 位作者 邵兆刚 韩建恩 余佳 孟庆伟 吕荣平 罗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6-323,共8页
根据野外实测剖面、室内测试分析,笔者通过对山西宁武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湖相沉积地层的孢粉、易溶盐、pH值、磁化率、碳酸盐和粒度分析,探讨了该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与环境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该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 根据野外实测剖面、室内测试分析,笔者通过对山西宁武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湖相沉积地层的孢粉、易溶盐、pH值、磁化率、碳酸盐和粒度分析,探讨了该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与环境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该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①12400-10000aB.P.期间,显示气候干冷,但有逐渐变暖的趋势;②10000-8000aB.P.期间,气候较温湿;⑧8000-3000aB.P.期间,气候温暖;④距今3000aB.P.~现代,气候出现3次波动,整个气候向干凉方向发展。对山西宁武地区湖相沉积地层的进一步深入调查与研究,将会确定华北地区的全新世以来环境与气候变化的基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宁武 全新世 沉积地层 孢粉分析 气候与环境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淮平原地区晚冰期以来的气候与环境变化记录 被引量:5
2
作者 舒强 陈晔 +1 位作者 赵志军 张茂恒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77-1382,共6页
选择江淮平原中部湖沼沉积为研究对象,进行AMS14 ℃、磁化率与粒度组合特征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晚冰期以来江淮平原地区古气候经历冷干-暖湿-冷干-暖湿-温干-暖湿的变化过程,钻孔沉积物还清晰的记录到了中仙女木、新仙女木、8250ca... 选择江淮平原中部湖沼沉积为研究对象,进行AMS14 ℃、磁化率与粒度组合特征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晚冰期以来江淮平原地区古气候经历冷干-暖湿-冷干-暖湿-温干-暖湿的变化过程,钻孔沉积物还清晰的记录到了中仙女木、新仙女木、8250calaB.R、3500~2500calaB.R等气候事件。江淮平原晚冰期以来的各种环境代用指标与古里稚冰芯、格陵兰冰芯、三宝/葫芦洞石笋等记录具有较好的可比性,表明了研究区的气候环境演化过程可能具有全球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化率 粒度 晚冰期 气候与环境变化 江淮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能源融资效率研究——基于气候与环境保护的视角
3
作者 邢毅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2-39,共8页
本文从气候与环境保护视角切入,运用双边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中国能源融资效率问题,得到的研究结论为:财政政策、能源投资等因素对能源融资具有正向效应,货币政策、能源储量等因素对能源融资具有负向效应。能源融资效率受到气候... 本文从气候与环境保护视角切入,运用双边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中国能源融资效率问题,得到的研究结论为:财政政策、能源投资等因素对能源融资具有正向效应,货币政策、能源储量等因素对能源融资具有负向效应。能源融资效率受到气候环境保护约束和能源工业经营发展冲动正反两个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两者的综合影响为负,这将导致能源融资效率往往偏低且资源型地区融资不足问题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融资 货币政策 能源储量 气候与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阿里札达盆地早更新世早期沉积及其古气候与古环境变化 被引量:8
4
作者 朱大岗 孟宪刚 +5 位作者 邵兆刚 杨朝斌 韩建恩 余佳 孟庆伟 吕荣平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276-1284,共9页
综合分析了西藏阿里札达盆地早更新世早期的多种与气候环境变化密切相关的地质记录,结果表明该区早更新世早期的沉积可划分为3种不同的沉积相和4个岩性段;古气候与古环境变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1)2.68~2.45 Ma,为冲洪积相沉积,冻融褶皱... 综合分析了西藏阿里札达盆地早更新世早期的多种与气候环境变化密切相关的地质记录,结果表明该区早更新世早期的沉积可划分为3种不同的沉积相和4个岩性段;古气候与古环境变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1)2.68~2.45 Ma,为冲洪积相沉积,冻融褶皱开始出现,植被以乔木为主,主要为松、藜、蒿,属山地寒温气候;(2)2.45~2.11Ma,为冲洪积相,地层中冻融褶皱多呈扭曲状,草本植物迅速上升,显示出灌木草原气候特征,气候变得凉爽干燥;(3)2.11~1.49 Ma,沉积相为冲洪积相—冰缘沉积相,以冰缘沉积相为主,冻融褶皱层开始增多,出现了喜凉的介形类化石,草本植物数量和种类达到最大,灌木也相对增加,显示气候进一步趋于干旱;(4)1.49~1.36 Ma,为冰湖沉积相,地层中普遍出现冻融褶皱,喜凉的介形类化石丰度很高,草本植物有小幅下降,但蕨类植物增加幅度较大,显示了干冷草原气候特征,气候干旱寒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札达 早更新世早期 孢粉记录 冻融褶皱 气候与环境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生态学专业气候变化与环境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成 徐建祥 +1 位作者 罗云建 钟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2期278-279,282,共3页
气候变化与环境作为生态学本科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具有鲜明的多学科交叉特征,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伴随学科体系的不断发展以及新兴教学形式的涌现,原先教学内容已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结合扬... 气候变化与环境作为生态学本科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具有鲜明的多学科交叉特征,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伴随学科体系的不断发展以及新兴教学形式的涌现,原先教学内容已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结合扬州大学生态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围绕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实习等方面阐述了该课程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旨在培养新形势下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本科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专业 气候变化与环境 课程教学改革 扬州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西部钻孔盐类矿物及环境意义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明慧 易朝路 +2 位作者 方小敏 高少鹏 张伟林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13-1228,共16页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沉积和储存了巨量的蒸发岩。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构造特征、盐类沉积和其它资源优势,成为地学领域各方向学者关注的焦点。2008年,中德合作在盆地西部取得千米深的钻孔,上部400m表现为碳酸盐粘土层与盐层的交...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沉积和储存了巨量的蒸发岩。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构造特征、盐类沉积和其它资源优势,成为地学领域各方向学者关注的焦点。2008年,中德合作在盆地西部取得千米深的钻孔,上部400m表现为碳酸盐粘土层与盐层的交替,盐层的矿物种类是石盐(NaCl),石膏(CaSO4·2H2O),芒硝(Na2SO4·10H2O),无水芒硝(Na2SO4),钙芒硝(Na2Ca(SO4)2),杂卤石(K2MgCa2(SO4)4·2H2O),尤钠钙矾(Na4Ca(SO4)3·2H2O)和白钠镁矾(Na2Mg(SO4)2·4H2O),以石盐和石膏为主。碳酸盐粘土层中还出现了少量重晶石(BaSO4)、碳酸钠钙石(Ca2Na2(CO3)3)、钠钙矾(Ca2Na3(SO4)3(OH))、苏打石(NaHCO3)、斜碳钠钙石(Na2Ca(CO3)2·5H2O)、一水碳酸钠(Na2CO3·H2O)和水硼镁石(CaMg(B3O3(OH)5)2·6H2O)。碳酸盐粘土层中不同形态的石膏单晶、双晶和集合体,形成于次生浓卤水溶液,晶体形状与生长速度、溶液性质和环境条件有关。单盐矿物石盐、石膏和无水芒硝从卤水中直接结晶,复盐钙芒硝、白钠镁矾和尤钠钙矾则由单盐反应形成。尤钠钙矾为罕见的亚稳定矿物,柴达木盆地和青藏高原其它地区的研究中尚未见报道,该矿物形成温度远高于室温,可能是由石膏或无水芒硝在富Na-SO4卤水溶液中反应形成。根据矿物种类、组合和阳离子含量推断,古卤水类型主要为Na-Cl型,其次为Na-Ca-SO4、Na-SO4、Na-SO4-Cl、Na-Ca-SO4-Cl,少数层位为Ca-SO4和Na-Mg-SO4型卤水。盐层和碳酸盐粘土层的交替说明,1Ma以来钻孔所在区域为干湿交替气候,18个成盐阶段或气候干旱阶段出现在0.97~0.03Ma,最早的两个蒸发阶段为0.96~0.97Ma和0.87Ma,其它蒸发阶段出现在0.78~0.03Ma,厚盐层集中出现在0.5~0.03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类矿物 尤钠钙矾 芒硝 柴达木盆地 气候与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5年《园林》学刊专题征稿
7
《园林》 2025年第7期111-111,共1页
为紧贴时代脉搏,突显时代主题,集中展示中国风景园林标志事件和新时代重大规划,同时本着开放办刊、专题提前策划的工作方针,2025年《园林》学刊拟选推出如下专题(所列专题顺序,不作为最终发刊专题顺序):(1)铁路遗产景观;(2)风景园林绿... 为紧贴时代脉搏,突显时代主题,集中展示中国风景园林标志事件和新时代重大规划,同时本着开放办刊、专题提前策划的工作方针,2025年《园林》学刊拟选推出如下专题(所列专题顺序,不作为最终发刊专题顺序):(1)铁路遗产景观;(2)风景园林绿色低碳路径;(3)城市气候与环境响应;(4)数智化风景园林教育教学;(5)老年友好绿地;(6)绿地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与使用者健康;(7)城市生物多样性;(8)景观感知赋能规划设计;(9)健康城市与景观疗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气候与环境响应 数智化风景园林教育教学 铁路遗产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变暖与中国变暖 被引量:3
8
作者 赵宗慈 罗勇 黄建斌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8-812,共5页
近百余年全球变暖,尤其近20余年变暖更明显,人类活动是引起全球变暖的主要驱动因子,预测和预估未来全球将继续变暖[1]。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的气候变化是政策制定者与公众关心的问题,近5年出版的中国气候变化的国家评估报告及气候与... 近百余年全球变暖,尤其近20余年变暖更明显,人类活动是引起全球变暖的主要驱动因子,预测和预估未来全球将继续变暖[1]。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的气候变化是政策制定者与公众关心的问题,近5年出版的中国气候变化的国家评估报告及气候与环境变化的综合报告给出了国内主要研究成果[2-3],本文简述全球变暖与中国变暖观测的主要特征、归因以及对未来的预测与预估。其中,全球结论来自文献[1],中国结论来自文献[2-3],下文不再标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与环境变化 气候变化 全球变暖 研究成果 评估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协同观测网络与大数据平台建设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天保 刘洪韬 姚利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52-1960,共9页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是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之一,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大气科学研究对第一手野外观测数据的迫切需求,本文在充分调研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野外观测台站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大气协同观测网络与...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是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之一,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大气科学研究对第一手野外观测数据的迫切需求,本文在充分调研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野外观测台站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大气协同观测网络与大数据平台建设”项目的科学意义、研究内容、实施方案、预期成果与展望等。该项目拟通过顶层设计和优化布局,在有限投入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现有各野外台站资源优势,进行联网协同观测试验,研发时空连续、高精度、高质量的大数据产品,为地球系统模式中关键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的改进和优化提供第一手宝贵的数据支撑,服务于国家科技原始创新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外台站 大气协同观测 观测网络 大数据平台 气候与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孢粉记录的晚全新世以来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泥炭地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锐 赵林 +3 位作者 谢远云 刘立新 吴少强 臧淑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7991-8002,共12页
当前泥炭所揭示的区域古植被、古气候与环境变化相关工作已广泛开展,然而对于泥炭地本身演化的研究却很少涉及,尤其是对于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泥炭地演化及其影响因素仍不清晰,阻碍了人们对这一特殊类型泥炭地历史动态和未来发展趋势... 当前泥炭所揭示的区域古植被、古气候与环境变化相关工作已广泛开展,然而对于泥炭地本身演化的研究却很少涉及,尤其是对于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泥炭地演化及其影响因素仍不清晰,阻碍了人们对这一特殊类型泥炭地历史动态和未来发展趋势的认知。为此基于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泥炭岩芯孢粉证据,利用AMS14C测年技术,重建了区域3500 cal a BP以来植被与气候历史,并与其他古气候指标进行对比,从而揭示区域泥炭地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3500—2900 cal a BP植被以松属、喜暖乔木及水龙骨科为主,气候温暖湿润成为泥炭孕育期;2900—2250 cal a BP植被以松属、喜暖乔木及蒿属为主,气候温暖潮湿成为泥炭发育启动期;2250—1650 cal a BP植被以松属、桦属及水龙骨科为主,气候寒冷湿润成为泥炭发育旺盛期;1650—1150 cal a BP植被以松属和蒿属为主,气候寒冷干燥成为泥炭发育减缓和停滞期;1150—750 cal a BP阔叶林和湿地植被扩张,气候温暖湿润成为泥炭发育再次启动期,完成由富营养沼泽到中营养沼泽类型的转变;750 cal a BP至今植被以松属、桤木属及莎草科为主,气候寒冷湿润成为泥炭发育再次旺盛期,中营养沼泽开始向贫营养沼泽类型过渡。造成多年冻土泥炭地演化的主导因素并不是地质地貌变动和人类活动,而是来自气候变化及其驱动下多年冻土环境的改变,因此气候变化才是影响多年冻土泥炭地演化的主动力,未来多年冻土泥炭地变化取决于全球气候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孢粉 晚全新世 多年冻土 泥炭地演化 气候与环境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太平洋到喜马拉雅的沉积学新航程——21届国际沉积学大会研究热点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朱筱敏 陈贺贺 +3 位作者 谈明轩 李顺利 秦祎 杨棵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6-149,共24页
【意义】第21届国际沉积学大会于2022年8月在北京召开。会议热点主要包括深时气候与环境、构造与火山沉积学、环境与灾害沉积学、生物沉积过程、陆相碎屑沉积体系、海相碎屑沉积体系、海相碳酸盐岩沉积、现代沉积过程、资源沉积学、沉... 【意义】第21届国际沉积学大会于2022年8月在北京召开。会议热点主要包括深时气候与环境、构造与火山沉积学、环境与灾害沉积学、生物沉积过程、陆相碎屑沉积体系、海相碎屑沉积体系、海相碳酸盐岩沉积、现代沉积过程、资源沉积学、沉积地球化学和地球科学研究新方法技术。【进展】与往届国际沉积学大会相比,深时气候演化以及中新生代温室效应和极热事件、新生代亚洲—青藏高原气候变化机制及沉积响应、特提斯构造与沉积作用、亚洲大陆边缘源—汇系统与沉积机制、碎屑沉积和生物沉积作用、海盆与湖盆混合沉积过程与时空差异、火山沉积学与灾害沉积学、有机—无机相互作用与碳中和、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方面受到广泛关注,深海油气资源及沉积矿床等相关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结论与展望】国际沉积学大会的前沿动态和热点问题综合分析表明,未来中国沉积学研究应当不断推动沉积地质学由定性描述向定量分析发展,创建具有中国区域地质特色的沉积学理论体系,为确保我国能源资源安全作出地质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沉积学大会 研究热点 深时气候与环境 资源沉积学 沉积地球化学 新技术与新方法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吉武博士讲演的意见 被引量:1
12
作者 布目顺郎 黄君霆 《农业考古》 1983年第2期306-308,共3页
(一) 仰韶时代以及殷代安阳时期的气候是热带或亚热带类型的,在那里栖息着热带和亚热带的动物群。因此,蒋猷龙先生认为,现在栖息于华北的野生桑蚕(以下简称野蚕——译注)是三化性的,当时原始的北方家蚕就必定是三化以上的多化性。与此相... (一) 仰韶时代以及殷代安阳时期的气候是热带或亚热带类型的,在那里栖息着热带和亚热带的动物群。因此,蒋猷龙先生认为,现在栖息于华北的野生桑蚕(以下简称野蚕——译注)是三化性的,当时原始的北方家蚕就必定是三化以上的多化性。与此相反,对属于西安半坡遗址的花粉进行过研究的周昆叔氏曾说过,植物由于是一定的自然环境综合作用下的产物,是能反映该分布区内气候特征的。周氏进行花粉分析的结果,认为当时这一带的气候与环境是同今天相似的半干旱性气候。这一点与该遗址出土的动物群中绝大多数属华北动物群(据李、韩二氏研究)是符合的。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群 多化性 家蚕 仰韶时代 野蚕 长江流域 花粉分析 三化性 气候与环境 综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刊词
13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1996年第1期1-2,共2页
发刊词气候和环境问题是当代科学界和公众十分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因为这一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也关系到全世界的持续发展。资源与环境大都与气候条件有密切关系,尤其是水资源、作物生产、改善生态、环境这些当前最迫... 发刊词气候和环境问题是当代科学界和公众十分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因为这一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也关系到全世界的持续发展。资源与环境大都与气候条件有密切关系,尤其是水资源、作物生产、改善生态、环境这些当前最迫切的问题,都直接受气候条件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与环境 气候环境 人类活动 研究计划 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 自然环境 水资源 资源与环境 水利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台花卉的越冬管理
14
作者 朱峰山 《林业与生态》 2003年第11期26-26,共1页
关键词 花卉 阳台面积 气候与环境 泡沫板 双层薄膜 越冬管理 塑料薄膜 主要措施 防寒保暖 恢复原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