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偶联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上的区域形貌 被引量:8
1
作者 陈启斌 董亚明 +1 位作者 刘洪来 胡英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069-1072,共4页
测定了偶联表面活性剂propilidene-1,3-bis(dimethyloctadecylammonium bromide)(PBDOAB)在0.005 mol·L^(-1)NaBr溶液气/液界面上的分子面积和表面压-分子面积等温线。用自制的Brewster角显微镜观察了PBDOAB在该溶液的气/液界面上... 测定了偶联表面活性剂propilidene-1,3-bis(dimethyloctadecylammonium bromide)(PBDOAB)在0.005 mol·L^(-1)NaBr溶液气/液界面上的分子面积和表面压-分子面积等温线。用自制的Brewster角显微镜观察了PBDOAB在该溶液的气/液界面上的区域结构。结果表明,PBDOAB在0.005 mol·L^(-1)NaBr溶液的气/液界面上生成了凝聚态的单分子膜;观察到在界面上形成了环形的区域结构;在环形结构内的分子取向呈中心对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联表面活性剂 气/液界面 区域形貌 Brewster角显微镜 单分子层 表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界面上β-环糊精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包结物形成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4
2
作者 庞瑾瑜 徐桂英 +1 位作者 白燕 赵涛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35-740,共6页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了气/液界面上β-环糊精(-βCD)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包结物的形成.对β-CD与CTAB摩尔比分别为1∶1和2∶1的两个体系进行了模拟研究,体系的能量、径向分布函数和均方根位移变化的结果...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了气/液界面上β-环糊精(-βCD)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包结物的形成.对β-CD与CTAB摩尔比分别为1∶1和2∶1的两个体系进行了模拟研究,体系的能量、径向分布函数和均方根位移变化的结果表明,-βCD与CTAB分子可以在气/液界面上形成包结物,相对而言,更易形成1∶1型包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Β-环糊精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包结物 气/液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敏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a4-6-m在气/液界面的吸附 被引量:9
3
作者 宋冰蕾 赵剑曦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020-2025,共6页
合成了3种不对称结构的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a4-6-m,分子的一根疏水链是偶氮苯为端基的4个亚甲基链,另一根是不同长度的脂肪链(m=12,14,16).研究结果表明,反式偶氮苯封端的a4-6-m在气/液界面上以直立方式排列,偶氮苯端基间的π-π相... 合成了3种不对称结构的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a4-6-m,分子的一根疏水链是偶氮苯为端基的4个亚甲基链,另一根是不同长度的脂肪链(m=12,14,16).研究结果表明,反式偶氮苯封端的a4-6-m在气/液界面上以直立方式排列,偶氮苯端基间的π-π相互作用导致吸附分子较为紧密地排列,但吸附层外表面含有偶氮苯成分使临界胶束浓度(cmc)时的表面张力(γcmc)较大.紫外光激发使反式结构偶氮苯变为顺式结构,这些极性较强的顺式偶氮苯夹杂在直立的烷烃链间,增强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促进了分子紧密排列,使分子占据面积(Amin)略微减小.增长脂肪链长度有助于降低临界胶团浓度和C20(使水的表面张力降低20mN·m-1时所需的表面活性剂浓度),但对γcmc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张力 不对称光敏Gemini表面活性剂 偶氮苯封端 气/液界面吸附 顺反异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基表面活性离子液体在气/液界面的扩张粘弹性(英文)
4
作者 李燕 柴金岭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27-1235,共9页
合成了两种咪唑基表面活性离子液体,通过界面膨胀流变法研究了其在气/液界面的聚集行为,考察了咪唑基表面活性离子液体浓度、无机盐和温度对聚集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咪唑基表面活性离子液体在吸附过程中吸附控制占主导作用,而弛豫过... 合成了两种咪唑基表面活性离子液体,通过界面膨胀流变法研究了其在气/液界面的聚集行为,考察了咪唑基表面活性离子液体浓度、无机盐和温度对聚集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咪唑基表面活性离子液体在吸附过程中吸附控制占主导作用,而弛豫过程不是单一指数函数;加入无机盐或升高温度可以提高咪唑基表面活性离子液体的表面活性、增强其在界面的吸附能力、降低表面张力。扩张流变结果显示扩张模量、弹性模量和粘性模量随震荡频率增加而增加;随表面活性离子液体浓度增大,扩张模量先增大后减小。扩张模量随温度升高或无机盐(NaBr或CaBr_2)的加入而降低。表面活性离子液在气/液界面形成的吸附膜以弹性模量为主,而且C_(14)mimBr的界面膜弹性模量大于C_(12)mimBr的界面膜弹性模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动力学 扩张模量 气/液界面 咪唑基表面活性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衡离子对硫酸盐表面活性剂气/液界面性质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2
5
作者 胡松青 纪贤晶 +2 位作者 范忠钰 张田田 孙霜青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3-89,共7页
采用全原子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抗衡离子为第一主族离子(Li+、Na+、K+、Rb+和Cs+)的十二烷基硫酸盐表面活性剂的气/液界面性质.通过分析体系中各组分的密度分布曲线,考察表面活性剂单分子层在界面的聚集形态,并利用径向分布函数分析了... 采用全原子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抗衡离子为第一主族离子(Li+、Na+、K+、Rb+和Cs+)的十二烷基硫酸盐表面活性剂的气/液界面性质.通过分析体系中各组分的密度分布曲线,考察表面活性剂单分子层在界面的聚集形态,并利用径向分布函数分析了表面活性剂极性头基与抗衡离子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抗衡离子半径的增大,不同体系的界面水层厚度依次增加,表面活性剂极性头基与抗衡离子形成的Stern和扩散层厚度也相应增加.但表面活性剂吸附层的抗衡离子缔合度以及体系表面张力却随抗衡离子半径的增大而减小.研究表明抗衡离子的差异对十二烷基硫酸盐表面活性剂气/液界面性质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硫酸盐 抗衡离子 气/液界面 双电层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模拟研究疏水段结构对阴离子型氟表面活性剂气/液界面结构的影响
6
作者 吴盼 任涛 +1 位作者 李嘉辰 张丽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33-139,158,共8页
氟表面活性剂广泛应用于工业各领域,表面活性剂的各种应用均与其在气/液界面的吸附层结构密切相关,探讨氟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对气/液界面层结构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文章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探讨了阴离子型氟表面活... 氟表面活性剂广泛应用于工业各领域,表面活性剂的各种应用均与其在气/液界面的吸附层结构密切相关,探讨氟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对气/液界面层结构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文章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探讨了阴离子型氟表面活性剂疏水段结构对其气/液界面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含氟链段的长度影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PFOS的界面结构,当氟碳原子数目为8的时候,该表面活性剂在界面处形成有序性单分子吸附层。疏水段的氟化程度对PFOS链段在气/液界面层排布的有序性以及疏水链段角度分布影响较大。当氟化程度较高时,表面活性剂单分子层在界面有序性较好;随着氟化程度降低,表面活性剂单分子层有序性降低,表面活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界面结构 氟表面活性剂 分子动力学模拟 疏水链段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在气液界面上的特性标度指数
7
作者 郑庆康 蔡兵 +1 位作者 陈胜 吴大诚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7-50,共4页
通过分析气/液界面上聚乙二醇(PEG)铺展膜的表面压等温曲线(Π/Γs曲线),讨论和比较氯化钠和二甲基乙酰胺亚相溶液对PEG气/液界面膜及PEG的特性标度指数(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氯化钠亚相溶液的情况相反,0.10mol/L二甲基乙酰胺亚相溶液... 通过分析气/液界面上聚乙二醇(PEG)铺展膜的表面压等温曲线(Π/Γs曲线),讨论和比较氯化钠和二甲基乙酰胺亚相溶液对PEG气/液界面膜及PEG的特性标度指数(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氯化钠亚相溶液的情况相反,0.10mol/L二甲基乙酰胺亚相溶液使聚乙二醇单分子膜的平衡表面压由8.1mN·m-1降低至4.6mN·m-1,气液界面上PEG的单元链节极限面积由3.46nm2增加至38.1nm2,由表面压和表面浓度的双对数曲线得到ν值从0.75增加至0.81。这些结果表明气液界面上PEG单分子膜的性质及其值显示出对亚相溶液性质有明显依赖性,反映出了PEG与亚相溶液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 特性标度指数 气/液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烷基羧基甜菜碱气液界面自组装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2
8
作者 史亮 孙青力 +2 位作者 魏安琪 孙勇强 曲广淼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4-120,共7页
应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十二烷基羧基甜菜碱(BS-12)在气/液界面的聚集行为,采用界面密度、径向分布函数、基团占有面积等参数分析BS-12气/液界面的聚集行为。结果表明:BS-12分子在气/液界面紧密排列形成紧密单分子层界面膜,界面膜... 应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十二烷基羧基甜菜碱(BS-12)在气/液界面的聚集行为,采用界面密度、径向分布函数、基团占有面积等参数分析BS-12气/液界面的聚集行为。结果表明:BS-12分子在气/液界面紧密排列形成紧密单分子层界面膜,界面膜厚度随着BS-12分子数增加而增大;BS-12分子亲水基团—N+—CH2—COO-中季氮阳离子与水分子相互作用高于亲水基团羧基与水分子间相互作用,加入Na+和Ca2+后羧基与水分子间的径向分布函数值没有变化,也未对扩散双电层产生较强的压缩作用,BS-12分子具有一定的抗盐能力,羧基阴离子与Ca2+间的相互作用高于与Na+间的相互作用,说明Ca2+影响BS-12分子的抗盐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十二烷基甜菜碱 气/液界面 表面张力 径向分布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液膜气/液/固三相线界面区宽度在金属大气腐蚀中的作用(英文)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佳 姜晶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5-392,共8页
使用接触角测量和电化学技术研究了三相线界面区(TPB)宽度在分散液膜下金属腐蚀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发现,阴极极限电流和腐蚀电流密度随TPB宽度增加而线性增大,表明TPB宽度对气/液/固多相体系腐蚀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可根据TPB宽度评... 使用接触角测量和电化学技术研究了三相线界面区(TPB)宽度在分散液膜下金属腐蚀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发现,阴极极限电流和腐蚀电流密度随TPB宽度增加而线性增大,表明TPB宽度对气/液/固多相体系腐蚀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可根据TPB宽度评价分散液膜厚度对大气腐蚀速率之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三相线界面 TPB宽度 膜厚度 接触角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和频振动光谱研究空气/短链脂肪酸界面的分子取向
10
作者 黄芝 郭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71-1277,共7页
利用和频振动光谱(SFG-VS)方法检测了5种短链脂肪酸分子(乙酸、丙酸、正丁酸、正戊酸及正己酸)在空气/纯液体界面的结构,得到了3种偏振组合(ssp,ppp,sps)下的和频振动光谱.通过偏振选择定则对各个谱峰进行了指认和分析,同时计算出空气/... 利用和频振动光谱(SFG-VS)方法检测了5种短链脂肪酸分子(乙酸、丙酸、正丁酸、正戊酸及正己酸)在空气/纯液体界面的结构,得到了3种偏振组合(ssp,ppp,sps)下的和频振动光谱.通过偏振选择定则对各个谱峰进行了指认和分析,同时计算出空气/纯脂肪酸液体界面上脂肪酸分子的甲基取向角.对比发现,从丙酸到己酸,分子甲基基团的界面取向角随碳链的增长略有增大.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链脂肪酸 分子取向角 气/液界面 和频振动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_(2)O_(3)多孔有序薄膜的制备及其对丁酮气敏特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苑振宇 郭忠明 +1 位作者 封怡超 李泽宇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694-1701,共8页
利用气/液界面自组装法和溶液浸渍转移法制备了单层和双层氧化铟多孔有序气敏薄膜,并对其进行了气敏特性测试,同时利用多物理场耦合进行气敏特性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气敏薄膜具有规则的孔道结构,孔壁呈现为具有大比表面积的片状结... 利用气/液界面自组装法和溶液浸渍转移法制备了单层和双层氧化铟多孔有序气敏薄膜,并对其进行了气敏特性测试,同时利用多物理场耦合进行气敏特性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气敏薄膜具有规则的孔道结构,孔壁呈现为具有大比表面积的片状结构.基于该气敏材料的气体传感器对丁酮表现出优良的气敏特性,单层In_(2)O_(3)多孔有序气体传感器在最佳工作温度350℃的条件下对质量分数为100×10^(-6)的丁酮的灵敏度为15.37,响应时间仅为4.3 s;双层In2O3多孔有序气体传感器在最佳工作温度375℃的条件下对质量分数为100×10^(-6)的丁酮的灵敏度为20.45,响应时间为22.7 s.仿真结果与气敏特性测试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界面自组装 体传感器 多孔有序敏薄膜 In_(2)O_(3) 丁酮 响应时间 多物理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氦气驱动水射流雾化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12
作者 俞强强 施红辉 +1 位作者 董若凌 张一博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5期642-648,共7页
为了研究水射流的雾化特性,通过Fluent软件对3种实验工况下氦气驱动水柱的雾化过程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这3种实验工况分别是常温常压下直喷嘴圆管内气/液相管道长度比为1∶1、1∶2和2∶1的0.25 MPa氦气驱动水射流。分别采用Standard k-... 为了研究水射流的雾化特性,通过Fluent软件对3种实验工况下氦气驱动水柱的雾化过程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这3种实验工况分别是常温常压下直喷嘴圆管内气/液相管道长度比为1∶1、1∶2和2∶1的0.25 MPa氦气驱动水射流。分别采用Standard k-ε、RNG k-ε、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和VOF模型,研究在氦气驱动下的射流雾化特性,对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并且对不同气/液相管道长度比的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模拟结果表明:在采用Standard k-ε湍流模型对氦气驱动水柱进行数值模拟时,在气液混合液体进入管口附近,由于混合液体中氦气压力大于大气压,产生初次雾化现象,随后前后液相的相互碰撞以及空气动力与液柱的相互作用是二次雾化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管内观测点压力先增大后减小,雾化锥角呈单调递减变化,与实验结果变化趋势整体一致;对比直喷嘴圆管不同气/液相管道长度比的数值模拟结果,当气/液相管长比为2∶1时雾化锥角最大,气/液相管长比为1∶1时雾化锥角稍小,气/液相管长比为1∶2时雾化锥角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射流雾化 水射流 气/液界面 雾化锥角 气/相管长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分子聚合物刷PVP-Chol表面图案化及其力诱导的可逆结构转变(英文)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姗姗 季姗 +2 位作者 陈启斌 彭昌军 刘洪来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318-2326,共9页
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表面压力-分子面积(π-A)等温线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结果表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与胆固醇分子(Chol)在溶液中和气/液界面上可通过氢键作用形成刷状的超分子聚合物PVP-Chol。当表面压力低于2.5 m N?m^(-1)... 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表面压力-分子面积(π-A)等温线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结果表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与胆固醇分子(Chol)在溶液中和气/液界面上可通过氢键作用形成刷状的超分子聚合物PVP-Chol。当表面压力低于2.5 m N?m^(-1)时,界面膜主要由富含胆固醇的微区与PVP-Chol纳米纤维构成的微区共存。在相对较低的表面压力下(<2.5 m N?m^(-1)),PVP-Chol微区形貌随界面膜压缩发生有序的变化:从最初的无规结构逐渐变为月牙形、心形和圆形结构;表面压超过2.5 m N?m^(-1)后,圆形的PVP-Chol微区最终消失并转变为少量的纤维聚集体结构。值得注意的是,在1.0 m N?m^(-1)之前,PVP-Chol纳米纤维高度随AFM成像过程中压电陶瓷外加电压的变化在1.8到4.3 nm之间出现了可逆转变,表明扫描探针针尖与样品之间的作用力可诱导超分子聚合物刷PVP-Chol发生从圆柱状到椭柱状的可逆结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键 气/液界面 微区 纳米纤维 结构演变 针尖-样品作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水射流产生过程的流体力学特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天雨 施红辉 +2 位作者 董若凌 张一博 师顺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1期63-70,共8页
为了研究脉冲水射流的流体力学特性,通过流体仿真软件Fluent15.0对两种实验工况下高压气体驱动水柱的流体力学过程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这两种实验工况分别是常温常压下直喷嘴圆管内0.25 MPa的高压氦气驱动和水枪中火药燃烧产生高压火药... 为了研究脉冲水射流的流体力学特性,通过流体仿真软件Fluent15.0对两种实验工况下高压气体驱动水柱的流体力学过程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这两种实验工况分别是常温常压下直喷嘴圆管内0.25 MPa的高压氦气驱动和水枪中火药燃烧产生高压火药气体驱动。分别采用了SSTk-ω、Standard k-ε湍流模型与VOF模型,研究了在高压气体的驱动下水射流的流体力学特征,并对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模拟结果表明:在采用SSTk-ω湍流模型的氦气驱动水柱的数值模拟中,气泡与射流前端速度呈单调递增变化,管内两观测点的压力先增大后减小,与实验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在使用Standard k-ε湍流模型的火药水枪数值模拟中,模拟中水柱的速度变化与实验结果也有很好的一致性,射流在1.50ms左右达到最大然后逐渐减小。两组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数值方法在模拟高压气体驱动大体积液柱射流方面有一定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水射流 数值模拟 气/液界面 射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无机阳离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志宏 范成成 +4 位作者 张田田 纪贤晶 陈生辉 孙霜青 胡松青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45-452,共8页
研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理解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沉淀和溶解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但关于两者相互作用的相关理论模型鲜有报道。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根阴离子(DBS^-... 研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理解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沉淀和溶解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但关于两者相互作用的相关理论模型鲜有报道。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根阴离子(DBS^-)与阳离子(Na^+,Mg^(2+)和Ca^(2+))在溶液内及气/液界面处的相互作用。在溶液内,在两种不同溶液环境中(水相和正十二烷)构建DBS^-/阳离子相互作用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DBS^-能够与阳离子以双齿结构稳定结合。DBS^-与阳离子的结合能不仅取决于参与的无机盐离子种类,还与溶剂的性质有关。在气/液界面处,DBS^-与六个水分子相互作用形成的水合物DBS^-·6H_2O最为稳定。但是,无机盐离子的引入会严重破坏DBS^-·6H_2O水合物的水化层结构。本文定义无量纲参量def用来对水化层结构的变化程度进行评价。无机盐离子对DBS^-·6H_2O水化层结构破坏程度的顺序为:Ca^(2+)>Mg^(2+)>Na^+。电荷分析结果表明水化层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头基与阳离子的相互作用中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阳离子 相互作用 气/液界面 电荷分布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膜压法对有机污染物表面膜性质的研究
16
作者 宗文辉 岳秀丽 戴志飞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33-936,共4页
膜压法在自然水体中的应用较为广泛,膜压及膜面积可作为自然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的表征也可作为水体受污染程度的一种判据.利用膜压仪、傅里叶红外光谱和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分子结构对有机污染物在气/液界面上形成表面膜的影响.结果表明:... 膜压法在自然水体中的应用较为广泛,膜压及膜面积可作为自然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的表征也可作为水体受污染程度的一种判据.利用膜压仪、傅里叶红外光谱和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分子结构对有机污染物在气/液界面上形成表面膜的影响.结果表明:亲水头部的羟基数目对两亲性化合物所形成的表面膜的结构和性能有很大影响.在相同温度下,羟基数为3的脂质化合物的崩溃压高于羟基数为1的崩溃压,这是由于在固相状态下含有3个羟基的脂质分子间能形成更多的氢键,即分子间作用力更强,使得它的崩溃压更高.相同表面压下,强的氢键作用使得多羟基有机物形成了更致密的表面微结构.实验结果可为建立水体中有机污染物表面膜的状态方程以及城市污水表面膜的测定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膜 氢键 有机污染物 气/液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lysis of Magnetic Positioning for Liquid Oxygen Under Microgravity Condition
17
作者 ZHONG Dinghan LIU Hongbo LU Xiang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CSCD 2022年第6期750-758,共9页
Due to the paramagnetic property of liquid oxygen,the Kelvin force can be induced in liquid oxygen under non-uniform magnetic field.Based on the volume of fluid(VOF)model,the positioning effect of the force in liquid ... Due to the paramagnetic property of liquid oxygen,the Kelvin force can be induced in liquid oxygen under non-uniform magnetic field.Based on the volume of fluid(VOF)model,the positioning effect of the force in liquid oxygen tanks is analyzed under various Bond numbers(Bo)and magnetic Bond numbers(Bom).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gnetic field has the effect of repositioning the liquid oxygen in the tank when the gravity field is not enough or absent.Additionally,the gas-liquid interface has a periodic fluctuation during the process due to the inhomogeneous Kelvin force distribution,and more effective suppression of fluctuation can be achiev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a larger Bom.The new method of controlling gas-liquid interface of liquid oxygen tank under micro gravity condition is hoped to be developed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ic field microgravity environment liquid oxygen gas-liquid interf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