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间精神信仰影响下的传统村落空间实践研究——以湖南高椅村为例
1
作者 张嘉欣 冀昱雯 《中外建筑》 2024年第6期90-95,共6页
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是各类民间精神信仰的重要表征,需要在空间实践与精神信仰的互动互馈中予以理解。通过对高椅村聚落空间实践的个案研究,以高椅村汉侗民族杂糅的精神信仰为切入点,从大量地方性田野考察中分析多元民间精神信仰对村落空... 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是各类民间精神信仰的重要表征,需要在空间实践与精神信仰的互动互馈中予以理解。通过对高椅村聚落空间实践的个案研究,以高椅村汉侗民族杂糅的精神信仰为切入点,从大量地方性田野考察中分析多元民间精神信仰对村落空间实践所产生的影响。在具体的空间实践中,村落展现了以“风水崇拜”“民俗众神崇拜”以及“祖先崇拜”为主要基调的3类民间精神信仰,并与传统文化不断交融,共同作用生成了高椅村空间实践的具体行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椅村 民间精神信仰 空间实践 传统村落 仪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民族文学的民间精神 被引量:8
2
作者 陈思和 刘志荣 《中国文学研究》 2000年第2期37-44,共8页
包括汉族在内的多民族文学给当代中国带来了丰富的民音精神 ,主要表现在对之的搜集、整理与改编以及文人吸取其营养的创作中。前一工作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共名”的制约 ,显示出多民族民间文学尤其是非汉民族文学的边缘化地位 ,后一类... 包括汉族在内的多民族文学给当代中国带来了丰富的民音精神 ,主要表现在对之的搜集、整理与改编以及文人吸取其营养的创作中。前一工作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共名”的制约 ,显示出多民族民间文学尤其是非汉民族文学的边缘化地位 ,后一类作品中较优秀的部分则显示出另一条道路 :即知识分子与民间结合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民族文学 民间精神 中国 民间文学 文学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默的民间精神内涵——从民间的角度看老舍幽默风格的形成
3
作者 马海 《安康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73-74,78,共3页
老舍的幽默不仅受到西方幽默思想的影响,也有着本土性因素。它以中国民间社会的现实土壤作为文化背景,与北京民间的大众心态,以及民间对苦难的超强忍耐力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了其幽默中特有的民间精神内涵。
关键词 老舍 幽默风格 民间精神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民间艺术精神传承与艺术思维创新发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陈靖 《美术大观》 2017年第2期154-155,共2页
本文通过对目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学习主体艺术思维发展的现状剖析,思考与寻求民间艺术精神特质在主体创新思维发展中传承的借鉴意义与融合路径,探索民间艺术精神与现代设计思维的碰撞与交融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实践创新发展的积极... 本文通过对目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学习主体艺术思维发展的现状剖析,思考与寻求民间艺术精神特质在主体创新思维发展中传承的借鉴意义与融合路径,探索民间艺术精神与现代设计思维的碰撞与交融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实践创新发展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艺术精神 艺术设计思维 创新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二十世纪末女性小说中的民间关怀精神
5
作者 陈宁 《中文自学指导》 2003年第1期15-17,共3页
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中,“到民间去”的文化要求一直贯穿始终。到二十世纪末。
关键词 20世纪末期 女性小说 民间关怀精神 文学评论 政治 池莉 铁凝 《做绢人的孔师母》 《云破处》 女性形象 心理 《永远有多远》 《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 方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英雄精神与儒家道义的坚守——尤凤伟小说与传统文化精神 被引量:1
6
作者 唐长华 《当代文坛》 CSSCI 2006年第1期64-66,共3页
关键词 小说创作 传统文化精神 尤凤伟 民间英雄精神 历史题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承与消解:乡土电影中的民间艺术映现与精神内涵
7
作者 王若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1-66,共6页
中国民间对“生命繁荣”的审美理想体现为世俗、乐天的精神,而这种价值取向普遍反映在民间艺术与民俗文化之中。近十年以来的乡土电影在传承民间艺术的同时,具有显著的多元发展趋势。一方面,它们延续了民间艺术饱满而艳丽的视觉样式与... 中国民间对“生命繁荣”的审美理想体现为世俗、乐天的精神,而这种价值取向普遍反映在民间艺术与民俗文化之中。近十年以来的乡土电影在传承民间艺术的同时,具有显著的多元发展趋势。一方面,它们延续了民间艺术饱满而艳丽的视觉样式与荒诞而戏谑的叙事风格,继承了民俗文化中的道德功能与重生思想;另一方面,它们通过疏离、寥落的乡村影像及伦理秩序失衡的乡村现状,反映了乡土现实与民间艺术精神、文化内涵的割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电影 民间艺术精神 民俗文化 传承 消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创”视野下民间艺术精神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启示
8
作者 陈靖 《美术教育研究》 2017年第10期79-80,83,共3页
该文基于"双创"视野,探讨民间艺术精神所蕴含的强大创新创业力量对推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以"双创"为导向的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 双创 民间艺术精神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民间:从“活的文学”到“人的文学”——论五四激进文人的文学革命策略 被引量:4
9
作者 岳凯华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9-84,共6页
本文立足于五四文化激进主义的话语情境中,从文学革命路径入手,全方位地考察了五四激进文人的革命策略。文章指出,五四文学语言的白话化,从形式层面彰显了激进文人的民间价值取向;而“人的文学”的提出,则从内容底蕴上显示了五四激进文... 本文立足于五四文化激进主义的话语情境中,从文学革命路径入手,全方位地考察了五四激进文人的革命策略。文章指出,五四文学语言的白话化,从形式层面彰显了激进文人的民间价值取向;而“人的文学”的提出,则从内容底蕴上显示了五四激进文人的民间精神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文学 文化激进主义 白话文 民间精神品格 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的“民间方式”重估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咏吟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67-73,共7页
文学的“民间方式”重估李咏吟文学继承有两大传统:一是民间方式,一是经典方式。本来,这两种方式可以相互影响。但事实上,这两种方式总是形成尖锐的对抗。“五四”文学革命力图改造“庙堂”文学,创造“车夫走卒”的文学,正是对“... 文学的“民间方式”重估李咏吟文学继承有两大传统:一是民间方式,一是经典方式。本来,这两种方式可以相互影响。但事实上,这两种方式总是形成尖锐的对抗。“五四”文学革命力图改造“庙堂”文学,创造“车夫走卒”的文学,正是对“民间方式”的重视。当时北大民间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 文学史 民间精神 “五四”文学 语言 积极意义 接受者 艺术起源 当代文学 原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文化的精灵——明代民歌审美特征之一:自在——自由
11
作者 戴汝庆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7-8,共2页
明代民歌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世俗生活内容,表现出强烈的“自在---自由”的民间精神,为文坛输入了勃勃生机,以其鲜明的审美风格,在生活的沃土上绽放着绚丽夺目的光华。
关键词 民歌 自在 自由 民间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金洲小小说的民间叙事特色
12
作者 陈威亚 高勤香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138-140,共3页
作为襄阳小说界的领军人物,胡金洲在他的小小说创作中,呈现出民间精神、民间文学、民间风俗等丰富的文化形态。这些不仅深深滋润着他的小说创作,也传达出他坚定的民间立场和独特的民间情怀。胡金洲的小小说或通过对普通人日常生活的书写... 作为襄阳小说界的领军人物,胡金洲在他的小小说创作中,呈现出民间精神、民间文学、民间风俗等丰富的文化形态。这些不仅深深滋润着他的小说创作,也传达出他坚定的民间立场和独特的民间情怀。胡金洲的小小说或通过对普通人日常生活的书写,或通过独特的想象艺术构建方式将民间文化纳入现实语境,以智性的书写方式挖掘民间个体生命中的隐秘角落,赞美了民间自由自在的生命活力和韧性,肯定了作为个体的普通人的存在价值,表达了作者鲜明的情感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金洲小小说 民间精神 民间文学 民间风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趣论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明琪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82-85,101,共5页
趣是我国古代文论中一个重要范畴,类型包括天趣、童趣、俚趣、奇趣、生趣、谐趣等,主要美学特征为天真、民态、新奇、灵动、诙谐。其实质是"反常合道",即与理,与常规,与古板的对立,它始终代表着一种民间精神的展示,代表着新... 趣是我国古代文论中一个重要范畴,类型包括天趣、童趣、俚趣、奇趣、生趣、谐趣等,主要美学特征为天真、民态、新奇、灵动、诙谐。其实质是"反常合道",即与理,与常规,与古板的对立,它始终代表着一种民间精神的展示,代表着新奇的艺术追求。其审美功能主要在于解颐、提神。趣的创造,有赖于天然与民间生活,更有赖于作家演员的灵气与机智。趣的创造应有一个度,由于它主要与民间精神相联系,所以,要仅防低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论 反常合道 民间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贾樟柯:互联网时代的电影求索
14
作者 谢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37-38,共2页
以贾樟柯为代表的第六代导演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进入人们视野,并在新世纪走向成熟。这一过程几乎就是与中国互联网发展同步的,在探究了贾樟柯美学主张以后人们会发现,这一现象并不是历史的巧合,在美学观念上,贾樟柯的人民美学主张... 以贾樟柯为代表的第六代导演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进入人们视野,并在新世纪走向成熟。这一过程几乎就是与中国互联网发展同步的,在探究了贾樟柯美学主张以后人们会发现,这一现象并不是历史的巧合,在美学观念上,贾樟柯的人民美学主张与互联网的新民间精神是相同的,这也决定了其电影美学天然的与DV机,与互联网等新媒体具有亲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 互联网 人民美学 民间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音台上的艺术追求
15
作者 倪根荣 《剧影月报》 2009年第1期123-123,共1页
在社会已进入21世纪的进程中,回望戏曲艺术的发展,我觉得各地方戏曲剧种的文化价值,在于它的民族精神和民间精神。而这种精神的体现,一方面视其能否保持各剧种自我的民间化和艺术化的品格,以旨在尽可能地维护和延续中国传统审美文... 在社会已进入21世纪的进程中,回望戏曲艺术的发展,我觉得各地方戏曲剧种的文化价值,在于它的民族精神和民间精神。而这种精神的体现,一方面视其能否保持各剧种自我的民间化和艺术化的品格,以旨在尽可能地维护和延续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传统,另一方面叉要志在创新,勇于经受戏曲在向现代化转换中所必然会遇到的现代文化的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追求 调音台 地方戏曲剧种 传统审美文化 戏曲艺术 民间精神 现代化转换 文化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讲故事”在张家港的历史渊源与发展
16
作者 陈世海 《剧影月报》 2016年第4期86-89,共4页
在张家港从未沉寂的曲艺文化圈中,有一股新生力量正在茁壮成长,这个被称为"讲故事"的曲艺形式,搭载"沙洲故事汇"文化品牌建设,在港城大地上发展得如火如荼。"讲故事"(或称新故事),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中国曲协主席姜昆在《中国... 在张家港从未沉寂的曲艺文化圈中,有一股新生力量正在茁壮成长,这个被称为"讲故事"的曲艺形式,搭载"沙洲故事汇"文化品牌建设,在港城大地上发展得如火如荼。"讲故事"(或称新故事),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中国曲协主席姜昆在《中国曲艺概论》中指出,这是一种不同于民间故事的表演故事,虽然没有像评书、评话那样程式化,也应属于散说类曲艺类型。其文本是在中国民间故事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新型故事文学样式,它与传统民间故事一起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故事文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艺形式 中国曲艺 渊源与发展 中国特色 口耳相传 地名传说 孟姜女哭长城 风物传说 望娘滩 民间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的重轭与意义的生成——论长篇小说《大刀记》的“人民性”书写
17
作者 石立燕 丛新强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2年第3期69-76,共8页
郭澄清的长篇小说《大刀记》成书于1970年代,在当代的经典化进程引人注意。这与作家“人民性”书写的艺术形态与价值建构密切相关。其“人民性”书写在内容上表现为底层民众苦难生活的全景式描摹和历史语境中人民主体性生成两个方面。... 郭澄清的长篇小说《大刀记》成书于1970年代,在当代的经典化进程引人注意。这与作家“人民性”书写的艺术形态与价值建构密切相关。其“人民性”书写在内容上表现为底层民众苦难生活的全景式描摹和历史语境中人民主体性生成两个方面。在叙事策略上,则体现为民间说书艺术和民间文化隐形结构的创化性运用。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虽然小说文本折射出历史的重轭,但小说仍然在如何用审美经验处理“人民性”书写与政治、历史的关系,进行文学价值建构等方面,给我们以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澄清 《大刀记》 人民性 民间艺术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