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狂欢与民间社火当代传承的动力机制
1
作者 王廷信 周蓉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8-156,共9页
社火借助狂欢动力为民众提供了凝聚力量、激励生命的仪式和艺术载体。它是由民众自我创造、自我欣赏的精神和行为构成的,是以民众集体狂欢的姿态呈现的。传统社火因与现代社会既矛盾又相需求的“纽结”关系而构成社火迈入现代的深层原... 社火借助狂欢动力为民众提供了凝聚力量、激励生命的仪式和艺术载体。它是由民众自我创造、自我欣赏的精神和行为构成的,是以民众集体狂欢的姿态呈现的。传统社火因与现代社会既矛盾又相需求的“纽结”关系而构成社火迈入现代的深层原因。相沿成习的民俗规约、民众狂欢的精神需求与现代社会治理之间所形成的“共生”关系支持着社火迈入现代。由狂欢特质所引发的一系列组织和运行机制是社火延续至今的具体原因。社火在走向现代的过程中,其仪式性和艺术性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就仪式性而言,社火让民众在主动参与中享受价值;就艺术性而言,社火已由传统的面向神灵的祈报模式转化为象征人们自身精神力量的艺术享用模式。人们运用民间智慧组织与运行,使社火演化为民众自觉创造艺术的重要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社火 狂欢 时空区隔 合约定性 传承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粟特赛祆仪式在关中地区民间社火中的遗存——以陕西宝鸡赤沙镇“血社火”为例
2
作者 周鸣勇 张利亚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5-111,共7页
粟特人祆教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民间文化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陕西宝鸡赤沙镇"血社火"是典型的粟特人赛祆仪式在民间社会的遗存。祆教祭祀穆护在赛祆仪式中,使用剖心破面等血腥恐怖的幻术,增加宗教仪式的神秘和震慑性。安史之... 粟特人祆教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民间文化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陕西宝鸡赤沙镇"血社火"是典型的粟特人赛祆仪式在民间社会的遗存。祆教祭祀穆护在赛祆仪式中,使用剖心破面等血腥恐怖的幻术,增加宗教仪式的神秘和震慑性。安史之乱后,粟特胡人及其信仰的祆教受到打击,逐渐在中原消失,某些赛祆仪式被保留在中国民间艺术中,成为民间社火中独特的一支。中国民间社会文化和艺术融入了多种文化,并形成强大的民间艺术,"血社火"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粟特 赛祆仪式 关中民间社火 遗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泾阳社火与民间水管理关系的调查报告 被引量:8
3
作者 董晓萍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2-60,共9页
以陕西一个小镇的社火表演为个案 ,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 ,采用象征研究的方法 ,分析当地民间社火与水资源管理关系 ,重点分析社火表演的队伍结构、节目单、表演时间、表演传统和表演冲突等 ,阐释它们对地方用水文化的象征性管理作用。
关键词 民间社火 陕西 泾阳县 水资源管理 象征性 节目结构 表演时间 田野调查 象征研究 社火表演 队伍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