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吴文化对江南民间宗教信仰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王伟 邵雍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99-103,共5页
吴文化的生成与变迁,受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政治形势、移民结构的规定和影响。吴文化有着独特的区域特征,对江南民间宗教信仰产生深刻的影响。吴地区先秦以来传承不息的迷信鬼神文化传统奠定了江南民间宗教信仰的社会心理底蕴;吴文化... 吴文化的生成与变迁,受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政治形势、移民结构的规定和影响。吴文化有着独特的区域特征,对江南民间宗教信仰产生深刻的影响。吴地区先秦以来传承不息的迷信鬼神文化传统奠定了江南民间宗教信仰的社会心理底蕴;吴文化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促使佛教、道教鬼神观念向民间鬼神信仰渗透,丰富了江南民间宗教信仰的内容;吴文化的多元性特征促使多种民间宗教相互融合、相互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文化 民间宗教信仰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期的民间宗教信仰与社会风险 被引量:2
2
作者 符平 岳奎 《学习与实践》 2009年第5期121-126,共6页
提要:本文从转型期中国社会的宗教信仰现实与陈剑光的宗教风险预测研究出发,探讨了社会转型背景下民间宗教信仰与社会风险之间的一些关联问题,包括民间宗教信仰的社会风险根源、表征及规避举措。
关键词 社会转型 民间宗教信仰 社会风险 分类管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神”与“娱神”——论民间宗教信仰与20世纪小说的政治叙事 被引量:1
3
作者 易瑛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1-105,共5页
在20世纪小说中,民间宗教信仰与官方意识形态之间形成了"对立"、"合谋"和"游离"的复杂关系。作家们通过征用民间象征符号、民间宗教信仰的仪式,完成了造神、敬神运动;同时,民间宗教信仰"娱神娱人&qu... 在20世纪小说中,民间宗教信仰与官方意识形态之间形成了"对立"、"合谋"和"游离"的复杂关系。作家们通过征用民间象征符号、民间宗教信仰的仪式,完成了造神、敬神运动;同时,民间宗教信仰"娱神娱人"的世俗性被利用参与民间狂欢化图景的制造,悄悄瓦解了革命的神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宗教信仰 意识形态 造神 娱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福建的民间宗教信仰与乡族组织
4
作者 陈支平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1期97-102,89,共7页
福建民间的宗教信仰与家族制度的关系至为密切,而这种与家族制度关系密切的民间宗教信仰活动,带有浓厚的实用功利性色彩。从整体上说,福建民间的宗教信仰,也和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一样,大致可以分为五大类型:一、从西方传进的基督教(包括... 福建民间的宗教信仰与家族制度的关系至为密切,而这种与家族制度关系密切的民间宗教信仰活动,带有浓厚的实用功利性色彩。从整体上说,福建民间的宗教信仰,也和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一样,大致可以分为五大类型:一、从西方传进的基督教(包括天主教等其他教派);二、伊斯兰教(回教);三、佛教;四、道教;五、各类神魔鬼怪。但由于西方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教义与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和家族制度的价值观念差异甚大,因此这两种宗教历来受到福建大部分人民的强烈抵制,社会影响比较微弱。许多家族甚至在族规、告示中明文禁止族人奉仰基督教。妇福安县甘棠堡的林、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宗教信仰 陈氏家族 乡族组织 明清福建 实用功利性 伊斯兰教 家族制度 基督教 文化思想 地方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藏族民间宗教信仰生态伦理意识的思考
5
作者 赵艳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3-105,共3页
全球性生态危机是生态伦理得以诞生的决定性原因。生态伦理的重要使命就在于审视和反恩人类对待自然环境的态度及其深层的哲学、宗教和文化根源,进而使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得到调适和改善,在自然和人类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和谐关系。青... 全球性生态危机是生态伦理得以诞生的决定性原因。生态伦理的重要使命就在于审视和反恩人类对待自然环境的态度及其深层的哲学、宗教和文化根源,进而使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得到调适和改善,在自然和人类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和谐关系。青藏高原藏族民间宗教信仰中——诸如图腾崇拜与禁忌;对神山的崇拜与禁忌;对土地的崇拜与禁忌;对神湖的崇拜与禁忌等的观念,渗透着或隐性或显性的生态伦理意识,不仅在客观上达到了人与自然的沟通,同时这种古老的智慧也许真的会成为人类走出生态危机的重要途径,从而达到人类与自然的真正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伦理 民间宗教信仰 崇拜 禁忌 沟通 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宗教”回归“民间信仰”——基于陕北黑龙潭信仰的合法化路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彭尚青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6期7-13,共7页
民间信仰的合法化路径,始终是中国民间信仰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陕北黑龙潭民间信仰最初通过文物管理所、山地树木园的非宗教身份获得合法社会身份。经过近20年的发展,黑龙潭于1998年终于在当地政府登记成为道教活动场所。以制度性宗教... 民间信仰的合法化路径,始终是中国民间信仰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陕北黑龙潭民间信仰最初通过文物管理所、山地树木园的非宗教身份获得合法社会身份。经过近20年的发展,黑龙潭于1998年终于在当地政府登记成为道教活动场所。以制度性宗教合法化的途径参考,它的"宗教"合法身份的获得理应就此圆满。然而,在2010年黑龙潭的景区规划中,黑龙潭的道观的身份似乎成为一种信仰表达的限制。对此,黑龙潭试图转变其管理者身份,从道观管委会变身为景区管委会,已解决道观身份与景区打造之间的矛盾。黑龙潭的"宗教"合法化问题因而转变成为民间信仰寻求更广泛的社会活动空间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宗教 民间宗教信仰 合法化 世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施《还坛神》的原始宗教信仰遗存初探 被引量:3
7
作者 田万振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45-47,共3页
恩施《还坛神》的原始宗教信仰遗存初探田万振1992年以来.为了解恩施市的民族宗教信仰情况.我们召开了与恩施城关相连的红庙、六里坪、三岔几个乡的民间老艺人的座谈会.搜集到曾广泛流行的《还坛神》资料.并组织了一场中等规模... 恩施《还坛神》的原始宗教信仰遗存初探田万振1992年以来.为了解恩施市的民族宗教信仰情况.我们召开了与恩施城关相连的红庙、六里坪、三岔几个乡的民间老艺人的座谈会.搜集到曾广泛流行的《还坛神》资料.并组织了一场中等规模的祭祀演出。《还坛神》是内容极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宗教信仰 祖先崇拜 原始人类 多神崇拜 民间宗教信仰 万物有灵 遗存 神学宗教 “还坛神” 土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间寺庙:一种文化景观的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周尚意 赵世瑜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8期44-51,共8页
以往的大多数文化景观研究主要集中于聚落的格局、土地划分格局和建筑这三方面。关于前者,现已有聚落地理学或者乡村地理学和城市地理学专门涉及,而中者则构成经济地理学或农业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只有建筑成为文化景观中最主要也最易见... 以往的大多数文化景观研究主要集中于聚落的格局、土地划分格局和建筑这三方面。关于前者,现已有聚落地理学或者乡村地理学和城市地理学专门涉及,而中者则构成经济地理学或农业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只有建筑成为文化景观中最主要也最易见的部分,我们所研究的民间寺庙便是中国传统社会甚至现代社会中独具特色、但却十分常见的一种建筑。我们之所以挑选这样一种民间宗教信仰建筑作为本文主题,是由于我们认为,该种建筑确是中国下层社会(甚至包括上层社会的部分)文化心理的集中体现。现代地理学已经彻底抛弃了那种只注重空间,而把时间这一尺度留给历史学的片面做法。而文化景观恰恰表现了时间留给空间的印痕,正如乔丹和罗文垂所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景观 中国民间 寺庙 现代地理学 中国传统社会 龙王庙 文化心理 民间宗教信仰 研究内容 神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众信仰的嬗变与时代重建
9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03-304,共2页
陈正良在《江汉论坛》2005年第5期撰文《大众信仰的嬗变与时代重建》指出,纵观近年来大众信仰的嬗变,概括地说,表现出以下特征:1.大众信仰愈趋多元化,特别是各种民间宗教信仰日益活跃。2.社会主导信仰日益弱化。3.许多人的人生... 陈正良在《江汉论坛》2005年第5期撰文《大众信仰的嬗变与时代重建》指出,纵观近年来大众信仰的嬗变,概括地说,表现出以下特征:1.大众信仰愈趋多元化,特别是各种民间宗教信仰日益活跃。2.社会主导信仰日益弱化。3.许多人的人生信仰面临现实危机。4.信仰世俗化倾向日益凸显。5.信仰对象易变性。6.邪教邪说有一定市场。7.“自我宗教”现象有蔓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宗教信仰 大众 嬗变 人生信仰 信仰对象 多元化 世俗化 弱化 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妈祖信仰应与当前社会相协调
10
作者 朱天顺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4期84-89,95,共7页
妈祖信仰是一种民间宗教信仰(或谓民俗信仰)。从宗教学来看,民间宗教虽有别于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制度化宗教”,但不能否认它是一种宗教。中国民间宗教有其特点,它是多神的偶象崇拜和魂灵崇拜,人们不是依据经典所规定的教义、教... 妈祖信仰是一种民间宗教信仰(或谓民俗信仰)。从宗教学来看,民间宗教虽有别于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制度化宗教”,但不能否认它是一种宗教。中国民间宗教有其特点,它是多神的偶象崇拜和魂灵崇拜,人们不是依据经典所规定的教义、教规信仰某种神灵,而是信仰某种神灵具有给人带来幸福或灾祸的超自然力量,而把它当做求福禳灾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妈祖信仰 民间宗教信仰 宗教 民俗信仰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效益 信徒 祭拜 制度化 吸引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舟人与道教研究
11
作者 吴建雍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38-141,共4页
施舟人与道教研究吴建雍1993年,任法国高等学院(即索邦大学Sorbonne)教授的施舟人(KristoferMarinusSchipper),被荷兰莱顿大学汉学院聘为中国史教授。一身而兼任两国著名汉学研究机构的教授... 施舟人与道教研究吴建雍1993年,任法国高等学院(即索邦大学Sorbonne)教授的施舟人(KristoferMarinusSchipper),被荷兰莱顿大学汉学院聘为中国史教授。一身而兼任两国著名汉学研究机构的教授,殊为学者所注目。这固然是因为施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研究 道教仪式 高等学院 民间宗教信仰 斋醮科仪 法国汉学界 中国道教 法国汉学家 《道藏》 学术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我国历史上的行业神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乔 《北京社会科学》 1988年第4期122-127,共6页
行业神崇拜是我国历史上曾经普遍流行的一种民间宗教信仰。行业神又简称行神,是各行各业人们供奉的用来保佑自己和本行业吉利、兴旺的神灵。这些神灵中有许多被认为对于某种行业有开创发明之功,所以这部分行神又称作行业祖师或祖师爷。
关键词 行业 历史上 祖师 民间宗教信仰 崇拜 二郎神 略论 阅微草堂笔记 工商业 葛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门会内部组织探微
13
作者 乔培华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37-38,共2页
天门会是豫北地区具有民间结社性质的农民武装自卫组织。二十年代诞生于林县。天门会以民间宗教信仰为精神食粮,借鉴中国社会的传统宗法制构建组织框架,因而吸引了众多农民,在豫北叱咤风云二十余年。本文仅就天门会的内部组织作些探微。
关键词 天门会 内部组织 宗法制 民间结社 血缘关系 民间宗教信仰 君主专制政治 独裁制 中国社会 豫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民风:联村古幡会
14
作者 侯玉峰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每年立月十四到十六,北京西郊门头沟大山深处。的。庄户和千军台两卉拊匿纷纷从城里返回村庄,进行一年一度的幡会活动。幡会主要由二十余面幡、旗组成,中间配合着秧歌、大鼓、狮子等花会表演。整个仪式包括十四夜间的请神、十五、十... 每年立月十四到十六,北京西郊门头沟大山深处。的。庄户和千军台两卉拊匿纷纷从城里返回村庄,进行一年一度的幡会活动。幡会主要由二十余面幡、旗组成,中间配合着秧歌、大鼓、狮子等花会表演。整个仪式包括十四夜间的请神、十五、十六两天的走幡和十六夜间的送神等内容。村民们世代相传,从明、清、民国至今已有四百余年,是自明初,以道教为基础形成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民间宗教信仰的完整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风 乡土 民间宗教信仰 三教合一 门头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文化与妈祖文化之渊缘
15
作者 祁金华 《农业考古》 1997年第4期21-22,共2页
茶文化与妈祖文化之渊缘天津市民俗博物馆祁金华天津天后宫妈祖像前的供桌上。不仅供奉着鲜花、水果、糕点及各种各样的绫罗绸缎,还供奉着茶,这是和其它诸神不一样的。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茶和妈祖有着相映相通的文化渊缘。是什么力量... 茶文化与妈祖文化之渊缘天津市民俗博物馆祁金华天津天后宫妈祖像前的供桌上。不仅供奉着鲜花、水果、糕点及各种各样的绫罗绸缎,还供奉着茶,这是和其它诸神不一样的。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茶和妈祖有着相映相通的文化渊缘。是什么力量使茶具有如此魅力和盛誉?这是因为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妈祖文化 茶文化 民间宗教信仰 文明进步 文化特征 华夏民族 社会效应 经济价值 文明价值 崇高美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韵原乡亲子游
16
作者 文锦 《农村百事通》 2023年第8期16-16,共1页
NO.1大足石刻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是唐、五代、宋时所凿造,明、清两代亦续有开凿,是世界文化遗产以及世界八大石窟之一,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市十大文化符号、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大足石刻是人类... NO.1大足石刻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是唐、五代、宋时所凿造,明、清两代亦续有开凿,是世界文化遗产以及世界八大石窟之一,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市十大文化符号、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大足石刻是人类石窟艺术史上的丰碑,它从不同侧面展示了九世纪末至十三世纪中叶中国石刻艺术风格和民间宗教信仰的发展和变化,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其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好而著称于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足石刻 世界文化遗产 重庆市大足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刻艺术 巴蜀文化 民间宗教信仰 题材多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