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费社会中的民间传统娱乐文化 被引量:1
1
作者 陈莉 《理论月刊》 2007年第4期129-131,共3页
在旅游产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推动下,我国民间兴起了一股回归传统文化的热潮,但是,传统娱乐文化中的诸多特点,如受到一定时空的限制、自娱自乐性、神灵在娱乐中的到场、演出和观众的直接接触等,在消费社会都不同程度地消失了... 在旅游产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推动下,我国民间兴起了一股回归传统文化的热潮,但是,传统娱乐文化中的诸多特点,如受到一定时空的限制、自娱自乐性、神灵在娱乐中的到场、演出和观众的直接接触等,在消费社会都不同程度地消失了。进入消费社会的传统娱乐抛弃了太多的文化内蕴,成为失去深层文化内涵的空洞文化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娱乐 消费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下的回响--记晋南威风锣鼓
2
作者 刘凤果 《村委主任》 2024年第8期42-45,共4页
晋南威风锣鼓,古称“锣鼓”,俗称“家伙”,是一种优秀的民间打击乐艺术。其起源于尧舜时期,距今有4000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古代,晋南威风锣鼓常被用于宗教祭祀、庆典活动和军事行动中,后逐渐演变成民间娱乐活动。特别是在明清时... 晋南威风锣鼓,古称“锣鼓”,俗称“家伙”,是一种优秀的民间打击乐艺术。其起源于尧舜时期,距今有4000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古代,晋南威风锣鼓常被用于宗教祭祀、庆典活动和军事行动中,后逐渐演变成民间娱乐活动。特别是在明清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间艺术的繁荣,晋南威风锣鼓在晋南地区广泛传播,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风格。2006年,晋南威风锣鼓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风锣鼓 晋南 宗教祭祀 民间娱乐活动 军事行动 庆典活动 太行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乾隆皇帝与清代冰嬉运动发展探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秦炜棋 邓小飞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57-60,共4页
乾隆,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于公元1735年即位,清朝第四代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在位时间第二的皇帝。他在位六十年,终年八十九岁,一生建树颇多,号称“十全老人”“康乾盛世的收官者”。乾隆登基时,满人入关已近百年。其执政... 乾隆,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于公元1735年即位,清朝第四代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在位时间第二的皇帝。他在位六十年,终年八十九岁,一生建树颇多,号称“十全老人”“康乾盛世的收官者”。乾隆登基时,满人入关已近百年。其执政期间,国力强盛,威加海内。在其大力推动下,冰嬉这一大型的冰上活动,从一项地方性的民间娱乐习俗上升到举国皆知的国家仪典,以冰上运动为主题的文学、美术、音乐等艺术创作空前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位时间 康乾盛世 清高宗 冰上运动 威加海内 民间娱乐 艺术创作 乾隆皇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民俗音乐艺术特色分析
4
作者 李历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I0009-I0010,共2页
在农业文明时期,艺术还未独立,音乐艺术与舞蹈、文学相互融合,魏晋以前,文学没有独立的学科分类,许多文学创作以音乐的表现载体,所表现的内容围绕农事、祭祀等民间活动,农业文化与音乐艺术的融合又提升一个高度。农业文明是中华文明的起... 在农业文明时期,艺术还未独立,音乐艺术与舞蹈、文学相互融合,魏晋以前,文学没有独立的学科分类,许多文学创作以音乐的表现载体,所表现的内容围绕农事、祭祀等民间活动,农业文化与音乐艺术的融合又提升一个高度。农业文明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因为农业的发展状况能够决定一个国家的兴衰,古人尤其重视农业的发展,在文学创作、历史记录、音乐艺术、舞蹈表演中都将农业视为重要的表现内容。在音乐方面,由于古代平民阶级的物质生存依赖农业,加上古代民间娱乐方式有限,农业民俗音乐成为平民阶级娱乐活动的主流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生存 学科分类 民俗音乐 表现载体 舞蹈表演 民间娱乐 娱乐活动 中华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芦笙制作技艺
5
作者 王绍帅 张钢 吴平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2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芦笙是苗族文化的一种象征。不仅用于民间娱乐,还能带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能与神灵沟通,与先祖交流。是一种深受苗族喜爱的吹孔多簧气鸣乐器,
关键词 苗族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制作技艺 芦笙 国家 民间娱乐 气鸣乐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宣南文化博物馆”落成
6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54-54,共1页
2005年11月30日,以北京宣南文化为主题的"宣南文化博物馆"在西城区(原宣武区)长椿寺落成,这标志着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积淀的宣南文化以全景式的方式再次回到京城百姓中。清代,宣武门以南地区被称作"宣南",大体上便是原宣武区... 2005年11月30日,以北京宣南文化为主题的"宣南文化博物馆"在西城区(原宣武区)长椿寺落成,这标志着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积淀的宣南文化以全景式的方式再次回到京城百姓中。清代,宣武门以南地区被称作"宣南",大体上便是原宣武区的管辖范围。人们经常在天桥一带表演、观看杂耍等民间娱乐,进京赶考的学子也到这里的会馆住宿,于是形成了南城特有的天桥民俗文化、大栅栏商业文化、琉璃厂士人文化风貌,并逐渐演变为一个独特的地域文化概念,那就是”宣南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南文化 博物馆 文化积淀 管辖范围 民间娱乐 民俗文化 商业文化 文化风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