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欧洲天文学在清代社会中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江晓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6期37-43,共7页
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一直是由皇家垄断的。这种垄断局面直到明代后期才开始被打破,而进入清代之后,随着西方天文学在清代取得官方地位,局面发生了剧烈的、彻底的改变。这一改变对清代中国的政治、哲学、科学、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值得深入... 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一直是由皇家垄断的。这种垄断局面直到明代后期才开始被打破,而进入清代之后,随着西方天文学在清代取得官方地位,局面发生了剧烈的、彻底的改变。这一改变对清代中国的政治、哲学、科学、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值得深入探讨。清代在最重要的政治象征———历法和皇家天学———上改用欧洲天文学,为此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天文学又成为清代上层社会的一种时髦,民间的天文学研究也受到官方鼓励。中国一度非常接近欧洲的天文学前沿,但中国天文学最终未能继续前进,则主要是内部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家天学 民间天文学 夷夏之辩 欧洲天文学前沿 内部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初年天文机构中的成员构成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吉辰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6-39,共14页
北宋初年,官方天文机构面临'畴人子弟分散'的严峻境况。为组建新政权的天文伎术官班子,朝廷采取了任用前朝官员和从民间征辟新人等方式大量吸纳天文人才。然而来自晚唐五代的畴人世家趋于没落,所存天文官员已是凤毛麟角,对宋初... 北宋初年,官方天文机构面临'畴人子弟分散'的严峻境况。为组建新政权的天文伎术官班子,朝廷采取了任用前朝官员和从民间征辟新人等方式大量吸纳天文人才。然而来自晚唐五代的畴人世家趋于没落,所存天文官员已是凤毛麟角,对宋初天文学发展的贡献也十分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朝廷从民间大量征募人才,并任用有专业才能的官员充入天文机构。这些人员存在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但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天文机构人才的紧缺。另一方面,依靠对民间天文人才的吸收,北宋初年的天文机构能够吸收整理保存于民间的晚唐天文学知识,为宋代天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这段历史进行系统梳理,将有助于重新审视天文禁令下民间天文学与官方天文机构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天文学 畴人子弟 司天监 伎术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走于官民之间——阴阳学制度的兴衰及在明代中期的职能蜕变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吉辰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9-284,共16页
地方阴阳学是植根于民间的官办天文机构。该制度首创于元代,设计之初旨在管理民间术数人员,并为中央天文机构培养、储备人才。但明代的阴阳学却并未发挥原有作用。明中期,伴随中央对阴阳学控制的松弛,阴阳学的教育与管理职能逐步蜕化,... 地方阴阳学是植根于民间的官办天文机构。该制度首创于元代,设计之初旨在管理民间术数人员,并为中央天文机构培养、储备人才。但明代的阴阳学却并未发挥原有作用。明中期,伴随中央对阴阳学控制的松弛,阴阳学的教育与管理职能逐步蜕化,在地方公共权威的干预下,阴阳学与基层行政和民间生活的关系日趋紧密。文章通过考察阴阳学兴衰的历史过程,分析阴阳学在明中期职能蜕变的内在因素,从而揭示影响古代天文学发展背后的国家意志和民间信仰两者之间的内在张力,并以此对明代天文学衰落提供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学 民间天文学 阴阳户 民间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