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影《喜马拉雅》中的民间信仰文化透视 被引量:1
1
作者 许玉洁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43,共2页
作为雅克·贝汉的"天·地·人"三部曲之一的电影《喜玛拉雅》,以多波村为载体,其着力表现的民间信仰文化无形中成为架构影片的线索。电影恰到好处的糅合了藏族多元的信仰文化,包括对雪山神、玛尼堆及白石的崇拜,... 作为雅克·贝汉的"天·地·人"三部曲之一的电影《喜玛拉雅》,以多波村为载体,其着力表现的民间信仰文化无形中成为架构影片的线索。电影恰到好处的糅合了藏族多元的信仰文化,包括对雪山神、玛尼堆及白石的崇拜,对秃鹫、牦牛的崇拜,对巫觋信仰,展示了藏族丰富多彩的信仰文化。对藏传佛教的体现不仅使影片情节连贯紧凑,也为人物形象塑造提供了平台,同时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藏族民间信仰文化的浓缩画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玛拉雅》 民间信仰文化 透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台文化与祖国统一 被引量:1
2
作者 方宝川 《东南学术》 CSSCI 1995年第6期61-65,共5页
关键词 闽台文化 台湾人民 中华文化 闽南话 明末清初 文化特征 文化渊源 区域文化 民族精神 民间信仰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画像石中的佛教环境生存智慧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克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1-67,共7页
尽管从汉代墓葬中出土的画像石不是纯粹的佛教绘画,但它蕴涵有丰富的早期佛教存在论生态审美观念。这种审美观念的产生,与当时特殊的文化转型背景有着密切关系。通过汉画像石直观生动的表现,我们在领略早期佛教无情有性、众生平等这一... 尽管从汉代墓葬中出土的画像石不是纯粹的佛教绘画,但它蕴涵有丰富的早期佛教存在论生态审美观念。这种审美观念的产生,与当时特殊的文化转型背景有着密切关系。通过汉画像石直观生动的表现,我们在领略早期佛教无情有性、众生平等这一心灵金弦的氤氲热气之外,也可以感受生态灾难警示、命运终极关怀这个醒世木铎的悲壮与厚重。这些作为两千年前墓葬依附物而保留下来的文化遗迹,对于当前克服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石 佛教 生态文化:民间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