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与旅游价值评价——以河南为例 被引量:17
1
作者 刘桂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1-114,共4页
民间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表演艺术类、传统手工技艺类两大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也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作为一个地方区别于其他地方独特的文化基因,民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地域性、民众性、传承性、依附性、活... 民间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表演艺术类、传统手工技艺类两大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也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作为一个地方区别于其他地方独特的文化基因,民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地域性、民众性、传承性、依附性、活态性、脆弱性等特征。以泥玩、年画、武术、汴绣、戏曲、陶瓷等为代表的河南民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种类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是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罕见的远古活历史价值、极高的审美观赏价值、独具中原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价值和适合大众旅游需求的体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民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特征 旅游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类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数字化传承路径研究
2
作者 兰小明 赵浩含 +3 位作者 颜世伟 魏胜军 朱爱国 陈继康 《中国麻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78-188,共11页
麻类作物是人类最早驯化利用的农作物之一,其应用广泛涵盖纺织、造纸、漆器、塑像、建筑、食物、医药、饲料、宗教等领域。麻类技艺的创新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产业和文化脉络,以及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和乡... 麻类作物是人类最早驯化利用的农作物之一,其应用广泛涵盖纺织、造纸、漆器、塑像、建筑、食物、医药、饲料、宗教等领域。麻类技艺的创新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产业和文化脉络,以及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受工业化、城市化、原料供应结构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其传承面临严峻挑战。在乡村振兴战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推动下,麻类技艺的创新发展迎来契机。文章系统梳理国内外麻类技艺非遗资源,重点分析数字化技术对非遗保护的支撑作用,并提出了提升传播力、融合农文旅、加强政策支持等建议,旨在为麻类非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传承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传播视域下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保护路径 被引量:6
3
作者 徐子涵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1-195,共5页
在艺术数字化传播的宏观发展背景下,从音乐类非遗数字化的传播现状、公共文化空间的利用、基础教育“双减”政策下的传承机遇、音乐类非遗在元宇宙虚拟现实技术中的传承创新四个维度展开音乐类非遗创新传播策略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在艺术数字化传播的宏观发展背景下,从音乐类非遗数字化的传播现状、公共文化空间的利用、基础教育“双减”政策下的传承机遇、音乐类非遗在元宇宙虚拟现实技术中的传承创新四个维度展开音乐类非遗创新传播策略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音乐类非遗创新传播的方法与路径中,正确把握国家“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方向,重视大众的艺术审美需求,合理利用数字艺术创新传播手段十分必要。树立保护音乐类非遗“财产”的意识,不断关注艺术创新传播的接受、体验、互动与反馈,是不断调整创新传播策略的主要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传播 音乐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诀窍知识在我国少数民族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的价值 被引量:9
4
作者 杨永兵 龚自力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3期63-69,共7页
技艺水平研究的不足导致了我国少数民族技艺类非遗认定标准和名录入选的争议,也不利于其传承人的认定和授艺。技艺形成的逻辑路径是基于传承人行动能力范式下的工作活动中涉及知识的构建。显性化表述的工作诀窍知识是我国少数民族技艺... 技艺水平研究的不足导致了我国少数民族技艺类非遗认定标准和名录入选的争议,也不利于其传承人的认定和授艺。技艺形成的逻辑路径是基于传承人行动能力范式下的工作活动中涉及知识的构建。显性化表述的工作诀窍知识是我国少数民族技艺类非遗保护和传承的基础和前提,一方面可以成为当前少数民族技艺类非遗项目评选和传承人认定中的关键性指标和技艺研究的方向,可以为学艺人的培养提供知识来源和文本依据,加快学艺人的成才效率,推进非遗的保护工作;另一方面可以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提供现实个案。未来我国少数民族技艺类非遗中的工作诀窍知识应该是以非遗传承人的技艺为核心,工作过程为载体,非遗传承人为主体,专家学者为主导进行开发。其实施路径是首先描述传承人的能力,然后找到工作诀窍知识点,进而开发出工作诀窍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 物质文化遗产 工作诀窍知识 职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生存困境 被引量:26
5
作者 詹娜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1-76,共6页
民间文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相比,尤其具有传承方式单一、展演过程生活化的特征。截至目前,对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在民间文学作品的搜集、传承人的保护以及深层的文本分析等方... 民间文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相比,尤其具有传承方式单一、展演过程生活化的特征。截至目前,对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在民间文学作品的搜集、传承人的保护以及深层的文本分析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着重作品搜集、轻文化阐释,民间文学各类体裁保护不均,突出的功利性以及传承人、传承场域的保护意识欠缺等诸多问题。外因刺激下的民间文学讲述及保护活动在影响民间文学的生活属性的同时,也造成了民间文学的生存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文学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生存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遗保护政策对纺织手工艺的传承发展研究——评《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 被引量:4
6
作者 孙华 舒燕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I0006-I0007,共2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推进“一带一路”背景下,沿线国家和地区纺织行业逐渐兴起,我国对纺织工业的发展也有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当前,我国正由全球纺织制造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纺织行业正处于技术创新必须引领、产品质量必须优先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推进“一带一路”背景下,沿线国家和地区纺织行业逐渐兴起,我国对纺织工业的发展也有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当前,我国正由全球纺织制造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纺织行业正处于技术创新必须引领、产品质量必须优先的关键时期。由赵宏、曹明福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于2015年9月出版的《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一书,涵盖了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等内容,是我国首本关于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教材,是系统研究我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拓荒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纺织出版社 纺织行业 技术创新 产品质量 纺织物质文化遗产 拓荒之作 一带一路 手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民族走廊宗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姗姗 蔡银潇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0-228,共9页
以西北民族走廊宗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为样本,运用ArcGIS10.2空间分析工具对西北民族走廊宗教类非遗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开展研究,结果表明:西北民族走廊宗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结构以民俗、传统音乐和传统舞蹈为主,传统... 以西北民族走廊宗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为样本,运用ArcGIS10.2空间分析工具对西北民族走廊宗教类非遗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开展研究,结果表明:西北民族走廊宗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结构以民俗、传统音乐和传统舞蹈为主,传统医药、曲艺以及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的分布较少;西北民族走廊宗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上呈现集聚分布的特点,总体空间分布密度以西宁—海东为中心向外围扩散,体现出"东密西疏"的特点;其在市域的数量分布以及类型分布上存在不均衡性。此空间分布格局的形成与地形因素、水文因素、交通区位、民族分布以及人口因素息息相关。最后就进一步促进西北民族走廊宗教类非遗空间格局的优化与保护利用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族走廊 宗教物质文化遗产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等特殊教育中的传承路径研究——以听障大学生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郎家丽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25-27,共3页
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在我国的蓬勃发展趋势,高等特殊教育开展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存在着专业设置薄弱,听障生的优势有待开发;课程体系缺乏特色,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师资实践经验不足,教学团队建设成效有待提升;... 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在我国的蓬勃发展趋势,高等特殊教育开展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存在着专业设置薄弱,听障生的优势有待开发;课程体系缺乏特色,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师资实践经验不足,教学团队建设成效有待提升;社会支持体系不健全,保障机制有待多元化等困境。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等特殊教育中传承要科学开发听障学生的优势、开设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专业和课程体系、组建“特殊艺术教育教师+传承人”的教学团队、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支持体系等多种路径开展教育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手工物质文化遗产 高等特殊教育 传承 听障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艺术分层理念”关照下的传统音乐遗产保护研究——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
9
作者 温泉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31-232,共2页
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在浩如烟海的历史上创造并遗留下既丰富又宝贵的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精神财富既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意识,也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价值。所以,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西方发达国家艺术文化的冲击及国内多元艺术文... 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在浩如烟海的历史上创造并遗留下既丰富又宝贵的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精神财富既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意识,也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价值。所以,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西方发达国家艺术文化的冲击及国内多元艺术文化的挑战,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显得特别重要,应当努力开发和利用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潜力,使之在保持自身文化传统内涵的基础上,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使经济效益与文化保护齐头并进、相辅相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与实践 音乐物质文化遗产 音乐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内涵 音乐遗产 分层理念 多元 精神财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特征 被引量:28
10
作者 李强 杨小明 王华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2-54,共3页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和中国染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染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特征。
关键词 染织 物质文化遗产 概念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茶类地理标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被引量:24
11
作者 孙志国 熊晚珍 +1 位作者 王树婷 钟学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8150-8151,8179,共3页
分析了安徽茶类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并建议:①深入研究名茶的地理标志特征;②挖掘与整理与茶类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类、传统音乐类、传统戏剧类、传统医药类、民俗类等);③以国家质检总局的地理标志... 分析了安徽茶类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并建议:①深入研究名茶的地理标志特征;②挖掘与整理与茶类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类、传统音乐类、传统戏剧类、传统医药类、民俗类等);③以国家质检总局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模式为主,同时注册国家地理标志商标、登记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④充分利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整合地理标志保护范围的茶类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标志 地理标志知识产权 物质文化遗产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被引量:14
12
作者 马增强 朱莉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9-142,155,共5页
通过对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理论、概念分析,以陕西省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案例,结合以往民俗学、民间文化、传统文化对体育文化研究的成果基础,分析了我国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现状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建设... 通过对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理论、概念分析,以陕西省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案例,结合以往民俗学、民间文化、传统文化对体育文化研究的成果基础,分析了我国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现状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建设性的思考和对策:(1)应克服反文化、伪民俗等现象在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产生的消极影响,结合实际特定因素,保留体育的本质属性;(2)应冷静对待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非理性思想,把握其根本目的及问题核心;(3)保护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国家和地方的相应政策跟进;(4)在保护工作中应杜绝盲目跟风、并树立正确的文化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享经济下刺绣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被引量:4
13
作者 胡建芳 张静 陈珊 《服装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350-357,共8页
通过阐述分享经济特征和刺绣类非遗的发展情况,分析刺绣类非遗与分享经济协同发展的需求及趋向,探寻刺绣类非遗活态传承与创新的方式及路径,总结其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对策。认为分享经济为刺绣类非遗个性化、定制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通过阐述分享经济特征和刺绣类非遗的发展情况,分析刺绣类非遗与分享经济协同发展的需求及趋向,探寻刺绣类非遗活态传承与创新的方式及路径,总结其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对策。认为分享经济为刺绣类非遗个性化、定制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探索了新的发展模式;科技与文化、传统与时尚、艺术与实用3者相结合才能使刺绣类非遗的各要素更加活跃,达到活态传承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享经济 刺绣物质文化遗产 活态传承 共享平台 创新创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菜酿造类调味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茜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共5页
通过田野调查、文献整理,文章分析了目前川菜酿造类调味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保护和发展的对策,以促进相关研究及川菜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酿造调味品 川菜 物质文化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调味品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现状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郑伟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9-192,共4页
四川调味品类非遗健全了国家、省、市、县四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名录,设立了众多非遗博览园和非遗体验基地,开展了多种多样的非遗传播、传承活动,非遗保护传承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非遗保护传承还存在保护体系有待完善,... 四川调味品类非遗健全了国家、省、市、县四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名录,设立了众多非遗博览园和非遗体验基地,开展了多种多样的非遗传播、传承活动,非遗保护传承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非遗保护传承还存在保护体系有待完善,保护措施不够全面,非遗价值需要进一步提升等各种问题。要不断夯实调味品类非遗保护工作基础,推动调味品类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开发更多调味品类非遗文创产品,推动四川调味品类非遗保护传承迈上更高的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调味品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日常生活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日本无形民俗文化财“祗园祭”为例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宗花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3-26,177,共4页
日本在"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方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即以保存会之类的民间自发组织为依托,在日常生活中自然传承,使"非遗"保护传承成为自然而然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在"祗园祭"保护传承中表... 日本在"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方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即以保存会之类的民间自发组织为依托,在日常生活中自然传承,使"非遗"保护传承成为自然而然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在"祗园祭"保护传承中表现突出。这一经验对于当前中国"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具有重大启示意义,我们在学习日本经验的同时,要积极自我反省,并在民众自主管理、保护生活环境、避免商业化三个方面加以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祗园祭 保存会 日常生活 自然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对我国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晖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1-24,共4页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分析全球化对我国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建议:扩大宣传,加强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增强自身发展能力。
关键词 体育管理 体育物质文化遗产 族传统体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纺织高等教育的路径探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一萍 卢明 吴大洋 《蚕学通讯》 2013年第1期56-59,共4页
我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正面临衰退和变异。高等学校纺织类专业具有雄厚的学科背景、完善的实验研究条件、大量专业人才等显著优势,可以通过挖掘、整理优秀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 我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正面临衰退和变异。高等学校纺织类专业具有雄厚的学科背景、完善的实验研究条件、大量专业人才等显著优势,可以通过挖掘、整理优秀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纺织高等教育的载体与平台,为其有效保护、传承和利用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物质文化遗产 高等教育 传承与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策略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小军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6-157,共2页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历经沧桑,如今已是硕果累累。它昭示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地位,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本文以河北省霸州市胜芳南音乐会为研究个案,结合河北省省情,对当前河北省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历经沧桑,如今已是硕果累累。它昭示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地位,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本文以河北省霸州市胜芳南音乐会为研究个案,结合河北省省情,对当前河北省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进行策略性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物质文化遗产 胜芳南音乐会 保护 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探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闫辉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3年第1期131-137,共7页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具有特定生命性、高度精神性、环境依赖性和成果易逝性等个性特征在诸多种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别具一格。鲜明的个体个性特征,决定了该遗产种类保护的难度以及重要意义。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个异常复...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具有特定生命性、高度精神性、环境依赖性和成果易逝性等个性特征在诸多种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别具一格。鲜明的个体个性特征,决定了该遗产种类保护的难度以及重要意义。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个异常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部门、文化事业单位、社区、影视界、经济界和传承人等多方协同构建保护主体,才能有效地开展保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 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