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民法现代化有关问题的思考
1
作者 周帮扬 罗大平 《湖北社会科学》 2007年第5期140-143,共4页
从个人本位向社会本位的转变是民法现代化的起点。21世纪的民法应以自然价值为本位,其现代化的模式将是在国际统一民商法运动的主导下整合并加强国内立法。民法现代化标准在内容上应坚持市场经济标准和时代潮流标准,在形式上应选择总分... 从个人本位向社会本位的转变是民法现代化的起点。21世纪的民法应以自然价值为本位,其现代化的模式将是在国际统一民商法运动的主导下整合并加强国内立法。民法现代化标准在内容上应坚持市场经济标准和时代潮流标准,在形式上应选择总分并存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位 民法现代化 法典化 民法现代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法现代化问题辨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利民 姜凤武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5-78,共4页
中国民法的现代化是中国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建立的一个核心问题。中国民法的现代化包括民法制度文化与民法思想文化现代化两个方面,是对传统民法价值文化的继承和在传统民法制度文化基础上的制度创新。中国民法的现代化在根本上是一次民... 中国民法的现代化是中国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建立的一个核心问题。中国民法的现代化包括民法制度文化与民法思想文化现代化两个方面,是对传统民法价值文化的继承和在传统民法制度文化基础上的制度创新。中国民法的现代化在根本上是一次民法文化运动,更重要的是一项思想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现代化 民法制度文化 民法思想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法现代化的发端及价值选择误区 被引量:5
3
作者 眭鸿明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2-208,共7页
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商品生产交换领域的拓展、西方民法理念的冲击、对司法主权之渴望及民主政治体制的创建,为中国民法现代化的发端创造了充裕的条件,并由此掀开了中国民法现代化的起始一章。不过,中国民法现代化起始阶段,由于受西方... 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商品生产交换领域的拓展、西方民法理念的冲击、对司法主权之渴望及民主政治体制的创建,为中国民法现代化的发端创造了充裕的条件,并由此掀开了中国民法现代化的起始一章。不过,中国民法现代化起始阶段,由于受西方“权利社会化”思潮的影响,民法制度的价值选择不恰当地定位于“社会本位”之上;同时,受这一时代西方社会的“法典化”现象影响,民法制度的创制又过分强调了“法律移植”的作用和“制定法”的地位,而忽略对自身传统民法文化的承继和对善良习惯的汲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法现代化 发端 价值选择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欧陆法对中东伊斯兰民法现代化的影响——以土耳其和埃及伊斯兰民法现代化为代表 被引量:3
4
作者 刘雁冰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55-158,共4页
为了考察影响中东国家法律现代化的因素,采用实证及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欧陆法对土耳其和埃及法律现代化的影响,认为土耳其和埃及民法典均大量借鉴和移植了欧陆民法的制度和规定,采取本国法与外来法相结合的法律改革模式,开辟了中东国... 为了考察影响中东国家法律现代化的因素,采用实证及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欧陆法对土耳其和埃及法律现代化的影响,认为土耳其和埃及民法典均大量借鉴和移植了欧陆民法的制度和规定,采取本国法与外来法相结合的法律改革模式,开辟了中东国家法律现代化的独特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陆法 伊斯兰法 民法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民法现代化 被引量:5
5
作者 薛焱 《理论月刊》 2007年第5期110-114,共5页
在古代中国,不存在知识学意义上的民法,而近代以来急剧社会变迁的整体环境又不利于民法的发展。因此,在当代中国,追求和实现民法的现代化就既是一种正当,又是一种必然。然而,在当代中国民法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着纠纷解决与制度供给、... 在古代中国,不存在知识学意义上的民法,而近代以来急剧社会变迁的整体环境又不利于民法的发展。因此,在当代中国,追求和实现民法的现代化就既是一种正当,又是一种必然。然而,在当代中国民法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着纠纷解决与制度供给、法律与立法、普遍性与地方性之间的悖论。这些悖论的存在,影响着中国民法现代化的路向、途径和实现方式。同时,中国民法的现代化意味着民法方法论的转型和创新,只有打破自我封闭的限制,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流,才更有助于实现中国民法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现代化 悖论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化民法典对消费者保护的回应——德国债法现代化的借鉴
6
作者 胡安琪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5-192,共8页
现代化《德国民法典》注重消费者的特殊保护,在民事主体部分统一规定"消费者"与"经营者"的概念;为避免双轨制私法体系的威胁,通过2002年债法改革将消费者特别法体系化整合进入民法典,达到统一保护消费者的目的。我... 现代化《德国民法典》注重消费者的特殊保护,在民事主体部分统一规定"消费者"与"经营者"的概念;为避免双轨制私法体系的威胁,通过2002年债法改革将消费者特别法体系化整合进入民法典,达到统一保护消费者的目的。我国正在编纂的民法典可以对此借鉴,通过总则部分纳入"消费者-经营者"的一体化概念,在"合同编"规定"消费者合同"的重要制度——细化格式条款的法律干预,纳入并完善消费者的撤回权制度,达到抽象人格向具体人格、形式正义向实质正义的转变。如此通过消费者法的民法回归实现民法的再法典化和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者 债法现代化 现代化民法 再法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法视野下的物权法社会化进程 被引量:2
7
作者 黄中显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1-115,共5页
物权社会化是物权法发展的趋势。环境利益实现的诉求构成了物权社会化的重要动因。由于环境法与民法在立法目标、调整客体等存在差异,导致了在环境法视野下,物权社会化具有不同于民法视角下的特征和路径。
关键词 物权社会化 环境利益 民法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